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德為題目的作文
2024-08-31 11:39:11 1
篇一:道德底線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說:「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是啊,缺德之人,豈能為國家所容?縱使為國敬禮,那也是骯髒和卑鄙的。所以我們要找準方向,堅守道德的底線,創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
堅守道德底線,我們需要自尊。
美國著名作家斯特那夫人說:「自尊心是一個人品德的基礎。若失去自尊心,一個人的品德就會瓦解。」自尊是做人的靈魂。如果連靈魂都失去了,那麼還談什麼道德呢?《時代商報》的一則舊聞:2007年,16歲的瀋陽貧困少女因飢餓拿一袋標價僅兩元的麵包,就因恐懼店主「必須告訴學校」的警告而服毒殞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呢?
那是因為這個少女自尊心受到損害。她擔心這件事情被公開後,會帶來眾人的白眼,鄙視。小小的自尊心承受不住這樣大的打擊,像玻璃般的破碎了。我們且不論未成年人的脆弱和成人的粗心乃至粗暴,單說一個孩子尚且為了自尊,寧為玉碎而不瓦全,那成年人呢?為了一已之利,漠視他人的詬辱,以利益最大化為最高原則,屢失自尊,屢破道德底線,這樣的人,又有什麼德性立身於社會?開藥方時讓陌生病人多花冤枉錢如是,此起彼伏的暴力強拆也如是!當一個人喪失了自尊,他還有什麼事做不出來?所以找準自尊這個方向,是每個人堅守道德底線的前提,也是一個社會和諧的基石。
堅守道德底線,我們還需要誠信。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詩人北島之言猶在耳畔,卑鄙之人何有誠信可說?君不見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毒奶粉,瘦肉精,毒蔬菜,毒大米,毒雙匯,敵敵畏魚乾,敵敵畏泡菜,陳餡月餅……你方唱罷我登場。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詩人林逋說:「推誠而不欺,守信而不疑。」當誠信讓路於利益,所謂百年老店將不過是永恆的神話。如果失去了道德這道屏障,任欺詐等失信行為肆意泛濫,長此以往,再強大的經濟基礎了終將轟然倒下!
「中國沒有廢掉的東西,如果有,只是人的生命。」八十年前太平洋會議上勞耳的話時時響徹耳旁。唯有尊重生命,誠信經營,才不至於道德泯滅,良心迷失。朗朗乾坤,我們需要秉承誠信美德,需要以誠信搭建起道德底線,讓一個社會運行於健康的狀態之中。
堅守道德底線,我們更需要廉潔。
一個民風淳樸且高效健康的社會,還需要官員的廉潔。為官者,以權謀私,中飽私囊,百姓對此還有什麼指望?上行下效,沆瀣一氣,這個社會還何來公平公正?一個「樓脆脆」倒下,恐怕又有千萬個「樓脆脆」站起來。北宋包拯一生清廉,他擔心後人會出不孝之徒,在其家中的石碑上鐫刻著《戒廉家訓》,以警示後人。這意味著子孫中若有貪汙受賄者,則不能被葬入家族墓地。倘若為官人人如此,守住廉潔這條道德底線,我們民族如日出東方,有什麼不可期盼?倘若為官的自認為有功於人民,就可以突破道德底線,法國著名化學家拉瓦錫,在研究工作的同時又在政府充當包稅官,敲詐勒索,貪汙腐敗,最終被送上斷頭臺則是拉瓦錫們的最終下場。
堅守道德底線,我們需要以自尊來養身,需要以誠信來經營,需要以廉潔來為官。金錢利益誘惑面前,不迷失方向,而時時刻刻堅守心中那條道德的底線,那麼,和諧社會,幸福家園終將來臨。誠如此,實為人民之幸,國家之幸!
篇二:道德在傳遞
道德,一個恆久不變的話題,不管是孔子還是老子,這些思想家無一不把道德作為他們思想的最高境界。道德從有了文明的那一刻起,就在傳遞,一直傳遞到我們的心中。
道德,是一種習慣。撿起地上的紙屑、扶起被風颳歪的小樹、救起受傷的小鳥、扶老人過馬路……當你經常做這些事情,久而久之,這些事完全融入你的心中,不用思考就可以立即去做。那麼,這時候,你就已經成為了一個有道德的人。
前些天我乘公交車去學英語。我上車時,車上已無座位。這時,又上來一位抱小孩的阿姨。售票員忙請人讓座位,沒等她把話說完,靠近車門的一位年輕小夥子就熱心地站起來讓座。只見中年阿姨連聲說:「謝謝你。」又讓他的孩子也感謝這位叔叔,小弟弟舞動著可愛的小手向這位叔叔表達他的謝意。阿姨又教育孩子,以後長大了要向這位叔叔一樣,樂於助人。這件事使我感觸很深,道德是可以傳遞的,中華民族的兒女們就這樣把道德一代一代的傳承和發揚下去。
道德就像火一樣,今天播撒下星星火種,明天就能有那燎原之勢。
我的媽媽是一個十分勤勞的人。星期天,應該是媽媽休息的日子,可是在我的記憶裡,星期天卻是媽媽最忙碌最累的日子。有許多衣服要冼,屋子需要整潔,一整天,只看見媽媽忙碌的身影。等所有的事情做完了,媽媽總算可以休息一會兒了。在我寫作業的時候,忽然聽到媽媽出去了,我以為她出去有事,就繼續寫作業。過了好大一會,門開了,媽媽拖著疲憊的身軀滿頭大汗的進了屋。我疑惑的問:「媽媽,你幹嘛了?」媽媽說:「咱們樓道裡髒了,我把樓道裡拖了一遍」「媽媽,你都累了一周了,好不容易有了一個星期天,幹嘛不休息一下呢?這樓道髒就讓它髒吧,管它幹啥?我看你這星期天比上班要累幾倍。」我不禁埋怨起了媽媽。「孩子,樓道裡每天都人來人往,如果樓道裡乾淨了,一定會讓每個人心情變得好;要是一進樓道,到處都是垃圾,誰見了心情也不會好的。」媽媽語重心長的說。聽了這話,我不禁十分的感動。後來,我們樓道每天都是乾淨的。因為除了媽媽,更多的人也參與進來,共同維護我們樓道的衛生。這是一件極普通的小事,卻是一種道德的體現。
道德就像那奧運聖火,在每個人的心中傳遞,感動著每一個人。
小學時,媽媽給我訂了一份鮮牛奶,每天早上,都會有一個工人在天不亮的時候把奶送來,風雨無阻。有一個星期天的早晨,媽媽到門口去取奶,打開箱子一看,裡面竟然是空的。媽媽很不解,因為那個送奶的人從來沒有遲到過一次,難道定的奶送完了?我們不僅十分疑惑。於是媽媽就去給我煲米粥。這時,響起了敲門聲。打開門,門外站著一個年輕人,手裡拿著一瓶奶,滿臉的歉意。他說:「對不起,給您添麻煩了。今天我爸爸生病了,起不了床,讓我給各位用戶送奶。但是我業務不熟練,路上耽誤了時間,就來晚了。實在對不起,給您添麻煩了。」我媽媽說:「沒事的,沒添多少麻煩,祝你爸爸早日康復。」那個人說著謝謝走了。
媽媽教育我說:「這個送奶的工人生病了,卻還能在自己來不了的情況下讓孩子來送奶,這是一種職業道德。一個人不管他做什麼職業,只要對人們有貢獻,都是高尚的。而遵守職業道德的人,更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統美德的發揚,我們應該學習這種行為。」
有一句歌詞寫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而我要說,只要人人都自覺遵守道德,那麼世界將變成陶淵明筆下那「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人間仙境——桃花源了。甚至會比那還要更好,畢竟那裡與世隔絕而我們卻是「同住地球村」呀。我們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2008。5。12四川大地震,震動了中國,震動了世界,世界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這溫暖,感動了每一個人。這就是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們是中學生,要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不積跬步不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積少成多,一樣可以做出驚人的成就。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遵守道德,讓道德在人與人之間傳遞,把我們的世界變成美好的「桃花源吧」!
篇三: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那晚以後,我再也沒有釣到過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見了與那條鱸魚相似誘惑人的「魚」。當我一次次的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過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摘《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每本書都蘊含著一些道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教我們堅強面對挫折和困難,活出生命的最大價值;《陳伯吹專集》告訴我們人要誠實,要有一顆善良的心;而《愛的教育》它讓我懂得了雖然每個家長的教育方式都不一樣,但都包含著對孩子的愛。如今,當我看完《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本書後,我決心要做一個自律的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我很贊同故事裡面的一句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的確是這樣,很多時候要遵守道德就會損害個人的利益,如果只注重個人利益,那麼道德也就無法遵守了。道德是很簡單,但說說容易做起來可就難了。文中的父親想借放鱸魚的機會讓作者從小就受到嚴格的教育,使其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能在長大後經受住生活中的種種誘惑,不誤入歧途。
我覺得自律對我來說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在做作業時我還是比較自律的,每當回到家,我放下書包就會很快地開始做作業,不需要爸媽來催。做作業的時候我不會幹其他事兒,只會眼睛盯著作業本,邊思考邊寫。一般來說,我是一定要把作業做完才肯吃飯的。哪怕老爸在旁邊不斷催促,我仍舊筆耕不停。怎麼樣,有點廢寢忘食的精神吧!
再說說我的學笛故事吧!他們都說我是學校的笛子小明星。其實,我吹笛子的先天條件並不好,我的手指比別的同學要短。練習時感覺很彆扭,很讓人煩,吹練習曲時更會這樣覺得,因為速度要求快,手指變換要求準。為了不因手指的動作太慢而拖慢了節奏,也為了不因手指短小而影響了音準,我就不斷督促自己多練習。早上、中午、課間,尤其是雙休日一練就是兩個小時,沒有人監督我,只有我自己暗暗給自己加油鼓勁……從節奏簡單的《粉刷匠》,到能深情地演奏複雜一些的《春到湘江》;從在學校藝術節笛子比賽中經常獲得金獎,到在蕭山區藝術節器樂比賽中獲獎……我漸漸明白沒有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沒有自律的品質,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可總是有一些人沒有學會自律——在老師還沒來之前,我們班的早讀總是鬧哄哄的。雖然他們的手裡總會拿著一本書,但這只是做表面文章,實際上是在與身邊同學聊天!老師來了,聊天聲全都變成了朗讀聲。等老師一走進辦公室,教室裡又出現了吵鬧聲。
事實上,每個人都要學會自律,和諧的社會需要人人具有自律的良好道德。對於我們學生來講,學習上學會了自律,成績會進入飛速進步的軌道;生活上學會了自律,飲食起居不再讓家長來過分操心;道德上學會了自律,平淡幸福的生活將與你做伴。
自律就是不需要別人來提醒,更不需要別人來監督。學會自律吧,這是一個人一生的道德準則!
篇四:做有道德的人王雅婷
雷鋒,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在人世間只生活了22年,可是,這短暫的生命卻譜寫了一部無比壯麗的人生詩篇,樹立了一座令人敬仰的思想道德豐碑。
雷鋒1960年1月應徵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牢固地樹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遠大目標。他不忘階級苦,懂得「怎樣做人,為誰活著」,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祖國、忠於社會主義;以「釘子」精神刻苦學習毛澤東著作和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以甘當「螺絲釘」的精神,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連隊分配他當汽車兵,他努力鑽研駕駛技術,成為一名合格的汽車駕駛員。擔任班長後,大膽管理,事事模範帶頭,帶領全班成為部隊先進集體。
他熱愛集體,關心戰友,關心群眾,把「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樂,並身體力行,認真實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他把自己省吃儉用積存起來的錢,寄給受災人民,送給家庭困難的戰友。他曾擔任校外輔導員,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和激勵少年一代健康成長。他謙虛謹慎,從不自滿自炫,受到讚譽不驕傲,做了好事不留姓名。1962年8月15日,執行運輸任務時不幸殉職。他在部隊生活2年8個月,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受嘉獎多次,被評為「模範共青團員」「節約標兵」,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雷鋒精神如一座內含豐富、意蘊深刻的精神寶庫。「向雷鋒同志學習」這莊嚴的號令,「雷鋒」這個頓時名字家喻戶曉,漸漸地,雷鋒精神傳遍長城內外,傳遍大江南北。「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這嘹亮的歌聲唱進了各族人民的心裡,融入了各族人民的行動。
在生活中,雷鋒精神無處不在,如:杭州長運客運二公司快客司機吳斌駕駛大客車從無錫返回杭州。大客車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駛途中,一塊數斤重的鐵塊從空中飛落擊碎車輛前擋風玻璃後砸中吳斌腹部和手臂,導致其三根肋骨被撞斷,肝臟被擊碎。危急關頭,吳斌強忍劇痛,鎮定地完成換擋、剎車等一系列安全操作,將車緩緩靠邊停好,開啟雙蹦燈、打開車門,安全疏散旅客,確保了大客車上的24名旅客安然無恙,而自己卻因傷勢過重獻出了生命。
還有「最美媽媽:吳菊萍」在7月2日下午1點半,在杭州濱江區白金海岸小區,2歲女童妞妞翻出陽臺,在10樓高空懸掛了一會兒後突然墜落。就在此時,正在樓下的年輕媽媽吳菊萍甩掉高跟鞋,奮不顧身地衝過去,用雙臂接住了孩子,之後兩人均陷入昏迷。
我們今天的所謂學雷鋒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雷鋒,每年三月五日的學雷鋒活動更多帶有一些紀念色彩,所以有了俗語:「雷鋒叔叔三月來了四月走」。
在生活中,我們都要做個「小雷鋒」,做個新世紀的小雷鋒。做雷鋒,就必須從我做起,從身邊一些小時努力做起,如:在學校上體育課,關掉教室的「無人」燈。在下雨天,關掉教室的窗戶,下課時,排排已變成凌亂不堪的課桌……
這些雖然都是舉手之勞,但有多少人能做呢?我們還要助人為樂,如:在公交車給抱著嬰兒的婦女讓個座位。扶著拄著拐杖的老奶奶過馬路……儘量幫助有困難的人。
歲月流逝,雖然雷鋒叔叔已離我們而去,但雷鋒叔叔的精神卻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把雷鋒叔叔「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作為一種財富永遠流傳後世,並發揚光大;讓「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這首歌永遠流唱。我們將接過雷鋒叔叔手中的接力棒,以道德為準繩,以服務大眾為宗旨,爭做一名新時代的「四有」新人,為祖國——這個五彩繽紛的百花園增添一分春色吧!
篇五: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一種愛心,當別人在需要幫助時,我們應給予最真誠的幫助。道德,是一種美德,有時是一種誠信,踏踏實實地生活和做人。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做用心作好身邊的事。一位電焊工在一個體育場加工護欄,加工了一段時間後,老闆嚴厲地說:「你這樣做費工、費料,照這樣的速度掙到的錢還不夠你的工資,你只要在接頭處簡單焊一下就可以了。」電焊工說道,「那樣做不結實,用戶會不信任我們的。」老闆大聲道:「讓你怎麼做就怎麼做,別管那麼多!」一氣這下,電焊工辭去了工作,自己單幹。他還是幹著老本行,為了產品的質量與工人一起加班加點,從不幹粗製濫造、偷工減料的活。正是因為電焊工的誠實守信和可靠的產品質量,訂貨的單子越來越多,效意越來越好,而原來那家企業由於他們的利慾薰心,最後不得不倒閉了。
這件事充分說明:「誠信」是每個人都應擁有,它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處事根本。誠信是一束燦爛的陽光,溫暖著人們的胸膛;誠信是掛在天邊的彩虹橋,溝通著橋兩頭的人們;誠信是黑夜路旁的一盞明燈,為我們照亮正確的方向。
道德有時是渺小的,只需多做一個動作,多說一句話,你就已經獲得了道德。
一個小男孩在路旁見到一隻流浪狗,他拿起一根長木棍使勁撥弄著小狗,小狗發出陣陣的哀叫,那男孩發出得意的笑聲,突然流浪狗發出更悽慘的哀叫,跛著腿跑逃起來,男孩緊追不捨。這時,流浪狗踩到香蕉皮一滑,重重地摔倒在地,男孩手中的木棍雨點般落在已經奄奄一息的流浪狗身上,一個行人忍無可忍地走過來,大聲喊道:「住手!」男孩驚慌極了,因為那人正是自己的父親,父親非常生氣,但還是強壓怒火,低吼道:「快把你的衣服脫下來,給小狗包上,抱回家去。」孩子看見父親難看的臉色,只好照辦。回家後父親嚴厲地問:「知道自己錯了嗎?」孩子搖搖頭馬上又膽怯地說:「是因為不愛護動物吧」「你只想到一方面,還有比這個更重要的。」父親又說,「希特勒小時候喜歡用刀齊刷刷地削掉成排小樹的樹梢,還喜歡砍小泥人的腦袋,後來他變得無愛心,成為世界頭號『法西斯』……你知道折磨小動物的性質嗎?」兒子埋頭半晌,慚愧地說:「我錯了,這樣做將來會成為壞蛋、惡人……」
這則故事使我深刻地體會到古人說過的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如果孩子的爸爸不及時加以制止、教育,我想男孩長大後會丟失我們可貴的愛心、善良之心,成為一個「冷血動物」,更不說會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三國時期的劉備曾經以此教導過他的兒子。我們如果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嚴於律己,那麼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積跬步,以至千裡;匯小溪,以成江海。我們要善於由大及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決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為。
去年的四川地震更能體現出國人的血脈相連,愛心體現,災難的無情,人間卻是有情。看到電視上,一支支救援隊伍,一個個捐款箱排起長龍,一位位捐款的人們為了捐款有的甚至排上好幾個小時的隊,一個個醫護人員精心照顧自己的病人,自己卻幾夜沒合眼……人間處處有真情,真情時時暖人心,總有這麼一種愛心叫道德,道德時時暖人心田。「為災區人民獻上每月的零用錢」,這是許多小朋友從心底發出愛心呼喊,錢的數目可能很小,但這也是一個小小的善良之舉啊!我們應該儘自己的所能去幫助身邊的人,一個小小舉動,也是一份「善」的表現,「善」不分大小。在路邊欺侮流浪狗,覺得沒有什麼錯誤,但它也是一個生命,更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啊!
一個有道德的人,不僅僅要擁有誠信,待人真誠,有顆善良的心,還有許多許多,它們都是不可缺少的,「道」由足和首組成,說明我們要以實際行動來做;「德」由人和心組成,說明我們要在實現生活中認真實踐。道德更是一種社會性的意識,是人們共同生活的標準和行為規範,只要我們能夠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會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
[以道德為題目的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