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斷想作文
2025-02-01 17:30:09
人生,緊握雙拳而來,平攤兩手而去。回頭望,只剩下兩個字:生,死。用生和死的端點連成的長線即是人生矣。
一個人生下來,註定要走向死之,這是作為世界上的每一個生靈都無法避及的事實。然而,有的人瀟瀟灑灑的活,轟轟烈烈的死;有的人平平淡淡的過,悄無聲息地走。每個走向死亡線的人都將會是兩手空空,因為他帶不走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樣東西,哪怕是金錢、親人、知己。可是他能帶走他的心情。最理想的生死是心情的滿足。
回望歷史,南山下「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老者,他不問世俗汙濁,不滿名利富貴,他退隱山林,躬耕田園,享受「人生得意須盡歡」。他回歸自然,安貧樂道,自由自在。他的人生,在尋覓「世外桃源」中變得充實而超然物外,結交有道朋,撒放無心手。他在生命的旅途珍惜了他該珍惜的,拋棄了他該鄙棄的。這樣的人生看似平淡,但內在的華彩又是怎樣的一種灑脫?他過著那種心靈上的「世外桃源」,軀體上的自然滿足。又有《陶淵明集》、「六一居士」、「五柳先生」流芳百世已是足矣,他還有什麼可顧憂的呢?凜然邁向死亡,了無遺憾,了無牽葛……
屈原、項羽。兩位偉絕男兒,同在美麗的湖畔選擇草草結束自己慘澹的人生。然而屈原的那一步成就了他愛國情懷的高峰,他的人生也因此被畫上了完美的句號,一步踏上生死之德腳,將他的人生抒寫的淋漓盡致。我認為他並沒有懷著遺憾的心態投向死亡那波濤洶湧的河流,即使他悲壯的身影被許多後世的人描述,即使他形容枯槁,面色憔悴,在死前,他一定是滿足的,他滿足他的舉動;他滿足,他相信未來世界終有一天會國泰民安……而項羽,他卻揚起了那雙本該指向敵人的劍,刀光閃爍間,揮向自己的脖頸之間,一抹鮮豔,染紅了汩羅江畔的蘆葦,染紅了江面微蕩的漣漪,慢慢的運開去……痛苦隨著這位霸王含恨離開了這個他所留戀的塵世,悲哀的高歌在江面吟起,他卻莊嚴地倒下了,在那還在幹段湧流的血泊中。一代梟雄,帶著滿心遺憾逝去,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惋惜而又無奈,留給了後世經典悲劇傳奇。後世的人永遠只會在「悲哀」和「遺憾」中為他揮筆。他飽嘗了人間苦水,既沒有享受到生的快樂,也沒享受到死的淡然。我想到了李清照那句「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人生,不過就是對「生死」的考驗,活的滿足,死的滿足,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生,就要像史鐵生那樣,敢於同命運對峙的毅力,堅強的活下去。
生,就要像譚嗣同那樣,「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死,就要像在地震中那些為救人而身先死的志願義工們,他們在完善生命的價值中滿足地死去。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早在王羲之《蘭亭集序》中就有對生命的唏噓。「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生死一直備受古今人士的關注。既然修短隨化,終期於盡,何不讓我們看淡生死浮雲,把握現在,追求現實,才能帶著滿足的心情,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