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兀突骨簡介

2023-04-01 17:18:01

  兀突骨,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虛構人物。

  烏戈國,國主兀突骨,身長丈二(漢尺約合現在2.77米),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兀突骨乘騎巨象,頭戴日月狼須帽,身披金珠纓絡,兩肋下露出生鱗甲,眼目中微有光芒。

  手下有等軍蠻兵皆使利刀鋼叉,謂之「藤甲軍」。其軍至矮者九尺,面目醜惡,見者皆驚。洞中有一等藤,生於山澗之內,盤於石壁之上,國人採取,浸於油中,半年方取曬之;曬乾復浸,凡十餘遍,卻才穿成鎧甲。前胸並後背各用一片,兩臂兩片,又做成大裙五片,共為一副,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經水不溼,甚是輕巧,刀劍皆不能入。弩箭射到藤甲之上,皆不能透,俱落於地;刀砍槍刺,亦不能入,因此號為「藤甲軍」。

  國內有一江桃花水,若別國人飲之盡死,惟烏戈國人飲之倍添精神。

  主要劇情

  孟獲問兵

  卻說帶來洞主與孟獲曰:「此去東南七百裡有一國,名烏戈國,國主兀突骨,身長丈二,不食五穀,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手下有等軍,謂之「藤甲軍」。其軍至矮者九尺,面目醜惡,見者皆驚。洞中有一等藤,生於山澗之內,盤於石壁之上,國人採取,浸於油中,半年方取曬之;曬乾復浸,凡十餘遍,卻才穿成鎧甲。前胸並後背各用一片,兩臂兩片,又做成大裙五片,共為一副,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經水不溼,甚是輕巧,刀劍皆不能入,因此號為『藤甲軍』。若得此兵,擒諸葛亮如利刀破竹也。」孟獲大喜,遂投烏戈國來見兀突骨。其洞無宇舍,皆居土穴之內。孟獲入洞,再拜哀告前事。兀突骨曰:「吾起本洞之兵,與汝報仇。」獲忻然拜謝。於是兀突骨喚兩個為首領兵俘長:一名土安,一名奚泥,起三萬兵,皆穿藤甲,離烏戈國望東北而來。行至一江,名桃花水,兩岸有桃樹,歷年落葉於水中,若別國人飲之盡死,惟烏戈國人飲之倍添精神。兀突骨兵至桃葉渡口下寨,以待蜀兵。

  卻說孔明令蠻人哨探孟獲消息,回報曰:「孟獲請烏戈國主引三萬藤甲軍,見屯於桃葉渡口。盂獲又在各番集聚蠻兵,並力拒戰。」孔明聽說,提兵大進、直至桃葉渡口,隔岸望見蠻兵不類人型,甚是醜惡;又問土人言說即日桃葉正落,水不可飲。孔明退五裡下寨,留魏延守寨。

  火燒蠻軍

  次日,烏戈國主引一彪藤甲兵過河來,金鼓大震。魏延引兵出迎,蠻兵捲地而至。蜀兵以弩箭射到藤甲之上,皆不能透,俱落於地;刀砍槍刺,亦不能入。蠻兵皆使利刀鋼叉,蜀兵如何抵當,盡皆敗走。蠻兵不趕而回。魏延復回,趕到桃葉渡口,只見蠻兵帶甲渡水而去;內有睏乏者,將甲脫下,放在水面,卻坐其上渡之。魏延急回大寨來稟孔明,細言其事。孔明請呂凱並土人問之。凱曰:「某素聞蠻兵之後有一烏戈國,極無人倫者也。更有藤甲護身,急切難傷。亦有桃葉惡水,本國人飲之反添精神,別鄉人飲之即死。倘蠻兵敗,過河不用船筏,連甲下水渡之。如此頑皮之類,縱使全勝,有何益焉?不如班師早回。」孔明大笑曰:「吾非容易到此,豈可善棄而去之?是無始終,不智之人。吾明日自有平蠻之策。」於是又令趙雲助魏延守寨,且休輕出。

  次日,孔明令土人引路,自乘小車到桃葉渡口北岸山僻去處,遍觀地理。山險嶺峻之處,車不能行,孔明棄車步行。忽到一山,望見一谷,形如長蛇,皆光峭石壁,並無樹木,中間一條大路。孔明問土人曰:「此谷何名?」土人答曰:「此處名為盤蛇谷,出谷則三江城大路,谷前名塔郎甸。」孔明大喜曰:「此乃天賜吾成功於此也!」遂回舊路,上車歸寨,喚馬岱分付曰:「與汝黑櫃車十輛,須用竹竿千餘,櫃內之物如此如此。可將本部兵去把住盤蛇谷,兩頭依法而行。與汝半月限一切完備。至期如此設施。倘有走漏,定按軍法治之。」馬岱受計而去。又喚趙雲分付曰:「汝去盤蛇谷後,三江大路口如此守把。所用之物,克日完備。」趙雲受計而去。又喚魏延分付曰:「汝可引本部兵去桃葉渡口下寨。如蠻兵渡水來敵,汝便棄了寨,望白旗處而走。以今日為始,限半個月,須要連輸十五陣,棄七個寨柵,只望白旗處便是脫身之所。若輸十四陣,也休見我。」魏延領命,心中不樂,悵怏而去。孔明又喚張翼另引一軍,依所指之處,築立寨柵去了;卻令張嶷,馬忠引本洞所降蠻兵千人,如此行之。孔明笑曰:「今番一戰,須要全功。」各人欣然而去。

  卻說孟獲與烏戈國王兀突骨曰:「諸葛亮多有巧計,凡到之處,只是埋伏。今後交戰,分付三軍,但見山谷之中林木多處,切不可輕進。」兀突骨曰:「大王說的是也。吾己知道中國人多行詭計,今後依此言行之:吾在前面廝殺,汝在背後教道。」獲再拜謝之。忽報蜀兵在桃葉渡口北岸立起營寨。兀突骨即差二俘長引藤甲軍渡了河,來與蜀兵交戰。不數合,魏延敗走。蠻兵恐有伏兵,不趕自回。次日,魏延又去立了營寨。蠻兵哨得,又引眾軍渡過河來戰。延出迎之。不數合,延敗走,蠻兵追殺十餘裡,見四下並無動靜,使在蜀寨守屯住。次日,二俘長請兀突骨到寨,說知此事。兀突骨即引兵大進,將魏延追殺一陣。蜀兵皆棄盔甲執戈而走。只見前有白旗,延引敗兵急奔到白族處,早有一寨,就寨中屯住。兀突骨驅兵追至,魏延引兵棄寨而走。蠻兵得了蜀寨,望前迫殺。魏延回兵交戰,不三合又敗,只看白旗處而走,果有一寨,延就寨屯住。次日,蠻兵又至。延略戰又走,蠻兵佔了蜀寨。

  此時魏延且戰且走,已敗十五陣,連棄七個營寨。蠻兵大進追殺。兀突骨自在軍前破敵,於路但見林木茂盛之處,便不敢進,卻使人遠望,果見樹陰之中,族旗招颭。兀突骨請孟獲觀之,乃大笑曰:「諸葛亮今番被吾識破!大王連日勝了十五陣,奪了七個營寨,我兵累勝,彼兵累敗!今蜀兵望風而走,已離桃葉渡口三百餘裡。蜀兵已是膽破,諸葛亮已是計窮。此這一進,大事定矣!」兀突骨大喜,只道蠻兵得勝,不以蜀兵為念,自在軍前催督,令孟獲引各洞番兵常離五七十裡,但逢著蜀兵,即便追殺。第十六日,魏延引敗殘兵,來與烏戈國藤甲軍對陣。兀突骨騎象當先,頭戴日月狼須帽,身披金珠纓絡,兩肋下露出生鱗甲,眼目中微有光芒,手指魏延大罵。延撥馬便走,後面蠻兵大進。魏延引軍轉過了盤蛇谷,望白旗處而走。兀突骨統引兵眾,隨後追殺。兀突骨望見山上並無草木,料無埋伏,放心追殺。趕到谷中,遇見數十輛黑油櫃車。蠻兵報曰:「此是蜀兵運糧道路,因大王兵至,撇下此車而走。」兀突骨大喜,催兵追趕。蠻兵爭競取之,將出谷口,不見蜀兵,只見山上橫木亂石滾下,壘斷谷口。兀突骨令兵開路而進,忽見前面大車小輛,裝載乾柴,盡皆火起。兀突骨大驚,慌忙退兵,聽得後軍大喊,報說谷口已被乾柴壘斷,車中原來皆是火藥,一齊燒著。兀突骨見無草木,心不大慌,猶令尋路而走。只見山上兩邊亂丟火把,火把到處,地內藥線皆著,就地飛出鐵炮。滿谷中火光亂舞,但逢藤甲,無有不著;無鐵炮之處,糧草之車盡皆爆開,內有硫黃焰硝引火之物,那火光往來飛舞,將兀突骨並三萬藤甲軍,燒的互相擁抱,死於盤蛇谷中。孔明在山上望下看時,只見蠻兵被火燒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鐵炮打的頭臉粉碎,皆死於谷中,臭不可聞。孔明泣淚而嘆曰:「吾雖有功,必損壽矣!」這國之人,不曾走了一個。左右將士,無不悽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