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作文思維合作訓練法
2025-04-04 19:22:25
【內容提要】作文思維上的障礙是學生作文「難寫」的一個重要誘因。以思維環節為突破口,通過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途徑,能較好地提高學生作文思維的活躍性、創造性、豐富性和生動性,從而形成發散性思維和聚合性思維。
【關鍵詞】作文教學合作學習思維訓練
傳統作文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每當上新的作文課,學生們的臉上寫滿了畏懼,他們說:「作文最難寫,我絞盡腦汁還是寫不好……」。而面對著收上來的學生習作,教師的臉上也掛滿了憂慮,他們說:「作文最難教,我想方設法卻見效不佳……」的確,大部分學生作文存在著以下弊端:語句枯燥,味如嚼蠟;選材不活,空若無物;立意不深,似蜻蜓點水;重點不明,像流水帳薄……少數同學更不知如何下筆,只能勉強擠出寥寥數語。「難寫」與「難教」的教學矛盾往往導致「怕寫」與「怕教」的心理癥結,嚴重挫傷了師生的作文積極性。
筆者認為,學生在作文思維上的缺陷和障礙是他們感到作文「難寫」的一個重要原因。作文思路閉塞,使文章意境不開;思路不廣,使文章選材單薄;思緒模糊,使文章表達不清;思緒鈍澀,使文章語句不通……因此,教師很有必要對學生的作文思維進行專項訓練。筆者開展「作文思維合作訓練法」的實驗和研究,在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作文思維合作訓練實驗的基本思路和做法
中學生作文思維合作訓練法是一項涉及作文教學原則、組織方式、評價模式和教法、學法的改革實驗。
(一)基本思路
本法的最大特色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以學生的作文思維環節作為突破口,通過培養發散性思維和聚合性思維,從而達到提高作文質量的目的;二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課堂組織形式,以「說話」為作文思維的載體,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激發學生作文思維的活躍性、創新性、豐富性和生動性。
(二)課堂組織形式
建立高效率的合作學習小組是作文思維合作訓練法順利實施的課堂保障。根據學生不同性別、性格特質、愛好興趣和寫作能力,按照異質性分類原則進行分組,每組一般6名學生。上作文思維訓練課時,各合作小組自成方陣,組間預留好合理的距離,以免相互影響;組員相向而坐,以便於討論和交流。
組員們在共同的寫作目標的激勵下,相互間分工合作,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共享作文資源、成績和榮譽。為求共同進步,每位組員還須分別扮演主持人、書記員、發言人、紀律督導員、效果觀察員、激勵者等「工作角色」,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只有這些「工作角色」均完成任務,全組的寫作目標才能得以整體地實現。
(三)課堂評價
與合作學習相適應,作文思維合作訓練法採取多種形式的課堂評價形式——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評價,儘量使「好學生」的門檻放低,使學生們參與的熱情提高。
由於教師評價是課堂上的主導性評價,教師必須做到「三堅持」:堅持以合作小組的整體表現作為評價其作文思維表現的基本單位,堅持以鼓勵性語言作為評價的主要用語,堅持以「進步」的相對值作為評價各組的衡量依據。
(四)作文思維合作訓練課程
作文思維其實是創造性思維的綜合體現,無論是遣詞造句、謀篇布局,還是立意、選材和表達,無不滲透著作者獨創的審美直覺和心靈感受。在創造性思維中,發散性思維構成了廣度內容,聚合性思維構成了深度內容。
作文思維合作訓練法根據作文教學的具體目標和學生的寫作實際,設計出了多種形式的專項思維訓練課程,在語言、結構、立意、選材、修改等環節來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聚合性思維。
以下是兩個有代表性的課例。
●發散性思維的訓練課例:聯想是面多稜鏡
聯想
聯想
聯想
切入
首先,教師向同學們強調發散性思維的重要性,指出:對同一個作文題材進行不同角度的聯想,會形成截然不同的意境和情趣。這種現象,恰如陽光的多稜鏡反應,聯想就是面思維的多稜鏡。同時,教師有必要介紹以下發散性聯想的基本技巧:
材料的不同特點寫作的不同角度不同主題
隨後,教師提供一個構思角度較多的素材(某個具體事物或某種抽象意象),指導學生展開發散性思維訓練。
合作小組通過討論、分析和歸納,找出該素材具備的種種特點,從不同角度分別進行想像和聯想,導出不同主題。
如對於素材「r」,合作小組產生了以下的聯想:「交通標誌暢通工程」、「山求知如登山」、「金字塔人類文明的足跡」、「三角形的穩定性團結的重要性」等等。各組的書記員把這些思想的火花及時記錄下來。隨後,全組討論產生若干「精品」,由發言人向全班發表,注意言之成理和言之有據。
教師當場予以鼓勵性的評價,依據其發散性思維的量和質評估作文思維等級。也可在各組發表之後,由全班學生共同推選優秀作品。
最後,教師布置課外作業:對於某一素材展開聯想和想像,擬寫出不同主題的作文提綱。
●聚合性思維的訓練課例:作文也講「普遍聯繫原理」
首先,教師介紹什麼是聚合性思維及其重要作用。然後,從哲學意義上的普遍聯繫原理出發,解釋寫作學意義上的「普遍聯繫原理」:在作文素材和文章主題之間普遍隱含著這樣一種相關性,即絕大部分的作文素材(或題材)並不獨立存在,經過巧妙的加工和提煉,都能在不同程度上為同一主題服務。作文的「普遍聯繫原理」體現了聚合性思維的優勢,將極大地拓展所有作文素材的運用價值。接著,教師強調:此種思維的關鍵是找到素材與主題之間的契合點,需要發揮大膽的聯想和創意。
教師選擇若干不相關的素材,指定一個或多個作文主題,要求各組運用作文的「普遍聯繫原理」進行聚合性思維訓練。
合作小組思考、討論每個素材的本身特點,尋找出與主題相關的契合點,提出各自看法,相互補充並加以完善。
例如,當以「珍愛大自然」為主題時,下列素材似乎「風馬牛不相及」——「月球上的科學探測」、「襯衫盒子」、「計劃生育的國策」、「電腦」等。然而,合作小組經過思維上的「普遍聯繫」,欣喜地發現了它們與主題之間的「密切」聯繫:「月球上的沙漠化環境——如果人類對大自然的開發和破壞毫無節制,將是未來地球的生動寫照。」、「襯衫盒年耗大樹168萬棵,使我國本來稀缺的森林生態雪上加霜。」、「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如不實現計劃生育,博大的大自然也無法忍受人類的自私自利。」「電腦信息化技術帶來無紙化作業和無汙染行業,可謂是大自然的福音。」這些聯繫,都將可能成為文章的創新之處。
同樣的素材,變換不同的主題後,再次進行訓練,以掌握好「普遍聯繫原理」的運用技巧。
小組公開發表自己的「得意之作」。教師依據其契合點是否準確、線索是否明晰、聯繫是否合情合理,當場給予鼓勵性的評價,並評估小組的作文思維等級。當然,也可採取各組互評,教師總結的評價方式。
最後,教師布置課外作業:選擇訓練課的作文素材若干,運用於指定主題的文章寫作中。
其他作文思維合作訓練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同,但基本形式程方法類似,此文不贅述。
二、作文思維合作訓練法的理論基礎
(一)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現代教育理念
現代教育理論提出,一個人今天在校的學習方式,應該與他明天的社會生存方式保持某種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應該體現在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方法和習慣上,因為,「合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社會法則。」(Tohuson&Johnson,1989)在競爭日益加劇的現代社會,合作更是人們實現理想、走向成功的必由之途。
對於中學生來說,在學習上進行相互合作,一方面有利於他們解決知識的難題,培養起學習興趣和信心;另一方面,將有助於他們建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係和人格素質,為將來走入社會做好必要的準備。
另一方面,過度的合作容易演化為依賴和不作為的傾向。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合作學習中仍要發揮好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可以說,沒有自主學習的參與,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
作文思維合作訓練法把合作精神和自主意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是由「扶」到「放」的過程:教師的示例和引導是「扶」,但須簡單明了,決不拖泥帶水;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都「下放」給學生。合作小組內部及相互間的思維互動是「扶」,目的在於疏暢作文思路,從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同時,每一個組員都能「放手」參加全程思維訓練,進行思考、論論、質疑、探究;自練、自說、自改、自評。課內訓練是「扶」,課外獨立完成作文作業是「放」。由「扶」到「放」的教學思路,符合葉聖陶「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
(二)系統控制論的閉環反饋原理的運用
引入系統控制論的閉環反饋原理,能有效地將教學反饋信息用於調控教法和學法,使二者在思維活動中有節律地協同運作,從而提高作文思維合作訓練的效率,
教師、學生和作文技能技巧構成了一個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教學子系統,教師(控制部分)依據作文教學目標、內容和學生的作文實際(信息輸入部分)設計思維訓練題,並進行必要的信息導向,即發出控制信息作用於學生(受控部分),形成教對學的反饋。即時的反饋交流可以防止或減少輸出信息的偏差。當學生在完成作文思維訓練題時,教師根據即時掌握的學生思維反饋信息,及時糾正和調整控制部分所發出的控制信息的量,達到有效調控,形成了學對教的反饋。
三、作文思維合作訓練法的實踐價值
作文思維合作訓練法在課堂上一推出,便受到了學生們的熱烈歡迎。實踐證明,大多數學生經過訓練後,其作文思維的活躍性、豐富性和生動性得以加強,作文興趣和水平提高迅速。
與傳統作文課相比較,作文思維合作訓練法具有以下三個顯著優勢:
1.變孤軍奮戰的封閉性思維方式為群策群力的開放性思維方式
全組成員圍繞同樣的作文要求進行「腦力震蕩」,獻計獻策,集思廣益,有效地拓寬了他們的作文思路,豐富了作文選材,深化了作文主題,正是「眾人拾柴火焰高」。
2.變「無聲思維」方式為「大聲思維」方式
傳統作文課堂要求「絕對安靜」,構思和寫作過程都不允許學生出聲,以免「影響他人」。然而,「無聲思維」方式卻有一定的局限性。寫作心理學研究顯示,「大聲思維」更有利於學生走出模糊、混沌的作文思維困境。這是因為,口頭語言不僅只是思維的外殼,還能起到整理思維,使之有序;強化思維,使之明晰;激發思維,使之活躍的作用。喜歡說話正是中學生的天性,教師通過合作學習小組來圍繞主題展開討論、質疑和探究,就能使口頭語言成為作文思維的有效載體。
3.變教師單向指導方式為學生多元化互動方式
目前大班上課的課堂條件,使教師面臨著一個窘境:無法向眾多作文有困難的學生一一伸出援手。這使得作文指導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往往流於形式。而在合作小組中,同學們互教互學,能者為師,相互間進行多種形式的互動學習。作文能力較差的,可以很容易地獲得即時的、有針對性的幫助;作文能力較好的,也可以滿足當「小老師」的本能願望,在幫助和啟發他人的過程中,捕捉到新的作文靈感。
4、變「痛苦作文」為「快樂作文」
快樂來自於師生們作文負擔的減輕和作文質量的提高。合作學習的模式使大部分學生從作文思維困境中走了出來,有了寫作的靈感和激情,從而減輕了心理壓力。不少以前上了作文課就頭痛的學生,現在常常追問老師「什麼時候上作文課」,就是有說服力的證據。與此同時,學生們互評互改、自評自改的自我評價方式,又可以讓教師大大減輕作文批改這一繁重而低效的勞動,教師也輕鬆起來了。當然,教師最大的快樂莫過於看到學生們能以寫作文為快樂。
1.合作小學作文500字_成長作文
2.團結合作的作文10篇_成長作文
3.關於合作的作文範文13篇_成長作文
4.巧合作文_成長作文700字
5.關於合作小學生作文4篇_成長作文
6.小學生關於合作的作文10篇_成長作文
7.小學生合作的作文5篇_成長作文
8.小學四年級作文:合作9篇_成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