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幹十二地支口訣(十天幹由五行衍生出來)
2023-04-27 21:31:15 2
天幹由五行衍生而來,有十個,那地支十二個的由來呢大家好,歡迎來到白氏周易研究,今天白師主要給大家講「天幹」和「地支」的氏怎麼回事!
幹支主要是用來在中國曆法中用來記錄年月日時的,在中國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做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組成了幹支紀法。幹支包括天幹和地支,在《易經》與中醫體系中天幹對應諸多相關信息,如地理方位,五臟六腑等萬物類像都是很相一致的地方。天幹地支同樣是是我國古代甚至整個民族文化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在很多學科中得到了應用,諸如醫學、天文學、農業學、風水學等等。所以說一定要理解好天幹地支的知識,並學好,才能學好我們命理預測的基本知識。
天幹是由五行生成的,分為陽幹和陰乾,天幹有五行屬性。
即: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其中甲 丙 戊 庚 壬為陽性,乙丁己辛癸為陰性。
那麼幹支系統究竟是是由誰最後確立的,從古到今沒有證實,只是很多人認為天幹由五行衍生而來,五行分陰陽,一分為二就是十個。
天幹由五行衍生而來,那麼十二地支的由來呢?
明代著名史學家萬民英根據我國古文獻明文記載確定幹支為天皇時發明。在其著作《三命通會》中有詳細記載。
幹支的發明,正是以天皇兄弟十三人的名稱命名,除了中央天皇天靈氏(亦曰天穹)外,還有兄弟十二人,為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閹茂、大淵獻。天皇則以十兄弟為十天幹,以閹茂、大洲獻配入十二地支,另以十名(後來的地皇兄弟名)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合為十二地支。
從文獻記載來看,太古時代就已有天幹地支,其中十二地支分別代表著每年十二個不同的月令、節令。天皇的這一發明影響深遠,至今依舊在使用幹支,用於曆法、術數、計算、命名等各方面。
地支有十二,而天幹只有十個,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地球和其餘五星都是在圍繞太陽公轉,由於軌道和運轉速度不同,造成了行星之間相對位置的近和遠,也就是天文中的「行星逆行」,逆行在西方佔星學上有著特殊地位,傳統佔星師認為逆行使得行星發揮弱勢。但在中國古代陰陽理論下,五星相對於地球位置靠近和遠離兩種形式,把五星代表的能量分為陰陽,根據五星影響地球能量大小依次排序形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天幹。
天幹與地支相配,多出兩個地支形成了旬空,空亡。日月五星和地球不停的自轉和公轉,攪動了相對靜止的黃道十二宮能量場,造成了地球周圍能量分布不均勻,相當於河流中的河水在石塊下遊,石塊背後的地方形成的漩渦,這個漩渦的位置就是空亡。隨著時間推移,日月五星位置發生了改變,漩渦的位置也隨之發生改變,原來的漩渦消失,相鄰的地方變成了漩渦,周而復始,循環一周,從而產生六十甲子的往復循環。
子代表鼠,醜代表牛,寅代表虎;卯代表兔,辰代表龍,巳代表蛇,午代表馬,未代表羊,申代表猴,酉代表雞,戌代表狗,亥代表豬。古人發現十二屬相的分布很有特點,比如,鼠年旺的年份,北方的鼠更多,因此子為北方;我國東北的虎很兇很大,因此寅居東北;東南為沿海地帶,為龍之故鄉,因此辰居東南方。古人根據這種規律,發現了十二屬相與十二方位的關係,古人又發現木星也是圍繞著太陽旋轉,其周期近十二年。十二屬相顯象活動周期恰與木星繞太陽運轉周期相互對應。經過長期的觀察,地球上十二屬相的顯象活動交替輪迴的變化是受到木星繞太陽運轉規律的影響產生,木星、太陽、地球三者在運行時構成了一定的角度關係,它們本身放射出來的能量場每年所處位置不同,在地球的能量場不同,當形成的能量場適合於鼠的生長時,鼠特別多、特別旺,就叫做子年。這一年出生的人總是或多或少的帶有點鼠的性格特點。當木星與地球、太陽之間構成的角度關係放射出來的能量場適合牛的生長時,牛就膘肥體壯,就叫丑年,這一年出生的人就多少帶有點牛脾氣……,可以說,木星的運轉規律決定著地球上十二屬相變化,十二屬相與十二空間方位代號就是古人強命名的十二地支,由此十二屬相、十二空間方位、十二地支,三者統一的強命名代號為十二地支。
我們知道天幹有十個,就是五行的兩極之道,亦即是五行的陰陽變化。而支六位數,是陰陽之道產生變化而成十二位。
從幹支的甲骨文字形上分析,十二地支源於十天幹衍生。而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表示幹支的象形文字,並且學術界普遍認為天幹地支產生於炎黃時期,這是個千古之謎,也是玄學之迷,揭開這個謎就是揭開玄學之謎,可以探尋到古玄學的真諦,還古玄學和預測學本來的真面目,同時破除封建迷信。十二地支不是古人憑空創造的,傳說有黃帝創造十二地支和十二屬相,在《山海經》、《淮南子》、《尚書》、《呂氏春秋》等典籍中有記載。我國古代以天為主,以地為從,天和幹相連叫天幹,地和支相連叫地支,合起來叫天幹地支。
據傳,十二屬相和十二地支來源於古人對自然界的長期觀察、積累的經驗。有句俗語說:「西南的猴子,西方的雞;東北的老虎,西北的豬。」略有地支知識的人都知道在十二地支所代表的方位中,申為猴、位居西南;酉為雞,位在西方;寅為虎,位在東北;亥為豬,居於西北,由此可知,地支的來歷是有一定自然科學規律依據的。
眾所周知,天幹有十個,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個,依次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由於中國漢字的造字原則是描繪事物的行為特徵,也就是象形文字,就像甲骨文中的那些文字,比如甲像直立的高大的樹木,能夠支撐大樹,而乙看上去是柔弱的扭曲的,像剛長出來的花草。甲、乙雖同屬木,一個是陽木,一個是陰木,它們的性質和含義是完全不同的。
這些含義和性質在命理八字研究中心往往代表一個人的性格,氣質等,只不過這些單獨的一個天幹代表的僅僅是一個特徵,八字中還有其他七個字的含義,整個八字的含義才能真真的描繪出一個生動的人物的形象、性格、行為等。
今天先給大家講到這裡,下次我們繼續講解其他知識,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或在留言區評論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