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床前明月光是什麼歌_ 歌曲中描寫月光,橋的歌
2023-04-02 07:44:51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明代版本這是目前流傳比較廣泛的版本。該版本雖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個別字詞後世或有所修改,但是流傳度很高,並被收錄於各版本的語文教科書中。
宋代版本這一版本與人們常說的「床前明月光」明顯不一致,其實並非是錯誤,而是流傳版本不同。一般認為,這一版本比明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學者認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洪邁所編《萬首唐人絕句》中,《靜夜思》的第一句均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作「舉頭望山月」。元蕭士贇《分類補註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詩品匯》,也是如此。宋人一直推崇唐詩,其收錄編輯甚有規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誤傳差錯相對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靜夜思》應該是可靠準確的;在清朝玄燁皇帝親自欽定的權威刊本《全唐詩》中,也並沒有受到前面同時代不同刊本的影響而對此詩作任何修改。
在此之前《靜夜思》已傳入日本(日本靜嘉堂文庫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12冊),因日本人對唐詩崇尚,在後世流傳過程中並未對其作出任何修改。但在中國情況就不一樣了,到了明代趙宦光、黃習遠對宋人洪邁的《唐人萬首絕句》進行了整理與刪補,《靜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舉頭望明月」,但是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沒有變化。清朝康熙年間沈德潛編選的《唐詩別裁》,《靜夜思》詩的第一句是「床前明月光」,但第三句卻是「舉頭望山月」。直到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所編的《唐詩三百首》裡,吸納了明刊《唐人萬首絕句》與清康熙年《唐詩別裁》對《靜夜思》的兩處改動,從此《靜夜思》才成為在中國通行至今的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是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詩三百首》問世前58年的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康熙欽定的《全唐詩》中的《靜夜思》就是與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後來中華書局出版的《全唐詩》也沿用著這一表述。
這一表述是明朝以後為普及詩詞而改寫的。經過「改動」了的《靜夜思》比「原版」要更加朗朗上口卻是不爭的事實,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床前明月光」版比「床前看月光」版在中國民間更受歡迎的原因。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新疆師範大學教授薛天緯先生在《漫說》(《文史知識》1984年第4期)一文中專門對兩個版本的差異發表了如下看法:仔細體味,第一句如作「床前看月光」,中間嵌進一個動詞,語氣稍顯滯重;再說,「月光」是無形的東西,不好特意去「看」,如果特意「看」,也就不會錯當成「霜」了。而說「明月光」,則似不經意間月光映入眼帘,下句逗出「疑」字,便覺得很自然;何況,「明」字還增加了月夜的亮色。第三句,「望明月」較之「望山月」不但擺脫了地理環境的限制,而且,「山月」的說法不免帶點文人氣——文人詩中,往往將月亮區分為「山月」「海月」等,「明月」則全然是老百姓眼中的月亮了。所謂「篡改說」、「山寨說」實在是言過其實。有學者認為,「《靜夜思》四句詩,至少有50種不同版本,並且你很難知道哪一種抄本更接近『原本』。我們現在熟知的『舉頭望明月』版本是在明代確定下來的」。莫礪鋒在《百家講壇》進行唐詩普及時,選取的也是大家熟知的版本,「所謂的『篡改』不是一個人任意妄為的,而是長久以來的集體選擇。古詩流傳的歷史,也是讀者參與創造的過程,大家覺得這樣更美,更朗朗上口,是千萬百讀者共同選擇了這個版本。」今人讀到的《靜夜思》已經不僅僅是一首「唐」詩,它其實凝結了13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人的審美創造,後人應該抱以尊重的態度。近年來有關版本爭議源於對李白詩歌版本眾多這一常識普及不夠。因此,有學者表示,國人對文史知識的缺失應引起深思,要意識到普及文史知識的必要,對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華文明存有敬畏之心。
文章來源:https://www.kyhqxx.com/wenzhang/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