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七大習俗講解 處暑的民間風俗之開漁節
2025-07-05 06:41:10
在處暑民間有七種吃法,這七種吃法是處暑獨特的習俗吃法。當處暑到來之後也就意味著夏天即將結束,掌握了這7種吃法也能讓我們在秋天過的更健康。每個節氣習俗的存在自有意義,那麼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處暑的七大習俗。
處暑的民間風俗之祭祖、迎秋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大多都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者是「中元節」。在古時候的7月初一就有開鬼門的儀式,這個儀式會延續到關鬼門才結束,處暑也屬於這個期間。
吃龍眼配稀飯
老福州的生活習俗是在處暑的時候要吃龍眼配稀飯,因為夏天的時候天氣比較熱,人體消耗了很多的熱量,吃龍眼能補充熱量。龍眼偏溫性,有益心脾,補氣血,有滋補養氣的作用。各種地方都有不同的吃法老一輩人主要的吃法就是將龍眼剝開一起配稀飯。
煎藥茶
此習俗自唐代以來已盛行。每當處暑期間,家家戶戶有煎涼茶的習慣,先去藥店配製藥方,然後在家煎茶備飲,意謂入秋要吃點「苦」,在清熱、去火、消食、除肺熱等方面頗有好處。隨著時間的發展,這類習俗也有所演變,現在人們在處暑期間還會製作酸梅湯,在夜間用開水衝泡曬乾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涼後,裝進木製有蓋的冰桶中,使其溫度降低。喝起來酸中帶甜,甜中微鹹,口感甚佳。
拜土地爺
處暑節氣正值農作物收成時刻,農家紛紛舉行各種儀式來拜謝土地爺。有的殺動物到土地廟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還有的這一天從田裡幹活回家不洗腳,恐把到手的豐收洗掉。再拜土地爺的時候需要燒紙,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 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上一座燈盞或者是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它自由的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在書中有記載如果這一天有逝者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
處暑習俗:開漁節
對於沿海的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是漁業收穫的一個大好時節,每年處暑節氣,在我國的浙江沿海一帶會舉行一年1度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吃鴨子
鴨子不僅可以充當一種食物也可以充當一種藥物。鴨子只要燒熟燒爛,營養就比較容易吸收,因此燉湯、紅燒均可,在處暑吃鴨子可以潤燥,有止咳、養胃的功效,夏天出現體熱、上火、水腫、甚至低燒症狀的人都可以吃,甚至患腫瘤、皮膚病這類不能吃發物的人,都可以適當吃一點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