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節氣起源 夏至節氣詳細介紹
2023-04-01 17:44:02 5
每個節氣都有其由來與傳統,每一個節氣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夏至節氣自然也有其起源與開端,通過了解一個節氣的起源以及相關傳統風俗,可以在生活過程當中讓我們更好地融入生活,也能讓我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夏至節氣的由來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0個節氣。鬥指午;太陽黃經90°;於公曆6月21-22日交節。夏至是太陽北行的轉折點,夏至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北緯23°26')向南移動。對於我國位於北回歸線以北地區來說,夏至過後,正午太陽高度開始逐日降低;對於我國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地區來說,正午太陽高度在夏至過後經南返的太陽再次直射後才開始逐日降低。
節氣氣候特點分析
夏至往往是梅雨季節。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溼,冷、暖空氣團在這裡交匯,並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除此之外,夏至高溫桑拿。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
武侯現象分三侯
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不好的運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不好的運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