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將收購冠捷?本土液晶產業鏈成型
2024-12-14 21:00:08
「不可能的交易」:長城取代京東方成冠捷第二大股東
2007年5月15日,長城電腦(000066)宣布將以11.4億港元等值的人民幣收購京東方持有的冠捷科技有限公司(TPV)的2億股股份,佔冠捷科技股份的10.27%,成為僅次於飛利浦的第二大股東。
雖然長城電腦表示對顯示器業務有很濃厚的興趣,但從顯示器行業競爭和發展的角度來看,入股冠捷對長城顯示器業務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作為全球先進大顯示器製造商和第六大平板電視製造商,冠捷科技擁有極為龐大的產能、整合到液晶模組(LCM)端的產業鏈布局和包括全球前10大PC廠商在內的優質客戶——但這些資源對於年產能400萬臺、Great Wall自有品牌顯示器銷量剛剛突破100萬臺的長城顯示器來說並沒有實質性的助益。
在製造端,冠捷科技在國內形成了福建福清、北京、湖北武漢、浙江寧波和江蘇蘇州的「五角星」布局,未來還將在廈門設廠,其中福清工廠與面板廠中華映管(CPT)合作、武漢工廠與面板廠瀚宇彩晶(Hannstar)合作,實現了從液晶模組到整機出廠的「一條龍」生產模式,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寧波工廠和未來的廈門工廠則將分別依託臺灣省面板大廠奇美電子(CMO)和友達光電(AUO),打造成全球液晶顯示器和平板電視生產重鎮。此外,冠捷科技還在東歐和南美洲設立了工廠,實現本地化生產和供應。在冠捷科技的規劃中,2007年的總體出貨量將達到5100萬臺,平板電視業務高速成長,而長城電腦年產能不過400萬臺顯示器,Great Wall品牌也沒有布局平板電視的規劃——雙方差距如此懸殊,幾乎找不到合作的理由。
在品牌端,冠捷和長城都以打造「顯示器知名品牌」為目標,冠捷科技致力於將自有品牌AOC打造成全球先進大顯示器品牌,並計劃在2009年之前拿下中國顯示器市場卓越;而長城顯示器則力求將Great Wall品牌打造成中國顯示器知名品牌,並希望在2008年進入中國顯示器市場前三名。AOC與Great Wall不僅在市場定位上高度重合,競爭相當激烈,在一些重點區域市場(如廣東、浙江等)甚至已經進入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戰——如此直接對立的兩個品牌為何突然之間走向聯合,於情於理都很難說通——唯一可能的解釋是雙方謀求聯手打敗佔據中國顯示器市場知名品牌寶座8年之久的三星電子,但在AOC和Great Wall都在高速、良性成長的今天,這樣的理由多少有些牽強。
由此看來,長城電腦收購10.27%的股份,成為冠捷科技第二大股東,簡直就是一樁「不可能的交易」——但這樁交易,卻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打通中國顯示產業任督二脈,收購冠捷成關鍵一環
雖然在企業層面找不到足夠的理由,但是放眼整個中國顯示產業,這樁「不可能的交易」背後,國家主管部門的運作隱約可見。
種種跡象表明,長城電腦收購冠捷科技10.27%的股份只是一個開端,收購之路的終點,是中國平板顯示產業布局的宏偉藍圖。
從主管部門力促京東方、上廣電NEC、龍騰光電「三合一」開始,中國政府打造本土平板顯示產業鏈的決心開始落實到行動。為了確保上遊液晶面板產能有穩固的下遊消化渠道,在推動本土面板廠「三合一」的同時,尋找下遊配套製造商的工作也在進行中。作為我國最大的本土顯示器廠商,國資委下屬央企中電集團控股的長城電腦脫穎而出,成為我國未來平板顯示製造集群的核心。
在確定了主導本土平板顯示製造集群的「領頭羊」之後,中電集團和長城電腦開始尋找合適的「獵物」來迅速擴充平板顯示製造集群的規模,曾經由京東方控股的全球先進大顯示器製造商冠捷科技成為首選目標。
京東方和中電集團都是國資委背景的「國字號」企業,這次冠捷科技的股份轉讓,只不過是主管部門把雞蛋從一個籃子轉移到另一個籃子而已,真正的難題還在後面——如何控股冠捷科技,直至最後將它完全收入囊中。
已經有消息表明長城電腦將繼續收購京東方剩餘的24360191股冠捷科技股份,從而徹底取代京東方在冠捷科技持股11.55%的地位。同時長城電腦也在與冠捷科技第一大股東飛利浦接觸,希望承接飛利浦持有的冠捷科技13.55%股份,實現25.10%的持股比例,謀求控股冠捷;未來長城電腦還可能將進一步收購冠捷股份,最終實現絕對控股。
在絕對控股冠捷之後,長城電腦將逐漸「消化」冠捷科技,從管理層到生產基地乃至客戶資源,都將陸續從臺資背景改成「國字號」,最終成為徹頭徹尾的本土平板顯示製造巨頭,打通本土平板顯示面板和製造的任督二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