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二為什麼是老鼠節 驅走老鼠保來年大吉
2025-07-19 17:11:12
春節後的每一天民間的過節氛圍都十分的濃厚,其中正月十二是春節後的第十二天,但同樣也有許多的民間說法。許多人們將正月十二稱之為老鼠節,也有許多與老鼠有關的傳統在進行。那麼在正月十二這一天我們要注意什麼,做何準備呢?
正月十二是老鼠節
自盤古開天地以來,老鼠就是老百姓痛恨的「四害」之首,老鼠不僅偷吃糧食,夜間擾得人們不得安睡;在堤壩上打洞,給農業造成危害,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稱:全世界生產的糧食中有20%是被老鼠吃掉的。古代老百姓飽受老鼠侵害之苦,特別是鬧鼠疫不知奪去多少人的生命,因此正月初十二「老鼠日」,民間流傳「1忌2吃5要做」的習俗,寓意來年驅走老鼠,從此豐衣足食行好運。
大年十二的說法
正月十二又稱為烤火節、老鼠節。烤火節在石家莊南部一些地區,至今還保留沿承著正月十二(有的為正月初十)烤柏火的風俗習慣。黃昏時分,人們在自家門前,點燃柏枝,煙霧中瀰漫著一股清香,一家老幼圍坐火邊,謂曰:烤柏火。烤柏火寓意為「敗禍」,可以避瘟去邪。
民間年十二的風俗
在民間的傳說之中,人們在正月十二這天要包餃子。在包餃子時要捏緊,俗稱捏老鼠嘴,意思是讓它光高興,少破壞東西。人們會把餃子捏成老鼠的模樣,有嘴、有耳朵、有尾巴,還用綠豆當作眼睛,人們說,包餃子就是「捏老鼠嘴」,把老鼠嘴捏死,老鼠就不能咬東西了,家中一年都不會有老鼠。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喝小米麵或玉米面粥,意思是「迷老鼠眼」讓老鼠看不清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