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為何又稱"祭月節"
2025-07-05 23:06:11
八月十五中秋節一直備受人們的關注,在中秋節也是全國統一的團圓日,這一天無論身處何方都需要來到家中一起過團圓節,中秋節有許多的風俗習慣,各類風俗習慣的存在也使得團圓夜更有味道,更有節日氛圍。
中秋節的風俗傳統
中秋節的風俗傳統在我國自古就有,中秋賞月更是歷來講究頗深,也備受關注,吃月餅是中秋節必不可缺的習俗。人們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除此之外,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
中秋節介紹
根據中國的曆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古時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故稱「月夕」或「祭月節」。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節日飲食吃慄子
秋涼乍起,街頭就開始飄起了糖炒慄的香氣。板慄,原先與芋頭、菱角一樣,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板慄性味甘寒,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的作用。最適合秋天食用,而且慄子富含柔軟的膳食纖維,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適量品嘗,對老齡體弱者最為適宜。板慄除了可以做零食,也可以入饌,著名的菜餚就有板慄鴨,板慄燒雞,板慄燉雞湯等,美味的同時,又可以完全的將板慄的美味發揮,中秋節要吃的健康,板慄菜式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