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樹葉的作文教學教案
2024-12-08 10:38:09
寫樹葉的作文教學教案1
教材分析
俗話說:一葉知秋。「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秋天,許多樹的葉子換上了新的色彩。組織一次秋遊,到野外、山上、公園或植物園裡去,觀察一些植物的葉子,看看它們的顏色有什麼變化,注意搜集各種植物的落葉,仔細觀察它們的形狀、色彩,還可將它們搜集起來,製成「樹葉冊」或「樹葉書籤」。在作文課上,先給同學們介紹自己搜集到的樹葉,然後圍繞「秋天的樹葉」,自擬題目,寫一篇習作。
設計理念
習作指導以觀察和體驗為突破口,讓學生走進秋天,走近樹葉,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積累素材。在交流觀察發現、引導言語表達等習作指導過程中,啟發學生做有心人,寫出自己的發現,自己的體驗,自己的想像,自己心目中「秋天的樹葉」,那些「我」獨有的東西。作文教學應為人而文,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悟性,煥發學生的靈性,讓作文成為學生生命的一部分。
習作目標
1、引領學生走進如詩如畫的大自然,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
2、組織學生到公園、野外、山區等處去秋遊,著重觀察秋天的樹葉,搞清它們的形狀、色彩。
3、著力提高學生參加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指導學生製作「樹葉書籤」、「樹葉冊」等。
4、引導學生互相介紹自己搜集到的各種樹葉,培養它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5、以說促寫,努力提高學生書面表達的水平。
課前準備
1、組織學生秋遊,觀察樹葉,搜集自己喜愛的各種植物的落葉。
2、請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如樹葉顏色變化的原因及與秋天樹葉有關的古詩詞等。
3、教師拍攝一段錄像,包括秋天的景色全景,秋天樹葉的特寫鏡頭,同學們觀察、搜集樹葉的活動。
教學過程
一、在回味中親近。
1、喚醒回憶。(播放音樂《秋日的私語》)
(1)師描述:前天,我們去秋遊,感受到了濃濃的秋天的氣息,特別是與秋天的樹葉進行了親密的接觸。那麼,你眼中秋天的樹葉是什麼樣的呢?(請學生用一兩個詞或一兩句話簡要談一談真實的感受)
(2)老師眼中秋天的樹葉是什麼樣的呢?(教師也談一談,與學生真誠交流。)
(3)古代詩人眼中秋天的樹葉又是什麼樣的呢?
(4)學生匯報搜集的資料。用實物投影展出: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唐·白居易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唐·杜牧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捲夜來霜。——唐·王昌齡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唐·劉禹錫
(通過師生交流,談對秋天樹葉的印象,雖寥寥數語,卻勾起了學生的回憶,和著那一曲《秋日的私語》,使學生不知不覺又一次走進秋的天地,走近秋天的葉子,流連其間。學生把搜集的與秋天樹葉有關的古詩詞展示出來,營造出濃濃的詩的意境,與秋天的樹葉的神韻相契合。)
(5)師:是呀,古人對秋天的樹葉既有「一葉知秋」「櫚庭多落葉」的感慨,又有「紅於二月花」「霜乾片片輕」的喜愛。看來,秋葉真是秋日一道靚麗的風景。邊出示邊朗誦:
寫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寫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寫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寫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2、精彩回放。
播放錄像,體會秋雨秋夜秋色秋聲中的葉,錄像中可以加話外音,然後播放同學們觀察、搜集樹葉的活動情景。在展示秋色紅遍山野的時候,加入秋天樹葉的特寫鏡頭,從整體到局部,由漫山遍野到一棵樹,再從一簇樹葉到一片樹葉。
(播放錄像與展示學生搜集的葉子,進一步使學生親近樹葉。學生只有「情意」萌動時才有用語言表達的願望,在作文指導時努力通過創設情境撩撥學生情感,激發學生習作激情,產生「我要寫」的願望。)
3、展示分享。
秋遊的時候,同學們都做有心人,不僅搜集了許多樹葉,而且不少同學回去還進行了加工,製成了書籤,繪成了「樹葉畫」,給大家展示一下吧。(學生爭先恐後,展示自己的「傑作」。)
4、小結。
「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正是這些多姿多彩的樹葉把秋天裝扮得如詩如畫,今天我們再一次走進秋葉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美。
二、在發現中體驗。
1、教師引導:所謂觀察,就是仔細察看。我們該從哪些方面來觀察一片秋葉呢?(隨著學生的發言板書:顏色、形狀、姿態……)
2、指導觀察。
(1)觀葉色。秋天的樹葉是什麼顏色?(紅的、黃的、綠的……五彩繽紛。)如果是黃色的,是金黃、橘黃,還是綠中泛黃?即便松柏等四季常青的樹葉,只要細心地去觀察,也會發現它們有細微的變化。
(2)辨葉形。秋天的樹葉是什麼形狀?是圓形的、扇形的,還是爪形的、針形的……再瞧瞧它們葉柄的形狀、葉脈的紋路是什麼樣的?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雖然樹葉形狀不一,但都精緻奇麗。
(3)摸葉片。在看的過程中,提醒學生伸出小手摸摸葉片,是光滑的,還是粗糙的,進一步感知秋天樹葉的特點。
(4)嗅葉味。觀察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用鼻子湊近葉片嗅一嗅,感受葉子透出的秋的味道。
(觀察力最可貴的品質是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不平常的東西。從指導學生觀察開始,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葉色、辨葉形、摸葉片、嗅葉味,從觀察一枚樹葉,一簇樹葉,一株樹葉,及至漫山遍野的樹葉。指導學生觀察有層次,有方法,循序漸進,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感知秋葉,為習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語句是可以模仿的,但活生生的體驗是無法用文字來克隆的。教師循循善誘,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啟發學生看、聞、摸,靜靜地想,細細地品,分享發現,分享體驗,分享快樂。)
3、啟發回憶。
(1)我們剛剛觀察的是一片樹葉。一簇樹葉,一株樹葉,滿山樹葉,又是怎樣的情景?(指導學生習作時可以由點到面,或由面到點,既寫單片的樹葉,又寫整體的樹葉。)
(2)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風中的樹葉是怎樣的姿態呢?(引導學生回憶想像在枝頭顫抖的樹葉、在空中飄舞的樹葉的姿態,以及它們發出的聲音,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3)提示學生還可以寫寫雨中的秋葉等等。
4、小結。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同學們只要仔細觀察,就一定會發現秋葉的不同特點,發現秋葉的細微差別,就會有一份收穫,有一份驚喜,筆下的秋葉一定會栩栩如生。
三、在想像中張揚。
1、播放錄像。看到這些色彩繽紛、千姿百態的樹葉,你聯想到什麼呢?請把你聯想到的寫在你搜集的樹葉上,或寫在準備好的各種樹葉形狀的紙片上。
2、集體交流。請學生讀寫在葉子上或葉形紙上的句子,教師及時點撥,對寫出自己真實感受和富有個性的想像給予讚揚,鼓勵學生有創意的表達。
3、出示課件。課件上出現形狀不一、顏色各異的樹葉,上面寫著一些句子,請學生欣賞,並談談自己受到的啟發。進一步啟發學生大膽想像。
(孩子們的思維是最活躍的,想像力是最豐富的。一旦他們的思維打開,插上想像的翅膀,就能「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們鼓勵學生率性而為,張揚個性,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童心為秋天塗抹色彩。)
寫在樹葉上的句子有:
(1)一片秋葉就是一首詩,幾聲蟲鳴就是一曲歌。
(2)秋天停在一片樹葉上面……
(3)飄飛的樹葉是風的語言。
(4)一陣秋風使樹葉變成黃金一般的玫瑰。
(5)風走後不久,那片樹葉的臉紅了。
(6)大樹,是撐開的傘,現在,葉子落了,是傘漏了嗎?
(7)秋意踮起腳尖掠過樹頂,染紅幾片葉子,然後乘著一簇風掠過山谷離開。
4、小結。生動的想像有一種魅力,就像是童話中的魔棒,碰到哪兒,哪兒就產生奇特的變化,讀後常常令人長久難忘。只要插上想像的翅膀,哪怕是最普通、最平凡的事物也能產生無窮的美感與詩意。
四、在表達中成長。
1、自主擬題。我們圍繞「秋天的樹葉」寫一篇習作。題目是文章的眼睛。你打算擬一個什麼題目呢?(請部分學生把擬定的題目寫在黑板上,供大家欣賞。)
寫在黑板上的題目有:《落葉的旅行》《秋天的「鬼精靈」》《秋葉抒懷》《秋葉賦》《霜葉紅於二月花》《小樹葉的秋天舞會》《漫天紅葉》《百變秋葉》《秋天的「信件」》……
2、下筆成文。下面就讓我們用手中的筆來描繪眼中的秋天的樹葉吧。學生習作。(略)
寫樹葉的作文教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在教師指導下,寫一篇以《秋天的樹葉》為題的習作,寫出秋天樹葉的形狀、色彩。
2、指導學生學習仔細觀察周圍樹葉,能抓住特點,想像豐富,清楚明白、有條理地介紹。
3、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寫出秋天樹葉的特點。
教學難點:能做到有序觀察,抓住特點,加強體驗和想像。
教學準備:
1、教師製作秋天的樹葉(楓樹、銀杏、冬青、龍爪槐、樟樹、紅花繼木、芭蕉、鐵樹、松樹等)PPT課件、鋼琴曲《秋日的私語》、民族音樂《秋思》、下水文。
2、提前一周組織學生課前觀察校園、村莊周圍和學校旁金橋大道人行道邊的樹葉,採集自己喜愛的樹葉。
3、學生搜集並積累描寫秋天樹葉的相關語言材料。
教學時間:90分鐘
教學過程:
一、欣賞秋天的樹葉,撥動情感的心弦。
目標:創設情境,激發動機,樂於表達。
作用:引發學生對課前觀察秋天樹葉的回憶與感受,整體把握秋天樹葉的特點,產生喜愛之情,使秋天的樹葉成為學生由內向外,自己想傾吐的內容,產生習作的內驅力。
注意點:課件中的圖片要是學生所熟悉的,既要有整棵樹的全景展示,更要有樹葉的特寫。觀賞樹葉,提醒學生注意留心各種樹葉的色彩、形狀。
1、師述:現在正是金秋時節。課前,同學們已經在校園內、上學路上以及村莊周圍注意觀察過秋天的樹葉(板書:秋天的樹葉),現在請同學們簡要交流你們看到的秋天的樹葉,從樹葉的顏色、形狀或感受等方面說一說。
2、學生簡要匯報。
(過渡)秋天的樹葉,顏色美,形狀美。老師覺得秋天的樹葉就是一幅幅畫,色彩斑斕,多彩多姿。下面請同學們欣賞校園裡和學校附近老師拍攝的一組秋天的樹葉。
4、學生欣賞秋葉。(出示課件)
在優美的音樂背景下,欣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樹葉,激發學生對樹葉的喜愛之情,引導學生說出真實而獨特的感受。
5、激發習作的內驅力。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說一說、寫一寫秋天的樹葉。同學們習作完成後,老師將以「秋天的樹葉」為主題,在學校為我們班舉辦一個習作展覽,優秀的習作還將被推薦到學校網站。
二、指導觀察秋天的楓葉。
目標: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抓住特點,清楚介紹,有序表達。
作用:指導學生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樹葉,大膽想像,滲透表達的順序。
注意點:提醒學生不必拘泥於老師提供的句式,可以按照自己的表達習慣與方法,組織好介紹的語言,主動觀察,自由表達。同時告訴學生,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不要只停留在一片葉子上,要注意發現同是一種樹葉的不同的地方。
一)、觀察「楓樹葉」,學會由整體到部分進行有序介紹。
●觀察一樹楓葉:
1、師述:首先看一樹的楓葉。(出示——金黃的、紅中透黃的、火紅的三幅圖)
2、學生觀察,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說出來。教師出示下列句式:
顏色:
的葉子,就像。
形狀:
的楓樹,仿佛。陽光下,猶如。
動態:
風乍起,樹葉搖動,楓樹好似。
2、交流、點評。指導學生從抓住特點、敘述順序、表達方法幾方面點評。
(板書:顏色形狀)
過渡:同學們對一棵楓樹的觀察與介紹,抓住了特點,想像豐富。下面請看一片楓葉,用同樣的方法進行觀察與介紹。
●觀察一片楓葉:
出示(火紅的楓葉特寫圖)或學生拿出自己採摘的楓葉觀察,同桌相互介紹。
1、自主觀察楓葉的顏色、形狀,想像風兒吹過的情景。
2、指名口述;指導學會由整體到部分,有序觀察,想像豐富,敘述具體。
顏色——
形狀——葉柄、葉片、葉邊緣、葉脈
動態——微風吹過……
⑴學生口述風中的楓葉。
⑵指導抓住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具體形象地表達。
⑶小結:我們在介紹秋天的樹葉時,抓住樹葉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像,同時,做到動靜結合,秋天的樹葉就會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板書:靜態動態)
●閱讀教師下水文,在體會與比較中習得觀察與表達的方法。
1、學生閱讀《秋天的楓葉》。
秋天的楓葉
牡丹雖然雍容華貴,桂花儘管芳香撲鼻,我卻更愛秋天的楓葉。
陽光下,遠遠望去,火紅的楓樹分外耀眼,如同燒著的晚霞。
走近觀賞,楓葉長在樹梢,疏密有致。它們有的紅得鮮,有的紅得豔。一片片葉子,精神抖擻地平展著,絕無低垂。淡紅的葉柄和鮮紅的葉片組成了可愛的楓葉。每一片葉子分為七片中間寬末端細的小葉子。它們長短不同、大小各異。長的,像一根根美麗的羽毛;短的,似一枚枚漂亮的發卡。它們組合得又是那樣的自然、妥帖,充滿韻味,仿佛小金魚美麗的大尾巴,又似惹人喜愛的蝴蝶……再瞧,一根根葉脈清晰可見,伸向葉子的四周。摸一摸,葉片正面軟軟的,滑滑的,就像絨布;手指滑過葉片邊緣,感到痒痒的,原來那兒分布著許多有規則排列的「小鋸齒」。
一陣微風吹來,楓葉在樹枝上不停地顫動著,似乎興奮不已。葉片在風中發出的沙沙聲,那是在悄悄地告訴我:「看!我們紅豔豔的,多麼漂亮……」
哦,秋天的楓葉,紅似火,美如畫。
2、交流,體會觀察與表達的方法。(抓住特點,動靜結合,大膽想像,有序觀察與描寫。)
3、介紹開頭和結尾的方法
開頭方法
開門見山(例:秋天到了,許多樹葉無聲無息地脫下自己綠色的外衣,穿上了豔麗的禮服。)
作比較(例:牡丹雖然雍容華貴,桂花儘管芳香撲鼻,我卻更愛秋天五彩斑斕的樹葉。)
名言警句引入(例:「一葉知秋」「霜葉紅於二月花」)
抒發感受(例:秋天的樹葉,美不勝收,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景象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結尾方法
首尾呼應(例:秋天的樹葉,絢麗多姿,是一幅畫,是一首詩。)
抒發情感(例:多麼迷人的秋葉啊!或我真想做一片秋天的樹葉。
二)、學生觀察自帶的樹葉,自主習作。
目標:清楚明白地寫出樹葉的特點,動靜結合,想像豐富。
作用:運用習得的觀察和表達方法,自主觀察,樂於表達。
注意點:教師要維持好教室的紀律,幫助個別學生觀察時抓住樹葉的特點,指導學生遣詞造句。同時,通過比賽激勵的方式,比一比誰寫得快,使習作一氣呵成。
1、學生回想觀察樹葉的情景,觀察、描寫自己喜愛的兩種樹葉。
預設:銀杏葉樟樹葉桂樹葉冬青葉芭蕉葉
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帶的樹葉,先仔細觀察樹葉的形狀、顏色,注意展開豐富的想像,然後有條理地寫下來,等會兒請你為大家介紹。
2、學生自主習作,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學生遣詞造句,做好個別輔導。同時,通過比賽激勵的方式,比一比誰寫得快,使習作一氣呵成。
四、示範評改。
目標:在示範評改中明確習作的要求和方法,抓住特點,想像合理,動靜結合,有序介紹,學會使用規範的批改符號。
作用:發揮學生中典型習作的指導作用,優秀的給予鼓勵,不足的指出問題,並提出修改的要求,為下一環節——學生自改,提供示範。
注意點:評改以教師為主,突出本次習作的要求,少引導學生發表意見,把時間留給學生自主修改。
挑選3——5篇學生典型習作,指名朗讀,教師進行評點。優秀的給予鼓勵,不足的指出問題,並提出修改的要求,為下一環節——學生自改,提供示範。
五、自改習作
目標:在自主評改的實踐中,將樹葉的特點能具體明白、文從字順、有條理地表達,做到想像豐富,表達明白具體。
作用:讓學生在評改的實踐中提高習作水平和修改文章的能力。
注意點:評改需要反覆地讀,敢於出聲地讀,要僅僅圍繞本次習作的要求,正確使用修改符號。教師重點對個別學生給予修改的輔導。
六、展示交流
目標:在交流中,享受書面表達帶來的精神愉悅。
作用:通過交流,展示書面表達的成果,相互學習和激勵。
注意點:重在樹立學生習作的自信心,面向全體,給予更多的學生展示的機會。
七、板書設計。
顏色形狀
秋天的樹葉
靜態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