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風俗主要是吃月餅,然後和家人一起觀賞月亮
2023-04-01 22:08:25 1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受到許多人喜愛,每年到了中秋節,家人就會團聚在一起吃月餅,到了晚上的時候可以在戶外觀賞月亮,因為到了中秋月亮是最圓最亮最好看的時候,那麼大家知道中秋節的風俗是什麼嗎?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
一、中秋節風俗最為重要的是吃餅賞月
1、吃月餅是民間流傳最為廣泛的風俗
中秋節是古時候流傳至今的習俗,每年中秋人們都會做月餅,而且月餅的味道非常好,在街邊擺攤售賣是很常見的事情,或者是自己做著和家人一起吃,所以到了中秋節家裡也是非常熱鬧的,因為大家都和家團圓了。
在《洛中記聞》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可能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2、賞月是中秋節風俗中最重要的一環
在每年中秋節的時候,不管是工作的員工,還是上學的學生,都會放假回家團聚,一起吃月餅,在晚上的時候在戶外,或者是陽臺上聚集在一起賞月,因為這是中秋節風俗中最為重要的習俗之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二、中秋節另外還有這些傳統的習俗
1、中秋最古老的習俗是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2、燃燈是中秋最隆重的習俗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懸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3、中秋最具觀賞性的習俗是走月
中秋節之夜還有一大特色賞月活動叫「走月」。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都是遊人「走月」時的賞月勝地;而解放後建的莫愁湖公園之抱月樓,則成了市民賞月的新景點。舊時南京人「走月」還有一種特殊的祈盼之舉:凡沒生兒子的已婚婦女,要去遊夫子廟,隨後再跨過一座橋,相傳即可有「夢熊之喜」(意生男孩)。
4、玩兔兒爺是小朋友最喜歡的習俗
兔兒爺是中秋節期間,給孩子們玩耍娛樂的一種泥塑玩具。其形狀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頭上豎兩隻長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沒什麼區別。現在尋常市面上已見不到兔兒爺的蹤影,只是作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館之類的地方展覽,或者在工藝品商店裡出售。年輕人對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來就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