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作文八篇
2024-11-26 01:06:10
篇一:民族團結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個美麗壯觀的藍色星球,上面住居著一個很團結的國家——中國。它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我的家鄉長治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小城,在那裡有著34個民族。漢族、回族、蒙古族、滿族、壯族等。這幾個民族我們這裡都有。
全國56個民族在1949年一起手拉手、心連心同唱對祖的祝福。「56個民族,56枝花,56個兄弟姐妹是一家。」當這曲宋祖英的歌再次縈繞耳畔時,我們不得不會想起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的5·12大地震,這一震,震的天顫抖;這一震,震的手牽手。全國各地的救濟錢像雪花一樣飛向了災區,這讓所有的民族都團結了起來,去感動災區的人們。就連一些孩子,在那一刻,也獻出了自己微不足道的一點愛心。我心中最喜歡的一個數就是「56」。因為它代表著我的中華,代表著我們中華的民族。
魯迅說過一句話:「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正如魯迅的話一樣,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民族靈魂的一小部分。從「桃園三結義」到「兩萬五千裡」;從「開國大典」到「2008」,還有「建國六十華誕的大閱兵」。這次閱兵,充分展現了中國軍隊日新月異的變化。只有那座金燦燦的天安門依然如舊立在那條美麗的長安街上。
聽!蘆笙和嗩吶一齊吹響;看!乳燕和雛鷹比翼聯翩。56朵鮮競相開放,裝典祖國萬裡大花園。讓先輩的英靈自豪地驚嘆,啊!這就是我的中華!這就是我們中華的民魂!
篇二:民族團結
說起民族團結,生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我對它的感受異常深刻。可以說,在我的生活中,民族團結之花處處都在開放。
民族團結在我們祖國有著非同尋常的重要性。人們常說: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而少數民族也離不開漢族。我就舉個例子吧:我們學校有很多的少數民族同學,由於他們漢語基礎較差,經常把漢語倒過來說。在學習中,經常遇見不懂的題和語文書中的詞句。或者不理解題目的要求,在作業中常常出現文不對題、詞不達意的情況。這時就需要我們漢族同學來幫忙了。各種習題漢族同學都會熱心解答,讓少數民族同學能漸漸熟悉漢語、理解漢語。使這些少數民族同學能夠準確流利地使用漢語,學習成績提高很快。啊,少數民族真是離不開漢族。假如你對音樂和舞蹈感興趣,不妨讓我們學校的少數民族朋友們來教教你吧:像冬不拉、民族舞等很多種民族樂器和舞蹈,每一種都蘊含著濃厚的民族特色,那可真美啊,我們真象一個大家庭啊!
俗話說「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這句話正點明了我們中華民族五十六個民族團結又友愛。只有我們心心相連、手手相牽,五十六個民族才會融為一個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們各民族和睦相處、共創和諧,我們一定能建設好我們的祖國。
篇三:民族團結作文
在一次活動當中,我認識了凱迪裡牙這個可愛的維吾爾族小姑娘。一雙水淋淋的大眼睛深深地嵌在圓圓的臉上,又長又密的睫毛微微向上翹著,活像一個芭比娃娃。自從我們認識之後,天天都能看到我們在一起的身影。
記得有一次,四年級要開展一次主題班隊會,凱迪裡牙想在隊會課上用漢語為大家朗誦一首小詩,可是,她的漢語發音不是特別準確,她便來找我幫忙。我每天抽十分鐘教凱迪裡牙讀詩,每天只教一句,但每句詩裡的漢字讀音都讀準確之後才能休息。短短的十句詩,我教了十天,但我一點不耐煩的神情都沒有,反而還給凱迪裡牙指導了怎樣有感情地朗讀。在隊會課上,凱迪裡牙的一首漢語詩朗誦,博得了同學們和老師們的陣陣掌聲。凱迪裡牙更是淚光閃爍,激動萬分地說:「在這裡,我要對我的好朋友徐靜說一聲『謝謝』,是她一句一句地教我讀會了這首小詩。」
在肉孜節來臨時,凱迪裡牙熱情地邀請我去她家做客。當我提著白沙糖和茶葉按響門鈴時,凱迪裡牙早已笑吟吟地等在門邊。我們兩個好朋友來到客廳一邊聊天一邊吃酥香鬆脆的饊子,喝著清香四溢的奶茶,就像一對親姐妹。
沒過多久,我們的漢族傳統節日—中秋節到了,我也熱情地邀請了凱迪裡牙來我家做客。凱迪裡牙到我家做客時,我為凱迪裡牙準備了新拖鞋,新茶杯,就連擦手的毛巾也換成了新的。我還專門買來清真月餅和凱迪裡牙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給她講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十點鐘左右,我和家人把凱迪裡牙安全地送回了家。
肉孜節過去了,中秋節也過去了,可是我們這一對好朋友的感情卻越來越深,越來越濃,深得像一口井,濃得似一團墨。
篇四:民族團結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56個民族,而我們新疆現如今已有47個少數民族,我們這個油城小城於要的就是維吾爾族。而如今民族問題已是一個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大問題。
民漢合校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好辦法。我們班就有兩個維吾爾族同學,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個叫依爾夏提的同學,他長得有點黑,一雙大大的水靈靈的眼睛,嵌在他那圓圓的臉上,長長的眼睫毛非常漂亮,那的確是一個活潑,可愛,帥帥的民族小夥。他和我們在同一個教室共同學習玩耍。他在我們班,讓我知道了很多他們的民族習俗,如開齋節,古爾邦節,肉孜節,他們民族的結婚儀式等等。讓我知道了特別多的東西,他們的民族,家裡十分喜歡掛掛毯,聽說是因為掛毯上的花紋獨特,對家裡有裝飾的作用,這也是他們的民俗之一。
記得,一次他叫我們去和他一起參加他們家親戚兒女的婚禮。我們先去了新娘家,在物我們進門之前,那家的主人,讓我們去洗手,女的在右邊,是下一個銀色的壺中到出的水來洗;男的在左邊,是下一個金色的壺中倒出的水來洗。洗完後,手上的水不可以甩幹,只能自然的晾乾,說這是對新婚夫婦的祝福,如果在水甩掉,就沒了這祝福。我們在新娘家吃了手抓飯,親自嘗試了用手來手提皮抓飯吃。由於我們不懂,只好問依爾夏提,他說「在吃手抓飯」時,應該注意不應該滿盤子亂抓,應將五指併攏,做了「七」的手勢,然後一點點從盤子的外側吃到外側。」聽他說完,我似乎懂得了一些,便試著吃,但還是有些怪怪的,無奈之下,依爾夏提只好幫我們要了勺子,讓我們吃這可以方便一些。
然後,我們看到了新娘,新娘穿著婚紗坐在一個白色的紗撐起的紗帳中,紗帳的出口有一條條的「金穗穗」。
篇五:民族團結手拉手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這首歌中所唱,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泱泱大國,民族團結是一條重要的發展大計。
新疆更是一個多民族的聚集區,在這裡民族團結顯得非常重要。7·5事件之後,三個離不開成了這裡的發展之大計。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相互離不開。
是啊,只有各民族團結一心,祖國才會有今天的輝煌!只有民族團結了,經濟才能更迅速的發展;只有民族團結了,才不會發生昨天的悲劇;只有民族團結了,人民才會安居樂業。我們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地,走向社會主義的偉大復興。
縱觀千百年來的民族發展史,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共有56個兄弟民族,生活在這片遼闊而富饒的土地上。各民族都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傳統、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儘管各民族之間,在歷史上曾經存在著矛盾與不和,發生過衝突和戰爭,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一直是歷史的主流。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融合成為團結的整體,並經歷幾千年的變故與動蕩而永不分離,正是因為我們的祖輩們如此團結,如此有凝聚力。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親入藏,土爾跋扈族在渥多錫帶領還鄉……這些事例雖然來自離我們非常遙遠的古代,但至今仍然廣為流傳。
不光在古代,在今天也有很多這樣的事例:
人們不會忘記,為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維吾爾族學生毛蘭·吾買爾,23歲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顆腎,無償捐贈給了素不相識的維吾爾族「弟弟」。
人們不會忘記,在天山深處偏僻的庫車縣欄杆村,維吾爾族老人卡德爾,用40年時間寫下了1000多篇日記,記載了解放軍與當地村民之間擁軍愛民的故事。這位老人說,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寫日記的任務交給兒子,這日記不會停,一定會一代代寫下去。
人們不會忘記,被譽為維吾爾「音樂之母」的「十二木卡姆」在新中國成立前已瀕於滅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將其列為重點搶救的藝術品種,組織力量收集、整理和保護;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瑪納斯》、蒙古族史詩《江格爾》、哈薩克族的《阿依特斯》等一批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項目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手握手、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維護民族團結是刻不容緩的,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真正落實到行動中去的,讓我們每個人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匯成江河,不傳謠,不信謠,不參與違法犯罪活動,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民族團結的事不做,共同築起一道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銅牆鐵壁。
一堆沙子是鬆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後,比花崗巖還堅硬。我們要團結,不要分裂,讓我們民漢,永遠這樣相親相愛吧,如果我們分裂了,別的國家就有機可乘,必將會讓我們走向滅亡,如果我們心連心,手握手,築起銅牆鐵壁,那麼,就算有再強大的敵人,我們也不會害怕!我們中華民族必將象巨人一樣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篇六:民族團結
民族團結。有一句歌詞叫做「家是一個家,國是大中國」。這句歌詞誰也不陌生。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自秦朝開始,我國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此兩千多年的歷史當中始終沒有間斷過。我國幅員廣闊。在960萬平方公裡上生活著56個民族。民族團結是中國最重要的問題。當今的中國,搞好民族團結才是重中之重。民族團結,有利於國家的發展,有利於人民內部的團結,增強各民族之間的責任感。
伊斯蘭教的教規當中有一句話叫做「凡信仰伊斯蘭教的人都是兄弟姐妹」,那麼我在加上一句,「但凡相信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和諧的、繁榮的多民族國的家的人,維護各民族之間關係的人都是兄弟姐妹。」
從新中國建立至今,中國的發展速度快得驚人。因為什麼,因為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如果說沒有各民族之間的團結,中國也不可能迅速的發展。
7·5事件,由於外國勢力的影響,和國內各民族之間的不信任,不團結,才導致了7。5事件的爆發。等爆發之後,更多的人才意識大民族團結的重要性。三個離不開思想從此開始慢慢的的刻到每一個民族同胞的腦海中。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民族團結始終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前提,如果說一個國家民族之間不團結,那麼就不可能有強大的國家。
在新疆布爾津縣哈薩克族愛心媽媽--麗達常年幫扶各族貧困孩子。麗達下崗後從街頭擺小攤開始做起,現在經營一家民族工藝品商店。2003年,麗達聯合其他姐妹一百多人共同創辦了布爾津縣「愛心媽媽」協會,5年來,愛心媽媽們已先後幫扶了20多名各民族貧困孤殘兒童和困難群眾,累計捐款捐物達十多萬元。麗達:「我是個下崗工人,當時有好多人幫助過我,要不是他們的話,我就不會有今天的好日子,現在我有能力了,有條件了,所以我幫助別人。我們民族漢族都是一家人,大家只有團結了,我們老百姓的日子才會一天比一天好。」
在我們的身邊正是因為有像麗達這樣的人在我們的身邊,他們的心中沒有民族之分,沒有等級的限制。才讓我們這麼多的各民族的孤兒在一起有一個新的家。在整個大中國當中,像麗達這樣的人還有無數。他們知道在中國沒有什麼民族之分,一切都是平等的。56各民族沒有等級之分,更沒有高低貴賤。只有我們56個民族在一起,和諧共處,和睦相處。才會讓我們的國家更加的繁榮強大。只有個民族團結,我們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篇七:民族團結
我們的國家有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族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我們這樣一個擁有多個民族的國家,只有民族團結才能共同成長,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發展。
縱觀千百年來的民族發展史,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共有56個兄弟民族,生活在這片遼闊而富饒的土地上。各民族都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傳統、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儘管各民族之間,在歷史上曾經存在著矛盾與不和,發生過衝突和戰爭,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一直是歷史的主流。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融合成為團結的整體,並經歷幾千年的變故與動蕩而永不分離,正是因為我們的祖輩們如此團結,如此有凝聚力。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親入藏,土爾跋扈族在渥多錫帶領還鄉……這些事例雖然來自離我們非常遙遠的古代,但至今仍然廣為流傳。
不光在古代,在今天也有很多這樣的事例:
人們不會忘記,為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維吾爾族學生毛蘭·吾買爾,23歲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顆腎,無償捐贈給了素不相識的維吾爾族「弟弟」。
人們不會忘記,在天山深處偏僻的庫車縣欄杆村,維吾爾族老人卡德爾,用40年時間寫下了1000多篇日記,記載了解放軍與當地村民之間擁軍愛民的故事。這位老人說,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寫日記的任務交給兒子,這日記不會停,一定會一代代寫下去。
人們不會忘記,被譽為維吾爾「音樂之母」的「十二木卡姆」在新中國成立前已瀕於滅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將其列為重點搶救的藝術品種,組織力量收集、整理和保護;柯爾克孜族英雄史詩《瑪納斯》、蒙古族史詩《江格爾》、哈薩克族的《阿依特斯》等一批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項目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手握手、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維護民族團結是刻不容緩的,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真正落實到行動中去的,讓我們每個人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匯成江河,不傳謠,不信謠,不參與違法犯罪活動,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民族團結的事不做,共同築起一道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銅牆鐵壁。
可能我們的生活習慣不怎麼相同,可能我們衣著不怎麼相同,可能我們的語言不怎麼相同,但是我們是團結一心的,當我們團結一心,不管多麼大的敵人我們都不會畏懼。
民族團結,我們期待這一天能一直延續下去!
篇八:民族團結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二(2)班的參賽選手楊陽,今天就讓我帶領大家一起走入我們班的集體生活,一起去感受《民族團結》的感動故事。
還記得6歲的我隨母親剛來新疆,第一次步入校門的那一刻。第一次見到班上的哈族、維族小朋友時的情景,他們的皮膚那樣白皙,睫毛長長的,一雙清澈、明亮的大眼睛總含著笑美麗極了!我對他們充滿了好奇。上課的第一天,老師就告訴我們:我們的祖國叫中國,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匯聚了56個民族,56種希望,56顆熾熱得愛國之心。在我們這個班集體,共匯聚了漢、維、哈、回、土家5個民族的同學。雖然族別不同,但同在一個班集體,同學間團結友愛,親如一家!
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一年級時我班轉來一名哈族同學叫葉爾森。由於不同的文化差異和習慣,曾經給幼小的他生活和學習帶來巨大的困難。他不會說漢話,害怕老師不喜歡他,怕同學欺負他,但他的疑慮馬上就在班主任老師的幫助下打消了。幫他學拼音,教他寫漢字、幫他說好漢語……後來在老師的影響下同學們都開始默默地幫助他。在學校這個大家庭裡,在我班這個溫暖的集體中,葉爾森就像一棵努力汲取營養的小樹茁壯成長著。後來因為家庭原因,他不得不轉學走了。在還來不及道別時,他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寫滿了對老師、同學的不舍。
我班的民族團結之花,並沒有因葉爾森的離開而枯萎。相反民族之花開得更加鮮豔。
二年級時,我班又轉來一名維吾爾族同學古麗娜爾。轉來我班時她的學習成績不理想,但老師沒有嫌棄她,同學們沒有嘲笑他。老師知道她對漢語的有些意思不能完全理解時,總是想辦法解釋給她聽,同時還讓班裡的同學幫助她。很快,古麗娜爾就適應了新的學習環境。在老師的關心鼓勵下,她還參加了學校第二課堂的展演活動,自信的笑容在她的臉上綻放,正應了她的名字「古麗」花一般的美麗。
提起我班的哈族班長艾達娜,班上的同學都會不約而同地豎起大拇指。艾達娜是一個「熱心腸」。班裡的桌凳壞了,她總是第一個發現,並儘量修好;班裡誰學習有困難,她總是第一個前去幫助。每周儀表檢查,她總是自帶指甲刀,為班上的同學剪指甲;每天早上她會第一個來到班裡,擦門窗、灑水、澆花,督促來校的同學早讀。每天下午放學,她總是幫助值日生把班級打掃的乾乾淨淨,關好門窗最後一個離開教室。因為她的出色表現曾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班幹部」。艾達娜我們的好班長,她正像一隻雛鷹展翅翱翔在藍天,她是大家學習的好榜樣,也是民族團結的「新模範」。
讓我們用這些平凡的小事,來銘記我班民族團結的不平凡。這將使我們更懂得「民族團結」的偉大意義,爭做一個維護民族團結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