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E謀殺AGP!05年底顯卡商戰大預言
2024-12-27 08:38:08
談到IT產業的發展,我們永遠離不開「更新換代」這個話題。從摩爾定律誕生起,「升級」就伴隨著每一個用戶。回顧圖形卡接口總線的發展歷程,從早期80年代的ISA總線、90年代引入2D圖形加速的PCI總線,再到具備2D/3D加速的AGP8×總線規格,Intel一直扮演著業界標準的領路人,也一直在馬不停蹄地帶領業界穩步向前。而在03年的IDF中,Intel再次向業界描繪了圖形卡接口總線的發展方向——雙向傳輸高達8GB/s的PCI-Express技術即將成為顯示卡發展中的新紀元。
對於老大哥Intel的表態,當時沒有太多廠商表示置疑。看看之前那麼多「倒下」的挑戰者不由讓人心寒,所以如今由Intel來制定新的「遊戲規則」已經成為大家約定俗成的慣例。於是乎,包括NVIDIA、ATI以及各大晶片組廠商在內,大家紛紛開始將生產、研發的重要轉移至PCI-E領域。很快地,採用PCI-E總線的主板、顯卡等產品陸續在04年年中順利誕生並迅速登陸國內市場。但是也就從這時起,PCI-E遭遇了它面世後的首次尷尬。
● Intel耍陰招,晶片廠商損失慘重
Intel的理解是:要推動新標準的普及非常簡單——把老產品的供貨給停掉就OK,畢竟用戶沒有其他的選擇。所以自從制定PCI-E標準並隨後發布915晶片組後,Intel便大張旗鼓地宣稱,其將在04年末實現由AGP到PCI-E的市場過渡。然而,讓Intel所意料不到的是,此時PCI-E在國內普及的時機顯然尚未成熟,其性價比遠遠比不上AGP平臺。新的技術並沒有給大家帶來新的性能體驗,反而白白多花了錢。再加上AMD處理器在DIY市場的非凡的出色表現,使Intel「逼」用戶選擇PCI-E的如意算盤落了空,反而還讓繼續支持AGP的AMD搶到機會大火了一把。PCI-E產品的初次登場並不叫座。
不知出於何種目的,此時的Intel又改換了策略。原本大家希望通過調低915晶片價格,並推出與之配套的廉價賽揚D 775處理器來實現PCI-E價格上的平民化。但是INTEL卻遲遲沒有出招,反而在低端市場仍然大賣賽揚D 478,並繼續向主板廠商出貨865PE晶片組。如此幾招下來,PCI-E普及在短期內成為了一句空話。眾多廠商由於PCI-E產品庫存積壓,不僅資金受到牽制,由轉產PCI-E影響到的AGP產能不足,更直接導致盈利下降甚至出現虧損,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05年年中。
Intel在PCI-E的普及上玩了一招陰的
從05年上半年顯卡廠商財報裡我們可以發現,受到庫存拖累以及市場買氣不佳的衝擊,專業顯卡廠商上半年基本上是全軍覆沒,都呈現出虧損狀態。至於主板大廠下屬的顯卡部門,雖然並未公開獨立計算數字,但不少業者也坦承顯卡卡業務上半年表現並不理想。難怪不少業內人士訴苦說起「PCI-E還沒真正開始玩,就已經被Intel狠狠擺了一道」。為了生存,大家又紛紛將重點重新移回AGP市場,04年年底我們依然心安理得地用著AGP顯卡。
● 衝刺2006,PCI-E市場進入成熟期
時間已是05年中下旬,現在的狀況已是今非昔比。隨著新產品脫離稚嫩走向成熟,以及AMD陣營的全面加入,PCI-E終於開始迎來了高速發展。經過暑促血戰後的PCI-E顯卡,此時價格比AGP更有優勢,而高端用戶則到了無AGP顯卡的可選的境地,詳細內容請見《》;處理器方面,性價比出色的64bit 閃龍2500+、賽揚D 775都成為了新裝機用戶的決佳選擇。而與之配套的nForce 4X、K8T890以及Intel 915PL主板也降到了合理的價位。
從最初的PCX至今,PCI-E顯卡已經步入成熟
在我們關注的顯卡方面,NVIDIA繼PCX、GF6之後再次推出了第三代PCI-E產品——GF7系列;ATI也在10月初發布了全系列X1000顯卡並將於年末大量出貨。除此之外,另兩家規模較小的S3 Graphics、XGI也在05年底推出PCI-E顯卡,Chrome S20系列和Volari 8300。由此可見,PCI-E無論在市場還在技術上都進入成熟期,2006勢必是PCI-E大行其道的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