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好支部好黨員好故事演講稿
2025-01-01 04:08:09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紮根泥土,心懷信仰,敢於奉獻,將鐮刀斧頭的旗幟高舉在築夢小康的天地間。以下是小編為您推薦好支部好黨員好故事演講稿,歡迎閱讀。
好支部好黨員好故事演講稿(一)
十八個春秋寒暑,他從一個小小的基層鄉鎮科員成長為一名鄉鎮黨員領導幹部,無論在什麼位置,她始終牢記入黨時面對鮮紅黨旗做出的莊嚴承諾……
她就是沈震紅,永固鄉黨委副書記,我們身邊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
她勤學善思,無私敬業,舍小家為大家,始終把黨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
十年寒窗,學農為農,大學畢業那年,經過省委組織部層層選拔,她躊躇滿志離開了繁華熱鬧的縣城,來到離家30公裡外,偏僻而又艱苦的永固鄉工作。雖然出身農家,但鄉鎮工作千頭萬緒,錯綜複雜,一個「難」字成為她這個「小女子」記憶中永遠抹殺不掉的深深烙印。向課本學理論,記筆記,寫感受;向領導同事學,不恥下問,敢於提問,學群眾工作方式,學處理問題、化解矛盾方法;向村幹部和群眾學,身子下沉,眼睛朝下,多跑腿,勤走路,主動打交道,交朋友,用真情和熱心換得他們的真心。
沒事多讀書,有事勤工作。在永固,無論是同事,還是村裡的老百姓,工作談完後,總不忘對「工作狂」的她叮囑一句:「沈書記,要多注意身體!」。2014年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鄉村兩級全面鋪開,範圍廣任務重,程序嚴標準高,工作量可想而知。從活動啟動到圓滿結束,住單位加班加點是常事,母親心臟病住院,一連幾十個電話打來,心急如焚的她卻始終沒能去母親身邊陪伴;丈夫、孩子幾天都見不了面,洗衣、做飯、輔導作業成了一種奢望,長期飲食休息不規律,她落下胃痛的毛病,甚至在短短一個月瘦了20多斤,即使這樣,他依然在堅持,在繼續。
她敢於擔當,勇於創新,爭先進創一流,始終把黨的建設作為第一主業
永固鄉是全省有名的勞務輸出大鄉,享譽京城的「永固餅子」就出自這裡。全鄉586名黨員中流動黨員多、黨員年齡結構偏大、留村黨員幹部思想波動強,一直是困擾和阻礙全鄉黨建工作的一個掣肘。面對這個問題,她立足永固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多方調研論證,創造性的提出和實施了抓制度建設執行,強化村級組織建設;抓黨員活動陣地建設,強化村級組織服務功能完善;抓流動黨員管理,強化村級組織黨員管理的「三抓三強化」體系建設。
以黨建工作例會制度、會議記錄調閱制度、黨建工作定期督查制度、發展黨員制度和鄉鎮遠程教育網絡平臺管理制度落實為重點,全面規範完善村級組織活動工作開展,徹底解決了村級組織工作沒方向,沒遵循,沒目標,沒動力,疲於應付,效率低下的現象,受到了村幹部的一致好評。西吉村黨支部書記李飛鵬說:「以前,總認為農村黨建工作是個務虛的活,幹與不幹還都是一個樣。五項制度的實施後,我的認為還真不是那麼回事。現在,每月工作鄉裡不僅有一個好的安排,讓我知道咋麼幹,而且,還不定時調閱記錄,每季度還要督查排隊,排不到前頭咱自己臉上都掛不住」。
健全完善村級組織活動陣地,讓黨員活動有依靠,群眾辦事有門路,是這些年沈震紅記在心上,拿在手裡,掛在嘴上的又一件大事,藉助全省推進村級活動陣地全覆蓋的東風,她做調研,跑項目,要資金,做規劃,嚴把關,全面完成了永固、仁佑等7個村的村級組織活動陣地建設。走進永固鄉仁佑村,綠樹成蔭的文體廣場上,忙碌了一天的村民正在歡快的音樂伴奏下,愉快的跳著健身舞。緊鄰廣場的村兩委會議室內,氣氛熱烈,大家正在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著如何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說起支部的變化,老黨員李栓柱高興的說:「前幾年,村裡大事小事要商量,連個地方都找不下,今天到書記家,明天到村長家,都覺得挺不方便,更別說組織黨員活動了。現在,你看看,多好,不僅有了寬敞明亮的會議室,而且還配套建設了圖書室,活動室,沒事,來這裡看看書、讀讀報,下下象棋,打打撲克。了解了解國家大政方針,學學農業知識,娛樂娛樂,心裡暢快多了。
永固流動黨員分散廣、返鄉回村時間不固定,管理組織頭緒複雜。沈震紅積極組織深入開展「七個一」活動,打造特色品牌。建立了永固流動黨員QQ群,加強交流溝通,實時掌握流動黨員動態信息。兩年來,流動黨員管理不斷規範,村黨組織同黨員間的溝通交流日趨活躍,在外出務工隊伍中先後培養和發展入黨積極分子8名,正式黨員3名;流動黨員累計為鄉村兩級發展提供合理化建議130餘條;聯繫和引進項目35個,造福了一方群眾。
她情系鄉村,心繫群眾,做針線做嫁衣,始終把百姓冷暖作為第一追求
鄉鎮幹部位處基層,身處一線,民情幾何,民之所盼,所望,所需,一目了然。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把你比親人還親。多年的鄉鎮工作讓沈震紅深有體會。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來不得半點虛,關鍵要做實,從點滴做起,小事抓起,這是她矢志不渝的一顆初心和作為。
隨著外出務工隊伍的不斷壯大,節假日老人攜孩子外出探親旅遊的人數也不斷增加。她在經常性地下鄉走訪中了解到:老年人都急切希望辦理老年證。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她積極組織鄉村兩級幹部走村入戶,登記造冊,申報有關資料,確保應辦盡辦。為了讓群眾少跑腿,她積極協調調動鄉村幹部積極性,在全鄉各村推廣實施了民事代辦制度,確定每周二民事代辦日,包村幹部、兩委主幹主動開展老年證、殘疾證辦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糧食綜合補貼等各項惠民便民利民事項辦理和答覆工作。三年來,累計辦理老年證400餘個;辦理殘疾證30本;報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費用250萬元,接受群眾諮詢達2200餘人次。為了讓農村低保戶應保盡保,她創造性的提出並實施了幹部提名和村民代表民主評議相結合的辦法,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這一做法得到了縣政府的充分肯定,並在全縣推廣。
鐵骨柔情擔重任,入黨誓言記心間。沈震紅用她那樸實無華卻有熱度的擔當、作為,奮力行進在基層黨建的鄉間路上;用她那看似簡單,卻又力度的創新、執著,演繹了一名基層黨務工作者一個又一個的人生精彩;用她那把群眾小事當作工作大事,點點滴滴有溫度的一個個小小舉動,贏得了幹部群眾紛紛點讚。
好支部好黨員好故事演講稿(二)
周湘華,男,今年68歲,1986年入黨,南苑社區第二支部書記,是湯齒的一名退休工人。退休後,周書記又「二次上崗」,每天奔走在社區的各個角落,幫助群眾排憂解難,為居民維護合法權益,化解大量疑難複雜的矛盾糾紛,成為社區居民貼心的老娘舅。
每周三,周書記都會到社區合和社會工作服務站「坐診」,傾聽鄰裡心聲與訴求,哪家有需要幫助,他總是積極上門解決;鄰裡之間有什麼隔閡,他總在第一時間前去化解前嫌,成為居民生活中名副其實的好幫手、調解員。然而,面對複雜難纏的糾紛,周湘華也坦言,「老實說,我不是沒有想過放棄的時候。」話雖如此,但他始終堅持初衷不放棄,「每當看到前來調解的家庭能重歸於好,看到人們解決矛盾後的破涕為笑,這種心頭湧起的喜悅和感動是旁人不能體會的。」他淡然地說。
與此同時,周書記還擔任社區樓道長,任勞任怨,模範帶頭。一次春節期間,小區水管爆裂,他半夜接到電話後立即起床,在零下兩度的冰水裡忙了三個多小時,最終將總水錶修好,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然而,彼時的他全身都已溼透,手腳已凍僵,回家後半天才把鞋子脫掉。但他從來沒有怨言,遇到困難,也從來不會退縮,在他不懈的努力和辛勤付出下,西小區鄰裡和睦,歡樂和諧,大家也都十分信任他、尊敬他。
2015年6月,在西小區「老舊小區改造」期間,他就成了最勤奮的監工。每天都能看到他在小區奔走的身影,幫助現場施工人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改造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他便及時向社區、街道如實反映,妥善解決問題,助力改造盡善盡美,得到小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在平時生活中,周書記還積極參加社區公益活動,是志願者隊伍中的「領頭羊」,關注社區各項工作進展,關心社區孤寡老人生活,熱情服務,親切慰問。
一直樂於奉獻的周湘華同志,為社區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從不索取任何回報,正是他滿腔的大愛和正能量有力助推著社區工作的順利開展!正是通過周書記的引領,二支部的黨員也紛紛加入志願者服務團隊,西小區的氛圍更和諧了!
更多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