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孝親敬老演講稿範文
2024-01-21 08:53:15 2
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小編收集了孝親敬老演講稿,歡迎閱讀。
孝親敬老演講稿【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朋友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踐行四德,孝親敬老。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不孝子想把年邁的母親背去山林扔掉。他一路走,母親一路用樹枝做標記。為了防止母親沿標記回來,他專挑彎曲偏僻的羊腸小道,把自己累得渾身是汗。最後,他把母親往地上一扔,狠狠地說:「走了這麼遠,看你還怎麼回去!」他的母親低聲說:「我做標記不是想自己回去,是怕你迷路。」......
初次讀到這個故事時,很不理解兒子如此不孝,母親會這麼傻?後來我才知道,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母親,都是這樣的「傻人」:無論你是一個怎樣的孩子,無論母親怎樣的瘦弱貧賤,她永遠站在母親的位置上,向你伸開溫暖的雙臂。在這個世界上,也只有母親會牽掛你的冷暖,默默關注著你的一舉一動。父母對子女的愛,深情似海。
想必大家一定不會忘記那段話:
5歲時:「媽媽,燒紅燒肉吧」「行,燒」
15歲時:「媽媽,別燒紅燒肉了,換換味道」「行,買別的菜」
35歲時「兒子,啥時候回家吃一頓啊?媽給做紅燒肉」「不行,最近忙」
50歲時「媽媽今天路過你家,給你帶紅燒肉」「不行,今天不在家」
70歲時「媽,我想吃紅燒肉」那邊,已經沒有了媽媽的聲音。
這段話,品味其中我們感覺心頭髮酸,這簡單的一問一答,是人世間至親至愛的流露,可是媽媽卻再也聽不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多麼殘酷的事實!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是我們卻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所以,盡孝要趁早,常回家看看,不要到失去的時候再去後悔。
現實中,有的家庭儘管在物質生活上承擔了贍養老人的義務,但是對長輩缺乏愛心,冷冰冰地擠出點錢便一了百了,不聞不問,使父母「端著碗不覺飯香,用到錢心感隱痛」。做晚輩的要多與老人交流、溝通,除了照顧他們的物質生活外,還應在精神上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體貼,使他們充分享受天倫之樂。
在坐的大多已為人父母,俗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年少輕狂的時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甚至為了遠離父母使出渾身解數,不知道身後還有一雙擔憂的眼睛。但等自己有一天看著自己的孩子茁壯成長時,才會忽然想起父母當年也是這樣愛憐的看著年幼的自己,才會忽然想起他們的辛苦和付出我們還一點都沒有回報!而時間倏忽而過,曾經年富力強的他們卻忽然老的變了模樣!就像朱自清筆下那個老境頹唐的父親,輕易地就勾出了我們的眼淚,也許有那麼一天,比起我們需要他們,可能他們更需要我們。
前段日子,看過美國希爾弗斯坦的繪本《愛心樹》,簡單的畫面,簡單的語句,卻讓我哽咽的讀不下去。
它說的是有一個小男孩,從小在一棵大樹旁邊玩兒。這是一棵大蘋果樹,長滿了甜美的果子。小男孩每天和大樹捉迷藏、玩遊戲,餓了就摘果子吃,大樹很幸福。
玩著玩著,孩子長大了。有一段時間他就不來了。等他再來的時候,大樹問孩子,你怎麼不跟我玩兒了?這孩子說,我不想跟你玩兒,我現在需要很多高級的玩具,我還要念書,還得要交學費呢。大樹說,你把我的果子摘去賣了,你就有玩具,有學上了。這孩子就把果子都摘了,歡歡喜喜走了。
再過一些年,這孩子長成了一個青年,他來到樹下,大樹說,你願意在這兒玩會兒嗎?孩子說,我現在連安家的房子還沒有呢,我哪有心思玩啊?大樹說,你把我所有的樹枝都砍了,就夠你蓋房子了。這孩子就把樹枝都砍了,去成家了。
這樣又過了很多年,這孩子再來的時候,已經是中年人了,他一個人心事重重地徘徊在樹下。這孩子對大樹說,我得在世界上做大事。這個世界上的海洋這麼浩瀚,可我連只船都沒有,我能去哪兒?大樹說,孩子,你把我的樹幹砍了你就可以做船了。這孩子一聽很高興,砍了樹幹,做了一條大船出海去了。
又過了很多年,這個大樹只剩下一個快要枯死的樹根了。這時候,這個孩子回來了。大樹跟他說,孩子啊,你看我現在沒有果子了,也沒有樹幹給你爬了,真對不起。這孩子跟大樹說,其實我現在也老了,有果子我也啃不動了,有樹幹我也不能爬了,我現在就是想找個樹根守著歇一歇,我累了,我回來就是跟你玩的。
這個老樹根很高興,他又看見孩子小時候的樣子了。
大家都聽明白了,這個故事其實說的就是父母和我們自己的一生。
我們在對大樹的索取下長大,長大了的我們卻離大樹越來越遠。等有一天我們回到樹根邊的時候,心裡就已經有太多的遺憾了,有很多能做的事情我們已經錯過去了。
這個時候的我們,才驀然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樹根讓自己靠著歇一歇,抬起頭有一聲媽媽可叫,又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說過一句至理名言:「世界上什麼都可以等待,只有孝順不能等待!」
如果說年幼時我們躲避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長,那麼當父母年老時,我們就當用自己豐滿的翅膀為父母遮風擋雨。人世間,人人就是一隻被牽掛的風箏,你在這頭,愛你的人,在那頭。
今天,適逢公司開展「四德工程」建設活動,我想,作為一名公司員工,我不僅在工作上要求誠修仁,更應該是一名孝敬老人的楷模。「百事孝為先」,沒有什麼比孝敬老人更重要。再忙再累,也別忘了花點時間多陪陪父母。
所以,借這次演講,我祝願我們的老人晚年幸福安康,願親人的笑臉常陪伴左右,讓我們有更多的力量愛我們的親人,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謝謝大家!
孝親敬老演講稿【二】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想問一下大家,在剛剛過去的九九重陽節,各位的手機是否被關於「你陪我漸漸長大,我陪你慢慢變老」為題的內容刷屏了?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一天,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走進了移動營業廳,將一部十分古老的手機拿給維修人員,當維修人員仔細檢查過手機並告知手機沒有任何問題時,老人默默地流下了兩行淚,喃喃的自語道:「那我為什麼就接不到孩子的電話呢?」看到這些,我想大家會立刻抄起電話給遠在老家的父母、親人打去問候的電話並講訴一下自己的近況。
在我們這個飛速發展的高科技時代,人們都忙於工作,忙於事業只能通過電話、視頻來解決對遠在故鄉親人的思念,已盡兒女之孝。那麼,跟我們朝夕相處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又應該如何對待呢?
我的家裡共有六口人,爸爸、媽媽、外公、外婆、我和弟弟,其樂融融的一個大家庭。我和弟弟更是在外公、外婆的關愛下長大的,從我記事開始就知道在爸爸、媽媽那裡解決不了的事情,外公、外婆那裡都能辦到。然而隨著他們的年紀到了八十高齡,外公又患有輕度中風、腦萎縮,耳背、眼花,問題就都來了。他會經常忘記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為此總是懊惱、自責,認為他在這個家裡沒有了價值,只是家人的累贅。記得有一次,爸爸、媽媽接我和弟弟從少年宮上課回來沒有帶鑰匙,剛好外婆又去菜市場買菜,家裡只有外公一個人。我們按門鈴,沒人應答;打手機,不接;敲門,沒人理會。整整兩個半小時的時間,我們站在門口重複著按門鈴、打手機、敲門,從盼望到無奈。當電梯門打開,外婆大包小裹的走了出來,我就像看到救星一樣,立刻奔過去接過
外婆手裡的袋子激動地說:「外婆,快開門吧!我快累死了!」外婆不解地問:「你外公不是在家嗎?」我無奈地說:「按門鈴、打手機、敲門,沒有人理會呀!所以我們只能等你了。」隨著外婆打開房門,來到外公的房間,看到外公正端坐在搖椅上看著電視。外婆生氣地說:「你在家也不聽著門鈴和手機,他們在外面站了兩個多小時,累壞了,你還有心情在這看電視?」外公一臉無辜地站了起來,怯怯地問:「他們什麼時候回來的?我沒聽見門鈴呀!」我沒有好氣地說:「外公,我們都快砸門了你都聽不見,我的腿都已經酸了。」說完我就躺在客廳的沙發上。外公看了看我欲言又止,轉身對剛剛走過來的爸爸說:「你看今天真是的,我真的沒有聽見門鈴聲,老了,不中用了!害得你們在門外站了這麼久。」這時,我忽然看到外公眼睛裡流露出的不安和歉意。
爸爸雙手扶著外公在沙發上坐下,親切地說:「這不怪你,是我們忘記拿鑰匙了,別往心裡去。」可是外公還是不斷的在檢討自己,爸爸又笑著說:「我們忘記帶鑰匙,您沒聽見門鈴,我們都有錯下次一起注意。」聽了爸爸的話外公似乎得到了一些安慰也笑著說:「下次我一定改正。」說完慢慢地走回他的房間。目送外公離去的背影,忽然覺得他好可伶,以前多麼能幹的一個人,老了為什麼會這樣?我更不解的是爸爸為什麼總是說自己有錯?於是迫不及待地問:「爸爸,明明是外公在家沒給我們開門,為什麼你說是自己沒帶鑰匙的錯?」爸爸看了看我意味深長地說:「孔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我們雖然做不到聖人那樣,但遇事也要從自身找問題,而不是埋怨、怪罪別人。更何況外公沒有錯,而是年紀大了造成的。
他已經很內疚了,我們應該體諒他,對老人我們永遠都要包容、原諒。」幾天後我放學回家,突然發現在原有的門鈴旁邊多了一個按鈕。出於好奇心,我沒有像往常一樣按門鈴而是按下了這個新按鈕。正當我等待著奇蹟出現時,外公打開門站到我的面前,接過我手裡的書包微笑著說:「回來了,快進屋,外婆已經把飯做好了。」我滿臉疑惑的問:「什麼情況?」天真的弟弟跑過來,興奮地說:「哥哥,你按了外公的專屬門鈴。」「專屬門鈴?」「你看好了。」說罷他便跑到門外給我做示範。
弟弟按下門鈴,屋裡傳來一陣響亮的鈴聲,我順著聲源來到外公的房間,一個心形漂亮的門鈴展現在我的面前,它就插在離外公最近的插座上。我問外公「這是新門鈴嗎?」外公高興地對我說:「是啊,你媽媽專門給我買的門鈴,漂亮嗎?這個聲音好大,我能聽見。」看著外公高興得像個孩子一樣,我忽然明白:在孝敬老人的過程中,無論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只有從自身上找問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謝謝大家!
孝親敬老演講稿【三】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涓涓父母情,拳拳兒女心
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友情和愛情,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這些都是淺顯的道理,沒有人會不懂,但生活中的我們在理所當然地享受著這一切的同時,卻常常缺少了一顆感恩的心。
同學們,你們聽過烏鴉反哺的故事嗎?烏鴉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了,它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餵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可曾發現有一種感情,始終包圍著你,以至於讓你忽視了它的偉大;有一種感情,永遠呵護著你,以至於讓你麻木了它的厚重。也許,朋友的噓寒問暖讓你感動;也許,陌生人的迷途指路讓你感激;也許,師長的關愛之情讓你感謝。
可是,始終如一關懷著我們的只有父母。我們是否曾為之感動、感激、感謝過?在這個世界上,惟有母親對孩子的愛是最真摯,最無私的。可是,父母懂得愛,父母懂得奉獻,我們為什麼就不能有一顆感恩的心呢?
相信大家都一定看過一則公益廣告,一位孝順的媳婦在忙碌了一天後,還為婆婆打好洗腳水,為婆婆洗腳,當年幼的孩子看見媽媽正在為奶奶洗腳時,自己也打好了洗腳水,一簸一簸的端到媽媽的面前說:「媽媽我也為你洗腳」。
這一場景確實很令人感動,也讓人深省,我們長這麼大到底為父母都做過些什麼?我們有幾個人能記住父母的生日?父母最喜歡吃的東西?父母的鞋碼?這些看似很微不足到的事,卻表現這我們是否對父母有一份孝心。
我深深理解母親,想為母親做點兒事兒,我應該用什麼回報父母的愛呢?我便想到了為父母洗腳。母親的腳不大,也就是穿三十六號鞋的樣子,她的腳很軟皮膚也很細膩,我給媽媽洗腳,水涼了就加一些熱的……媽媽就撫摸著我的頭說:「我的小姑娘長大了。」我抬頭看媽媽的時候她的眼中竟含著淚……
為父親洗腳是因為父親大病臥床。父親的腳很大,我還記得父親要穿四十二號的鞋,父親的腳可粗糙了。我給父親好好的泡了泡腳。父親因為病痛的折磨已經很久不笑了,可是那天父親笑了,笑得像個小孩子„„
從只會在襁褓中哇哇啼哭,到我們喃喃學語叫出第一聲爸媽,到第一次踩著小腳丫跌跌撞撞地走路。第一次背著書包走向學校,第一次拿回考試成績,第一次離開父母……
也許你從沒注意到在這無數次的第一次中,在這漫長的成長道路上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傾注了多少愛。你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成功,甚至是每一次失敗,每一次犯錯誤父母都會牢牢記在心頭,陪在你身邊,給予你默默的支持……大家記得這首詩嗎?
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你繫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頭髮,擤鼻涕孩子!
如今,我的腳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所以,請你緊緊的握著我的手,陪著我,慢慢的。就像當年一樣,我帶著你一步一步地走。
親愛的同學們,在我們成長的日日夜夜中,我們有多少次去靜靜地感知過親人給予我們的愛,有多少次向親人訴說過我們對他們的愛,又有多少次用語言和行動去報答過對親人的愛呢?
回報父母的愛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為父母洗腳,那並沒有什麼不好意思;我們可以為他們過生日,即使沒有任何禮物;我們可以陪他們好好的吃一頓飯,即使沒有大魚大肉;我們也可以了解父母的鞋碼,為他們買雙鞋子,即使它不是名牌。
我們也可以在一些瑣碎、簡單的事情上,給父母一個小小的回報,比如早晨或是晚上睡覺時對父母說一聲「早上好」、「晚安」;在父母做家務時,幫忙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掃地、洗菜、煮飯……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掌握知識,長大後成為國家的棟梁、父母的榮耀。平凡的事,當我們真正用心去作了以後就能體驗到它的不平凡了。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以變桑田。但我們感恩的心不能變,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感恩父母,孝親敬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