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黑科技歷史回顧:幾度引領行業發展
2025-02-09 05:37:13 1
如果你問我對於2018年以及未來幾年手機行業影響最大的幾個技術是什麼的話,那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三個答案:AI人工智慧、5G技術以及結構光識別。恰巧這三項技術目前在一個品牌上得到了很好的整合,這個品牌就是OPPO。
提到OPPO手機,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數不過來的明星家族成員、每年冠名的眾多綜藝節目以及不斷變換的配色設計。雖然這些都是OPPO的標籤,但OPPO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標籤——技術研發。
如果我告訴你OPPO曾經以及剛剛改變和引領手機行業的進步變革的話,你會不會很驚訝呢?如果答案是"YES」的話,請繼續讀下去,我會讓你變得更加驚訝。
那我們先來看一個非常熟悉的技術--快充。現在我們買手機的時候,有無快充能力已經成為了決定是否購買的一個關鍵性標準,但是這一技術卻是由OPPO提出並且引導手機行業進入快充時代,並且直到現在也還保持著第一梯隊的充電效率。
對,這個快充技術就是VOOC閃充。在OPPO Find 7上第一次亮相的VOOC閃充技術確實刷新了人們對於手機充電效率的認知,要知道那個時候普遍都還是5W的充電標準,OPPO一下子搞上來一個20W的高效充電方案,直接將手機充電的速度大幅度提升。儘管第一代產品在便攜使用上或多或少還不完美,但緊隨其後的第二代VOOC閃充不僅縮減了電源適配器的體積,還將電流控制技術進一步完善並且申請了相關專利。直到現在,手機行業多種快充技術應用已經非常普遍的時候,OPPO的VOOC閃充仍舊是這其中效率最高的,難逢敵手。而在OPPO推出該技術後,大量的其他手機廠商紛紛效仿上馬快充技術,毫不誇張的說,OPPO通過對於消費者的深度洞察和了解消費者需求,推動了手機行業快充技術的發展。
相機變焦也是目前旗艦產品的一個標配功能了,雖然不會直接影響用戶的購買決策,但是變焦鏡組的存在確實可以滿足某些拍照場景的需要。目前智慧型手機的變焦基本保持在2倍無損的狀態,但是OPPO在2017年初的MWC展會上展示出的5X無損變焦技術,也讓人們再次看到了手機相機進化的可能性。
5X無損變焦採用的是一種類似「潛望鏡」的技術原理實現的,通過內置光學稜鏡,如同潛望鏡一般,讓光在遇到稜鏡時發生90°垂直旋轉,並進入到長焦鏡頭內,實現5倍無損變焦。並且這個模組還加入了OIS光學防抖功能,在手機拍照時即使出現輕微的抖動也可以被鏡組的移動給抵消掉。雖然這一技術還沒有得到正式的商用,但是作為一個有力的技術儲備,證明了OPPO在拍照這件事情上還是有拿得出手的硬貨的,只要時機成熟一定可以再次震驚行業。
說完了過去,再讓我們看看未來。就像我在開頭部分說到的一樣,AI人工智慧、5G和結構光技術一定是未來幾年手機行業的大勢所趨,然而AI技術我們已經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中感受到了,不管你承不承認,AI已經存在於你的手機裡邊。
而5G技術也是下一個重要風口的開啟鑰匙,我至今都還記得手機行業從3G跨越到4G時候的感覺,那種手機從一個通信工具變成信息處理中心的改變在近幾年也確確實實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而5G的出現也將會把萬物變成互聯的狀態。通過5G技術,你可以連接你身邊和你有關的一切的時候,生活也將會發生巨變,你的日常生活可能會達到一個新的狀態。
2017年9月份,蘋果帶來了震驚世界的iPhone X手機以及其搭載的結構光識別技術,手機的生物識別方式也再次增加。並且結構光系統因為其特性擁有比指紋識別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比虹膜識別更好的易用性,也被稱作是全面屏時代的一個非常成功的設計。
但因為3D結構光技術過於精密的元器件設計,一時間很多手機品牌即使想要採用相似的方法但也因為技術的限制而無從下手。直到上周,OPPO也在深圳正式展出了國內首個3D結構光技術的演示原型機,成為安卓領域首個推出3D結構光的廠商,讓國內手機品牌在3D結構光技術的研發上有了新的突破。
在擁有了3D結構光識別技術之後就可以根據其特性進行一些功能性的延展,比如3D面部動態展示、更安全的驗證方式以及隨著5G時代到來之後的全息影像通話,這一切都可以根據3D結構光技術得以實現,也會讓智慧型手機的未來變得更加美好。與其他手機廠商不太一樣,OPPO創新性的將5G與3D結構光相融合,在活動上進行了全球首次基於3D結構光的5G視頻通話,這充分代表了OPPO的對於消費者和用戶的思考,並對其研發進行的創新突破。
很久的時間以來,OPPO給外人的印象都是一家「娛樂公司」,畢竟如此之多的明星家族成員和冠名的綜藝節目都讓其有著超高的品牌曝光量,但是於此同時在技術研發方面的積累卻被「偏見」所掩蓋,變得不為人所熟知。當時間已經到了2018年之後,創新技術積累和基礎專利數量已經成為了可以決定一家公司命運的重要命門,而OPPO在這一點上無疑還是擁有著非常不錯的實力基礎,這些新技術的突破也將幫助OPPO在未來的時間裡繼續領跑手機行業。
本文編輯:白沛然
關注泡泡網,暢享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