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追慕先賢徵文600字【薦】

2023-12-01 03:44:26

  追慕先賢是我們對前人的敬仰和崇拜。小編整理了追慕先賢徵文600字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追慕先賢徵文600字【篇一】

  戴葆庭先生出生於浙江山陰(今紹興市)的貧民家庭,只讀過2年私塾,11歲到米店當學徒,給店主家做零碎雜活。紹興的灶臺很高,尚未長成的他,洗碗刷鍋,都要站在條凳上,方可夠著。幾年後,便做春米、送米的體力活,一次,為買主送米,穿了一雙母親新做的硬底鞋,水鄉橋多,雨後橋面很滑,不小心,連人帶米從橋頂摔到橋下,磕掉了門牙,仍然背起一二百斤的米袋,硬是給人送到家裡。他自幼生活在清苦的環境中,養成了吃苦耐勞,克勤克儉的品德,這對他後來的事業成功和待人處世,都不無關係。

  戴葆庭先生雖然出身清貧,卻酷愛錢幣,他自幼有收藏的癖好,孩童時代,無錢購買鞭炮,別人放過的炮仗頭,他收羅起來,不捨得扔掉。看見火花煙紙,更是如獲至寶。清朝末年,我國還使用制錢,他有點收入,就積攢起來,每每擺弄,如數家珍。一次,他突然發現:制錢的文字製作各不相同,而且除當朝的銅錢外,居然還有前朝的銅錢,也夾雜其間,這引起他極大的興趣。從此,凡是經過他之手的錢幣,也要仔細審視,有不同版別者,總要想方設法替換下來,品相好的,更不捨得放過。

  1920年前後,浙東收集錢幣的風氣由寧波傳到紹興,紹興大街上也有人打出畫滿古錢圖樣的旗號,收羅古錢。葆庭先生聞聲,總要抽身去看,在那裡,他知道了不同的古錢有著不同的價值,其中的奧秘雖然還模糊,但他意識到這是一門學問,於是,毅然辭去米店行當,走上了專事收藏和研究錢幣的道路。

  錢幣學是以錢幣實物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問,要研究錢幣,必須首先擁有錢幣實物,而錢幣實物的得來,需要花費一定的資財,特別是珍稀錢幣,價格昂貴。葆庭先生沒有這樣的財力,唯一的辦法,只有以「錢」養「錢」。他把收來的錢幣,經過精心挑選,留下必要的,再把多餘的轉讓他人。循環往復,日積月累,收藏逐漸增多,閱歷也日益豐富。不管付出多少辛苦,只要能增添不同的品種,只要能找到和錢幣相關的各種資料,他都心甘情願,從心底裡感到欣慰和滿足,故此自號「足齋」。他秉性淳樸,為人忠厚,尤其注重信譽和承諾,凡由他轉讓出去的錢幣,必定按質論價,決不弄虛作假;別人是研究所需,收藏所缺,他寧願不計報酬,也要成人之美;凡從他那裡得到的錢幣,若有疑問者,隨時可以原價退回。因此,在錢幣收藏界和錢幣學界傳為美談,享有聲譽。

  葆庭先生不喝酒,不吸菸,與茶道無緣,只有一個心眼,鍾情錢幣。為了收集錢幣,他走遍了大江南北,黃河上下;為了得到實地考察的資料,他不惜長途跋涉,窮鄉僻壤,風雨無阻;為了剖析錢幣中的疑難,他用功史書,不恥下問;為了得到學術上的進步,他可以鑽研相關的其他文物,從印章、瓦當、到青銅、陶瓷、玉器、書畫……他認準了這門學問,鍥而不捨,在半個多世紀裡,幾乎每天都和錢幣打交道,常常一過手便是幾十、幾百,甚至千枚錢幣。在長期實踐和反覆摩挲之中,走出了一條自學成才的道路。他對於錢幣的鑑定,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掌握了大量的資料,因此他具有高人一籌的眼力,當時錢幣界譽之為「南戴北駱」,即南方的戴葆庭,北方的駱澤民,凡經他們過目的錢幣,即可鹹定一二。

  葆庭先生把錢幣研究視為終生事業。只要對事業有益,他都不會推辭,而全力以赴,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三、四十年代,丁福保先生組織編纂《古錢大辭典》、《歷代古錢圖說》等錢幣叢書,他積極參與,鼎力相助,尤其在古錢的鑑定和取捨方面,主要由他核准。為了表示感謝,丁福保先生特意請他為《歷代古錢圖說》寫序,先生謙讓再三,只在丁先生自序之後,表達了心意。本世紀五、六十年代,彭信威先生編著《中國貨幣史》,有關錢幣學方面的問題,多是請教葆庭先生。在那段時期,他倆幾乎每周都要敘談,甚至一周暢談幾次,為提供有關資料,葆庭先生從不保留。為此,在《中國貨幣史》第一版的序文中,彭信威先生還特意做了交代。葆庭先生在30年代曾著有《足齋泉拓》3冊,晚年又整理集成《珍泉集拓》、《戴葆庭集拓中外錢幣珍品》上、下冊,在他故世以後,分別由新華出版社和中華書局出版,他的有關論述,則散見於當時的錢幣期刊及其他有關書刊。

  為了聯絡分散在各地的錢幣界人士,1940年,葆庭和丁福保、羅伯昭、鄭家相、王蔭嘉等人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泉幣學社,並創辦雙月刊《泉幣》雜誌,由他負責日常事務。四、五十年代,我國錢幣界最具影響的幾位泰鬥,聯誼組成「壽泉會」,編印《壽泉集拓》,葆庭先生是實際組織者和具體操辦者。他的這些努力,為這一時期錢幣熱潮的掀起和我國錢幣事業的發展,起了積極地推動作用,其影響不僅在國內,而且還波及到日本、朝鮮和東南亞地區。

  新中國成立以後,葆庭先生一直供職於上海文物商店,享受專家待遇,但他從不以專家自居。他培養學生,講授錢幣課程,對於年輕後學,有求必應,竭盡責任。他還應聘為上海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等單位鑑定錢幣,提供文物等級意見。他收集的珍泉名品,相繼歸入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天津歷史博物館等單位。為此,曾受到國家文化部的嘉獎,為搶救和保護祖國的錢幣遺產做出了貢獻。

  戴葆庭先生1976年1月病逝,享年81歲。上世紀80年代以來,錢幣學日益受到關注。雖然戴葆庭先生、羅伯昭先生等諸位泉家未能看到這一盛況,但他們早年探索和開拓的泉幣天地及所作出的貢獻,卻影響深遠,為後人所敬仰與懷念。

  追慕先賢徵文600字【篇二】

  鄭家相先生(1888~1962),字葭湘,號玉泉真隱,別號梁範館主。浙江鄞縣人。1914年畢業於浙江公立法政專門學校。曾任上海隴海銀行常務董事。自幼受其父影響,對泉幣頗有興趣。曾捐贈給南京博物院梁五銖錢範119件;捐贈給寧波天一閣銅鼎、銅爐、銅造像及瓦當、量器等文物;1962年,其夫人吳秀卿秉承先夫遺願將生前所藏文物6409件(其中錢幣5969枚,書畫305件,陶瓷96件,青銅器7件,符印17件,雜類15件),古籍圖書256冊全部捐贈給上海博物館。

  少年時,家相先生繼承父志,喜集古書法帖,專攻碑版之學。民國初,家有善本萬卷,珍拓千種,已為甬地藏書大家。對於古錢,只是附帶收藏,雖有千枚,只是讀錢文、識時代而已。

  民國五年,是家相先生收藏生活的轉折點,追究其因,實是一場笑話引起。這一年,長家相五歲的鄞縣同鄉張絅伯收藏古錢已頗富,他邀友同宴,席中有家相先生作陪。杯觥交錯時,張絅伯大談收藏泉幣之經驗,時而說「皇祐」,時而道「成化」,講得津津有味。家相先生正當年輕,不知天高地厚,打斷絅伯高談闊論,說這些錢有何難得,我家也有。絅伯聞之驚喜萬分,席間懇切求之,望一睹為快。第二天,絅伯至家相家中品視珍泉,大失所望,所謂「皇祐」者,「嘉祐通寶」也;所謂「成化」者,「洪化通寶」也。這次笑話後,家相先生遂整理家藏泉幣,走上了專集古泉的道路。

  民國六年起,家相先生先後入司法、財政、軍事、商業、鐵路各機關任職,足跡遍及浙、粵、直、鄂、晉、豫、蘇、皖諸省,所到之處,不忘搜奇集異,積三十年,得泉萬種。家相先生集泉,自有一套辦法,今為之概括四條。

  一是精於鑑定。民國七年,家相陪周篤夫購錢,為之選一崇禎通寶背敕二錢,此錢厚大,銅色金黃,文字深峻,明顯帶有鑿刻痕跡,周篤夫遂疑為偽,家相先生花二元自購之。其實此乃雕母錢,用精銅雕成,為絕稀之品。

  二是勤於訪攤,救許多名品於冷僻之中。民國六年秋,家相先生客居杭州,一日至堂子巷訪古泉,攤間陳列,皆普通品,家相一一檢視,終於挑出裕民通寶背一分二字顛倒錢一品,鹹豐當百、當十背滿漢文浙字錢二品。民國九年,家相在天津,天津東北城角,地攤林立,陳列古泉不少,家相每日必到,每次必選購數品,作為配缺,一日選半兩錢,一品綠鏽累累,文字不明,花二個銅元購下,歸後緩剔硬鏽,赫然一枚文帝四銖顛倒半兩,此乃訪攤得錢之樂趣也。正是這種勤於訪故肆冷攤的習慣,使家相先生能在攤肆之間覓得珍品,既得到了自己喜愛之物,又使這些珍品重見天日,不至終年埋沒,家相先生可謂泉中伯樂也。

  三是善於追蹤,絕不放過偶然得到的泉幣信息和可以覓求的機會。此事舉一例即可明之。民國二十四年冬,家相先生在鐵路局任職,居於南京,一日病休於寓邸,有客攜數範來,乃面五銖,背四出之合土範,有段有片,或整或殘,盡收之。詢問而知當時通濟門外因築路填塘,為工人所刨出,家相遂再三囑客復訪現場,二日後又得十幾範,皆大塊而齊整,有列四泉者,有列八泉者,有款文者,又盡收之。家相一邊囑人代收,一邊帶病自上工地搜求,前後達到五個月之久,獲範二千餘方,整理得一百六十餘種。此乃梁五銖土範也。家相收藏此種梁範名甲天下,人稱土範富翁,名其居曰梁範館,家相先生自此後遂以「梁範館主」為別號。這種善於追蹤的脾氣,使家相先生能抓住苗頭搜集珍品,並使許多同類品種系統化,為他的研究作了成功的鋪墊。

  四是樂於助人,此乃泉幣界之美德,亦可謂之「泉德」。民國六年,家相先生得太平通寶錢一品,徑三寸,重三兩,色澤古舊,文字雄偉,頗為愛惜。民國八年,方藥雨見此,託張絅伯相求,家相即首肯,此乃家相先生首次古泉轉讓,自謂:太平錢一失,從此藏泉遂不太平。割愛而成全泉友,此是何等胸懷。家相先生的泉友遍海內,這與他精湛學識固然有關,但其成人之美的「泉德」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家相先生集泉,並非停留在單純獵奇訪異的興趣上,而是進一步研究探討,著書立說,從而使他成為泉幣名家。家相先生幾十年辛勤筆耕,收穫頗豐,有《中國古幣考》、《上古貨幣推究》、《中國古代貨幣發展史》、《古布釿字之研究》、《明刀之研究》、《半兩之研究》、《五銖之研究》、《古化文字彙編》、《梁五銖土範考》、《泉家小史》等論著。家相先生泉識淵博,文章過人,故四十年代能以其名望而擔任《泉幣》雜誌主編,泉德泉識天下公認。《近代古泉學家與譜錄》稱他:「闡明古幣之源流,創立系統之學說,並斷定銅貝刀布之時代,以文字形制及出土地點而分別其何貝何刀何布屬於何時何國何地,辨別精詳,系統分明,為自來泉學一新耳目。」評價公允,無可指摘。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同类文章
一二三木頭人遊戲作文400字

一二三木頭人遊戲作文400字

今天,我們班特別熱鬧好玩。老師帶我們玩「木頭人」遊戲。老師先跟我們講遊戲的規則:「當「木頭人」的人不能動,也不能說話,更不能笑。而當「逗笑人」的人任務則是要把「木頭人」逗笑。如果木頭人一直分毫未動,堅持最久的就是「超級木頭人」;如果逗笑人可以把所有的人都逗笑了,他就是「逗笑專家」。」說完,老

收貨的季節

  又是一個令人快樂的收穫節,在這一年的收穫節裡農民伯伯收穫了他們自己家種的農作物,而我我吃著無比美味的棒棒糖思緒也回到了收穫的那一天……  那一天,羅老師說:「今天是我們班和同年級的四個班比賽拔河,現在要選吃15個男同學和15個女同學,哪些同學願意為班爭光。」聽到這裡我毫不猶豫地舉起了手,

高中敘事作文:一次難忘的演講比賽

  學校舉辦了《永遠的豐碑》演講比賽,由我們班打頭。我們一邊練習演講,一邊盼望著比賽快點到來。今天早上,我們幾個人就要上臺演講了,我心裡卻非常緊張,像打鼓一樣。同班的好朋友鍾雪霞告訴我:「不要緊張,要對自己充滿信心,這樣才能取得優秀成績。」聽了鍾雪霞講的話,我心裡平靜多了。  到了比賽的時間

成長的煩惱500字

  範文一  現在的我,早已不是童年時那個幼稚的我了,我現在正邁向青春時期,那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時期啊!我恨不得時間過得再快些,能讓我立刻步入那個時期。可是,伴隨著成長,各種各樣的煩惱也一個接著一個,接踵而至,似雨點般向我打來。  我剛升上初中時認為,初中生活會想我在小學時一樣沒有煩惱。可是,

高中敘事作文:詩意地生活

  第一篇  思緒從六朝金粉的秦淮河穿越到曉風殘月的西湖,從煙花三月的揚州飛掠到楓橋夜泊的姑蘇,若是讓我選擇一個地方詩意地生活,我一定會搖曳輕舟,最終停泊在煙雨朦朧的江南水鄉。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遠離朱自清的槳聲燈影裡得秦淮河,我搖著小船如痴如醉地追尋著青磚瓦房的典雅江南。  

高三敘事作文:藍色的傘

  第一篇  羊羔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義,連小小的動物也懂得感恩父母,更何況是我們呢?一顆心靈因為對愛的感恩,所以才使自己擁有了鑽石般的璀璨光芒。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一把經歷過無數風雨的藍色雨傘。我清楚地記得剛上四年級時。有一次下起大雨。天不從人願啊!我在校門口等了許久都不見雨停。我用書

高三敘事作文:感動的心藏在槐樹下

  2008年浙江省金華市中考作文題:感動的心藏在槐樹下  月下。小路。老槐樹……  氤氳的夜色浸染著紫色的窗枝,夢裡似乎又闖到槐花淡淡的幽香似一道澄清的柔波……  又是一個有月的晚上,風漸起漸落,吹亂了人們的頭髮,吹亂了人們的思緒,只有那顆心顯得格外溫暖。  槐樹在小路的盡頭,樹下有間餛飩

高中敘事作文:梔子花開

  「青春的旋律,我是你最後一個音符。不知道當你柔美的手指滑過黑白的鋼琴鍵時,你會否注意到我的哀傷?」每個人的青春裡都會遇到那個動人的音符,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音符也終將淡出我們的耳際。  梔子花又開始了燦爛的一季。牆角邊,庭院前,陽臺上,樓道口,到處可以看到粉嫩粉嫩,像蝴蝶一樣微微舒展著雙

高三敘事作文:站在老屋的門口

  站在老屋的門口  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頂披著一層灰色的瓦,時光侵蝕了老屋的門。而我徘徊在門口,想著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爺爺守著老屋。他喜歡坐在門口,一口又一口優哉遊哉地抽著自卷的旱菸。而當每次嗆得滿臉通紅時,便急急地招我給他捶背。那場景重複了幾年。而我印象中染紅老屋門口的那一抹殘

我的治牙記

  跟我很熟悉的人一般知道,我有著一口讓人一見了就感慨不好的牙,我的確是靠這個在朋友圈裡出了大名氣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前幾天吧,我早晨吃飯的時候六齡齒隱隱作痛,其實那可顆早就該治的六齡齒已經在好久之前就有感覺了,我只是心驚膽戰的不敢告訴我的家長,我知道只要說了就不能避免去醫院了。  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