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因支付鴇認慫?你還沒看懂人家的套路
2025-03-23 17:42:25
馬雲、彭蕾因「支付鴇」認慫?幼稚,你還沒看懂人家深似海的套路而已……
一、
剛剛螞蟻金服彭蕾的內部信出來了,就支付寶「校園日記」事件道歉。
彭蕾召集了22位螞蟻管理團隊成員深刻反思,並在內網發帖:
「自己做錯的事,永遠不要怪別人!感恩所有刺耳戳心的聲音。愛之深責之切。」
馬雲隨後也在內網中發聲:
「阿里巴巴珍貴的是改正錯誤的勇氣。支付寶,繼續努力。阿里人,學習反思和自查。」
態度很誠懇,感情很真摯。然而這卻是一個套路,一個深深的套路。
二、
支付寶的「校園日記」,始於上周六,興起於周日,高潮於周一,卻「死亡」於今天。
為什麼說它是一個套路呢?先來看看,今天在讀者群裡,上午我發的一條信息。
這就是支付寶「校園日記」套路來源的基本模型。
三、
大家想想,這次校園日記門檻是啥?芝麻信用評分啊,要求750分以上才可以參與。為啥說它是套路,回顧一下那個馬鈴薯的故事:
18世紀中葉,各種災害導致普魯士農業歉收,饑荒的陰雲籠罩在王國上空。這時,腓特烈注意到了營養豐富又易於種植的馬鈴薯。
當時馬鈴薯已從南美洲傳入普魯士多年,但百姓認為這種長在地下的東西與鬼神有關,既不願意種植,也不肯吃。
芝麻信用,在這「校園日記」之前,不溫不火,雖然前景廣闊,類似於FICO,但目前國內很多消費者不重視。
腓特烈為此頒布了「日耳曼馬鈴薯種植法令」,要求全國農民必須種植馬鈴薯,否則將受到懲罰。為了保障法令的執行,他還派遣騎兵在全國進行督導。這些措施並未改變普魯士農夫的偏見,馬鈴薯的推廣進行得非常艱難。
為了推廣芝麻信用,阿里巴巴做了非常多的推廣活動,成效一般。
俄國的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女皇都曾下過強迫農民種植土豆的命令;
法國的路易十六則曾戲劇化地在法國推廣土豆的使用和種植,甚至不惜讓高貴的王后頭戴低賤的土豆花為表率,給土豆以王室的聲望。
你能想像王后頭戴土豆花該是什麼樣情形。但是皇后的自我犧牲並沒有換來民眾的熱情,土豆的推廣效果不佳,歐洲人就是厭惡土豆。
腓特烈見狀,不再強力推行法令,反而宣布馬鈴薯是皇室的「專享食物」。
現在,通過校園日記,強行要求,只有芝麻信用750以上的女大學生和白領,才能嗨玩。這是直接給予芝麻信用,特殊的權利符號,類似皇室的「專享事物」。
他在各地劃下小片土地種植,並派士兵看守,但看守得並不嚴密。許多被激起好奇心的普魯士人潛入其中,偷皇家「專享馬鈴薯」。
螞蟻金服彭蕾,這一次,為什麼不在周一的時候,就禁止呢?原因就在於曝光。今天早上爆出央視批評了,等到大家快下班的五點鐘過一點,才出所謂「內部信」,目的不言而喻。
幾年後,馬鈴薯終於在普魯士廣泛種植,國民的飲食結構也因此改變,不再害怕饑荒。
這一次的行為,讓大家關注到芝麻信用的內涵和價值。宣傳效果和關注度都到位了,也扭轉了支付只能作為交易工具的印象。很多人為了提升自己信用,以後會注意和利用芝麻信用。
這麼完美的套路,嗯,論營銷推廣,我只服支付鴇!
四、
無論怎麼分析,支付寶和芝麻信用想要達到的效果,基本都達到了,而且完美的不留一絲痕跡。
最重要是,這次事件後,和當年馬雲揮淚斬「衛哲」效果如出一轍,大方承認錯誤,完美公關收場。留下道知錯就改的好名聲,推廣營銷或者扭轉局勢,基本成功。
阿里系會利用人性的惡,也非常熟知人性的特點。這一次很典型了利用了男性之惡——好色,相關評論很多,我就不再贅述了。
但是每次利用,又恰到好處,這是我肯定的地方。從經營角度講,精準的權衡負面影響和正面影響。(此處誇獎的話,省略)
算了,他們套路太深了,我們農村人玩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