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作文
2024-11-14 14:18:11
導語:學業與興趣兩者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當學業與興趣互相符合時,無形之中會有一股推動的力量,使自己自然而然的迎向他的挑戰;小編整理有關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興趣是學習的動力
興趣是一切學習成功的先決條件,而人們之所以會對於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就是在過程中遇到了挫折,漸漸的失去興趣和努力的動力。而古代學者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們所追求的目標和興趣相符合,這樣一來,當他們遇到瓶頸時,便能夠降低產生放棄的念頭並繼續成功之路邁進。
當興趣與學習相符合時,無形之中便會有股推動的力量,使自己自然而然的迎向挑戰。不過想要找到兩者中相符合的地方,需要藉由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在過程中,漸漸的了解自己,進而引發其中的興趣,並與學習結合。記得有一次,音樂老師要我們配合流行音樂,製作一個屬於自己的創意短片,也許是因為這次的配樂是有關於自己喜愛的歌手作品,因此就算在過程中遇到了瓶頸,還是竭盡心力試著去克服,最後找到解決的方法,在時間內完成了作品,這使我有無限的成就,而且學習的過程中處處是驚奇,也感覺自我實力逐漸在提升,真是難得的學習歷程。
當學業與興趣不相符合時,人們總是逃避它、放棄它、排斥它,拒絕與他作朋友。從小便對數學一竅不通的我,升上了初中,隨著題目難度的加深,漸漸的對數學產生排斥,就像是身上纏繞著鐵煉,恐懼嚇阻了我前進的動力與信心,使我在數學的學業上,失去了信心,困在黑暗的世界,動彈不得。當我們面對沒有興趣的學業時,疲倦與挫折是難免的,不過我們應該要多方面的嘗試,試著與它做朋友。因為我在音樂方面較感興趣,爸爸便提議在數學公式上融合音樂,以口訣的方式記憶,一次一次的練習使我越來越有趣味,講義上的題目也迎刃而解,這使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逐漸解開數學對我的封印。
學業與興趣兩者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當學業與興趣互相符合時,無形之中會有一股推動的力量,使自己自然而然的迎向他的挑戰;不過這需要相當大的勇氣,需要不斷的磨練自己及多元發展,然後才能找尋到自我特色及學習的方式,最終找到自己的價值。
第二篇:興趣是學習的動力
興趣可以形成愛好,愛好可以發展成專長。當興趣轉化為旺盛的、長期持久的求知慾望時,就能夠使學習獲得巨大成功。
以前有一種最殘酷的刑罰就是叫犯人把這裡的石頭搬到哪裡,運完之後再搬回到原來的地方。幾十年如一日地進行這種一成不變操作,許多犯人因為感到無聊而痛苦不堪,最後發狂自殺。
對於我們來說被迫做「無趣」的事,實際上是非常痛苦的而我們時常把學習看作一種無趣的事情。
的確,當我們不在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對學習充滿了嚮往與好奇,我們相信學習一定比我們玩的遊戲更有意思。可是步入學校不久我們發現學習原來是很枯燥的,簡直沒有什麼樂趣可言。這種心理有時一直持續下去,甚至延續到高中和大學。最後我們也許學到了一些知識,可是我們永遠沒有體會到的樂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習興趣促進學習的成功又會提高學習興趣,這是良性循環,反之對學習厭膩必然學習失敗又加重學習上的厭膩感形成惡性循環我在這裡就沒有必要講如何打破這種情況了,主要的是,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
對於怎樣培養良好興趣那是你們的問題了,在這裡我只可以這樣告訴大家在學習中養成良好學習興趣很重要。
第三篇:興趣是學習的動力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長大後可以出人頭地,而這些家長也幾乎都認為:要有好的未來就要「拚學業」,沒有動力的也會請補習班老師推你一把,雖然教育部倡導要孩子們能趁早培養出自己的興趣,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媽媽常說讀書真的很重要,她說「書到用時方恨少」,所以現在多讀書對以後找工作很有幫助,她總是對我的課業很要求,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她每一個科目的參考書都會購買齊全,以讓我做反覆的練習,希望這些知識可以藉由不斷的練習「刻」進我的腦子裡,每次的段考也都很要求,要我保持在班上的前幾名,她總認為成績和名次象徵著一個人的未來,唯有好好讀書、考出好成績或者讀明星學校才是一個小孩應盡的義務,至少她給我的感覺是這樣。初二下學期的時候,那陣子我的成績有一點點下滑,她急得要命,後來她是用「剝奪自由」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她威脅道:「只要校排超出前十名、班排超出前二名,就不準看電視及使用手機!」她認為都是這些東西影響我的課業,我該相信這都是為了我好?還是應該要感謝她這般美麗的錯誤?
「高興學來的東西永不會忘」,興趣是一個人學習技能的動力,喜歡就會勤奮的做、努力的做、認真的做,沒有一個興趣不是興趣,只要自己喜歡,即使再不起眼的工作都可能有亮眼的成績,畢竟行行出狀元嘛!我從小東學西學,音樂美術這方面我格外有興趣,喜歡跟著音樂舞動歌唱,在空白的畫布上自由揮灑,從前在班上格外出眾,媽媽也覺得小孩玩玩興趣也好,我想學畫,她就讓我去上課;我想學鋼琴,她也送我去上課,甚至數學也一樣,我喜歡什麼她都讓我去做,我很享受做這些我喜歡的事情,所以做起來格外順手,什麼都學得很快,媽媽總是諷刺的說:「要是讀書也可以這樣該有多好啊?」
現在的教育貌似是針對孩子們的適性發展而設定,政策一開始看似完美,但仔細一看,百分之七十的那些超額比序幾乎是人人皆可得到滿分的,剩下的就是百分之三十的紙筆測驗了,所以其實最後的決勝關鍵還是學業,到底是學業重要?還是興趣重要?老實說,我不敢妄下斷言。
第四篇:興趣是學習的動力
有一句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的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力。我發現,中小學生對很多學科的興趣來源於老師。一個學生對老師的印象好了,學習興趣就來了,拼了命都行。但是一個學生對老師的印象不好,這個學科就不想學了。
正因為現在中小學生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給自己學,而是給老師學,這個問題就把較大的壓力推給了老師。作為一個老師,一定要加強自身的業務修養、職業修養,讓自己成為真理的化身,才華橫溢,風趣幽默,性格陽光,這樣的老師往往給學生帶來信心,帶來力量,帶來興趣。反之,如果一個老師表現得心態灰暗或者缺乏幽默感,死板、教條,甚至用一些過時的僵化的理念教育面向未來的學生,一般得不到學生的接受,最終影響的是一個班的學生對這一個學科的興趣。
我對自己有一個要求,我上課只要發現有睡覺的學生,我給學生道歉。我不以為這是學生的過錯,我以為這是老師的過錯。因為老師講得不精彩,不吸引人,竟然成了學生的催眠曲,所以需要道歉的是老師。
我這一道歉,搞得他挺不好意思,本來想睡覺也睡不好了,於是在我課堂上出現睡覺的現象還是比較罕見的。但是我有時候看到一些老師滔滔不絕地講課,下邊有一大片學生呼呼地睡覺,覺得挺不可思議的,我就沒有這種頑強的心態。我上課時,要是有一個學生在那兒睡覺,我就開始譴責自己了。
另一個方面,作為學生也不要去過多地挑剔老師,作為教師這個群體,實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屳常人的群體,你不能要求這個群體裡邊的每一個人都得都得具有大家的風範,具有藝術家的氣質,教師是不可能都做到這一點的。學生一方面要求改變這種現實,你不能說遇到一個老師不合你的口味,你就拿著自己的前程當兒戲。另一方面,大部分師還是滿腔熱情地盡職盡責的,可能有時候,他的教學方法和你的期望值不太吻合,但是你如果理解一下這個老師的話,你報感覺到這個老師的那份愛心、那份責任心。單憑這一點,就應該值得你尊重。這樣一想,你對這個老師少了一份抱怨、少了一份譴責,多了一份理解,它帶來的是你對這個學科的興趣。所以有一句話,叫尊其師則信其道。當你非常感激這位老師,喜歡這位老師的時候,你對這個老師的學科也就比較感興趣了。
我去年就接下了這麼一個學生,這個小男孩換了三個學校:在第一個學校待不下去了,堅決要離開,家長給他找了一個新學校,還是待不下去又離開了。一個高一的學生,不能天天躲在家裡,家長又給他找了一個學校,結果還是不行。
連續三個學校都待不下去,可把這個家長給逼瘋了,家長跑到北京,來找我。找不著,就在男廁所裡邊等著我,結果把我給逮著了,唉,人有『三急』呀。
家長向我介紹了這個學生的情況後,我問:「你孩子來了嗎?」
他說:「我孩子也在樓下,陪著我等了三天了。」
我又問:「你孩子想不想來見我?」
他說:「他看了你的書,也看了你上的一些電視節目,對你太崇拜了,一定要見到你。」
我說:「行,讓他上來吧。」
我一看那個小男孩,有一頭飄逸的長髮,而且還五顏六色的,一看就是一個個別生。但是我一看那個小男孩眼睛特別亮,而且很陽光,我就用一種欣賞的眼光看著他:「小夥子長得這麼帥,這麼陽光!這麼好的學生還能有什麼苦惱?跟我說說,我給你搞定。」
這孩子問我:「王老師,這個教師隊伍中怎麼有那麼多不稱職的老師呢?」
我問怎麼了,他就列舉了他去的這些學校,老師多麼差。他的第一個學校,班主任竟然對他說:「我告訴你,今後我們這個班只要有一個考不上大學的,那肯定就是你。」
他憤憤不平地說:「王老師,當老師能這樣說學生嗎?說這話的老師,他配當老師嗎?」
我說:「老師說這句話,肯定是話趕話趕的,可能因為你的行為力度太大,你的表現太出位了,逼得你老師才說出這樣的話。如果一個老師,憑空去說這樣的話,他不配當老師!但要是被你逼得說出這句話,情有可原,或者這裡邊可能有隱情。」
可他不置可否,又列舉了第二個、第三個學校老師有多差,還說班裡有一些同學老是跟他過不去……
我跟他講了教師隊伍的現狀,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我說:「就是因為不同性格、不同性別、不同心態、不同信仰的人聚在一起,才有這個美好的世界。你將來除非是遁入空門,或者上深山老林裡邊過野人的生活,否則的話,你只要生活在人世中,肯定要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既有高尚的人,也有在你看來是小人的人,你永遠沒法兒避免這個現象。但是你不能拿著別人的缺點來折磨自己,我告訴你,孩子,生別人的氣,就等於拿著別人的缺點來折磨自己。你也不能要求別人都是完美的。你要有適應這個環境的心態和能力,否則你一輩子都享受不到快樂和成功。你不妨利用這樣的機會,鍛鍊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鍛鍊自己對這個社會的適應能力。只要具備了這個能力,就憑你英俊的相貌、一身的才氣,學習這件事對你絕對不難的,你缺的就是心態的調整,你能做到嗎?」
他一聽,說:「老師,我覺得你說得有道理,我願意接受你的建議,我回學校上課。」
後來,我就經常跟這個學生簡訊來往,過了年他家長告訴我,這個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心態調整得非常好,跟老師的感情也越來越好,他學習的興趣也就越來越濃。
作為一個學生,你不能要求你周邊太完美,特別你不能要求你的每一個老師都是人間豪傑,這要求太苛刻。你先想想你本身一點兒毛病都沒有嗎?你自己既然不是一個完美的人,為什麼要求別人都得完美?你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理解了這個道理,對於出現在老師中的一些現象,學生也就能夠客觀地對待了,也就容易對老師教的課程產生興趣了。
所以,一個學生要想提高學習的效率,一定要培養自己對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搞好學習的第一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