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吃湯圓的意義 湯圓和元宵的區別
2025-07-23 14:59:13
我們每年會在元宵節到來當天吃湯圓,寓意著全家團圓、和睦美滿的願望。這時可能有些朋友會說,我吃的不是湯圓,而是元宵。那麼你知道元宵節吃湯圓的意義與來歷嗎?湯圓和元宵的區別有什麼不一樣呢?下面小編就你去看看。
一、元宵節吃湯圓的意義與來歷
元宵節吃元宵的意義習俗大約形成於宋代,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據記載,唐朝時,元宵節吃「面繭」「圓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現了「乳糖圓子」,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寫的《元宵煮浮圓子》詩,裡面有「星燦烏雲裡,珠浮濁水中」的詩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稱呼就比較多了。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專家介紹稱湯圓也稱「湯糰」或「圓子」「糰子」,南方人還稱為「水圓」「浮圓子」。每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另外,民俗專家表示,元宵一開始多被稱為「湯圓」,因為它開鍋之後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雲空。而湯圓的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圓吉利,因此,元宵節吃湯圓的意義代表著希望全家團圓、和睦美滿的願望。同時也顯示中國人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熱愛,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熱愛。
二、湯圓和元宵的區別,湯圓是包的,元宵是「滾」的
南方吃湯圓,北方食元宵。雖然都是由糯米粉製作而成,但兩者在製作方法上卻有本質的區別,例湯圓是包出來的,元宵是滾出來的。由於各地區風俗習慣不同湯圓的製作方法也略有不同,有葷有素,鹹甜皆可。在因為製作的方法步驟有異,就造成了現在元宵和湯圓的不同品種,雖然名稱不同,但是總的來說,在元宵節吃湯圓的意義或者吃元宵的意義都是相同的。圓圓的白糰子代表著家人團團圓圓,家庭和睦美滿。所以人們都喜歡在元宵節都喜歡吃湯圓。
1、南方「包」湯圓
南方元宵節吃的圓子,叫做「湯圓」,甜、鹹、葷、素各種口味都有,其做法是,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用手揪一小團溼面,擠壓成圓片形狀。接著挑一團餡放在糯米圓片上,再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做成滾溜溜的湯圓,這樣好似包餃子一樣,「包」出來的湯圓,口感細膩爽滑。
2、北方「滾」元宵
北方元宵節吃的圓子,叫做「元宵」,多為甜餡,有豆沙、黑芝麻、山楂、巧克力等,其在製作上要比湯圓繁瑣一些,首先需將事先和好、凝固的餡切成小塊,過一遍水後,再扔進盛滿糯米麵的笸籮內「滾」上一層面,之後再過水,繼續放回笸籮內「滾」,這麼反覆「滾」上幾次,直到餡料沾滿糯米麵,滾成一個小圓球,方才大功告成,這樣制出來的元宵,表面是幹的。
小結:看了以上元宵節吃湯圓的意義,我們現在也了解了湯圓和元宵的區別,雖然在外觀上相差不大,餡料上也有一部分相同,但其製作方法是不一樣的,而由於二者在製作工藝上的不同,也造成了湯圓和元宵在口味、口感上有一定的差異。不管是吃湯圓還是吃元宵,主要都是為了品嘗那溫馨甜蜜的好滋味,傳承我國歷史悠久的節日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