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王后三角戀是真的嗎?仁德王后是個怎樣的人?
2023-03-30 13:31:12 2
很多人知道仁德王后應該是從韓國電影《霜花店》開始的,宋智孝演繹的仁德王后十分精彩出眾,但裡面描述的仁德王后與王與侍衛的三角戀就有很大的誇張成分,仁德王后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最後又是怎麼死的?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最真實的仁德王后。
仁德王后簡介:
孛兒只斤·寶塔失裡,漢名王佳珍,是元裕宗真金的玄孫女,元代皇族魏王孛羅帖木兒之女。1349年在漠北與時為高麗江陵府院大君的恭愍王結婚,封承懿公主。1365年,她因難產死亡,元惠宗賜諡號魯國徽翼大長公主(後高麗改翼為懿),簡稱魯國公主;高麗追尊仁德恭明慈睿宣安王太后,簡稱仁德王后。仁德王后的死使恭愍王變得很消沉,無心理政,將國事託付給了高麗和尚辛旽。她也是元朝唯一一位與高麗王相愛的下嫁公主。
仁德王后下嫁高麗:
寶塔失裡為梵語佛吉祥之意,她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五世孫女,元惠宗妥懽帖睦爾的再從妹妹。她的高祖父為裕宗真金,曾祖父為順宗答剌麻八剌,祖父為魏王阿木哥,父親為魏王孛羅帖木兒。1349年,在元朝做人質的高麗王子王祺親自到漠北,迎娶元朝承懿公主寶塔失裡。王祺與寶塔失裡在元朝完婚後,沒有立即回國,而是在元朝又生活了兩年。
當時正是高麗國王王眡在位期間,由於德寧公主參與朝政,王眡年齡小比較浮躁,很多大臣不滿德寧公主的做法,暗中到元朝告狀說:「高麗王王眡年齡太小,性格浮躁,有很多的不良嗜好,高麗國人都希望江陵大君王祺做高麗王。」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惠宗將王眡遷到江華,冊立王祺為高麗王。同年十二月,王祺與承懿公主一起回高麗國。王祺即位,便是韓國歷史上有名的恭愍王。
承懿公主與王祺結婚八年,還沒生下兒子,急壞了一些大臣,至正十八年(1358年),高麗宰相以高麗不能沒有繼承人為由,找到仁德王后商量為王祺挑選「名家女宜子者」以充實後宮,仁德王后和王祺感情非常好,仁德王后也為沒有為王祺生下繼承人而感到遺憾,所以沒加思考就答應下來。之後王祺娶宰相李齊賢的女兒為妃。後來,仁德王后才知道這並非王祺的本意,才如夢大醒,後悔得連續幾天茶飯不進。
仁德王后和恭愍王共患難:
在王祺即位的前後,作為高麗的聯姻對象——元朝卻到處爆發農民起義,各個政治集團之間也明爭暗鬥。至正八年,方國珍起兵於浙東;至正十一年,劉福通、韓山童等人在白鹿莊宣布起義;同年,羅田布販徐壽輝在今湖北蘄春西南的蘄州起兵;至正十三年,張士誠舉兵造反,以高郵為都城,國號大周,自稱誠王。至正十四年,元丞相脫脫奉命出徵張士誠,便向高麗徵兵。
作為老嶽父家的藩屬國王祺聞命而動,立即派柳濯、李權、崔瑩等40多位將相率領2000人從徵。在攻打高郵時,李權等人戰死。幾乎與此同時,王祺見「中原多故,欲遂收複本國已失舊疆」。通過這次援助元朝鎮壓農民起義,王祺看清了元朝國內的形勢。他認定元朝已經瀕臨崩潰,王祺想想元朝長久以來牽制著困擾著高麗王室,使高麗王朝的地位顯得十分尷尬,如今,機會來了,看來去除其靠山元朝的影響是勢在必行了。
至正十六年,恭愍王派柳仁雨、黃天甫、金元鳳等人帶兵攻陷雙城總管府與合蘭府,接著,又派精兵強將攻取鴨綠江以西八站中的三站。消息傳到元朝,元惠宗勃然大怒,揚言要出動80萬大軍東徵高麗,旋即軟化態度,派公主的兄弟魏王太子到鴨綠江邊,但王祺只允許他的兩個僕人入境。元朝因內亂無暇東顧,最終原諒了高麗。
至正二十年(1360年),「紅巾軍」關先生(關鐸)、破頭潘(潘誠)的四萬大軍渡過鴨綠江,進入高麗,攻克西京。在此危急情況下,承懿公主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勇敢。據《高麗史》卷89《后妃傳二》記載,承懿公主「避紅賊從王南幸,事出倉卒,去輦而馬,見者皆泣下」。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高麗發生了「興王之變」。承懿公主面對大難,極其沉著、冷靜和勇敢,令王祺大為感動。當時,王祺匆忙跑進太后的密室,「蒙毽而匿」,而承懿公主則坐在門口,直到叛亂被平定下去才起身離開。
仁德王后是怎麼死的?
王祺和其母親都篤信佛教,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仁德王后懷孕了,王祺很高興,為其大赦。仁德王后懷孕時畢竟年齡偏大,結果在次年(1365年)二月生產時出現了麻煩。王祺對仁德王后的難產特別焦慮,不僅急忙派有司到佛宇神祠為她祈禱,而且還親自「焚香端坐,暫不離側」。不久,仁德王后母子皆死,王祺悲痛欲絕,有人勸他離開,王祺說:「吾與公主約,不如是,不可遠避他處。」
王祺出於佛教的來生觀念,為了仁德王后死後的冥福,把她的喪事辦得非常隆重,陵墓相當氣派。王祺為仁德王后停朝三日,百官都玄冠素服。王祺還「令諸司設奠,賞其豐潔者。於是爭務華侈,至有稱貸以辦者。王素信釋教,至是大張佛事,每七日令群僧梵唄隨魂輿,自殯殿至寺門,幡幢蔽路,鐃鼓喧天,或以錦繡蒙其佛宇,金銀彩帛羅列左右。觀者眩眼,遠近諸僧,聞者皆爭赴」。幾年後,恭愍王被殺,他的陵墓玄陵緊靠著仁德王后的正陵,故被稱為「玄正陵」。
《霜花店》裡仁德王后三角戀是真的嗎?
《霜花店》的故事脈絡取材於高麗王朝的野史,電影中王的原型正是恭愍王,有一點是肯定的,即「王」「蒙古王后」「寵臣」這三角戀的三元素,在恭愍王的統治時期都是真實存在的,編劇將三角戀元素巧妙結合在電影情節中,很多都是根據野史來的,而野史都是有說法沒有憑證的說辭,至於恭愍王、仁德王后、侍衛真實性就無從考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