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退出中國市場 為何國產廠商能一枝獨秀?
2025-05-01 15:25:25
近日,LG正式承認退出中國市場,而去年發布的LG G6便沒有在國內市場發售,LG最後一款在中國正式發布的機型是LG G5,不過在京東商城的銷量十分慘澹,LG和三星一樣,在經歷了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高速發展之後掉下隊來。
LG移動去年第四季度虧損高達1.92億美元,LG公司表示,華為、OPPO、vivo等中國手機廠商的崛起,以及零部件成本的上漲都是造成虧損的原因。一位LG北京辦事處代表坦誠「手機業務退出中國了」。
而對於其他手機廠商來說,除了三星蘋果之外,其餘廠商早2017年的出貨量都不是很好,目前在2017年的手機出貨量排名中,三星蘋果位居第一、第二名,而緊隨其後的則是華為、OPPO、vivo以及小米,可以看出,國際手機廠商品牌在這幾年持續衰落,像LG、HTC、索尼等手機廠商都已今時不同往日,淪為手機銷量榜中的「others」。那麼國產手機廠商為何能夠一枝獨秀呢?
依靠龐大的中國製造產業
國產手機廠商多數都沒有很輕的供應鏈研發能力,而全球多數手機都是在中國製造,包括蘋果iPhone等都是在中國大陸代工生產,中國發達的製造業為國產手機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像華為小米的低端機型多數都是通過ODM廠商生產,然後貼牌,這樣降低了成本,同時也能大批量向市場供應。
另一方面,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也為手機銷量的攀升提供了幫助,中國13億人口的手機需求量是巨大的,即使手機廠商在國際市場銷量平平,也可以通過國內市場的銷量來補足,而對於國際廠商來說卻很難這麼做,比如中國臺灣的HTC,韓國LG,由於本土消費規模較小,手機的總需求量本來就不多,很難不依靠國際市場。
創新周期短、靈活,學習能力強
中國前些年被稱為山寨大國,中國的模仿能力異常的好,而對於手機這種快消品來說,創新的速度往往決定了市場佔有率,近些年國產手機廠商通過效仿蘋果三星,將手機越做越好,越來越有競爭力,而且價格也要比國際廠商的要低,因此在中國市場很快站穩腳跟。
就拿全面屏來說,雖然國產手機廠商不是首個採用全面屏的,但國產廠商普及全面屏的速度異常的快,2017年第四季度發布的新機中幾乎都是全面屏,國產手機廠商能夠對市場需求變化快速做出反應,這一點不僅在全面屏上有所體現,還在普及後置雙攝上體現,目前國產旗艦機幾乎都配備了跟iPhone X一樣的雙攝。
相比其他競爭對手,比如三星,三星在普及雙攝以及更高容量的內存上要落後於國產手機廠商,三星直到發布Galaxy Note8才在旗艦機上配備雙攝,三星S8還只是單攝方案,並且內存也僅為4GB,要遠遠落後國產手機廠商的6GB起步。
物美價廉
對那些對手機不是特別了解的人來說,國產手機的品質與使用體驗已經接近國際主流品牌,比如國內的OPPO與vivo,雖然主流機型並不是優異旗艦機,但OPPO R11s與vivo X20有著3000元檔手機中較為出色的外觀以及功能,並不是所有人都買得起蘋果三星的高端旗艦機型,國產手機廠商提供的物美價廉的機型在發展中國家尤其受歡迎。
以上列舉的都是國產手機廠商的優點,但國產手機廠商也有缺點,比如在研發方面普及沒有國際廠商強勢,而且對手機供應鏈的把控能力也較弱,容易被人牽鼻子走。而且國產手機廠商差異化嚴重,各家都在互相學習,很難做出完全不一樣的革命性產品出來。
本文編輯:張前
關注泡泡網,暢享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