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草原是什麼歌_ 基督教歌美麗草原
2023-04-02 07:50:49 1
18:00
一提起內蒙古,便不由地會想起《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歌曲。一聽到《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優美的旋律,便又會不由地想起內蒙古。一首歌曲,能把一個地方表現得如此出神入化、入木三分,並在歷史的長河中顯露出其穿透時光的魅力,不是上天所賜,也是人世間的神來之筆。
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由火華作詞、阿拉騰奧勒譜曲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橫空出世,並在時任內蒙古歌舞團獨唱演員的德德瑪傾情演唱後風靡神州大地。1980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日本東京舉行的教材評審會上,該歌被編入《亞太歌曲集》,此後開始在世界各地廣為傳唱。《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以來,迄今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教材的世界優秀歌曲。去年,《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又被評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百首優秀歌曲之一。
↑ 錫林郭勒大草原。王秀麗 攝
這首歌被贊為「三絕」:歌詞絕、曲調絕、演唱絕。「優秀的音樂不只是一首歌,每首歌的背後都有它的故事。它的魅力永遠不會在記憶中褪色。每個人都會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歷,敘述著跌宕起伏的屬於他自己的人生傳奇。」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草原,走入歷史的深處,去尋覓這「三絕」歌曲背後那些美麗而動人的故事……
為什麼能寫出如此優秀的歌詞?
火華,原名鄭桂富,北京市懷柔區人,1968年畢業於河北大學中文系,當過專業作家、出版社的領導及內蒙古文化廳正廳級領導幹部,2003年退休,至今依然筆耕不輟、潛心創作。著有詩集《軍墾新曲》《邊防號角》《火華詩選》《幽默寓言詩》《軍馬歌》《珍珠河》。出版了歌詞集《塞上星辰》《火華歌詞選》。作品多次獲獎,飲譽海內外。
在呼和浩特市的家裡,火華回憶起激情燃燒的歲月:大學畢業時一定要紮根邊疆,踏踏實實地幹一番事業。不久,他來到內蒙古生產建設兵團工作,上班地點就在呼和浩特市。他說,「當年我來內蒙古,就想去草原。但因城市的發展,當時呼和浩特的周邊,已經很難看到草原。」直到1975年的夏天,兵團的一個會議在錫林郭勒盟召開,他才有機會去看看真正的草原。
8月,正是錫林郭勒草原一年中最為美好的時候,汽車載著一群年輕人奔馳在廣袤的東烏珠穆沁草原上,放飛著他們青春的夢想。近半個世紀過去了,火華依然清晰地記得第一次看見草原時的激動:草原上,同一種顏色的鮮花都集中在一起。這一片是白色的,像皚皚白雪;那一片是藍色的,似蔚藍的天空;而那紫色的,仿佛就是紫色的雲霞……沒到過草原,你就不知道草原有多美,任何筆墨都難以描摹她的神韻。草原給了火華靈感,也給了他壓力:「人在萬花叢中走,詩從心底湧上來。那種感覺真是太美好了,寫不出一篇好的作品,真有些愧對這大好的河山。」
↑ 火華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人民網 齊浩男 攝
為了能和草原上的牧民共同生活一段時間,去切身感受牧民們的生產生活,那次會後,火華主動要求留了下來。此後的十幾天裡,他的身影便出現在東烏珠穆沁旗的一位蒙古族牧民家裡,與這一家五口同吃、同住、同勞動。
這次下鄉對火華影響巨大。他說,只有真正沉下去,你才能與這些牧民拉近距離,才能以欣賞者、讚美者的眼光走進他們的生活,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否則,你會以差異感去挑剔、責備,無法從情感上與他們融為一體。這樣的話,你怎麼能發現隱藏在他們生產生活中的各種美好的東西?再者,歌詞字數不能太多,還要體現出美感與韻味,這就需要高度抽象和概括。火華感慨地說,只有感情問題真正解決了,創作者才能用身心去認真體會周圍的各種美感與韻味,再經過醞釀加工,才可能把看到的、體會到的描摹出來……
從草原回來後,火華就苦心創作,那些曾經的經歷和感觸時時出現在腦海裡,他反覆沉吟,寫就了3首關於草原的詩歌。但不知怎的,他的筆下怎麼也流淌不出那種對草原真切的感覺,真是「開圖別有滄桑感,只覺含毫詠不成」。約一年半後,部隊要進行匯報演出,要他再寫新歌,這時,「草原那種家的感覺」才從他心底深處流淌了出來,《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應運而生。但這首歌的原貌卻是這樣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高壓電線雲中走,清清的河水映晚霞。草庫侖裡百靈鳥兒唱,牛羊好像珍珠灑。啊,燦爛陽光照草原,草原風光美如畫。燦爛陽光照草原,草原建設跨駿馬 ……」
1234下一頁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