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有多殘暴:沿海遷界殺人燒房,平三藩殺平民
2024-06-29 18:40:48 1
康熙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清軍入關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清朝唯一能被稱為「大帝」的皇帝。康熙的能力毋庸置疑,他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然而在這風光的背面,也有不為人知的殘酷,接下來通過康熙有多殘暴,小編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這位千古一帝。
康熙有多殘暴
康熙的殘暴與其功績是相關聯的,在經濟上他放寬海禁,允許海外貿易,但在沿海遷界時殺人燒房,造成大量無辜百姓傷亡;在軍事上,康熙平定三藩之亂,但在平亂的過程中,清軍對平民的屠殺是經過康熙允許的,這足以證明康熙王朝背後的殘暴!
暴行一:沿海遷界殺人燒房
康熙在位期間,很重視經濟,他一度放寬海禁,允許海外貿易,但在這過程中,有一個沿海遷界政策造成了很多無辜的傷亡!什麼是沿海遷界呢?具體來說,是康熙在位的二十幾年裡,清政府劃定一個瀕海範圍(從瀕海三十裡、四十裡、乃至到二三百裡不等),然後設立界碑,乃至修建界牆,強制處在這個範圍內的沿海居民遷移,有敢不遷移的,殺無赦,有敢越界的,也殺無赦。
關於這次沿海遷界,當時人的描述是「令下即日,挈妻負子載道路,處其居室,放火焚燒,片石不留。民死過半,枕藉道塗。即一二能至內地者,俱無儋石之糧,餓殍已在目前。……」也就是遷的時候,沿海居民就死了超過一半,剩下百分之二十不到的人,就算能夠到內地,離餓死也不遠了。而這一切康熙是知道的,所以康熙有多殘暴?由此可見一斑!
暴行二:平三藩殺平民
康熙之所以被稱為大帝,其軍事才能是不可忽視的,他平定三藩之亂、三徵噶爾丹、收復臺灣等,為日後乾隆帝奠定近代中國版圖打下基礎。不過在平三藩這大戰績的背後,是無情的殺戮,清軍對平民的屠殺,從許多記載來看也是相當驚人。這裡不必長篇大論,就引二則相關史料也可見一斑。
《清史稿·王騭傳》裡記載的王騭在康熙的上疏中說「四川禍變相踵,荒煙百裡,臣當年運糧行間,滿目創痍。自蕩平後,修養生息,然計通省戶口,仍不過一萬八千餘丁,不及他省一縣之眾」這個時期四川人口的損失,平民的死亡顯然和清軍是脫不了干係的。
其實不僅是四川,其他相關地區也遭受類似的厄運,比如康熙十八年,瀏陽縣知縣曹鼎新說「自甲寅吳逆倡亂,……以至王師赫怒,整兵剿洗,玉石難分,老幼死於鋒鏑,婦子悉為俘囚,白骨遍野,民無噍類」。 這裡說的就更明確了,聯繫到清軍一向有屠殺平民的傳統,再加上清朝方面的官員也不會故意抹黑清朝自己,因此這類記載的真實性是沒有疑問的。所以康熙有多殘暴,大家現在知道了吧!如果一個皇帝手下的軍隊有大肆屠殺平民的行徑,那麼這樣的皇帝再將其稱為仁愛,那也是很不妥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