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小學關於冬至習俗的作文(8篇)

2024-07-15 15:36:45 3

  【篇一:冬至的習俗_250字】

  今天是冬至,媽媽說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是我家鄉的風俗,早上吃過飯媽媽和我就去超市買包餃子用的材料。有雞蛋和韭菜,買完菜回到家媽媽就沒閒著,就開始剁餡,然後我就學媽媽以前的樣子,開始和面。因為是第一次和面,首先我把一碗麵倒到盆裡,澆上溫開水就開始和起面來,看起來有模有樣的,可是完全不像想像的那麼簡單,不是水少了,面太幹了,就是水倒多了,和的面就變稀了,反覆了好多次才把面和好,但是和的面卻太多了,恐怕我們一中午都吃不完,這時,媽媽的餃子餡也剁好了,我們就忙活起來,開始包餃子了。

  餃子在媽媽的教導下,似像似不像的都包好了,最後終於吃上了,我自己包的餃子。

  真是開心的一天呀!

  【篇二: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今天是冬至,媽媽一大早就忙活開了,又是和面,又是調肉餡兒。媽媽昨天就說過冬至必須吃餃子。可是為什麼要吃餃子呢?我起床後趁媽媽不注意,悄悄來到書房打開電腦,我要找找答案。我在百度裡點搜索「冬至的來歷」,一下子搜出來好多關於冬至的信息。一一讀過後我才知道,原來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啊。傳說是這樣的: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我故意問媽媽「媽媽,你知不知道今天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媽媽搖搖頭。「告訴你吧,是為了紀念治病救人的『醫聖』張仲景。這都不知道!」我得意地說。媽媽也有不知道的時候,我暗自高興地想。從網上我還學會了一首關於冬至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朋友,你知道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了嗎?

  【篇三:冬至的習俗,中國傳統的「過小年】

  冬至的由來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中國不同的地區在冬至都會有不一樣的習俗。在這一天中國大部分地區有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冬至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還有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

  冬至的習俗:古代紀念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冬至的習俗:九九消寒

  入九以後,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的習俗:臺灣民俗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的習俗:現代民俗

  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如江浙、閩南一帶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另外民間有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與來到的先後,來預測往後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來的早晚);俗語也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

  【篇四:冬至節的由來與傳說】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冬至傳說之一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麵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冬至傳說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冬至傳說之三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更多冬至作文推薦:

  【篇五:冬至吃餃子】

  冬至這天,按照習俗吃餃子。小的時候我很好奇地問過媽媽,為什麼冬至要吃餃子?媽媽告訴我,因為冬至這天是全年最冷的一天,傳說吃餃子可以防止凍耳朵。

  開始包餃子了嘍!奶奶把材料都準備好了,媽媽叫我:「妮妮,快來和我們學著一起包餃子吧!」我拿起一個媽媽擀好的餃子皮,學著奶奶的的樣子放在手上,然後用小勺挖一小點肉餡放在餃子皮的中間,把皮捏攏,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儘管它看上去有些皺皺巴巴的,像個滿臉布滿皺紋的小老頭。可我的心裡卻甜滋滋的,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包的餃子。漸漸地,我包的餃子越來越有模有樣了,就像小老頭變成了小公主,我得意極了!我高興地舉起它向媽媽和奶奶炫耀說:「好看嗎?」媽媽看到我包的餃子,笑著說:「非常可愛。」

  包完餃子後,媽媽問我:「妮妮,想不想吃?」我連忙回答:「想啊!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於是,媽媽馬上打開煤氣灶開始煮餃子。不一會兒,鍋裡的水沸騰了,餃子們一個個浮了上來,它們一會兒遊到這兒,一會兒遊到那兒,就像一群小白鵝悠閒地在河裡遊著。餃子出鍋了,我連忙用筷子夾一個往嘴裡送,一股香氣從我的嘴裡飄向深處。我覺得自己包的餃子和外面賣的餃子味道截然不同,它更美味。

  我喜歡吃餃子,更喜歡吃自己親手包的餃子。我津津有味地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心裡別提有多高興啦!

  【篇六:冬至習俗】

  老師同學們: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校花網[*]: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過完冬至,一年一度的元旦就接踵而來了,我們很快就要進去2014年啦,最後祝同學們在新的一年開開心心,健康成長!

  【篇七:南京冬至的習俗和由來】

  老南京冬至的習俗有很多的,現在已經簡化為「燒包數九吃豆腐」。「燒包」在老南京人的說法裡,就是燒一包一包的紙錢。此舉意在祭奠先祖。而「數九」則是一個歌謠,由於天氣寒冷,人們只能「屈指」度日,通過對於天氣寒暖、物候以及人事物事的觀察,聯綴了九九歌,廣泛流傳,以數九消寒。

  關於吃豆腐在過去和現在還有不一樣的地方。以前老南京有種說法叫「蔥煎豆腐燒大腸」,說的是當時吃豆腐還要配上蔥和大腸,這樣油水豐富,能夠滿足物質匱乏時期人們的需求。又有一種「逗富」、「長旺」的寓意。但是現在老百姓一般都是只燒青菜豆腐,既不油膩,又有「青菜豆腐保平安」的寓意。

  南京人冬至吃豆腐還有一個民間傳說,據說是和朱元璋有關。

  明初,朱元璋象中國歷史上所有帝王一樣,在功成名就得了江山以後,生怕那些追隨自己多年、出生入死的手下功臣們的威望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削弱、排擠這些功臣的勢力,甚至以莫須有的罪名加以殺害。

  劉伯溫就是這樣一位功臣。洪武三年(1370年),劉伯溫被任命為弘文館學士,受「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稱號,賜封誠意伯,食祿241石。劉伯溫為人正派,疾惡如仇,在任期間,對那些貪贓枉法的貪官汙吏總是秉公處理,決不留情。劉伯溫的做法也得罪了當時的權貴,那些權貴把他視為眼中釘,必欲除之而後快。於是權貴們少不了在朱元璋面前造謠誹謗劉伯溫。本來就生性多疑的朱元璋也開始懷疑劉伯溫,進而想殺掉劉伯溫。這時,馬娘娘就勸朱元璋謹慎行事,免得誤殺好人。於是,朱元璋下令要劉伯溫三天內交出帳簿備查。

  第一天、第二天過去了,見劉伯溫毫無動靜,他的朋友們都為劉伯溫捏了一把汗。到了第三天,那天正好是冬至日,劉伯溫左手夾著帳簿,右手提著一隻小瓦罐去見皇帝。朱元璋見狀感到非常納悶。於是朱元璋揭開瓦罐蓋一看,是小蔥拌豆腐,再翻開帳簿一看,帳目清清楚楚。至此,朱元璋恍然大悟,原來劉伯溫就像這瓦罐裡的小蔥拌豆腐,是一清二白的。

  劉伯溫的智慧和才能實在太高,他的名聲實在太大了,他甚至被民間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所以他的小蔥拌豆腐的故事很快在民間流傳開來。從此以後,每到冬至那天,南京人都要吃小蔥拌豆腐,意指要像劉伯溫一樣清清白白做人。這也是歇後語「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的由來。

  除此之外,在老南京的冬至習俗中還有媳婦做鞋敬老、丈人「送冬」祝福、商鋪放假等習俗,但由於時代的變遷已經逐漸消亡了。

  【篇八:講述冬至民俗的來歷,為何北吃混沌南吃湯圓】

  一、曆法中的冬至

  1、「是月也,日短至」

  地面物體受太陽照射而產生的投影,會隨著空中太陽的移動而不斷變化且有規律。充滿智慧的先人,據此並通過長期觀察、測算,最終知曉正午時投影最長或最短的那一天,太陽恰好處於最南端或最北端的極限位置(即南、北回歸線)。這據說是「冬至日」與「夏至日」的最早來歷。

  冬至日與夏至日,其冰火兩重天的氣溫,對先人的生活勢必產生重要影響,使得這兩個節日的地位尤顯重要。他們知曉,當太陽離開最南端,開始向北方移動時,天氣逐漸變暖,萬物陸續復甦。同理,當太陽離開北端向南方移動時,天氣逐漸變冷,草木陸續凋零。

  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其後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漸長。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發散的熱量要來得少,在短期內氣溫繼續降低。天文學上規定,「冬至」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

  表述「冬至」的詞彙,在古代還有如「至日」、「長至」、「短至」、「長日」、「日南至」等說法。

  北半球「冬至」日,太陽直射點處於南回歸線,「日南至」不難理解;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短。這也就是《禮記·月令》所言「是月也,日短至」。其後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漸長,又稱「日長至」是也。

  但對於百姓而言,「冬至夜」是一年中最漫長的一個黑夜,這個印象再深刻不過了。在唐時,這一夜叫「除夜」,在宋時叫「冬住」。

  2、冬至陽生春又來

  資料顯示,古人眼裡的「冬至」,也是「陰極而陽始至,日南至,漸長至也」的同義語。

  學者解讀稱,這句話至少存在著三個層面的意思,即陰極之至、陽氣始至、日行南至。「日行南至」,我們在前文已有解釋;因為北半球所受的太陽光輻射量,處於最低值,此即「陰極之至」。而太陽在抵達南回歸線後即時「返航」,這也是北半球「陽氣」得到加強的開始。這就不僅僅是冬至,而是「三至」。古人對此稱「晝漏極短、去極極遠、晷景(影)極長」。

  冬至冬至,這冬天的到來,世間不得不面對萬物凋零、肅殺蕭條的現實。但即便這樣,先人們也並沒有感到消極或者絕望。

  全年季候中,冬至因為具備「陽氣始至」這個特殊特點,因此有「陽氣始生」一說,也因此被認為是萬物開始萌動的日子。唐杜甫有詩稱「冬至陽生春又來」,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二、習俗中的冬至

  作為天文學上的一個節氣,後來又如何演變為一個民俗節日呢?這背後究竟是怎樣的社會心理在起作用?是對自然的敬畏崇拜情結以致產生的一種寄託心理?還是另有原因呢?

  據宋《文昌雜錄》(龐元英著),在那個時代,元日、寒食、冬至,可以享受休假七日的待遇,為一年中休假最多的三個節日。可見先人對此節俗的重視程度。

  隨著時光的流逝,社會的發展,對於既為節氣又為節俗的這個「冬至」,為何有「大如年」一說?為何有「吃了冬至湯圓長一歲」的說法?當年的賀冬、祭祖之禮還在嗎?北方過節以食餛飩為主,南方則食湯圓,這是為何呢?這個節日的背後,還有多少涉及民俗的細節在流失?

  1、北方冬至吃餛飩

  據一些鄉土資料所載,「冬至」作為一個民俗節日,是古代民間的一個大節,其重要地位僅次於春節,因此有「亞歲」之稱,有「冬至大如年」之地位。

  直到晚清,坊間在冬至節裡的規定動作,還有賀冬、祭天、祭祖、迎神、闢邪等環節,甚至連官方都參與其中。而在食俗上,南北方也有著不同的傳統。

  《燕京歲時記·冬至》中稱,這一天,百官呈遞賀表。民間惟食餛飩而已。京師諺曰:「冬至餛飩,夏至麵(面)」。《帝京歲時紀勝》,也對冬至的賀冬、祭祀、食俗有過記載。文中述稱,長至,南郊大祀……百官進表朝賀,為國大典。紳耆庶士,奔走往來,家置一簿,題名滿幅。

  宋朝晏殊寫有《奉和聖制冬至》詩,云:吉序冠三正,民時協順成。歲穰千畝實,氣爽六符平。肆樂遵年律,迎長藹頌聲。雲濃燕雁度,雪霽楚蘭榮。異域梯航集,諸侯篚貢盈。堯仁敷萬有,同此一陽生。

  據稱,因為夏至陰氣起,故不賀。而冬至陽氣起,萬物復甦,故值得一賀。

  前文提及的「餛飩」,世間傳言是塞外叫渾氏、屯氏的兩人所為。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但此說被認為有牽強附會之嫌。若確如傳言稱,由二氏為之,則何者為餛何者為飩呢?由此,此說乃膠柱鼓瑟。

  看來,北方冬至吃餛飩,也只是一面之詞,有待商榷。

  到了明朝,此俗也因受社會變革的影響而有所變化了。傳稱,自正統己巳(1449)之變,此禮頓廢。但在京仕宦流寓極多,尚皆拜賀。除祀祖羹飯之外,以細肉餡包角兒來獻祭。此舉被認為是「冬至餛飩夏至麵(面)」的遺韻或是變形。

  據《西湖遊覽志》載,先前的杭州,仍有賀冬、祭祀的遺風相傳,冬至稱「亞歲」,官府民間各相慶賀,如「元旦」之儀。在吳中之地,還有「肥冬瘦年」之盛。此外,熬赤豆粥也是此節中的食俗之一。

  2、南方冬至吃湯圓

  而在溫州,相關的習俗似乎有所不同。

  對於「賀冬」,瑞安、樂清方志中的記載大同小異。樂邑有「官府士紳相賀,作粉圓獻之祖先」。瑞境有「粉糯米為丸,又炊黍為餈,以享先充饋」。這一天,官府展履長之慶,交相稱賀,亞於歲旦。「履長」源於三國·魏·曹植《冬至獻襪履頌表》中「國家冬至,獻履貢襪,所以迎福踐長」一語,指冬至,意為此日後開始女紅了。

  不過,「賀冬」似乎多為官方之舉。據溫州史料所載來看,民眾未必參與。

  但,或「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的習俗,倒是見載了。上述樂清志、瑞安志有之,清光緒《永嘉縣誌》亦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可見製作湯圓已經約定俗成。《浙江民俗》(葉大兵編著)中稱,在溫州,冬至也叫「冬節」。這天早上,家家戶戶男女老少,同食湯圓或麻餈。

  民間稱,在這一天吃了湯圓之後,就算長了一歲。這是為什麼呢?有人開玩笑說,過新年長了一歲,過生日長了一歲,這吃了湯圓,又長一歲,這一年要是長三歲,情何以堪啊!

  不過,這也讓人思考,這吃了湯圓,為何有「長一歲」之說呢?

  3、吃「冬至圓」為何長一歲

  史料顯示,上古的夏殷周時代,對「正月」的具體時間安排是不一樣的。夏以今農曆一月為正月,第一個節氣是立春;殷以今農曆十二月為正月,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為小寒;周則同樣以今農曆十二月為正月,但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日卻是從冬至開始,因此冬至這一天,也就是當年的「元旦」。

  周以後,計算二十四節氣,都從冬至開始,這樣冬至便成了「歲首」。再者冬至所在的十一月份曾經是「正月」。這也就是「冬至大如年」一說的來頭。

  有學者認為,正是由於歷史上確有一段時間把「冬至」視為「歲首」,把冬至的前一天之夜視為「歲除」。當冬至節隨著歷史的發展而呈式微之態時,原來那些習俗,便漸漸融入了後來盛行的「春節」之中了。

  前文我們說過,冬至具備「陽氣始至」的特殊特點,意味著「陽氣始生」,萬物開始萌動。因此,在冬至日吃湯圓,又何嘗不是意味著新一年的開始呢?因此長了一歲,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更多冬至作文推薦:

同类文章
國慶見聞的作文怎麼寫

國慶見聞的作文怎麼寫

  又一個國慶節到了,我們學校也放了假,我的爸爸媽媽也可以休息七天。這七天的假期小朋友們打算怎麼過呢?是去外地旅遊,還是在家裡看電視、玩電腦?是整天陶醉在書林之中,還是在家幫父母幹活?我想,每位小朋友大概都要去逛逛街,買點東西吧。可是你們注意到了嗎,在這個舉國歡慶的節日裡,有那麼多的人還在各
有關中秋節的三年級作文

有關中秋節的三年級作文

  中秋節的晚上,我們全家早早吃過晚飯,來到小區的院子裡,一邊品嘗美味的月餅,一邊觀賞美麗的月亮。  我看見月亮慢慢的往上爬,像一個膽小的小姑娘,悄悄的探出頭來。她望望四周,過了一會兒,膽子也好像大了起來,嗖的一聲,就完全跳了上來。  夜靜悄悄的。漆黑的夜空上,月亮好似一個美麗的大圓盤,它把
媽媽的生日三年級作文八篇

媽媽的生日三年級作文八篇

  1媽媽的生日  不知不覺,媽媽的生日又快到了,我在心裡早早地想著怎樣給媽媽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  到了生日那天,我拿了自己平時剩下來的零花錢到蛋糕房為媽媽買了一個漂亮的蛋糕。回到家以後,我小心翼翼地把一支支精美的小蠟燭插到了蛋糕上,然後乖乖地坐在沙發上邊看電視邊等媽媽回來。天慢慢變黑了,
中秋節作文460字

中秋節作文460字

  今天是中秋節,晚上,我和媽媽還有妹妹一起在月亮下吃著月餅,突然,媽媽說:「想不想聽中秋節的來歷。」「想。」我和妹妹異口同聲的說。「好。」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
滿分作文:過中秋

滿分作文:過中秋

  我們要放3天假,準備過中秋節。媽媽說中秋節就是團圓的節日,中秋節是陰曆八月十五,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圓,月餅也是圓的,所以大家都吃月餅。我不清楚什麼是陰曆,媽媽說就是中國人自己的日曆方法。月餅和月亮一樣圓。  我喜歡吃月餅可甜了,有豆沙的月餅,蛋黃的月餅,水果的月餅,蓮蓉的月餅。媽媽不讓我多
鄉村的除夕夜作文

鄉村的除夕夜作文

  今天是除夕,下午,我和爸爸媽媽照常來到外婆家。剛走上臺階,迎面就看到大門上貼上了兩副紅紅的春聯,好是喜慶。  走進門,聞到一股撲鼻的香味,但說不出是什麼。走到廚房一看,原來鍋裡「咕嘟、咕嘟」燉著羊肉,好香啊!我垂涎三尺,恨不得馬上就吃年夜飯。外婆端出一大盆餃子餡兒,原來今天的年夜飯還有水
關於重陽節的英語作文1000詞

關於重陽節的英語作文1000詞

  DoubleNinthFestival  The9thdayofthe9thlunarmonthisthetraditionalChongyangFestival,orDoubleNinthFestival.ItusuallyfallsinOctoberintheGregoriancal
有關七夕的作文800字

有關七夕的作文800字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記憶的盒子裡猶存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兒時就反覆聽講,雖然至今仍無法理會他們相愛的痛苦,還是為之惋惜。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愛情現代化了,現實化了,
中學生母親節作文450字

中學生母親節作文450字

  在我的家庭裡,爸爸媽媽很愛我,我也非常愛爸爸媽媽。生活中我們處處相互關心。  記得有一次,我們家吃魚,我最喜歡吃魚了,看到魚就食慾大開,吃著吃著,突然覺得喉嚨不對勁了,是被魚刺卡住了,我又急又慢地說:「爸,我被魚刺卡住了。」爸爸、媽媽一聽,都慌了神,趕緊忙活起來,爸爸端起了杯子讓我喝水,
小學英語作文五一國際勞動節

小學英語作文五一國際勞動節

  MayDay五一國際勞動節  MayfirstisaSunday.AnditistheLaborsDay.Mymothersaidtome:Openyoureyes!Andlookoutofthewindow.Whatafineday!Letsgotopark,Somymother,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