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學反思範文
2025-03-18 06:32:25
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的一半壁河山」。順應教學改革的步伐,高中作文教學對素質教育特別是創新教育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信心,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實踐,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此,有必要對之進行一番考察,從而匡正除謬,使我們的作文教學走上正軌,並取得最大效果。
一、當前高中作文教學的現狀
1.作文觀念:抒寫情感,見證生命。許多人認為,作文是生命存在的一種形式,「是生命體驗。生活感悟的一種外化」,有「『生命傾訴』的特點,是學生生命活動的一種需要」。①中學生作文應「以對生存意義的揭示去喚醒人類的靈魂,去洞見遮蔽的生活底蘊」。②因此,作文就是要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寫出自己的性情,吐露自己真實的心聲,或者如一篇談「新概念作文」的文章題目所言「寫那想的,想那新的」③。
2.教學目的:讓學生寫出好文章。平時的作文教學,就是讓學生每次都寫出一篇優秀作文,可以對全班朗讀,也可以拿出去發表。每一次作文,教師又都希望學生能夠創新,能夠寫出一般人不能寫或沒有寫出的內容。
3.作文備課:既無計劃也無教案。多數教師只在寫教學計劃時點明安排幾次作文,而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又不寫作文教案。不僅沒有教案,而且每一次作文在整個作文教學中的作用是什麼,都不甚清楚,也不予考慮。
4.進行方式:就是「寫」。作文課幾乎都是教師布置題目學生去寫。不放心的教師會對作文題作一些簡單的解釋或提示,說明一些要求。作文一般在課堂上進行,安排在課外的多因課文教學時間緊而不得已而為之。
5.作文題目:話題作文一統天下。隨著高考採用話題作文的形式,作文教學無論平時還是考試便一股腦地採用活題作文題目,仿佛不如此就不能趕上時髦跟上高考。話題作文從高中延伸到了初中,甚至連小學也在實行話題作文教學了。
6.作文批改:選優說劣。優秀作文一般會在全班朗讀,教師簡單總結其優點所在。對於較差的作文,多是總體評價其不足,具體到一篇較差的作文,則是多鼓勵少批評。本來每次作文都有各自的訓練目的和要求,但如果學生未按目的要求作文,而是別出心裁地寫了一篇可讀的文章,教師也會認為這是本次作文中的優秀篇章。這就等於寫什麼都可以,寫歪了,還會被認為是創新呢。
7.教學效果:效果堪憂,能力不高。有教師指出:「中學生對作文所持的消極態度和低下的寫作能力,
讓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學作文的結果是令人遺憾的。」④張志公先生也曾說:「現在,學生最習慣於寫抒情散文,別的不會。」在教學實際中,學生往往是這一次作文寫得好,得到老師表揚,但多數時候則寫不好。平時作文常受表揚的學生高考作文未必能拿一個好分數。事實上學生對於自己的作文水平達到何種程度也說不清楚。
對上述七個方面作一下總結,不難發現這樣兩個問題:(1)高中作文教學基本上是在引導「創作」,引導文學寫作。隨著新世紀語文教學人文教育文學教育比重的加強,作文的文學化傾向更為顯著。(2)整個中學作文教學的過程及形式極其簡單:它的備課就是出出題目,上課就是讓學生寫作,批改就是選優評劣。
二、作文教學的文學化問題
高中作文教學的文學化是怎樣形成的?它與哪些因素有關?
1.它與社會對寫作的認識和評價方式有關。在一般社會人士看來,作家詩人才是寫作的高手,只有寫詩寫散文寫小說才是寫作,作家詩人那樣的「創作」能力才是寫作能力。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寫專業論文那是專業人士理所當然的事,那只是證明你的專業水平高,並非是寫作能力高。
2.它與教師把作文的內容定位於抒寫心靈有關。在許多教師看來,「寫作,原本是寫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渲洩,是生命的一種表現形式」。一些名家要求作文時要「放飛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寫作中擁有絕對的選擇權力,寫自己想寫的內容,選用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以我手寫我心」。這樣的「自我」中心論,必然使作文教學重體驗、感悟、表現等。這樣一來,「寫那想的,想那新的」的「新概念」類的創新便瀰漫了中學作文教學,獨特、怪異、體現個性的作文便成了最受青睞的。而這些正是文學創作的特質。中學作文教學就這樣不自覺地鑽進了文學的圈內。
3.它與教師把作文的目的定位於促進人的發展有關。許多教師認為,作文是為了健全學生人格,提升學生思想,培養學生人文情懷,純化學生生活,一言以蔽之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於是無論是「作文——生活」論者,還是「作文——做人」論者等等,都把作文當做塑造人的手段,作文於是從一種素質一種能力變成了一種手段——文學的塑造人的手段。在這樣一種思想觀念驅導下,作文不是為了去敘寫學生人格思想,而是為了去提升學生人格思想;不是為了去再現學生人文情懷,而是為了去培養學生人文情懷;不是為了去表述學生生活,而是為了去開拓學生生活。
4.它還與高考導向及教師對文學的偏愛偏重有關。高考的話題作文倡導學生發揮個性,表現自己所體驗的生活,即使是寫議論文,也要求寫得具有文學味,要能「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這實質上就是在倡導文學創作。由於高考的影響,廣大學生無不努力使自己的文章文採化文學化。而廣大教師無不「竭忠盡智」,作文教學幾乎都是圍繞文學寫作來進行,辦「文學社」,「寫作興趣小組」,等等。誠然,中學作文教學進行文學寫作引導,讓學生進行文學寫作,這是完全必要的。但問題是,文學寫作教學並不是中學作文教學的全部,甚至還應該強調的是,文學寫作教學並不是中學作文教學的主體。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分析:
1.從文章寫作的動機來看,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寫作的衝動與靈感,二是寫作的某種實際需要。前者即是文學創作,而後者卻並非文學創作,而是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實用型寫作。
2.從社會實際需要來看,「社會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養的公民,他們有良好的教養和審美能力當然好,但社會不需要那麼多的詩人、作家」。大多數學生將來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可能極少進行文學寫作,寫的最多的可能還是發言稿、實驗報告、法律文書、調查報告、學術論文等等一類文章。
3.從作文教學的目的來看,其目的不是培養作家、詩人,作文教學也沒有必要主動地承擔這一任務,任何文學才子都不可能依靠中學作文教學來產生。極少數寫詩歌、散文、小說的學生,大概也不是中學作文教學的結果。當了作家、詩人的人也並不感謝中學作文教學。
4.從國外中學作文教學的情況來看,像德國、日本、美國等,他們的作文教學大都以社會實用為目的,立足於學生進入社會實際的需要。如日本寫作教材中設「書信和日記」、「生活和意見」。「實驗報告」、「調查報告」、「研究報告」等作文題,實用性的特點顯著。
著眼於實用,著眼於學生未來工作、學習、生活需要的作文教學,才是健全的作文教學。高中作文教學,
可以讓一些學生盡顯文學才華,但不能讓一個學生缺失實用寫作能力。
三、作文教學過程的簡單化問題
首先,單一化的「寫」及其每次作文都要求寫出優秀作文的教學形式,使作文教學缺失了訓練過程。這樣的作文教學客觀上一開始就把學生當作具備寫作能力的人,而省去教師科學有序的作文指導,省去學生「創作」出優秀作品之前的較長時間的循序漸進的訓練過程。這樣,就必然把多寫(也即多創作)等同於訓練或達成能力的手段,把結果等同於過程。而「寫」的時間和「寫」的量又沒有一個科學的規定,什麼時間寫僅憑教師的工作緩急或興趣去決定,寫多少就全憑教師的「經驗」或「感覺」去決定。中學作文教學就這樣變得無比簡單和隨意。
其次,「多讀多寫」的「感悟」「自得」式的傳統方法段,嚴重阻礙了作文教學的科學化進程。直到今天,人們還津津樂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悟得」方法,還沉浸在「功到自然成」的超然境界。作文教學既無學科體系,也無科學的訓練體系,除了一味地「寫」,也就別無他路了,也就顯得無比的茫然和盲目。
再次,由於文學化傾向的影響,一些人強調寫作「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生有了寫作的衝動再寫」,這使得作文教學研究放棄了對「沒有寫作衝動也要寫」的探索與訓練。我們知道,寫作並非都是因衝動而生,並非都是有感而發。比如領導要求你寫一篇發言稿,或工作總結,或先進人物的事跡材料等等。朱光潛先生曾說:「前人寫舊詩,標題常用『偶成』和『賦得』的字樣,『偶成』者觸興而發,隨時口佔;『賦得』者定題分韻,拈得一字,就用它為韻作詩。」「『偶成』的作品全憑作者自己高興,迫他寫作的只有情思需要表現的一個內心衝動,不假外力。『賦得』的作品大半起於外力催促,或者要滿足一種實用的需要,如宣傳、應酬、求名謀利、練習技巧之類。」由此可看出,「偶成」當是因「衝動」而生,但「賦得」卻不是因「衝動」而生,恰恰是寫不出來也要硬寫的「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狀態。又如唐人的「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顯然也是「硬寫」。中學作文教學在這些方面卻一直棄之不顧,因此也就不可能作出有意義的深入的探索。
可見,中學作文教學還缺少真正意義上的教學,還缺少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有效的訓練。
四、新的思考
從以上情況看來,當今中學作文教學已經嚴重滯後於時代的發展,已經不能擔當起全面培養學生作文能力特別是適應未來工作、學習、生活需要的作文能力的任務。為此,我們有必要對作文教學進行新的思考。
1.必須把中學作文作為一個學科來看待,它是與中學數學、外語等學科相併列的一門基礎學科,甚至是應該從語文學科中獨立出來的一門學科。作為一門學科,它應該有自己的科學有序的內容體系,有自己明確的教學目的和要求,用以來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為學生將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寫作基礎。
2.必須明確作文課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作為能力,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來達成,這就需要建立起科學、有效的訓練體系,這種訓練體系還應該具有可操作性,能為廣大教師所採用。
3.要有嚴密的教學計劃,必須明確學生在中學各學段及整個中學階段應達到的寫作水平或寫作能力。教師的上課及學生的訓練應體現出漸進性,並且要考慮每一個作文單元在整個作文教學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要考慮每一次訓練是為了達成何種能力。
4.要改革高考只考話題作文的局面,努力探索真正能檢測學生作文能力的考試方式。平時的教學,作文最好單獨設科教學、設科考試,這樣作文就不限於只是一道寫作大題,它還應有其他方面的作文學科考試題,以便全面地檢測學生的作文能力。
一個人的寫作能力,主要是在中學階段打下基礎,特別是理科學生,他們幾乎只在中學學習寫作。可見,中學作文教學對於一個人的未來及人生是多麼重要!願廣大語文教師及其寫作教學專家對當今中學作文教學進行新的探索,為作文教學做出嶄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①金新宇《傾訴與聆聽》,《語文教學通訊》2002.6
1.疫情反思作文_成長作文4700字
2.關於英語作文的教學反思9篇_成長作文
3.作文的教學反思13篇_成長作文
4.月考後的反思初中生作文_成長作文1600字
5.實用的小學反思作文1200字4篇_成長作文
6.實用的小學反思作文1400字三篇_成長作文
7.實用的小學反思作文1200字三篇_成長作文
8.實用的小學反思作文1200字3篇_成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