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經典漢字拆開念(10個漢字拆開看大有深意)
2023-04-22 02:26:03 2
01. 道。
「首」即是頭。偏旁「辶」即是行走。「道」,頭腦與行走。
頭腦不停地運行、思想,道才會產生。一個人只知吃飯幹活,不動腦子,其道何有?出路何在?
如此,可以這樣理解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道是頭腦的思想,雖然可以說出來,但是一旦說出來,它就成了靜止的被固定的一段暫時性的思想,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運轉不息、擴展無際的思想了。
「道」離不開行走,也就是離不開實踐。
當一個人迷失了路途,會在行走中停下來,不停轉動頭來四處尋找方向,引申到精神層面,就是尋找人生的方向,尋找信仰、信念,「道」就成了宇宙的終極方向、終極信仰。
宇宙大道,與人的思想有什麼差異?其實是一回事,這就是「道」。
02. 正。
一止為正,做事不越軌。
「一」指做人要表裡如一,「止」指做事要適可而止,兩者結合才成為一個「正」人。
「正」字內含一上一下,還有一豎。指為人處事,有上有下,端方有肅,不上不下,上下相合,取其中,站得直,絕不點頭哈腰,阿諛奉迎。這樣的人,誰敢說不正?
03. 恕。
如心為恕。「如心」就是以心比心,拿著自心比人心。
孔子把「恕」具體化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也不要強加於人。
人活在世上,擁擁擠擠,磕磕碰碰的事常有,誰還不出點小亂子,犯點小錯誤?只要不是太過分,有意使壞,鄰裡同事,上級下級,親戚朋友,一不小心得罪了你,想想事理,拿著自心比比人心,自然也就能寬恕了。
04. 容。
一間房子裡住著八口人,是擠了點,但好歹能盛下。這是個肚量問題,所以有容乃大。
人的一生要容「親人」「友人」「路人」「愛人」「鄰人」「惡人」「仇人」「愚人」這「八口人」。
「容」字下面的「谷」指山谷或者五穀,可裝山谷之屋,足見其空間之寬廣;能容食五穀之人,足見其胸懷之寬大。
同樣,人的肚子不但要容納五穀雜糧,還要「容氣」「容苦」「容話」「容事」……
05. 知。
「矢」是箭的意思。矢口為知。
一開口說話,像射出的箭一樣,直指事物的本質,一語中的,這才叫知。否則,多嘴多舌,不著邊際,自覺知之,其實不知,亂說而已。
世上很多人在說話,在寫書,他們的言論是不是真正的知識,這個不好說,但是一個人在面對槍林箭雨的封口時,冒著生命危險,仍然要說出口的一些話,很有可能是真知灼見,或多或少是有價值的。
06. 我。
二戈反背。
戈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兩個戈背對著背相連相擊,既相互割裂、鬥爭,又相互依存、統一。
古人早就把人生自我參悟透了,「我」字造得真是深奧精妙之極。誰沒有兩面性?誰沒有善惡之分?貪廉之意?美醜之態?真假之情?古語云: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一個人把自己看得越重,自我衝突也就越猛烈,懂得放下,自我能獲得平和,生活能獲得快樂!
07. 詩。
對於詩是什麼,西方人的說法是「精煉的句子」,古人說「詩言志」,就是表達自己內心的思想感情,「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這些說法都不對。其實「詩」乃是寺中人之言語。和尚無事,每日敲打木魚,偶爾發言,說幾句,就成了詩,也就是閒人說的無聊閒話。
俗云:閒來無事作首詩。就是這種情況。陶淵明官不做,地也不好好種(有詩為證:草盛豆苗稀),閒著就只寫詩了;林和靖乾脆不成家,「梅妻鶴子」,再不寫詩就沒事幹了。誰見過忙碌著生活的人作過詩?
08. 活。
舌頭喝到水才能活。
水乃生命之源,什麼東西喝不到水還能生存?然而「舌」字乃千口組成,所以現實中有的人說話會多吐出些唾沫星子,把死的說活了,把黑的說成了白的,這樣的人左右逢源,往往活得很滋潤。
人活著就要用口舌喝水、說話,喝水可能喝出病來,說話可能說出禍來,管好自己的舌頭,才能活得更好。
09. 愧。
心裡有鬼就愧。
古語云:不做愧心事,不怕鬼叫門。那些幹了壞事,坑了人害了人的,本身就自心生暗鬼,不用鬼叫門,他也活不舒坦。
古人說「仰不愧天,俯不怍地」,告誡人的心志應當光明磊落,千萬不要愧對良心而遺憾終身!
古人造字極富深義,「愧」字正是教育我們做人要坦誠不欺,心中不要有鬼。
10. 才。
「才」是刀出頭。
有個「毛遂自薦」「脫穎而出」的典故,說有才能的人在世上,就像錐子在皮袋裡,早晚會扎破皮袋而露出鋒芒。這就是說,真正的人才,你想壓也壓不住,總有一天會冒出來。
「才」是刀出頭,若是在不合適的時機「露才」,刀就會割傷自己。
「才」字又是「本」字的五分之三,想幹一番事業,有了人才,就有了一大半本錢,何愁不成功?
【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屬於原作者,並致謝意,歡迎各位朋友評論點讚,記得關注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