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黨課講稿
2023-12-11 06:51:42
同志們:
按照縣委的統一部署和督導組的要求,結合前段時間學習體會,今天,圍繞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同大家一起上一次專題黨課。
一、「群眾路線」的概念和發展歷程
(一)群眾路線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一個多層面的偉大創造
我們黨比較明確的提出「群眾路線」概念,是在1929年中共中央給轉戰贛南、閩西的紅四軍前委的「九月來信」中表述的。毛澤東在「古田會議決議」中採用了這個概念。此後,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中國共產黨人的群眾路線思想在中央蘇區特別是在抗日戰爭中得到了廣泛展開,並有多方面的偉大創造。首先,它是思想理論的偉大創造。在1943年毛澤東寫的《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他將「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升華為「實踐到理論再回到實踐」的過程,賦予了群眾路線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基礎,使之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一大飛躍。其次,它是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偉大創造。就全黨來說,將群眾路線作為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來自覺地運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偉大成果。有這個認識自覺同沒有這個自覺,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大不一樣。再次,將群眾路線作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活動,也是活動方式的一個偉大創造。群眾路線作為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橋梁。作為實踐活動,則是作用於客觀,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活動形態。群眾路線作為實踐活動,形式很多。就思想教育來說,整風教育是一種實踐活動形式。這次搞群眾路線教育,也是一種實踐活動形式,即是在新的歷史時期作為新的偉大工程的黨的建設的一次重要實踐活動。這多層面偉大創造的基石,就在於它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史觀,揭示了黨必須依靠人民群眾才有生命力、活動力和創造力的緣由。因而,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二)群眾路線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活的靈魂
鄧小平在十屆三中全會上的講話,高度評價了毛澤東的群眾路線思想。他說:「毛澤東同志倡導的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這兩條是最根本的東西;對我們黨的現狀來說,我個人覺得,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特別重要。」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根據鄧小平的思想,在重新概括毛澤東思想理論體系時,將群眾路線同實事求是和獨立自主一起,作為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點。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發展,黨的思想理論也在發展。黨的十七大將改革開放以來作為指導思想的創新理論,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十八大根據新的實踐要求又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了新的界定,指出:它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對於毛澤東思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係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各個理論形態的具體內容雖各有不同,但都可視為對毛澤東思想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毛澤東思想的堅持,最重要的就是對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點的堅持。這是精髓的精髓,應一以貫之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各個理論形態中。這樣,群眾路線思想,毫無疑問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活的靈魂。
(三)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破解脫離群眾危險的重要抓手
正因為群眾路線在黨的理論和實踐中具有上述重要地位,要解決目前突出的黨與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就必須有一個抓手。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從思想深處進行一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再教育。
「為民」是教育實踐活動的核心。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就是為民、務實、清廉。這六個字最核心的是「為民」二字。目前存在的許多作風問題是表象,實質上是「為民」問題沒解決。為民,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這是共產黨的宗旨,也是共產黨的先進性之所在。在革命戰爭年代,共產黨堅持了這個宗旨,廣大老百姓深深熱愛共產黨,跟著共產黨鬧革命,經過28年的艱苦卓絕鬥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新中國成立後,共產黨由革命黨變為執政黨,由局部執政變為在全國大陸全面執政。建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先是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全面進行的社會主義建設儘管遇到很大挫折,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進入新時期以後,又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是不可否認的基本事實,也是我們國家現實生活中的基本面。
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由於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整個社會處在極其深刻的轉型變革之中,在一些地區、部門和單位,一些幹部包括一些重要領導幹部,對黨的宗旨的堅持淡化了,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感情淡薄了,真心實意地為最廣大群眾謀利益的事情做得差了,脫離群眾的危險突出了,在有的地區甚至發生了同廣大人民群眾尖銳的利益衝突。因此,重新進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再教育,就非常必要。重新進行「為民」教育,使廣大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端正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思想深處紮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之根,重鑄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繫,從而永葆共產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夯實我們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
「務實」是進一步改變工作作風問題。這就是務誡空談,埋頭苦幹。一方面,這些年強調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各級幹部的作風有了不少轉變,這是黨和政府各項工作取得巨大成效的一個重要保證。另一方面,由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機制還不健全,考核幹部的指標體系還不完善和社會浮燥情緒的巨大影響,在一些幹部中滋長了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不良作風。講話是念秘書寫的稿子,空話、大話、套話連篇,沒有自己的思想和語言風格。搞調查研究,滿足於聽虛假匯報、看作秀典型。下面幹部投上所好,安排好考察線路,不讓老百姓講真話,報喜不報憂,看好不看差。這樣,很難了解到真實情況,在這樣基礎上的決策,不可能不脫離實際,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影響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強調「務實」就是要改變這種不良作風,將新一屆中央強調的「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落到實處,讓廣大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都將其作為轉變作風的根本要求。
「清廉」應當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落腳點。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既然是貫徹整風精神,要求「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那麼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在新的歷史時期的一次整黨。它要全面解決目前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包括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還有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但最後要落實到為政清廉上。目前,群眾意見最大的就是腐敗。不必說那些落馬的省部級、司局級、縣處級幹部,就是小科級官員都肆無忌憚地大搞權錢尋租、權色交易,這是令國人震驚的。腐敗現象高發勢頭得不到有效遏制,既嚴重損壞了黨和國家的聲譽,也日益摧毀人們的信仰信念。十八大報告指出: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確確實實的危險。按照鄧小平的說法,這個問題解決不好,我們的黨和國家就會發生另一個方面的變質。這樣,共產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會喪失殆盡,也就會為老百姓所拋棄。蘇聯「亡黨亡國」的前車之鑑,不就是這樣嗎?因此,十八大再次指出: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堅決查處大案要案,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不管涉及什麼人,不論權力大小、職位高低,只要觸犯黨紀國法,都要嚴懲不貸。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能不為深入、持久地開展反腐敗鬥爭作出巨大努力。
二、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是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重大舉措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人心向背不僅決定著國家政權的命運,也形成了歷史的基本走向。人民是歷史的主體,也是黨的事業立足的根基、成長的血脈、力量的源泉。歷史深刻昭示,群眾路線是黨的傳家寶、生命線。只有牢記為民宗旨,永葆為民本色,才能夯實執政之基,始終成為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力量。面對「四大考驗」,只有強化宗旨意識,築牢思想根基,站穩群眾立場,黨才能有效應對「四大危險」,做到堅如磐石。
放眼神州,國家綜合實力大幅躍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執政資源不斷擴大,黨的執政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但與此同時,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攻堅期,錯綜複雜的利益潛流湧動,多樣多變的思想交融激蕩。無論是排除思想觀念的障礙,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還是擴大深化改革的公約數,凝聚攻堅克難的正能量,都需要有群眾的充分理解和積極參與,需要發揮群眾的智慧力量。堅持群眾路線,就是把黨的事業植根於群眾,接地氣、通靈氣、有生氣,從群眾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汲取破解發展難題的無窮智慧。
事業興衰成敗,能力至關重要。不斷提升執政能力,是為人民掌好權、執好政和造福於民的前提基礎。好的作風既是能力的保障,本身也是能力的具體體現。中央制定改進工作作風和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以作風為抓手加強黨的自身建設,著力提升執政能力,找到了關鍵,抓住了要害。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對準有的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從思想上教育、行動上糾正、制度上完善。狠剎「四風」,改進工作作風,就能更好地貼近群眾、服務群眾,激發和凝聚人民的智慧力量,使黨的事業和各項工作在人民的積極支持參與中獲得長足進步。
站穩群眾立場,走好群眾路線,貴在認識,重在行動,歸根結底要通過教育實踐活動為民辦實事、辦好事見到成效,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讓人民群眾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黨的優良作風,體會到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繫。群眾之所以對「四風」深惡痛絕,實質在於其違背了黨的性質和宗旨,損害群眾利益,疏離黨群關係。只有在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實踐活動中樹立問題意識,在解決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中改作風、求實效、創實績,才能讓人民受益,使人民滿意。
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用好傳家寶,堅守生命線,扎紮實實搞好教育實踐活動,以實際行動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充滿生機和力量的中國共產黨,必將團結帶領人民,引領中國巨輪駛向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彼岸。
三、要以整風精神動真碰硬,確保取得紮實的成效
「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執政黨的黨風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眾。這些年來,從整黨到「三講」教育,從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到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我們黨高度重視作風建設、一貫要求從嚴治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群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舉措。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這樣的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人民群眾曾經用小米哺育延安革命根據地、用小車推出中國革命的勝利、用手印開啟改革開放的進程,正是因為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繫,我們的事業才贏得了人民的支持、參與和擁戴,才能夠戰勝世所罕見的風險考驗,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今天,我們站在關鍵的歷史節點、全新的發展起點。「兩個100年」的奮鬥目標前景可期,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曙光在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讓黨群幹群關係面臨新的嚴峻考驗。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還大量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不僅損害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更損害了黨群幹群關係。面對前所未有的風險和挑戰,堅持群眾路線、密切聯繫群眾,是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
如何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牢牢把握作風建設這個主要任務,才能對準焦距、找準穴位、抓住要害,集中解決「四風」問題。認真貫徹「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才能真正實現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態度上,要以整風精神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拋開面子、動真碰硬、觸動靈魂。在步驟上,要堅持領導帶頭,力爭認識高一層、學習深一步、實踐先一著、剖析解決突出問題好一籌。在方法上,要注重建立長效機制,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制度,經常抓、長期抓。力戒形式主義,做到「不虛」;解決突出問題,做到「不空」;緊緊圍繞主旨,做到「不偏」,真正擊中痛處、打在點上,這一活動才能取得實效、獲得長效。
「求木之長,必固其根。欲流之遠,必浚其源」。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力倡改進作風、密切聯繫群眾,身體力行,率先垂範,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樹立了榜樣。全系統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深刻領會、積極參與、紮實推進,以優良作風把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起磅礴力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