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長徵路我的中國夢徵文【整合】
2024-07-11 19:09:45
新世紀,新時代,新希望,新藍圖,一切都是新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的長徵路我的中國夢徵文,歡迎大家參考!
【我的長徵路我的中國夢徵文1】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每次聽到這首豪邁激昂的《長律長徵》時,我眼前都會浮現出紅軍戰士那英勇無畏的身影、豎毅執著的腳步、頑強拼搏的精神。七十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徵之歌。他們,徵服了千難萬險,他們,創造了人間神話。
今天,作為新世紀的主人,在慶祝長徵勝利70周年的喜悅之中,我們又該用怎樣的行動來弘揚長徵精神,繼續新的長徵?
也許有的同學會說,現在不用爬雪山、過草地,也沒有機槍的威脅,匪徒的追趕,我們沒有必要走長徵、學長徵。
是的,現在我們生活是多麼幸福呀!吃的、用的、玩的,應有盡有,有家長的關心,老師的教導,社會的關愛,艱苦的環境似乎已離我們悠然遠去,可是,親愛的同學們,你可曾看過,在升旗儀式上,有的同學站立不到一節課就支持不住;在教室裡,有的同學的家長正彎腰在幫自己的孩子掃地;在學習生活中,一遇到困難就束手無策。我們,缺乏的不正是紅軍戰士那種面對困難英勇無畏、頑強拼搏的精神嗎?長徵途中,紅軍正是憑著這種精神,徵服千難萬險,戰勝了強大敵,取得了最終的偉大勝利,為中國革命闖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今天,我們重溫長徵的歷史,並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徵程,而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長徵精神,去傳承去發揚長徵精神,進而培育我們新時代的長徵精神。
步入新世紀的我們,最急需的正是這種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從容地藐視困難、頑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克服困難,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風貌,激發創新能力,燃燒向上的激情,煥發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樣的精神是我們成功的動力,是我們人生走向輝煌的基石。現代社會不需要嬌滴滴的小姐,更不需要不能自理、自立的庸才
新世紀,新時代,新希望,新藍圖,一切都是新的。作為新時期的少年,在求實、創新的新長徵途中,我們肩上負載著全新的理想,歷史的重擔。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就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書寫我們新的長徵吧!
【我的長徵路我的中國夢徵文2】
長徵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座巍峨的豐碑。這座豐碑上鐫刻著永不磨滅的長徵精神:勇敢頑強、不屈不撓、團結樂觀、勇於犧牲……七十年的風風雨雨,長徵精神依然熠熠閃光。長徵是一部驚心動魄萬人敬仰的英雄史詩。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激戰臘子口……七十年的時光飛逝,一曲曲頌歌卻嘹亮依舊。長徵生活水深火熱。過祁連山時,祁連山被一片嚴寒封鎖著,沒有人煙,沒有草,也沒有路,只有參天的原始森林和密密層層的刺叢。
紅軍戰士衣服被刮破了,皮肉被刺開了,都不管不顧。糧食沒有了。採野果子充飢;野果子採完了,吃樹皮草根;樹皮草根也難以維持時,身上的皮帶也成了「奢侈品」。飢餓奪去了許多戰士的生命。山上寒風料峭,只穿著一件很單薄衣服的紅軍戰士渾身直打起哆嗦。晚上睡覺他們只好撿些牛糞和枯樹枝生火取暖,人靠人圍成一圈。大家疲倦得連眼都睜不開,為取暖褲子燒了幾個洞也不知道,直到被刺骨的寒風吹醒,才發覺身上堆了一層層厚厚的雪,連眼毛上也是白的,活像一個雪人……可長徵故事驚天地、泣鬼神。
當年,紅軍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率領部隊為紅軍殿後,掩護主力隊伍撤退時,湘江已經被國民黨封鎖了。他們又餓著肚子翻山越嶺退回湘西打遊擊。撤退途中,陳師長腹部中了敵人的子彈,他命令其它的戰士撤退,自己來掩護,不幸被敵人抓住。敵人非常得意,在抬著他向上級邀功時,陳師長居然忍著刀絞般的劇痛把自己的腸子掏出來扯斷,最後壯烈犧牲。陳樹湘那年僅29歲的青春讓天地為之動容!長徵途中可歌可泣的故事太多太多:茫茫草地上,倔強的小紅軍不騎將軍的馬,不吃將軍的糧食,為了不拖累別人而英勇犧牲;皚皚雪山上,軍需部長把有限的棉衣發給了士兵,自己卻凍成了一座雕塑;沼澤地上,當一個士兵快被沼澤吞沒時,旁邊的士兵為了救他,自己卻永遠地埋在了沼澤地裡……瞻仰著這座屹立了七十年的不朽豐碑,捧讀著這部感人肺腑的二萬五千行英雄史詩,我突然覺得自己渺小的身軀充實起來:關心他人、團結互助、樂觀豁達、英勇無畏……紅軍戰士的偉大靈魂賜予了我無窮力量!我知道,我的長徵之路才剛剛開始。
但我相信:有紅軍長徵精神的鞭策,有英雄賜予我的力量和智慧,我的長徵之路一定會通向光明和輝煌!祖國的新長徵之路一定會走向繁榮和富強!
【我的長徵路我的中國夢徵文3】
革命歷史題材巨片《長徵》真實再現了工農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的偉大壯舉。由於「左」傾錯誤的進一步發展,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中央根據地的失陷,中央紅軍主力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長徵初期,中央領導權的旁落及左傾教條主義領導人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使黨和紅軍遭受到重大損失,紅軍由長徵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直到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後,紅軍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靈活變換作戰方向,穿插於敵人重兵之間,四渡赤水,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實現了戰略大轉移,取得了長徵的勝利。廠徵中紅軍表現出來的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革命必勝的信念、艱苦奮鬥的精神和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勇往直前。
記得紅軍和敵人打仗時,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堅持不懈地向前挺進,一直向前挺進了兩萬五千裡。紅軍在長徵途中餓了就吃野草、皮帶;渴了,只要身邊有河,他們就喝河水。我想:他們的生存條件比我們要艱苦的多得多,沒有我們現在好,我們現在哪有人還能咽得下皮帶、野草呢?我門這叫生在富中不知富呀!他們不管遇到什麼危險,都奮不顧身,和敵人拼搏起來。紅軍們的勇敢令人感動!
在漫長長徵的戰鬥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紅軍的先頭部隊強渡大渡河成功後,國民黨就調集了大量的兵力增援瀘定橋,企圖把紅軍的隊伍切開,但先頭部隊的戰士們用兩天的時間走了一百六十公裡趕在敵人增援部隊的前面到達。而後續紅軍部隊組織了二十多名勇士的突擊隊,由於橋板被日寇拆除,所以攀著只剩下鐵鏈的大鐵鏈,冒著對面橋頭堡敵人的槍林彈雨,奮勇向前,他們的身下大渡河水流湍急,一旦失手或受傷落入水中則必死無疑。但勇士們仍然冒著密集的炮火,奮不顧身,勇敢頑強的向前衝,一個掉下去了,下一個衝上來,受傷的戰士在要掉下去那一刻還在向敵人射擊。
他們知道他們只能前進,在他們身後有毛主席,有黨中央,有千千萬萬個紅軍戰士。最後剩下的勇士們衝破了敵人在橋頭堡的火牆,衝進了瀘定城,和後續上來的紅軍戰士一起徹底消滅了國民黨的部隊。這次戰鬥的勝利粉碎了蔣介石要把紅軍消滅在大渡河以南的企圖。為長徵的勝利大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