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作文:態度決定一切
2024-08-22 20:37:10 1
人生短暫,沒有一個平等的心態,如何體會人生、生活?想要一個好的心態,必須先擁有一個平等的心態,小編收集了態度決定一切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態度決定一切
有人說:態度決定你的成敗,態度決定你成功的高度;
也有人說: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
態度是什麼?態度是個人內心的一種潛在意志,是個人的能力、意願、想法、價值觀等在工作中所體現出來的外在表現;態度就是你區別於其他人,使自己變得重要的一種能力。
態度是衡量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的重要標準,一個人的能力來自於三個方面,知識、技能和態度。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個人的態度非常重要。激情投入地工作,與麻木呆滯地工作,完全不同。愛默生說:「一個朝著自己目標永遠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反之,失敗不是因為我們不具備實力,而是我們易被環境左右,慣於附和,缺乏主見,態度不正確,容易沮喪的緣故。
工作態度決定工作成績,一個人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他的行為,決定了他對待工作是盡心盡力還是敷衍了事,是安於現狀還是積極進取。我們不能保證你具有了某種態度就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們都有著一些相同的工作態度。在企業之中,我們每個人都持有自己的工作態度。有的人勤勉進取,工作忙碌、熱情,精神抖擻,積極樂觀,永爭第一,總是積極的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即使是在受到挫折的情況下也是如此;有的悠閒自在,得過且過,從來都是按時上下班,按部就班,職責之外的事情一概不理,分外的事情更不會主動去做,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有的牢騷滿腹,永遠悲觀失望,總是在抱怨他人與環境,認為自己所有的不如意,都是由環境造成的,常常自我設限,使自己的無限潛能無法發揮,整天生活在負面情緒當中,完全享受不到工作的樂趣。
一位偉人曾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你的態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已決定你是失敗還是成功。要改變現狀、克服困難,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端正態度,沒有正確的態度,這一切就無從談起。
那麼,我們應該樹立什麼樣的工作態度,才能享受到工作的樂趣,取得事業的成功呢?
敬業、勤奮、忠誠、進取是我們應有的工作態度!
敬業就是敬重自己從事的事業,專注致力於事業,千方百計將事情辦好;敬業既包含了個人做事的執著,又有著對本職工作的忠誠;敬業是將自己對崗位、對工作的熱愛化為奮發而持久的工作激情,為圓滿完成任務而調動自己的所有細胞,勤奮拼搏、堅韌不拔、不達目的決不罷休,這是一種精神。
如果一個人以一種尊敬、虔誠的心態對待職業,甚至對職業有一種敬畏的態度,那麼它就是敬業的。尊敬並重視自己的職業,即使付出再多也心甘情願,並能夠坦然地面對各種困難,努力去克服它們,做到始終如一,善始善終。因此,敬業也是一種人生態度,是珍惜生命、珍視未來的表現,是我們工作的強大動力。
勤奮是成功的基礎,勤奮要勇於吃苦,勇於奮鬥,勇於進取。要成功就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艱難、不計個人得失;勤奮就是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做好工作中平平凡凡的每一件事,全心全意地、想方設法去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
忠誠是人類最重要的美德。忠誠於公司,就是忠誠於自己的事業,就是以不同的方式為一種事業做出貢獻。忠誠不僅體現在工作主動、責任心強,而且體現在不以此作為尋求回報的籌碼。對企業的忠誠也是對自己能力的信任。不好高騖遠,不整日抱怨,保持愉快的心情,從善良的角度出發,從點點滴滴出發,把身心徹底融入工作,盡職盡責,處處為公司著想,對投資人承擔風險的勇氣報以欽佩,理解企業主的壓力。所以,在現實社會中,每一個企業都在需求這樣的人,需求既有能力又忠誠的人。
進取就是超越昨日的自我,就是企業、員工永不滿足現狀,不懈追求向前發展。進取意味著技術水平的進步,專業能力的增強,綜合能力的提高;意味著企業生產工藝的進步,生產能力的增加,競爭能力的提高。
進取精神,就要永不滿足、永不言敗,不斷向更高目標前進。拼博進取的過程是一個前進的過程,是一個徵服困難的過程,也是不斷創造新業績、實現新目標的過程。多少年來,進取精神已成為人類挑戰極限、積極向上的最寶貴財富。
同樣在今天,我們要捫心自問,我腳踏實地、勤奮敬業嗎?我有責任感嗎?我對所從事的事業忠誠嗎?我每天是在充滿激情地工作嗎?我的能力在不斷提高嗎?我的業績與我的職位、與崗位對我的要求相稱嗎?我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公司而問心無愧嗎?我們的技術還能更好的嗎?我們的工藝、設備還能更先進嗎?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還能更強嗎?我們的管理、執行力就不能加強嗎?企業、個人的成功和輝煌取決於我們自己。敬業、勤奮、忠誠、進取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石,我們的企業渴望更多地擁有具備這種優秀品格的人。
我們每個人,不論職務高低、不管資歷深淺,不管年齡大小,不管背景如何,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首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敬業勤奮、忠於職守、開拓進取,展現自己的才華、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個人無論身處何位,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要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正確看待工作的意義,珍惜工作的機會,體會工作的樂趣,在工作中得到滿足和實現,進而達到體驗人生的意義。這樣,才能煥發工作的熱情,從而在內在上具有持之以恆的工作動力。
不同的工作態度會帶來不同的結果。你改變不了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可以改變態度;你改變不了過去,但可以改變現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樣樣順利,但可以事事盡心;你不能左右天氣,但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選擇容貌,但可以展現笑容。知識經濟時代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科技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是觀念的進步,我們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實時更新觀念,我們就會離時代的距離越來越遠,被時代的發展遠遠的甩在後面。因此,適應時代需要,改變工作態度,讓我們從現在開始。
工作態度是一個永遠講不完的話題,任何人也都會在工作中遇到各色各樣的問題,它們還會影響我們的工作激情,但不管怎樣,如果你希望獲得事業上的成功,成就美好人生,那麼,你必須時刻記住這一點——良好的工作態度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篇:態度決定一切
「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已經道出了人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心態及心性都一樣的,心態同樣平等,心性同樣善良。只是經過時間的流逝,以及對物質的看待,改變了每個人原始的性質!
當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後,心態得到了一個質的蛻變,只是這個蛻變在童年時期,表現的不太明顯。童年的時候大多很是天真,想法簡單,思維回歸善良。所有的原因是因為欲望沒有膨脹,再就是容易得到滿足,以及對社會的認知極少,對食物來的簡單,金錢也是靠父母親戚而得,種種跡象表明——沒有任何生活以及心靈上的壓力!
當人類越過童年期,走進青春期時,心靈的兩種原來欲望無限膨脹。這兩種原始欲望為『食慾』以及『性慾』。古人云:『食色性也』!
『自己為什麼沒有別人吃住的好?』,『自己為什麼沒有人喜歡』......等等一系列的不良心理出現。心理學稱為『超我』,即是一種精神力量(破壞『本我』)。但在哲學方面,我認為是一種『對比心理』。
人類的欲望是得不到滿足,正是因為如此,古人便言:『知足常樂』。
當一個人每天吃著白菜的時候,會嫉妒別人吃的魚肉。當一個人騎著自行車的時候,就會嫉妒別人開著跑車。當一個人住著簡陋的房子時,則會嫉妒別人住著別墅。
一系列現象表明,人類的心性都存在著對比,但是無一例外的都是在和比自己優越的人比,因此產生不平衡。心態達到不協調,於是『超我』力量破壞精神系統,一些犯罪,違法的想法油然而生,這時,自制能力也在逐漸降低。憂鬱,煩躁等心理情緒逐漸提升,使身體也被傷害。
因此,想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必須得要內心得到滿足,你大可拿自己和那些比自己差的人比,於是心態就會平衡,心靈上才能得到滿足。
你在吃白菜時,可以想想有的人在街上乞討,甚至餓死;你在騎自行車時,別人卻要步行;你在住平房時,別人卻流落街頭。與那些殘疾人相比,你似乎比誰都要優越得多。有句話說得很好:『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你之所以有缺陷,是因為上帝過於喜歡你,多咬了你幾口。
當你與一位身價過億,或者手握高權的人互相談話時,你可能會產生緊張、壓迫的感覺。害怕自己說出一句話,做錯一個動作,處處想讓。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你在貶低自己,抬高別人。你甚至認為自己沒有資格與別人相提並論,別人似乎始終比你高上一頭。你大可想想,你和所有人的壽命相差不多(無特殊情況下),身體特徵也無其他區別,都只是一個凡人。何不抱著平等的心態看待一切?這樣你與任何人交談,都可神情自若,穩如泰山。還會有人瞧不起你?貶低你嗎?世界上沒有人瞧不起你,只有自己瞧不起自己。所以必須正確的看待自己,認清自己。
『沒有任何人給你評價,所有對你的評價都是來自於你自己。』
當你不再自卑以及自傲的時候,你的心態才能得到一個平衡,就好像天平一樣的平穩。一個人要懂得陶冶性情,仔細想一想,你我和世人一樣,百年之後,將會化為一堆白骨,還有什麼值得驕傲和自豪的?
人生短暫,沒有一個平等的心態,如何體會人生、生活?想要一個好的心態,必須先擁有一個平等的心態,這是一個基礎,也是不可缺少的!
第三篇:態度決定一切
卡耐基在自己的辦公桌上擺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你有信仰就年輕,惑就衰老;有自信就年輕,畏懼就衰老;有希望就年輕,絕望就衰老」。態度就是對待行為的精神狀態和心態。只有積極的態度才有取得成功的機會。
人們常說,只要付出了,即便是沒有成功,也無怨無悔,而不付出就意味著成功的機率等於零。有的人鍥而不捨,百折不撓,靠著執著的追求最終獲得了巨大成功,偉大發明家愛迪生正是經過無數次的失敗,最後成為了「發明大王」。我想如果沒有他的持之以恆、不懈追求的工作態度,它將很難取得輝煌的成就。
有好的態度才會有好的人生,在這裡,我和大家分享一個態度改變命運的故事:說的是有兩個年齡差不多的兄弟,哥哥是城市裡最頂尖的會計師,弟弟是監獄裡的囚徒。一天,有記者去採訪當會計的哥哥,問他成為這麼棒的會計師的秘訣是什麼?哥哥說:「我家住在貧民區,爸爸即賭博,又酗酒,不務正業;媽媽有精神病,我不努力,能行嗎?第二天,記者又去採訪當囚徒的弟弟,問他失足的原因是什麼?弟弟說:「我家住在貧民區,爸爸即賭博,又酗酒,不務正業;媽媽有精神病。沒有人管我,我吃不飽,穿不暖,所以去偷去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影響我們命運的不是環境,不是條件,不是身高,不是文憑,不是出身,更不是腰包裡有沒有錢,而是態度。改變了態度,就能改變人的一生其實,在現生活中,很大部分人不是沒有能力,不是缺乏知識,缺乏的是一種對待工作的積極態度,凡事都採取無所謂的態度,這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無所謂」的不良習慣。這種態度嚴重影響了更深入細緻的做好工作,而且是阻礙創新的絆腳石。態度是做好細節的前提條件,如果沒有積極認真的態度,那麼從細節做起,也就是一句空話了。
安東尼曾說過:行為是心境的反映,如果你曾成功過。那麼動用與當時相同的心理和生理狀況,就可再成功!
根據馬克思主義原理的量變引起質變理論說: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就形成了質的飛躍。古代大思想家李斯說「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我們應該注重細節,從細節做起,從細節做好。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整體與部分的原理來說:事物部分的功能影響到整體功能的發揮。細節是全局的基礎細胞,只有注重一個個細節,才能把握全局,走向成功。細節是決定全局成敗的關鍵,要取得成功,必做於細。
對於一家企業來說,能得到一筆巨額投資對於其未來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有一家企業與一家美國大公司商談合作項目,這家企業花了大量功夫做前期準備工作。美方代表通過實地考察,對這個企業各方面都表示了相當程度的認可。中方工廠非常高興,設宴招待美方代表。宴會選在一家十分豪華的大酒樓,有20多位企業中層領導及市政府的官員前來作陪。美方代表以為中方還有其他客人及活動,當知道只為招待他一人之後,感到不可理解。美國代表在回國之後,發來一份傳真,拒絕與這家中國企業合作。中方認為企業的各種條件都能滿足美方的要求,對代表的招待也熱情周到,卻莫名其妙地遭到美方拒絕,對此也相當不理解,便發信函詢問。美方代表回覆說:「你們吃一頓飯都如此浪費,要把大筆的資金投入進去,我們如何能放心呢?」這是一個大項目,但這個大項目卻因為一頓飯的「小節」而毀於一旦。
經濟學家也說過,行動在於細節,任何大事情,最終還是要落實到細節上。細節承載著社會的文明,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曾表示: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作為一名職業工作者,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把握住自己的角色。我們既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同時又要明確當前的任務,要充滿激情的全身心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其次,要善於發現細節問題,充分考慮到細節問題所引起的意義或後果,時刻提醒自己。在緊張的工作和學習中,確實有很多困難,很多艱辛。但是為了企業,為了自己,就要迎難而上,衝破一切阻力!要知道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