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VR界的巨幕影院締造者!ChinaJoy上嗨鏡VR的理想

2025-04-25 03:51:24

    作為中國乃至世界遊戲產業年度盛會的ChinaJoy,每年除了統計上半年的戰績和指點下半年的江山以外,期間總是能夠湧現出若干讓人耳目一新的產業新星。虛擬實境VR是近兩年來娛樂、科技產業的熱門,其中不乏HTC Vive和Oculus Rift這樣優秀的開山之作,但是過高的硬體門檻和稀缺的優質應用都使得VR前進緩慢。2017年7月27日,剛開幕的第十五屆ChinaJoy上有這樣一家另闢蹊徑的VR企業,它憑藉人們依賴度更高的頭戴視頻播放設備,成功地為VR行業開闢了另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就是嗨鏡VR。

    時至今日,虛擬實境VR這個概念已然不是新鮮的實物了,大家普遍認為VR具有沉浸感的另一種遊戲方式。但是因為VR遊戲內容匱乏、體驗不佳,更多的用戶選擇用VR來看上一部電影作為業餘消遣,然而觀影體驗卻遠低於預期,眩暈、不清晰成了VR觀影的後遺症。這是由於這些產品定位於VR遊戲,為了讓用戶能獲得置身遊戲場景的感覺,將視場角做的過大,遠超人眼70度左右的非常好的觀看視場角,自然會造成觀後不適。那麼,是否有一款產品可以滿足廣泛的觀影需求呢?

    在眾多VR公司中,有一家特別的企業並沒有走虛擬實境遊戲這條路,專注個人大屏娛樂的HiSpot海鯨科技。嗨鏡和大畫都是海鯨科技推出的VR產品,與其他VR不同,嗨鏡和大畫並沒有將虛擬實境技術應用到遊戲方向,而是定位觀影場景,潛心將大屏觀影體驗做到極致。早在2014年,HiSpot海鯨科技就提出個人大屏娛樂概念,發布了全球首款個人大屏一體機嗨鏡H1。在此之後,嗨鏡H2拿下同期京東眾籌最高眾籌額,印證了觀影定位在消費市場上的正確性。最近,HiSpot推出的新品大畫頭戴電視,是全球首款4K觀影VR一體機,配置也如宣傳的更具性價比:4K超清顯示屏、1000英寸巨幕、海量全網內容、300g輕巧便攜等優勢,僅2399元的價格,面向更廣泛的視頻消費用戶。

    「相比用虛擬實境搭一個超現實的遊樂場,海鯨科技更希望給每個人造一座電影院」。而如今將大屏個人化的嗨鏡,不僅省去了跑去傳統影院看電影的繁瑣,更升級了手機看片這一高頻使用場景的體驗。隨著網大、網劇市場的迅猛發展,看電影、追劇已是大眾日常的娛樂方式。下班回家拖著疲憊的身體倒在床上,打開手機,點播一部網劇,早已是再熟悉不過的場景了。然而,看片、追劇雖然已是必要的娛樂方式,但手機絕不是非常好的的觀看工具。我們都知道,電影院是最好的觀影場景,海鯨科技希望用一款產品讓追劇黨躺在床上就可以擁有電影院的觀影體驗,用虛擬實境技術給每個人都造一座電影院。

    為了還原電影院的觀感,大畫光學設計團隊前往北京建築設計院,拜訪參與制定並設計中國巨幕標準的專家,了解真正的電影院是如何設計的。「巨幕影廳普遍有300-400平米,我們稱其為「場」。而距屏幕15米的距離是最有視覺爆破力的,人眼剛好將影像收納進來,沒有一絲冗餘的光線,這樣既不喪失沉浸感,也讓眼睛長時間觀看不疲勞。

    「在使用場景上,嗨鏡定位睡前娛樂,承包年輕人的睡前兩小時」。睡前刷手機是時下年輕人都愛的娛樂方式,躺在床上刷一下微博、今日頭條、朋友圈,而打開視頻app看一部電影,則是他們睡前的最愛。嗨鏡不僅提供大屏的觀看效果,影院的沉浸感也讓這群疲憊的年輕人從現實中徹底抽離出來,更好的放鬆。嗨鏡目前擁有5萬用戶,平均日活2萬+,通過用戶使用情況可以看到,22-24點是用戶使用的高峰期,平均使用時長155分鐘左右,正好是看一部電影的時間。

    「如果有一塊1000寸大屏,你還會去電影院嗎?」個人大屏雖然提升了觀影體驗,解決了年輕人日常追劇渴望大屏觀看的痛點,也解決了跑去電影院的繁瑣。但是,要想替代電影院勢必還需時日。

    首先,電影院依然是院線大片的首要發行渠道,大片上映期間擁有版權保護,嗨鏡滿足不了那些急於嘗鮮的消費者。其次,電影院不僅具有觀影功能,還具有社交屬性,去電影院成為約會,或是約上三五個好友的周末聚會活動。

    一直以來,試圖打通線上觀影和實體院線線下觀影的動作從未停止,2014年,派拉蒙就曾嘗試縮短《童軍手冊之殭屍啟示錄》和《鬼影實錄5:鬼次元》的獨家首輪放映時間,作為內容發行方的NetFlix更是一再嘗試將自己投資的電影在網絡院線同步首發。個人大屏則作為一個全新的觀看終端切入,當人手一臺個人大屏設備之時,個人大屏也便具備了與電影院同步首發的可能性,畢竟如何讓影片大賣、盈利才是發行方所考慮的,嗨鏡正在通過建立線上、線下點播影院,挖掘更多的觀影場景,不斷拓展用戶量,來爭取版權上的話語權。社交功能相對更容易實現,通過虛擬實境技術獲得更真實的面對面體驗想必也不難。據了解,嗨鏡自帶的HiOS影院系統正在研發社交功能,即使身在異地,仍然可以通過虛擬影院約一場電影。

    或許當未來人手一臺個人大屏設備的時候,我們真的不需要再去電影院了。

    個人大屏會對中國電影市場增長產生影響嗎?

    中國電影市場正處於野蠻生長期,電影票房在2003—2010年期間,從9億元增加到100億元,用了8年時間;從100億元增長到200億元,用了3年時間;從200億元到400億元,僅用了2年時間。需求的增長帶動了國產影片的迅速增長,近年來,國內影片從每年不到100部發展到900多部,銀幕從3000多塊發展到4萬多塊,增速迅猛。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電影行業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16年,我國新增影院1612家,新增銀幕9552塊。2016年,中國銀幕總數已達41179塊,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電影銀幕最多的國家。

    而在中國電影市場野蠻式增長的背景下,國產片票房數據卻恰恰相反,不升反降。2017年上半年上映的國產片數量遠遠高於進口片,上映的169部國產電影票房不到四成,下滑了20%。相比之下,進口片票房總額超16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14億元增長了46%。回看2016年,國產電影製作總數達944部,離年產千部僅一步之遙。其中,院線上映334部。中國已然是一個電影大國,但「大」不等於「強」,缺少真正能讓觀眾滿意的優質影片、能讓觀眾記住的經典作品。

    面對進口片,國產片真的毫無招架之力嗎?答案是否定的。諸如《岡仁波齊》、《十二公民》這樣的優秀作品絕不在少數,而僅僅因為影院傳統的排片方式和過於複雜的產業鏈,讓大眾沒有多少機會欣賞到這些作品。由此來看,中國電影不缺故事,也不是不會講故事,而是缺少給那些有故事的人講話的機會。

    最近第一性原理這個詞很火,原因出自特斯拉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馬斯克在很多領域進行了非常多顛覆性的創新,所以很多人問過馬斯克,你為什麼能夠做這麼多的創新?他的解釋是:「我是用第一性原理來思考這些問題的。」第一性原理是亞里斯多德提出來的。亞里斯多德認為,在每一個體系的探索中,都存在第一性原理,存在基本的命題和假設。把第一性原理運用到我們做事情的過程當中,就是我們在解決事情時,要回歸到事物的本質上去。我們可以給一件事情建立模型,通過科學、邏輯、嚴謹的方式,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創新。

    我們不妨用第一性原理來分析一下中國電影市場產業鏈模型,可以看出中國電影市場增長有兩個引擎,一是影院基礎建設驅動,另一個是內容驅動,影響市場增長的癥結就在於作為基礎建設的影院和院線,現有複雜、低效率的發行、排片流程,限制了產業鏈下遊的開放,也勢必會影響上遊的內容製作,代表陳舊生產力的電影院似乎已不在適合這個時代。

    馬雲曾說:「最怕的是戴上望遠鏡也看不到對手」。「狂妄」成為很多媒體解讀。而另一種解讀更值得警醒,當你看不清對手的時候,才是你最應警覺之時,個人大屏就是從視線外跑進電影市場的一個對手。縱觀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史,行業顛覆者往往都是從外部進入,嗨鏡的出現猶如從地平線外殺入的一匹黑馬,很有跨界顛覆、降維打擊的意味。

    中國電影市場勢必將告別野蠻式的生長,向更個性、更自由的模式演進。個人大屏作為一種新的影院形態切入電影市場,在體驗上趨於電影院的巨幕效果,而發行方式也從影院計劃排片升級到用戶按需點播的模式,趨於更個性、更自由的方式。打破基礎建設瓶頸的嗨鏡,讓更多優秀的內容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

    「對於商業院線而言,從製作、發行、渠道到用戶、衍生品,產業鏈各個環節都已成熟完備,但對任何產業來說,如果產品是豐富多彩的,但銷售渠道是唯一的話,增長空間必然會狹窄許多。」
另一方面,在消費升級的趨勢帶動下,用戶本身對差異化觀影的訴求也日益強烈,人們的觀影選擇也不再局限於商業電影院。由於商業電影院的放映模式相對固定,那些對檔期要求不高,但追求電影特效、音響效果、畫面效果代入感的影迷而言,個性化定製的放映場所的需求正迫在眉睫。

    嗨鏡的商業模式是通過出售或租賃個人大屏系統、用戶點播分帳、電影宣傳獲得收入。即依託於具有專利的個人大屏系統來構建卓越的觀影體驗和品牌效應,以此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購買產品、觀看HiSpot電影(獲得更多的銷售收入和分帳收入),HiSpot電影觀眾數量的增加帶動更多點播影院安裝HiSpot個人大屏系統(獲得更多的銷售和租賃收入),而HiSpot產品的銷量和點播影院數量也有助於普及觀影體驗和提高品牌效應。

    點播影院具有傳統商業院線不具備的最大優勢在於,不用為影片進行定檔排片,電影內容完全自由化,也將觀影的主導權交付於用戶手中,想什麼時間段看電影,想看什麼電影,想選擇什麼樣的場所看電影,想要什麼樣差異化的服務與體驗,都是點播影院無可取代的重要因素,而等到整個點播影院市場進入票房制大時代後,相信80%的電影票房收入將會來自於點播影院,而只有20%的電影票房,屬於傳統商業院線。

    嗨鏡目前正與內容版權方、版權集成運營商、渠道運營商三方同時開展合作,構建個人大屏點播影院。過與優朋普樂、貓眼電影、新片場等版權方採用內容點播分發的方式,打造線上點播影院。同時,嗨鏡也在嘗試院線電影的首發,《西遊記大鬧天宮》導演阿甘製作、何潤東主演的3D電影《鋼刀》就曾在嗨鏡與院線同步點映,對於發行方和觀眾來說都是一次突破性的嘗試,讓院線電影第一次走出電影院,在全新的個人大屏上播放。

    有人將二級院線比作未來中國奧斯卡導演的搖籃,嗨鏡認同這一觀點。「有了數字院線,將是對電影產業的一個新的推動力,能鼓勵創作者更努力地去創作。」嗨鏡與新片場合作打造青年導演的大屏發行平臺,將青年導演作品大屏化。新片場是國內領先的新媒體影視內容出品發行平臺,擁有國內最大的60萬青年導演的內容社區,收錄到新片場的作品,經過審核後發布到嗨鏡點播平臺。

    在線下,嗨鏡正在與雲樂迪和百視通組建線下點播影院。「我們未來談的是一個泛娛樂的概念。很多上不了商業院線的並不一定是爛片,針對某些受眾人群,是有它的價值的,如果這部影片上不了院線,我可以把它吸引到我的點播院線來用。從近一年的趨勢來看,以影吧為代表的數字電影院線正呈現出爆炸式的增長。2016年全國二級院線市場將會新增銀幕大約3萬塊,新增影吧3000家左右,年增長率將達到20%;未來3年內,全國將增加銀幕約10萬塊,約新增影吧1萬家。

    作為介於家庭和商業院線之間的一種新興業態,數字電影二級市場在行業特徵和個性化程度上迥異於傳統院線。經過近年來的飛速發展,在整體特徵上,呈現出了以下三大特點:

    第一、低成本。所謂低成本,首先是建設成本低,微影院不用像商業院線一樣,一個廳動輒投資幾百上千萬。其次是運營成本低,需要做好自動化運營管理和自動化的影片推送。第三是用戶的觀影成本低,以嗨鏡的二級院線為例,相比傳統投影影院來說大幅降低了成本,未來用戶可以出家門在方圓一公裡之內就找到觀影點,在地點選擇上不用糾結。

    第二,個性化。由於微影院提供的是院線下檔的影片,如何發掘它們的價值,就需要對受眾價值和內容進行深加工,提供更多個性化的服務。以嗨鏡的數字院線為例,由於有大數據和雲平臺的支持,一人一臺的體驗,可以便捷地發現、抓取特定人群進行針對性營銷,實現低成本運營和內容管理的優化。

    第三,多來源。二級院線未來將不再只是影院的概念,而是一個泛娛樂體。不僅是電影,未來可能戲劇、戲曲、賽事、演唱會,甚至衍生出廣告、購物等內容在平臺上進行展示。但在具體實踐中,網際網路版權能否為二級院線使用,在商業場館中放映,仍然是令廣電總局在內的主管部門糾結的問題。

    目前微影院市場主要存在五類用戶。一類是純粹的微影院,從5到20多個廳,每個廳可以為2到10個人提供服務。第二類是KTV的轉型,基於其本身的業態加入電影元素進行改造。第三類是網吧轉型,增加新的觀影空間或者在PC上進行展示播放。第四類是商業影廳+二級院線點播廳模式,最後還有一種農村影院的轉型。

    「基於這五大類型不同的內容訴求,我們都有各自的解決方法。網吧KTV業主希望一天24小時把檔期排滿,上午給買完菜的老人放一些經典片,下午搞個線下活動,比如遊戲俱樂部競賽,晚上可以上網或唱歌,凌晨有賽事轉播,這樣空間利用率也提高了。」

    對於嗨鏡點播影院在服務和內容上的體系,嗨鏡用「一個平臺三個支撐」來概括。

    「第一個支撐是內容要素,這個內容是一個廣義的內容,不僅是電影,包括所有的內容。第二個支撐是流量,或者叫做引流和營銷,利用APP向用戶推薦,這也是我們自身平臺的優勢。第三個支撐是相應的產品和服務,高效運營,內容推送,這些都是我們的優勢,比如每年只收技術成本,營業軟體免費。」

    與此同時,嗨鏡還在挖掘更多的觀影場景,比如正在與高鐵和航空渠道運營商試運營的共享影院,藉助嗨鏡實現自助式的租用。在一些人流密集的地方,機場、火車站、學校這些場所租用,嗨鏡一直在挖掘這樣一些場景。坐高鐵時可能要坐 5、6 個小時,很無聊,上車之前也沒有提前把一些電影什麼提前下好,玩手機還怕手機沒電這些事,很多人就開始在車上睡覺。這時候有一個這樣的產品,上面已經有了內容資源,就能讓你打發時間。

    給一些空閒場景下提供一個可以娛樂的工具,而且還是私密的,這會是一個新的消費場景。高鐵、飛機、醫院都是滿足這樣的需求,現在大家坐高鐵可能一年至少一兩次,那一個火車站每天幾百趟,一趟幾百人次的量,這是很巨大的。據了解, 嗨鏡已經在深圳的某段高鐵開始試運營了,前期投入了幾百臺設備。

    個人大屏要想顛覆電影院雖然道阻且長,但不得不說是未來的一種趨勢,就像移動個人設備取代音樂現場,成為音樂主要發行渠道一樣,個人大屏或許有一天也會成為電影的主流發行渠道。到那時,去電影院看電影將成為去聽音樂現場一樣,變成一種儀式感的集體活動。

同类文章

這麼多VR新設備發布!三星將加入Windows MR頭顯陣營

每周為您帶來有趣、有料的 VR/AR/AI 資訊讓您能快速了解這些能改變未來科技生活的新聞為茶餘飯後帶來更多談資!本周在VR界又發生了哪些新鮮有趣的事呢?下面為你一探究竟又一家廠商加入MR頭顯陣營!三星Odyssey圖片曝光    目前,已經有多家正在廠商正在炎研發生產 Windows 的混合現實頭
發力VR? 華為處理器GPU性能暴漲180%!

發力VR? 華為處理器GPU性能暴漲180%!

    如今VR發展的如火如荼,很多廠商都在VR方面發力,推出了自己的產品,華為也是如此,據最新消息表示,華為正在研發新一代的麒麟960處理器,該產品相比950處理器有著不小的性能提升,尤其是GPU和快閃記憶體讀取的進步,而這兩項指標和VR息息相關。    具體來說,麒麟960採用臺積電16nm F
VR已經火過時了?其實虛擬實境的前景不可限量

VR已經火過時了?其實虛擬實境的前景不可限量

每周為您帶來有趣、有料的 VR/AR/AI 資訊讓您能快速了解這些能改變未來科技生活的新聞為茶餘飯後帶來更多談資!本周在VR界又發生了哪些新鮮有趣的事呢?下面為你一探究竟    去年被稱作是虛擬實境「元年」,元年一過,似乎這個新興的科技產業又進入到了不溫不火的狀態,雖然目前的 VR 不像此前爆發式地
問答:聯想的 Mirage AR 頭顯怎麼樣?

問答:聯想的 Mirage AR 頭顯怎麼樣?

問答:聯想的 Mirage AR 頭顯怎麼樣?    前一段時間,隨著《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上映,讓廣大的星戰粉絲們又重燃起了激情,同時,聯想的 Mirage AR 頭顯也發布了,聯想 Mirage 可以說完全是基於星戰打造的,這款產品與市面上的頭顯有著很大不同,下面就來和大家說一說它有什麼特
雷軍直播乾貨:小米無人機/小米VR齊曝光

雷軍直播乾貨:小米無人機/小米VR齊曝光

  雷軍開直播為產品提前預熱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而在最近的直播中,雷軍更是直接透漏了一批小米即將發布的智能產品信息。其中就包括小米無人機、小米VR等關注度極高的產品。雷軍每次直播基本都是發了不少「乾貨」的,近日就公布了以下的一批產品的信息:  產品 研發狀態  小米無人機 月底發布  小米手環2
聯想再入局VR領域:或將推出新款獨立VR頭戴設備

聯想再入局VR領域:或將推出新款獨立VR頭戴設備

  1月18日消息,根據聯想向FCC提交的新文件「Lenovo VR3030S」來看,聯想或將再次開拓VR領域。據猜測,它和聯想推出的初代 VR 頭顯一樣,均為獨立VR頭戴設備,具有獨立處理的能力,不依賴PC或手機。  據了解,聯想先前發布的Mirage Solo支持inside-out追蹤技術,此

不要錯過九月的大力促銷 蟻視VR新品品鑑會召開

    今天,蟻視召開了一場關於蟻視VR套裝2S、蟻視VR頭盔2C的媒體品鑑會,在現場,蟻視為大家準備了多款Steam平臺VR熱門遊戲,供媒體體驗感受,另外蟻視CEO覃政也向大家分享了蟻視新品的特點以及蟻視在VR領域的主要技術探索和目前的研發狀況。    據介紹,這兩款產品主打Inside-out紅
Oculus Runtime安裝包被黑客團隊破解

Oculus Runtime安裝包被黑客團隊破解

    最新消息,本應該在牆外的Oculus Home軟體程序今天突然被黑客攻破,目前在牆內的大陸網站也可進行下載,被黑客攻破的下載軟體為容量將近1GB的Runtime 1.3。在破解之前Runtime下載完成需要三天,而攻破之後僅僅數分鐘就可以完成安裝包下載。    破解程序黑客發出的公告:「在O
HTC王雪紅正式宣布Vive X加速器計劃

HTC王雪紅正式宣布Vive X加速器計劃

    2016年4月26日,HTC在北京召開「HTC VIVE中國戰略暨生態圈大會」並發起成立「亞太虛擬實境產業聯盟」(APVRA)。大會聚焦Vive生態圈和虛擬實境產業的建設,共有500餘位虛擬實境領域的合作夥伴、開發者團隊和初創企業的代表以及100餘名媒體記者參與。HTC還在大會上宣布了Viv
6月登陸 <探訪車諾比禁區》VR遊戲

6月登陸 <探訪車諾比禁區》VR遊戲

    最新消息,Farm 51 Group計劃推出一款全息你的VR遊戲《Chernobyl VR Project》,遊戲內容就是帶你去體驗車諾比,遊戲將在今年6月登陸Oculus Rift,稍後也會登陸PS VR和HTC Vive平臺。開發團隊表示會把不同遊戲版本銷售額的10%、30%、60%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