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蘭過橋教學反思範文
2025-01-20 01:39:09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今天小編就來分享蘭蘭過橋教學反思範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範文(一)
《蘭蘭過橋》是一篇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常識性課文,通過寫蘭蘭和爺爺參觀潛水橋,過塑料橋的事,分別向我們介紹了新奇美觀的潛水橋和輕巧實用的塑料橋。讓我們了解了迅速發展的科技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反思本課第二課時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成功之處:
一、注重詞語積累和運用
在複習的環節,我設計了讓先複習詞語,通過自由讀、開火車讀、齊讀,鞏固了生字詞語的讀音,讓學生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訓練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
二、重視朗讀,在讀中理解課文
在學習兩座橋的特點時,我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橋所的段落,然後在小組內說說喜歡橋的原因,可以運用文中的句子來說明自己喜歡的理由,這時老師就引導孩子找出句子讀,讀後說說是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繼而指導朗讀。學生能讀出蘭蘭走在潛水橋上驚奇的語氣。
三、學會質疑,大膽質疑
在學完課文後,我設計了質疑環節,讓學生想想學了課文後,自己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意圖是想培養學生從小愛動腦思考,敢提問題的習慣。
四、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
學生在學了課文後,學生很有與人交流的欲望,很想自己也來設計自己人心中的橋,這時我讓學生與同學交流自己心目中的橋,說說自己為什麼要設計這樣的橋,要匯報時,老師以鼓勵、肯定為主,鼓勵學生把話說清楚、說完整,聽的同學要認真聽,聽不明白或有疑問可提問,老師適當引導學生評價,在這個環節旨在激發學生想像思維,並進行說話訓練。
本課的不足之處質疑環節引導不到位,有些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著邊際。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範文(二)
《蘭蘭過橋》是一篇科普文,文章寫了身為橋梁工程師的爺爺為蘭蘭介紹了潛水橋和塑料橋兩種新型橋梁,讓我們了解了迅速發展的科技在現代化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
本課第一課時以識字教學為主,突出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重點。如我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再把這些生字放到長句子中去,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鞏固這些生字,並讀通句子。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上,我同樣注重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在學習兩座橋的特點時,我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橋所在的段落,然後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可以用文中的句子來回答。當學生找出相關句子後,我問學生是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繼而指導學生的朗讀。同時我也注重情境的創設,如在感悟潛水橋的神奇時,我讓學生想像,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蘭蘭,站在潛水橋裡你的感覺怎樣,並帶著自己的感受讀好第四自然段。
最後,我還設計了當「小小解說員」這一環節,讓學生上講臺來介紹潛水橋和塑料橋。一來可以幫助學生複述課文,進一步感受兩種橋的特點;二來可以鍛鍊學生膽量,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過坐在下面的學生傾聽習慣不好,動來動去的,顯得有些浮躁。另外,我還讓學生拓展想像未來橋的樣子。孩子們的想像力是豐富的,在他們的心裡都有一座屬於自己的未來之橋,但願他們的未來之橋都能實現!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範文(三)
《蘭蘭過橋》這篇課文篇幅較長,課文又是一篇融科學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知識性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新奇美觀的潛水橋和輕巧實用的塑料橋,通過這二座橋反映出科技的飛速發展。如何引領一年級的孩子學習這樣的課文成了我思考的問題。
面對這樣的課文,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就會犯難,要正確流利的讀完課文是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引導孩子做充分的預習。採用了同桌之間每人讀一段、小組分角色朗讀等方式多遍朗讀。在初讀的基礎上,我教學時引導孩子從文章的整體入手,先讓孩子找到蘭蘭過了哪幾座橋?再引導孩子自己讀課文,看看哪幾段是寫蘭蘭過潛水橋?哪幾段是寫蘭蘭過塑料橋?接著抓住重點段落、重點句子進行練讀,這樣學生才能很快地抓住橋的特點來學習課文。我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抓住重點句子,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通過反覆朗讀,欣賞圖片感受,實物展示,學生對於橋的特點是比較明確的。另外設計了造句、設計未來的橋來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想像能力,孩子們得到了充分的朗讀訓練',對於理解能力的提高大有幫助。
整堂課下來,我覺得學生對於有關科學的課文總是顯得很感興趣,所以我請學生們課後想想「未來的橋會是什麼樣呢?」學生們顯得比較興奮。我想在每一位同學心中一定都有一座屬於自己的未來之橋。也希望學生的創新欲望在學習中得到保護和發展。
但是從課堂中表現出來一些問題,需要重視:(1)學生的朗讀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說有的學生朗讀做到了正確流利,但是感情朗讀還不太到位;有的學生還把握不好用怎樣的語氣來讀;有的學生不能很好的表現自己領悟到的感情,模仿他人的較多,而自己的體會感悟的表現較少等。(2)學生認真傾聽的能力需要加強。有的學生光顧表現自己而舉手,根本沒聽老師的提問和其他同學的發言。(3)部分學生還是缺乏訓練,發言聲音較小,這是一種膽怯的表現,也是一種很不好的說話習慣。(4)細節部分的教學需要加強,那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橋越來越先進。
以上幾點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加強注意,把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範文(四)
《蘭蘭過橋》這篇課文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向同學們介紹了新奇美觀的潛水橋和輕巧實用的塑料橋,同時也讓我們了解了迅速發展的科技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這一課文章較長,要使學生能充分地朗讀,必須抓住重點段落、重點句子進行練讀,這樣學生才能很快地抓住橋的特點來學習課文。吳老師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抓住重點句子,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通過反覆朗讀,欣賞圖片感受,實物展示,學生對於橋的特點是比較明確的,並運用了好幾個句式練習,讓學生學會完整地說話。
在教學中,我抓住「潛水橋奇妙在什麼地方?」這個主要問題,開展整堂課的教學。首先,教師複述了第一段的大意,然後問:「是什麼奇妙的事呢?」請學生自己仔細讀讀2、3、4自然段劃出你認為奇妙的部分。然後,又問:「蘭蘭在潛水橋上看到了哪些奇妙的景物呢?」教師還給學生句式:「水裡大大小小的魚有,有,還有,真有趣!」來說話,學生能有目的的說說。
學生通過教師一步步的引導,能夠初步感受到潛水橋的奇妙,完成了課堂的教學任務。通過教學可以感覺到,整節課的設計充分考慮到了學情。教師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和意識。在朗讀感悟中通過多種方式積累詞語,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樂於學習,樂於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