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十種奇特理論 SETI計劃搜尋地外智能生物
2023-03-31 14:28:55 1
浩瀚無垠的宇宙神秘莫測,人類所在的銀河系只不過是宇宙中一個微乎其微的星系,誰也不知道在宇宙中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人類也一直在探尋其他智能生物,所以啟動了一個生物SETI計劃,類似這種對於宇宙探索的奇特理論還有很多,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宇宙中十種奇特理論:
一、太陽系究竟有多少顆行星
在太陽系中,我們已知的有八顆行星和五顆矮行星。過去幾個世紀裡,人類已經成功探測到了八大行星和冥王星,並對其有所了解,但依然不知道在太陽系內、冥王星外還有什麼。這意味著也許還有大量尚未被發現的行星存在。在發現2012 VP113和塞德娜90377這兩顆疑似矮行星之後,人類首次意識到太陽系內還有其他行星存在。研究人員發現,一些巨大的天體影響著這兩顆疑似矮行星的運行軌道。天文物理學家認為,在已知的行星外,有一顆體積大小約為地球10倍的行星影響著他們的運行軌跡。此外,他們還相信太陽系存在更多比地球體積更大的行星,這意味著太陽系中至少有十大行星。這些可能存在的大行星距離地球表面至少200天文單位。天文單位指太陽到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一個單位長度約為9300萬英裡或1.5億公裡。鑑於距離太遠,以我們目前的儀器水平,還無法探測出是否還存在其他行星。
二、生物SETI計劃
人類是如何形成的?人類是宇宙中唯一的智能生物嗎?生物SETI計劃正是基於這兩個深刻的問題而提出。畢竟,生命能夠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已經非常不可思議,況且環境居然也恰好適宜當今人類生存。而「外太空還有生命存在」這個想法,已經令人類痴迷了數百年之久。但是,也許我們不用非得抬頭仰望星空才能找到外星人存在的證據呢?也許這種證據就存在於人類自己的DNA之內呢?任教於哈薩克斯坦國立大學的教授和供職於費先科夫天文物理研究中心的天文學家共同提出了這種假設,認為基因是宇宙中最持久的構造。
如果高智能生物向我們發送信息,那麼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代碼植入我們的基因內,而不是用無線電波之類的發送信號。兩位天文物理學家的基本論點在於:如果人類基因中有一些細胞是達爾文進化論都無法解釋的,那麼這些細胞一定是某個信號,或者說是設計者留下的記號。他們還指出,人類的基因圖譜呈現出非常精密的秩序,邏輯性嚴密到令人驚訝;而這些簡單又條理分明的基因模式也許就來自太陽系以外某些更高級的生物。如果這個理論是正確的,那麼本小節開頭提出的兩個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也就是說,外太空還有其他生物存在,而人類正是因為他們才得以形成的。
三、白洞
大多數人都聽說過黑洞,那白洞呢?在物理的領域中,白洞這個詞帶有一點虛構的成分:它們從未被發現,但確實有存在的可能性。有一個理論是:白洞與黑洞非常相似,主要區別在於你一旦進入黑洞就無法從黑洞離開,只能從白洞離開,而同時你又無法進入白洞。這意味著黑洞僅僅是入口,而白洞也只作為出口。鑑於上述二元論,一些物理學家便認為黑洞和白洞實際上是蟲洞的兩端。也就是說,假如某人或某物進入了黑洞,當他們從白洞出來時,就會到達另一個地方,甚至是完全不同的時間裡。
然而,這全都是推測而已,因為如前所述,白洞從未被發現過。事實上,一些物理學家也認為白洞不太可能真實存在。他們認為,如果向黑洞中投入一些東西,這些物體將只在裡邊保持不動,假如持續不斷地塞物體的話,黑洞最終會被塞滿。儘管如此,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來說,白洞還是可能存在的。
四、量子纏結
量子纏結是一個奇怪的物理現象:在量子力學裡,兩個粒子(如電子)短暫地彼此耦合,分開之後亦會相互影響。物理學家先分別測量兩個粒子,接著讓它們結合,再單獨測量每個粒子。這時候該現象就會出現,因為測量的粒子前後性質發生了變化。有趣的是,如果你改變其中一個粒子,另一個粒子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即便這兩個粒子之間距離了一個銀河系,它們也會展現出纏結的現象。這就是被愛因斯坦稱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的難題,因為兩個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同時產生的,比光速更快,這無疑違背了他提出的相對論。主流理論認為,這兩個粒子以某種方法相互通信。那問題就出現了,我們是否可以通過利用量子纏結來實現比光速更快的交流呢?遺憾的是,這不會發生,因為我們無法讓毫無規律運動的量子纏結來傳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