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反對圈子文化好人主義發言稿
2023-12-11 14:38:17 2
淨化政治生態、清正官場風氣,破除「圈子文化」的消極影響,小編收集了反對圈子文化好人主義發言稿,歡迎閱讀。
反對圈子文化好人主義發言稿一
在當今社會中。跟對人比什麼都重要這種觀念,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直觀描述,也是對政治生態、政治文化的經驗概括。當前體制下,對於幹部任命,「一把手」權力過大,很多時候就是領導一句話的事兒。這就導致,如果跟對了人,就會使獲得提拔重用的成本大大降低,所以許多人會把進入某些「圈子」視為成功捷徑。【讀文有感:人類社會中,「欲望」是關鍵,「欲望」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欲望」是控制大局和人群的抓手,當一個人把「欲望」的應用,玩到了極致。那麼,他就能將世界把玩於手掌之中。什麼是「欲望」呢?就是人們費心思、極力想得到的東西。但是,因人、因事、因時而異。抓住了欲望就抓住了世界,抓住了欲望就抓住了人類的大腦和行動。正常的欲望要應用好。但,還是要經常的想辦法,創造一些使人產生欲望的機會。使得利用者自己,始終有抓手牢牢地控制住人們的大腦。比如,評先,有獎的事;比如,選用人的事。有十個人、十個人決不能都評先進,必須差額選舉,即使名額富餘很多,也不能這麼辦。不能滿給。當然了,多出的名額可以分給其他面層的人嗎?!一定要有比例的採用「民主集中制形式」的評選,既合法又合理,還加強了控制的效果。只有這樣才能調動所在人群的積極性。達到獎勤罰懶的欲望驅動效果,使得主動權始終在手中緊攥(老人家通過幾十年研究和實踐,特別明白此理。遂將此招應用得得心應手,自文革以來控制人們大腦的,讓人們為之瘋狂的就是這招,百試百爽。人類社會中,沒有了欲望就沒有了前進發展的動力)。如果在社會中,人人都有時,就變得稀鬆平常了,人們就不會珍惜了(新、奇、險、特,是人類的軟肋似的弱點追求!)。大夥就不會有欲望的產生,沒有了欲望的驅使,人們就不會主動積極爭取。很多人就會變懶,無所事事的瞎混!達不到鯉魚跳龍門式的競爭效果。「用欲望來引領;用獎罰來驅動;用保障來安心;用法紀來約束」(這與當前美國的做法大致相同)。這是人類社會的源動力所在,目前,沒有其他的好辦法!可以借鑑!】
從古到今,無論是性別、年齡、經歷、愛好,還是工作生活的環境,人都不可能脫離圈子而存在。一方面,進入某一圈子,可以在圈子中發揮個人專業能力,在小圈子中為全社會的發展起到大作用;另一方面,進入了某一圈子,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無論是專業的還是非專業的圈子,無論是親情還是興趣愛好圈子,無論是行業還是團隊圈子,都能讓個人獲得更多的資源,獲知更多的前沿信息。
但有的人卻利用所謂的「圈子文化」,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首先是想著如何跟對人,想著要去抱著某位高官的權力大腿,為個人的政治前程鋪好路。其實,對個人人來說,這是不相信個人的能力,害怕站錯隊、跟錯人影響了前程;對於「大腿」來說,與下屬玩起「圈子文化」,結成了權力和利益同盟,幹著不可告人的勾當,敗壞了威信,玷汙了公權的尊嚴,損害了個人的聲譽。
而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益派諮詢調查顯示,有47.3%的受訪者表示正因「山頭」、「圈子」或附庸問題而苦惱,47.2%的受訪者認同,在當前社會環境下跟對人比個人努力更重要。這表明,「圈子文化」在官場和各行各業仍十分流行。這種權力的附庸,實際上是把公權凌駕於組織利益之上,是通過犧牲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來獲取圈子成員的最大利益。由此,有的人當上了幹部,整日就琢磨著要去抱誰的大腿,進入到誰的圈子,一旦想方設法混入了「圈子」「跟對人」,就不再擔心無利益可圖、無職位可就。這樣一來,造成權力濫用、無心做事、善惡不分、不受約束,各種腐敗窩案、串案就會常有發生。諸如,劉志軍連同其帶病提拔的張曙光等一批鐵路系統內的「鐵哥們」先後落馬;江西九江水利系統窩案中,水利局長竟授意同鄉一名毫無經驗的木匠承修水庫,皆是赤裸裸的案例。這種權力非制度化的運行,正是政治生態惡化的信號。
剷除「圈子文化」,打破官場陳風陋習,對於淨化官場文化,營造良好的政治環境起著關鍵作用。唯有真正實施法治、落實法治,才能塑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從而改變權大於法、官大於法的不良局面,讓那些別有用心的「圈內人」抬起頭來看看「圈外」的世界,看看法治建設給國家帶來的繁榮昌盛,看看公平正義給人們帶來的安居樂業,看看正確用權給社會發展帶來的良性進步,看看良好政治環境給執政地位帶來的威望。而讓「跟對人文化」沒有市場,就必須通過建立風清氣正的考核評價機制,讓選人用人程序完全暴露在陽光之下「消消毒、殺殺菌」,避免圈子滋生裙帶關係,避免蘿蔔招聘、互相提攜現象,讓能人好人好上加好,讓能人好人能被提拔重用,讓能人好人都有機會幹出好成績。要讓領導幹部不能總是「一手遮天」,就必須嚴格規範官員的職務行為,用制度建設提高幹部職務的風險係數,確保幹部正確用權,不能讓那些所謂的「大腿」成了一些人夢想的天堂,更不能讓領導手中權力成為一些人「投桃報李」的潛規則。
隨著打「老虎」、拍「蒼蠅」步驟越來越快,系列的窩案、串案不斷被糾出,諸如山西省5黨委接連被查,這足以說明官場圈子在一點一點走向失控。剷除「圈子文化」,不僅需要官員自覺自律,更需要從制度建設抓起,為圈裡圈外劃清界限,決不能讓「圈子文化」玷汙了公權的尊嚴。
反對圈子文化好人主義發言稿二
「圈子文化」由來已久。唐朝的牛李黨爭、北宋的新舊黨爭、明末的東林黨爭、清末的帝後黨爭,最終都在黨爭內耗中喪失了發展機遇,加深了統治危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建立在法治秩序之上,決不容許結黨營私的圈子文化破壞公平正義,決不容許幫派毒瘤禍國殃民。隨著「秘書幫」、「石油幫」、「山西幫」的覆滅,地方各級大大小小的團團夥夥終將浮出水面,難逃法網。每個共產黨員和幹部都必須認真進行自查自省,你不知不覺之間是否與圈子文化有染?中毒有多深?旗幟鮮明,站穩立場是我們的正確態度。
首先我們必須要堅定信仰,主動進行精神補鈣。作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和幹部,必須在思想上、行動上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主動營造為民務實清廉的政治情懷。圈子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溫水煮青蛙讓一些共產黨的幹部脫離了群眾,信念缺乏,滋生了貪慾。圈子是由志趣相投、利益相近、價值相似的人在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團體和組織。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結構形式,圈子有其自身的存在方式、運行規則和文化價值觀念。圈子本無錯,變味就成禍。黨員和幹部正常交往的圈子必須把握度,不能變味,不要讓正常交往變成團團夥夥。只有理想信念堅定不動搖,個人私慾才不會膨漲佔上風,執法用權才不會失去公平正義。思想不滑坡,就不會墮入圈子文化的漩渦。圈子淨化才能真正形成清正廉潔的官場正氣。
二是不主動營造利益圈子。中共中央政治局20xx年12月29日召開會議指出:「把黨的紀律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強化紀律剛性約束,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黨內決不容忍搞團團夥夥、結黨營私、拉幫結派。」共產黨員和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不要搞圈子拉幫結派,更不要以經營團團夥夥為榮。在「三重一大」決策,特別是幹部選拔任用上要堅決反對一言堂,維護民主集中制權威,讓圈子利益不再無節制繁衍。運用法治手段打擊禍國殃民的山頭主義,幫派集團,才能讓圈子圈子文化無生存空間。
三是要遠離圈子文化。有人說,現在幹啥都講究圈子。娛樂界有娛樂圈,學術界有學術圈,商界有商圈。但黨員幹部要勇於與圈子文化劃清界線,正常的圈子交往無可厚非,但絕不能讓正常交往圈子變了味,更不能墮入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不能自拔。習近平總書記說「幹部都是黨的幹部,不是哪個人的家臣。」,作為黨員幹部要理直氣壯與圈子文化作鬥爭。不能把對黨盡忠搞成對領導幹部個人盡忠,更不能主動融入身依附關係。不要信奉個別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不要整天琢磨拉關係、找門路、分析某某是誰的人,某某是誰提拔的,該同誰搞搞關係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誰的大腿。要相信黨,相信組織,相信公平正義。否則一但墮入圈子文化,就會潛移默化變成禍國殃民的老虎蒼蠅,就會離人間正道越來越遠,就會走向罪惡深淵。
淨化政治生態、清正官場風氣,破除「圈子文化」的消極影響,清除政治山頭主義、派別主義的遺毒危害,從領導幹部做起,從黨員幹部做起,從我做起。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