最新好支部好黨員好故事演講稿
2025-01-02 05:33:09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平凡的共產黨員,他們在崗位上默默的工作,默默的奉獻,感動了很多人。以下是小編為您推薦好支部好黨員好故事演講稿,歡迎閱讀。
好支部好黨員好故事演講稿(一)
今天,我講的故事主人公,人們稱他為「甜瓜大王」,他是陝西省優秀共產黨員、陝西省勞動模範、高級職業農民、科普致富帶頭人,閻良區科農瓜菜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理事長張小平。
上世紀80年代,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醒三秦大地的時候,剛剛走出校門的張小平,帶著對未來的憧憬,決心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人常說,「初生牛犢不怕虎」。1983年,當人們還在想方設法提高糧食產量的時候,「不安分」的張小平做了一個決定,在自家地裡種了一畝「白兔娃」梨瓜,當年收入2000元,「一畝園」勝過「十畝田」,令鄉親們刮目相看,這一年,張小平與甜瓜結下了不解之緣。
1999年,第六屆農高會在楊凌舉辦,張小平只身前往,購回厚皮甜瓜「早蜜一號」種籽,來年春季試種,竟比「白兔娃」多收入4000元,從此,他與科技結緣。2006年,張小平選送到西農大進行甜瓜栽培專業學習,學成歸來後,他把自家地當做實驗田,大膽試點「兩蔓整枝」新技術,當年甜瓜上市時間比往年提前半個月,創下每畝收入1萬元的奇蹟。2015年,張小平自己摸索出一套甜瓜雙根新技術,即在甜瓜栽植期,將甜瓜秧苗和南瓜秧苗在根部進行嫁接,去掉南瓜植株,由甜瓜根和南瓜根兩個根係為甜瓜提供營養。既提高了甜瓜抗病性,又更好地為甜瓜供水供肥,使產量提高30%-50%,雙根種植技術在陝西省內是個突破,使張小平成了遠近聞名的甜瓜專家,也帶動閻良甜瓜品相、口感年年提升。
張小平種甜瓜富了,但他沒有忘本,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更沒有忘記在黨旗下的莊嚴承諾。「自己富不算富,帶領村民集體致富才算富」,帶著這樣一份信念,他萌生了帶領鄉親們走甜瓜種植精品化、產業化、銷售一體化的大膽思路。
2007年,張小平又一次選送到西農大進修,這一次,他接觸了許多嶄新的產業模式和管理學知識,並立即付諸行動¨¨¨2008年,張小平和12戶會經營、懂技術的瓜菜種植能手一起組建成立了科農瓜菜專業合作社,他被大伙兒推選為合作社理事長。隨後,在關山鎮黨委的指導下成立了合作社黨支部,他任黨支部書記。在他的帶領下,合作社黨支部建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鏈上的黨支部,一個活躍在田間地頭的黨支部,一個與瓜農群眾心連心的黨支部。
作為合作社黨支部書記、理事長,張小平時刻掛念著每一戶的發展,他自行編寫「閻良區甜瓜栽培實用技術資料」,每天都會來到園區,手把手給社員教授種植技術,把自己的本事變為大家的本事。社員朱公正就是其中受益者之一,2015年張小平免費為其提供雙根生長新技術的瓜苗,並承諾「賺了是你的,賠了是我的」,朱公正當年銷售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達到畝產4萬元的高收入。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合作社甜瓜面積從成立之初的20畝發展到5100畝,社員人均收入從08年的5000元提高到26000元,高出周邊瓜農40%。
正是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正是心繫群眾的這份情懷,張小平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讓黨旗高高飄揚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
2009年,科農合作社被省農業廳授予無公害生產基地,並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張小平覺得,甜瓜產業的發展壯大是瓜農的希望,甜瓜的品質是保證,客源的信任是關鍵。在生產過程中,他指導社員嚴格按照甜瓜標準化生產流程,建立生產檔案,做好生產記錄;實行保質期內質量追溯制,他堅持以質論價,確保瓜農、客商利益「雙贏」。他不辭辛勞、全心全意推介「閻良甜瓜」,先後赴山西、河南、四川等多地推介,為客商和瓜農搭建「橋梁」。
去年年初,他還緊跟「網際網路+」新形勢,為合作社建立了微官網,舉辦甜瓜品鑑會、甜瓜推介會,「線下」品嘗甜瓜,「線上」發布推介,讓「閻良甜瓜」上了央視、出了國門。今年4月10日,合作社以20元/斤的價格收購社員甜瓜達到70多萬元,一個日光溫室大棚頭茬甜瓜賣到3萬餘元。瓜農自編了一段順口溜說:「甜瓜務精了,客商來瘋了。錢掙了,腰直了,說話辦事都硬了!」
正是張小平這種樸實敦厚的品格,和他堅持「品質為保證,誠信贏客商」的理念,讓「閻良甜瓜」品牌越來越響,每年,瓜農們收穫著「人間四月甜」的幸福生活。就是這樣一個質樸的農民黨員,用他幾十年默默無聞的辛勤勞動,成為遠近聞名的農民增收致富帶頭人。就是這樣一位為群眾無私奉獻的「土專家」,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道路上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就是這樣一名踏踏實實幹事的共產黨員,憑著一股子韌勁和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精神,帶領著村民在致富的路上越走越順,越走越寬。
好支部好黨員好故事演講稿(二)
今年四月的一天,我在關山鎮科農瓜菜專業合作社見到了郭智勇,當時他正在甜瓜大棚裡記錄甜瓜的生長情況。他個頭不高,皮膚黝黑,看上去就像一個十足的「老農夫」。這就是51歲的郭智勇給我的第一印象,他是閻良區農技推廣中心工作人員,西安市有突出貢獻專家、高級農藝師。不光是在閻良,周邊的富平、蒲城等很多地方的瓜農、菜農都知道他,農民朋友們都親切的稱呼他為「郭老師」。
作為農家孩子,郭智勇從小對土地和莊稼就有著深厚的感情,1986年,21歲的郭智勇從省農校畢業後就積極投身農業。30年來,他努力的把自己的專業越做越強,已經成了我區農業戰線上一名深受群眾歡迎的農業專家。
大家都知道,早春的時候,往往會出現陰雨雪災害性天氣,每每這個時候,田間地頭就能看到郭智勇和其他技術人員的身影,他們開出了一個個好醫方:例如《大雪降溫如何管理瓜菜》,《大棚瓜菜如何應對災害性天氣》。現場手把手指導群眾進行科學用藥和施肥,用科學技術有力的支撐了群眾瓜菜的豐產增收。
最典型的是在2014年的初春,一場歷史上罕見的持續低溫陰雪霧霾天氣襲擊了我區,這場災害總共持續了32天時間,其中有27天不是下雪,就是陰天低溫,亦或是霧霾,僅有的5天晴好天氣也是間斷性的。當時正值甜瓜和蔬菜的移栽季節,有心急的農民早已把瓜菜苗移栽到了地裡。
脆弱的小苗要靠陽光滋養,由於長時間的低溫危害,已經大面積出現了萎焉死苗情況,受災的群眾心急火燎地打電話諮詢求助。那時正值新春佳節,郭志勇也顧不上去走親戚,他就和單位的技術人員一起,在之後的日子裡一天也沒有休息,一直在第一線幫助群眾救苗,護苗。
受災面積最大的,是省級示範園豐宣專業合作社移栽到溫室裡的9棚甜瓜,全部出現了瓜苗萎焉情況,經過郭智勇和其他技術人員的診斷,採取了揭膜排溼,加裝增溫補光燈、加埋地熱線等措施,把損失降到了最低。30年來,郭志勇為群眾解決了疑難問題200多例,挽回了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
在群眾的眼裡,郭志勇就是一位農技先鋒,他始終走在生產第一線,指導群眾科學管理,創新生產。這在甜瓜的種植上得到了最明顯的體現,大家都知道閻良的甜瓜上市早、味道好、「顏值」高、耐運輸,這和郭志勇的努力是息息相關的。
2015年,他指導區內的十七個專業合作社及家庭農場組建西安經緯綠色農產品聯合社,嚴格按照綠色標準進行生產,應用了甜瓜雙根嫁接技術,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等現代農業高新技術,這樣閻良甜瓜上市期一下從往年的4月中下旬提早到現在的3月上旬,並達到了綠色食品標準,創下了陝西早春甜瓜上市時間和質量效益的新記錄。
郭志勇的創新不止停留在甜瓜上,閻良常年種植瓜果蔬菜12萬畝以上,而耕地總面積只有24萬畝,常年連茬種植蔬菜會導致病蟲害不斷加重,產量下降,品質變差,甚至會造成大幅減產和絕收。郭智勇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為解決這一困擾我區瓜菜生產的重大疑難問題,他先後引進防治連作障害的各種農藥,微生物肥料,經過多年的試驗示範推廣,收到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這些農藥和微生物肥料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怎麼辦?
從2001年他著手探索研究茄子嫁接技術,但由於砧木品種選擇和嫁接技術不易掌握,所以推廣很難。
2011年,他抓住西安市政府鼓勵科技特派員創業的機會,申請了茄子嫁接苗產業化開發項目,並進行了技術探索和實踐,總結推廣了6項新技術,進行了4項技術創新,受到了群眾的廣泛歡迎。
之後的時間裡,他把先進的嫁接技術由茄子栽培逐步向甜瓜,西瓜、西紅柿、辣椒等瓜菜作物上推廣應用,累計帶動增加社會經濟效益達到500萬元以上。此項技術在2013年獲得了西安市經濟技術創新成果獎,郭智勇也因此獲得「西安市經濟技術創新能手」稱號。
在民眾眼裡,郭智勇不只是一位農業專家,他還是一位英雄。
2013年10月2日下午,郭智勇和他的好友一起去秦嶺黃柏塬出遊。正當他們在大箭溝的溪水旁撩水嘻戲,忽然,不遠處傳來一個女人聲嘶力竭的呼救聲,只見她五歲的兒子落入河水中,正被湍急的水流衝向前方的漩渦,再往下五六米就是一個寬深各七八米又深又大的深水潭,孩子一旦被衝下去,後果不堪設想,大家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在大家亂作一團,不知所措之時,郭智勇三步並做兩步趕在前面,奮不顧身的跳入大浪翻滾的漩渦中,張開雙臂接住了從上遊衝下的孩子,在眾人的幫助下將小孩成功救上岸。孩子終於得救了,而郭智勇的頭部和腿部卻被水中尖銳的石塊擦傷。
但當第二天落水孩子家屬來感謝他時,面對孩子家長的酬謝他婉言謝絕,上班時他也隻字不提救人的事,直到孩子家長送來錦旗,單位的領導和同志才知道救人的經過。
在郭智勇眼裡,農民的事就是他的職責所在,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幹著不平凡的成績,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書寫了服務「三農」的讚歌。
同志們,讓我們以郭智勇為榜樣,學習他獻身「三農」、長期堅守的高尚情懷、學習他潛心科研、刻苦攻關的創新精神、學習他心繫农民、不計名利的高貴品質、學習他紮根基層、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和辛勤的汗水,在這片豐饒的大地上不斷譜寫豐收的新篇章!
更多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