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裕陵

2023-04-01 21:01:42 2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寢,地宮內葬有乾隆帝本人、兩位皇后和三位皇貴妃。 裕陵明堂開闊,建築崇宏,工精料美,氣勢非凡,自南向北依次為聖德神功碑亭、五孔橋、石像生、牌樓門、一孔橋、下馬牌、井亭、神廚庫、東西朝房、三路三孔橋及東西平橋、東西班房、隆恩殿、三路一孔橋、琉璃花門、二柱門、祭臺五供、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和地宮,其規制既承襲了前朝,又有展拓和創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清裕陵

地理位置

河北唐山遵化馬蘭峪

開放時間

全年 9:00-16:00

著名景點

聖德神功碑亭等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河北省唐山市

目錄

1陵園詳情

2開啟地宮

3未解之迷

4相關內容

摺疊編輯本段陵園詳情

裕陵

以順治的孝陵為軸心,清孝陵以西的勝水峪就是乾隆的裕陵。乾隆皇帝弘曆繼承父祖之業,勵精圖治,奮發有為,武功十全,拓疆兩萬裡,使清王朝達到了極盛時期。他的皇陵,工精料美,富麗堂皇,雄偉與豪華程度已不必多言。且不說他陵前神路上石像生的數量超過了康熙的景陵,單是這座陵寢門前小小玉帶橋的奢華與精美,在歷代皇陵中可謂獨樹一幟了。始建於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十七年(1752 年)告竣,歷時9年,耗銀203萬兩。

清東陵地宮對外開放的共有四座,除慈禧的一座之外,其餘三座都在裕陵體系中。這就使我們有可能進入乾隆的葬身之所,去探究他在人生旅途的終止處所表現出的對生命的理解與追求。裕陵地宮對外開放至今已經十幾年了,仍然充滿著神秘色彩,存在著許多不解之謎。

一、石像生設置8對,比其祖父康熙帝的景陵多了麒麟、駱駝、狻猊各一對,雖數量少於孝陵,但種類卻與孝陵一樣。

二、裕陵大殿東暖閣闢為佛樓,供奉各式佛像及大量珍寶。以後帝陵紛紛效仿,成為定製。

三、陵寢門前的玉帶河上建有三座規制相同的一孔拱橋,龍鳳柱頭欄杆,橋兩端以靠山龍戧住望柱。這三座拱橋造型優美,雕工精細,在清陵中僅此一例。

四、地宮內布滿了精美的佛教題材的雕刻:三世佛、五方佛、八大菩薩、四大天王、二十四佛、五欲供、獅子、八寶、法器、佛花以及三萬多字的藏文、梵文經咒,雕法嫻熟精湛,線條流暢細膩,造型生動傳神,布局嚴謹有序,堪稱"莊嚴肅穆的地下佛堂"和"石雕藝術寶庫"。

裕陵的這些特徵既是乾隆皇帝好大喜功、篤信佛教個人意志的體現,也是處於鼎盛時期的清王朝綜合國力的反映。

裕陵地宮內葬乾隆皇帝、孝賢純皇后、孝儀純皇后兩位皇后,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淑嘉皇貴妃三位皇貴妃,共計六人。

妃園寢

裕陵妃園寢是乾隆皇帝的妃園寢,位於裕陵西旁,始建於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又進行了大規模的續建,二十七年完工。 裕陵妃園寢初稱妃衙門,建有一孔拱橋及平橋、東西廂房、東西值班房、大門、燎爐、享殿、琉璃花門、寶頂,環以紅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因乾隆帝的寵妃純惠皇貴妃薨,乾隆帝下令改建妃園寢,增建了東西配殿(各五間)和方城、明樓、寶城;把三座園寢門及兩側的面闊牆拆除,改建到享殿兩旁。改建工程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告竣,直接動用白銀134004.303兩。

裕陵妃園寢內葬乾隆皇帝的一位皇后、二位皇貴妃、五位貴妃、六位妃,六位嬪、十二位貴人、四位常在、共計三十六人。其中較著名的人有:那拉氏皇后、純惠皇貴妃、慶恭皇貴妃陸氏、容妃(香妃)等。

裕陵妃園寢從乾隆十七年(1752年)葬入儀嬪起至道光三年(1823年)葬入晉妃止,前後達七十一年之久。

裕陵妃園寢室是清代妃園寢中規制較高的一座,顯現了有清一代鼎盛時期的特色。

被盜經歷

1928年,孫殿英指使手下盜掘慈禧定東陵及乾隆裕陵,屍骨不全。

摺疊編輯本段開啟地宮

1956年,國家對定陵進行發掘,實際是為發掘明永樂皇帝的長陵而先期進行的一次試點性發掘。然而,此事在當時卻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隨後,國內便興起了一股挖掘帝王陵墓的狂潮。為此,在明定陵地宮發掘後不久,在國家文物局局長鄭振鐸、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夏鼐(二人當年均對發掘定陵持反對態度)的聯合提議下,國務院下發了"停止對一切帝王陵墓發掘"的文件。可是,十幾年後又有開啟乾隆帝的裕陵之舉。

1975年6月的一個星期天,文化部文物局局長王冶秋偕夫人到清東陵進行參觀旅遊。名為旅遊,實際上是一次工作暗訪,所以事先既未通知河北省、唐山市,也沒有告訴遵化縣和東陵保管所。

清東陵陵寢雖然有15座之多,但當時開放的卻只有慈禧陵一座,遊人也很少。當時東陵保管所的辦公室和接待室就設在慈禧陵的神廚庫內。王冶秋夫婦剛剛進入參觀區,就被經常進京出入國家文物局大門的謝久增認出。他急忙將王局長夫婦請進接待室,休息了一會兒,由喬青山所長和謝久增陪同,參觀了慈禧陵。參觀結束後,喬青山向王局長匯報了工作,並重點介紹了開啟裕陵地宮的想法。王局長聽得很認真,但未作任何明確表態。王冶秋先生是當時掌管全國文物工作的最高長官,也是國內外知名的文物專家,他問開啟裕陵地宮需要多少錢?有關人員回答說兩萬元就夠了。王局長點了點頭,當天就回北京了。誰也沒有想到,就在王冶秋走後的第七天,國家文物局就撥來了兩萬元錢。不久,河北省文物處派人來監督指導裕陵地宮的開啟工作。

摺疊編輯本段未解之迷

出水之謎

裕陵建成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建成當年地宮裡就出現了滲水。乾隆皇帝曾命大臣三和等加緊維修整治,費了很大勁兒才解決問題。當年,葬入了孝賢皇后、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乾隆二十二年和四十年,又分別葬入淑嘉皇貴妃和令懿皇貴妃(後追贈為孝儀皇后)。嘉慶四年(1799年)9月,乾隆皇帝正式入葬。在這前後47年的時間裡,地宮裡始終沒有再出現滲水情況。說明乾隆17年那次對地宮的整治是十分成功的。可是,在1928年重殮裕陵遺骨時,地宮裡竟有兩米多深的積水。自1978年裕陵地宮開放至今,每到盛夏陰雨連綿的季節,更是必須天天抽水,否則滲水就會湧冒上升。裕陵地宮為什麼會出現積水,滲水情況是從什麼時候再度出現的?這些都未找到答案。

漂棺之謎

裕陵地宮裡的每具棺槨的四角,各有一塊重達數百斤的龍山石,將棺槨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龍山石下部伸出的四稜形榫,根部細,頭部粗。榫插入石制棺床上的長方形眼中,向旁邊相通的方眼一推,由於這個方眼口小下大,龍山石便被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龍山石上面鑿有縱向和橫向的通槽。槨的豎向邊稜被卡在龍山石的縱向槽內,槨底部伸出的橫向邊稜被龍山石橫向的槽卡壓,這樣棺槨既不能升起,又不能前後、左右移動。然而,孫殿英匪兵在進入裕陵地宮時,竟發現乾隆帝的棺槨不在棺床上,而是頂住了第四道石門。既然棺槨的四角都被龍山石牢固卡壓,怎麼會飄浮起來呢?至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女屍之謎

東陵盜案發生後的1928年8月,溥儀派載澤、耆齡等人進行善後處理。他們在清理裕陵地宮時,發現了一具完整的女屍。參與清理重殮的清室遺臣在東陵期間所寫的日記中,都曾提到此事。據這些宗室遺臣判斷,此具女屍就是嘉慶皇帝的生母孝儀皇后,卒年49歲。裕陵地宮中的6位墓主人,有比她先死先入葬的,也有比她晚死晚入葬的;有比她年齡小的,也有比她歲數大的。為什麼其他5人都成了一堆亂骨,唯獨她卻屍體完整,沒有腐爛,面目如生?至今無法解釋。

石柱之謎

現在裕陵地宮的前三道石門,每道都用四根巨大的四稜形石柱支頂,共有石柱12根。人們一看便知,這些石柱並非原來就存在,而是後來增加的。

如果原來就有石柱,巨大的棺槨是根本無法進入地宮的。

為什麼要支頂這些石柱,它們又是什麼時候支頂的?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前三道石門的上門檻及以上的枋子,帶門簪皆出現了程度不同的裂璺,其中第一道石門尤為嚴重。如果不採取必要措施,後果會不堪設想。這12根石柱中,第一道石門裡側的兩根和第二、第三道石門的8根,都是1989年由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古建隊支頂的。而第一道石門外側的兩根石柱。支頂日期至今不明。

1928年孫殿英匪軍盜陵時,是不會支頂石柱的。是否是溥儀派出的東陵善後大臣所為?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他們在東陵善後期間,每一位都做了詳細的日記,就連一些瑣碎小事都有記錄,但對支頂石柱之事卻隻字未提。1975年開啟裕陵地宮時,這兩根石柱就已存在,更不是清東陵文物保管所支頂。

這樣看來,兩根石柱只能是清朝遺物,而且只能是在乾隆入葬地宮後、隧道填堵前那幾天支頂的。因為乾隆入葬前的嘉慶四年(1799年)7月,在修築裕陵地宮隧道券內的斜坡地面時,曾計劃築打夯土,但負責工程的大臣綿課發現"頭層石門之上橫安石檻已見有裂縫斜紋兩道"。為了避免震動,遂奏請皇帝,將築打夯土改為用磚鋪砌,這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隧道券磚鋪地面。

石門上檻出現裂縫,嘉慶皇帝是不會置之不管的。可是,在乾隆帝入葬後,綿億、弘謙、特清額、成林在向嘉慶皇帝奏報"敬修填砌裕陵元宮門隧道並成砌琉璃影壁等工"的奏摺中,並未提及支頂石柱之事。是根本沒有支頂,還是因為事小,沒有必要寫進奏摺?我們不得而知。

這兩根石柱到底是什麼時候支頂的,至今還是一個謎。

摺疊編輯本段相關內容

乾隆簡介

清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1711年9月25日子時-1799年2月7日),姓愛新覺羅,聖諱弘曆,是雍正帝第四子。也是大清帝國入關後第四位皇帝。乾隆帝確為一代雄主,也是一個很有福氣,也很會享福的帝王。他晚年時曾深深陶醉於同歷代帝王的比較,認為不但"得國之正,擴土之廣,臣服之普,民庶之安"罕有人能相比,甚至連在位時間、年壽、子孫數目等方面自己都是數一數二。封建制度在乾隆掌權下達到了歷史巔峰。他在位時期,平定新疆、蒙古,還使四川、貴州等地繼續改土歸流,人口不斷增加,突破了三億大關,約佔當時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強大的中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他60年的穩定統治,維持了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盛世,他的時代,是中國封建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經過漫長沉澱之後的集大成的時代,他個人也成為這一切的總代表。同時,乾隆還是個大詩人,一生寫了幾萬首詩,是世界上創詩最多的人。

乾隆"假修真盜"明十三陵真相

弘曆拆大改小,盜取明陵楠木的說法,200多年來一直在民間傳說:"乾隆爺,心不公,拆大改小十三陵"。但眾說紛紜,卻莫衷一是。

從《清高宗實錄》(卷一二二六、一二七六)上來看,弘曆在位時確實大規模修繕過明陵。乾隆五十年(1787年)三月,弘曆巡察了明十三陵,發現地面建築如明樓、祾恩殿等多有損壞,連神牌龕案也找不到了。弘曆"為之慨然弗忍視"。回來後的當月初五,弘曆下旨修葺。修葺經過兩年的時間,於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三月初八告成,共花銀萬餘兩。之後,乾隆將明十三陵命交直隸總督責成霸昌(今河北霸州市)道,就近專管稽查。

但從時間上說,乾隆盜楠木修陵說,確實不成立的。

弘曆的陵寢叫裕陵,他在登基後第七年,即乾隆七年(1742年)五月,派員為自己選卜風水寶地,相中了東陵內,位於孝陵以西的勝水峪。次年(1743年)二月初十丑時,動土興工。據現藏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建築工程·硃諭》(卷四十一)記載,動土時天象大吉:"星月交輝、雲霞煥彩"。乾隆十七年(1752年),花了10年時間,裕陵建成,花耗銀170多萬兩。從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的《建築工程·硃諭》(卷四十一)記錄來看,裕陵上的楠木是有出處的,"凡楠木系廣東、四川、湖廣、福建四省進,杉木系江南、浙江、湖廣、江西四省進,金磚系江南省(蘇州)進……"

以上可以得出,首先,乾隆的裕陵修建時間很早,始建於乾隆八年,到乾隆十七年的時候就已經竣工了。而乾隆對明十三陵的修復,是在乾隆五十年到乾隆五十二年期間,時間不符。況且史書記載裕陵用的楠木料,都是來自廣東、四川、湖廣、福建四省。其次,乾隆對十三陵的這次修繕,選擇"拆大改小"的策略,也不過是權宜之計。他的目的,是懷柔天底下那些被滿清壓迫的漢族百姓的心,是在政治上穩固清朝的法統地位。

兆葬之制

清初,第一代順治皇帝親自選定昌瑞山麓為皇家的"萬年吉地",

於主峰下始建孝陵。二十年後,第二代康熙皇帝於孝陵之東南建成景陵。又過四十年,第三代雍正皇帝也在昌瑞山附近的九鳳朝陽山為自己選定了"壽宮",但工程還未開始,這位皇帝又變卦了,傳下手諭:"此地近依孝陵、景陵,與朕初意相合,及精通堪輿之人再加相度,以為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今據怡親王、總督高其倬奏稱,相度得易州境內永寧山太平峪萬年吉地,實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合會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等語。朕覽此奏,其言山脈水法,條理詳明,詢為上吉之壤,但與孝陵、景陵相去數百裡,且與古帝制典禮有無未合之處,著大學士九卿詳悉會議、具奏。"大學土九卿等人奉旨舉行會議,引證了歷代帝王營建陵墓之例,其間遠者相距四、五百裡,近亦二、三百裡。最後君臣一心,以永寧山太平峪萬年吉地雖與孝、景二陵相去百裡,但易州及遵化州的地界與京師密跡,同居畿輔,並列神州,其地實未以遙遠為由。於是按皇帝之意,在易縣永寧山太平峪修建了雍正帝的泰陵,打破了"子隨父葬,祖輩衍繼"的制度。乾隆皇帝登極後,本想跟隨父親,也在西陵選擇萬年吉地,以示孝敬。他在西陵選好一塊吉地後,又考慮到後世子孫對此事如何承繼安排。如果子孫們都效法他,眷戀父子之情,相繼葬入西陵,則東陵勢必香火冷落,園寢荒蕪。為兼顧兩陵關係,他便在東陵的勝水峪選了萬年吉地。自乾隆以後,清朝皇帝形成了父在東陵、子在西陵的分葬局面,稱為"兆葬之制"。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