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推薦
2023-12-11 22:40:32 1
「紅船精神」就是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也是我們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之源。小編收集了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歡迎閱讀。
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一
雙休日,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紅安革命老區,接受紅色傳統教育,先後瞻仰了李先念故居紀念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歷史紀念館、董必武紀念館、七裡坪長勝街革命遺址群。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下,我們神情凝重,莊嚴肅穆,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緬懷革命先烈的勞苦功高。面對鮮豔的黨旗,在紀念碑下集體舉手宣誓,重溫入黨誓詞。我們一路追尋著紅安革命歷史的足跡,追憶著紅安英烈們的感人事跡。我們重溫歷史,體會感受著「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的紅安精神,心靈一次次接受老一輩革命精神的洗禮。
在紅安的兩天日子裡,感受最深的是紅安人民的革命精神,紀念館內一幅幅畫、一張張照片為我們述說著一全個個鮮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一幅照片就是一段光榮的歷史,一張行軍圖就是一段艱辛的歷程,一件革命文物就是一本生動的黨史教材。現代的聲光畫影中讓我們感受到了紅色風暴以及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烽火的崢嶸歲月。看著生動的歷史畫面和一件件文物,聽著講解員飽蘸深情的講解,使我對紅安革命先烈的發展歷程及其創下的不朽功勳有了更加系統和深刻的認識。一個個感人的革命故事在眼前呈現,一個個鮮活的革命人物在腦海浮現,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卷在眼前展開,兩天的行程讓我知識有增加、思想有提升、心靈有淨化、黨性有錘鍊。
一部鄂豫皖蘇區的革命鬥爭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爭取民族獨立,人民民主和自由的革命戰役史;一部鄂豫皖蘇區的革命鬥爭史鑄造了驚天地、泣鬼神,百折不撓、不勝不休的紅安精神。我們來到這塊紅色的土地上,全面學習了這一段艱苦卓盡的革命戰役史,學習了革命成功的寶貴經驗,學習了偉大的紅安精神,我們將傳承革命精神,發揚革命精神。
學習紅安精神,就是要學習紅安人民創造的「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的革命精神。為了革命理想,紅安人民抱著革命必勝的信念,執著堅韌,發奮圖強,作出了巨大犧牲,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學習紅安精神,就是要學習紅安人民創造的不怕犧牲、勇於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硝煙瀰漫的革命戰爭年代,四十八萬紅安兒女在家門口赴湯蹈火,進行艱苦卓盡的革命鬥爭,為中國革命的偉大事業獻出了十四萬英雄兒女的寶貴生命。四十八萬紅安兒女,人人是英雄好漢;新婚的妻子送丈夫參加紅軍,娘親送兒子上戰場;媽媽將親生兒子頂替革命紅軍前往刑場勇敢就義,真是感天動地。
學習紅安精神,就是要學習紅安人民創造的「一圖兩不圖(圖奉獻,不圖名,不圖利)」的忘我奉獻精神。紅安人民殺身成仁的品格和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託人民、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本質,是完全的、純潔的革命精神,永載史冊,光照千秋。
這次革命傳統教育讓我們不虛此行,經歷了一次革命精神的洗禮和教育,心靈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心中充滿了對烈士的敬仰和崇拜之情,更加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帶領我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崇高信念,團結奉獻,努力工作,求真務實,愛崗敬業,用實際行動為黨旗增添光彩。
作為審計戰線上的一名黨員,以前在面對困難和壓力時,也有過消極情緒及退縮的想法。今天學習了紅安革命史,深刻領悟到紅安精神後,深切感悟到作為一名成長在和平年代的黨員,雖然不需要我們向戰爭年代的先烈們那樣拋頭額,灑熱血,但我們要時刻牢記歷史,傳承和發揚樸素、誠實、勇敢、堅毅,不勝利不罷休的紅安精神,並要把這種精神融進審計工作中,因此,我們要思考工作、做細工作、創新工作,不繼推進工作向前發展,做忠於職守的行動者。
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二
「紅船精神」就是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也是我們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之源。之所以「紅船精神」是我們黨革命精神之源,這是因為「紅船精神」是我們黨革命精神的誕生起點、實踐開篇、動力源泉。
一、「紅船精神」是定義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誕生起點
回顧我們黨九十多年曆程,伴隨其所形成的一系列革命精神,既具有一脈相承的歷史特性,又無論從定義解釋還是從淵源關係看,更加清楚地感到,「紅船精神」是定義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誕生起點。
從定義解釋看。《辭海》對「革命」作出如下定義:廣義指「推動事物發生根本變革,引起事物從舊質變為新質的飛躍」;狹義指「社會革命和政治革命」。這裡所指的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是指一種狹義革命而產生的精神,即: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史進程中,逐步積累和形成的思想結晶,是共產黨人精神境界、精神風貌、精神力量的集中寫照。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誕生源於共產黨人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與創新,它的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結果。中國共產黨走過的每一個階段,都形成了能代表時代現實的一種又一種獨特精神。而中國共產黨建黨精神——「紅船精神」,無論從定義解釋看,還是從時間上來說,是我們中國共產黨產生最早的革命精神。
從定義要素看。根據定義,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形成需要兩個要素。首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形成的主體要素。這告訴我們,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實踐而產生的精神屬於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其次,中國革命的豐富實踐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形成的基本要素。按照這兩個要素來觀察,1919年「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符合形成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基本要素;但「五四」運動並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所以,「五四」運動更多地表現為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僅僅具有革命精神形態,並不屬於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而「五四」運動後最有影響的事件就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紅船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創建這一開天闢地大事變所蘊含精神的形象概括,理所當然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誕生起點。
從淵源關係看。由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個革命階段的任務不同,革命者在各個革命實踐活動中會有不同精神表現,因而在偉大革命歷史進程中分別產生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偉大中國革命精神。然而,這些革命精神產生又有其共同思想基礎,就是中國共產黨以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為核心的「紅船精神」。在紅船上完成締造使命的中國共產黨,在「紅船精神」指引下,沿著紅船航向,走向了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並先後形成了「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這也非常具體地說明了「紅船精神」與「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這些革命精神之間存在的淵源關係,其中「紅船精神」是這些革命精神之源,其它革命精神都可以在「紅船精神」裡找到源頭;其它革命精神既與「紅船精神」一脈相承,又是隨著中國革命不斷發展,是「紅船精神」的繼承與發展。
二、「紅船精神」是形成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實踐開篇
回首我們黨發展史,「紅船精神」不僅是我們黨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其形成與發展過程中具有奠基的重要歷史地位,是形成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實踐開篇。
「紅船精神」裡包含著第一次提出中國革命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五四」運動為標誌,加速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歷史進程,為創建中國共產黨創造了條件,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篇章鋪平了道路。中國共產黨建黨精神——「紅船精神」,是中國早期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信仰過程中迸發出來的。早期共產黨人正是由於有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支撐,並產生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創建了我們的黨。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歷史反覆證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而科學的理論也必須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同群眾運動相結合,才能轉化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強大物質力量。
「紅船精神」裡包含著第一次提出中國革命要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入到20世紀20年代的時候,到了一個關節點,迫切需要一個朝氣蓬勃的新生力量,充當中國革命的領導者。這就是中國工人階級及其最先進的政治代表——中國共產黨。在紅船上誕生的中國共產黨綱領明確規定「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旗幟鮮明地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一切資產階級政黨及其它剝削階級政黨最顯著的標誌。中國共產黨一經出現,就自覺地擔當起階級重任和民族重任,從此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並伴隨著中國革命的不斷發展,先後出現了「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紅船精神」裡包含著第一次提出中國革命要走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前,地主階級洋務派幻想用資本主義列強的「堅船利炮」來補搖搖欲墜的封建專制統治之天,資產階級維新派幻想通過聖明賢達的皇帝進行多方面改良走上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資產階級革命派給中國帶來了民主共和制度,但隨後的歷史反覆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始終走不通。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給中國未來發展帶來了新的選擇,這就是社會主義道路。儘管後來的歷史表明,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不能走筆直的發展道路,而必須先進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取得全國政權之後才能通過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然後,這一切認識的起點,都有源於中國共產黨誕生之日所確定的根本方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三、「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發展的動力源泉
面向新徵程,需要新精神。中國共產黨九十多年奮鬥的精神歷程,追根溯源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動力源泉,那就是「紅船精神」;面向新徵程,同樣需要依靠「紅船精神」,讓我們黨革命精神不斷延續與發展。
擁有首創精神,才能勇於開闢新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是「紅船精神」的核心。剛剛誕生的中國共產黨還沒有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的特殊性,尤其認識到革命沒有現成道路可走,沒有現成模式可循,這就需要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不斷探索解決,這也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以創新精神為自己開闢道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作為「紅船精神」的核心始終貫穿於中國革命實踐中,激勵廣大共產黨員以「敢為人先」的氣魄和膽識,沿著紅船航向,根據實情,結合實際,勇探新路,不斷成功走向了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由一個領導人民為奪取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掌握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面向新徵程,擁有首創精神也是我們黨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關鍵所在,也只有不斷弘揚首創精神,才能我們思想不斷解放、理論不斷發展、實踐不斷創新,推進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
擁有奮鬥精神,才能不斷贏得勝利。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是「紅船精神」的靈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進行革命,面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強大勢力,革命任務艱巨而複雜,無數共產黨員為什麼能夠拋頭顱、灑熱血,甚至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這因為他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堅信共產主義是合乎社會發展規律的美好事業。面對漫長的革命歲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曾經遭受多次挫折與失敗,但憑著這種與生俱來的奮鬥精神,一次又一次戰勝困難,把革命從勝利引向勝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也出現過多次挫折與失誤,也是憑著這種奮鬥精神,不斷開拓創新,終於找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支撐著無數革命先烈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面向新徵程,同樣離不開奮鬥精神的正確引導與精神支撐。
擁有奉獻精神,才能始終保持本質。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紅船精神」的本質。黨的一大會議最後在紅船上通過的綱領,就明確提出了要把工人、農民組織起來、發動起來的思想。在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中,明確提出了「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表明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立志於維護人民利益的政黨,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政黨。黨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逐步形成的「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宗旨,形成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使黨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汲取力量。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黨正是同這一歷史創造者建立起血肉相連、魚水相依、親密無間的關係,革命力量才會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終戰勝一切貌似強大、欺壓人民的反動勢力,創建新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特別是面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勢,只有廣大共產黨員繼續弘揚奉獻精神,才能真正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只有整個社會倡導奉獻精神,才能社會更加和諧穩定。總之,「紅船精神」作為我們黨革命精神之源,一直激勵和鼓舞著我們黨站在歷史的高度,走在時代的前列,帶領全國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又一個勝利。
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三
感受紅色經典,回憶崢嶸歲月裡我黨、我軍在重重困難面前勇往直前,建立的不朽的歷史功勳,我們要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楷模,不斷增強自身修養,努力學習好好工作,發揚優良傳統,與時俱進,艱苦奮鬥,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在90多年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了獨特的紅色文化。紅色代表著希望、勝利、創造、勤勞、勇敢、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不怕流血犧牲等,是中國共產黨價值追求和中華民族精神內涵最生動的象徵。正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有了紅色文化,中華民族才逐步從鴉片戰爭後迷茫委頓、備受欺凌的狀態中掙脫出來,實現了由落後衰敗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轉折。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徵程中,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從中汲取昂揚奮進、團結拼搏的精神動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精神結晶,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繼承、發展與創新。它彰顯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真理性,是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制度、作風、道德、革命精神、革命傳統等的綜合體現,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科學性、大眾性。
習近平同志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要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不斷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這些重要論述,為新時期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在各種文化中,紅色文化以其鮮明的政治立場、崇高的價值取向、深厚的群眾基礎、堅決的奮鬥精神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當前,尤其應注意發揮紅色文化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作用。一個時期以來,西方敵對勢力竭力對我國進行思想文化滲透。他們否定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和社會主義道路,鼓吹所謂「普世價值」、資產階級「民主憲政」,挑起事端,製造民族分裂,妄圖使我們改旗易幟。對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紅色文化百鍊成鋼,是抵禦西方腐朽反動思想文化侵蝕、防止「和平演變」的利器。應充分認識其內涵、意義,切實用好這一思想武器。
弘揚紅色文化,最根本的是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重點把握列寧所講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與三個組成部分、恩格斯所講的馬克思一生的兩大發現即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毛澤東同志的系列論著。同時,要與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結合起來,掌握識別真偽的武器,從思想上武裝起來,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形形色色的錯誤思想進行堅決鬥爭,保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思想認識的清醒和統一,齊心協力、共同奮鬥。
弘揚紅色文化,還要高度重視對青年一代的教育引導。應通過加強革命歷史、傳統文化、國情社情等愛國主義教育,幫助青年一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築牢抵禦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侵蝕的思想道德防線,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2.關於20xx年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3.20xx年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推薦
4.黨員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