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真和霍元甲是什麼關係
2023-04-01 18:40:26 15
霍元甲是咱們耳熟能詳的人物。1981年,香港拍照了電視劇《大俠霍元甲》,主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唱響大江南北。2006年,于仁泰執導、李連杰主演的電影《霍元甲》,又在我國內地掀起了一股「霍元甲旋風」。
霍元甲是一個文學人物,但不是臆造出來的,而是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
同治七年十二月初七(1869年1月19日),霍元甲出生在直隸省靜海縣小南河村,這個村子在今天的天津市西青區。咱們無論是看電影,仍是電視劇,都會覺得霍元甲身世豪門,家裡安置得很講究,但這跟歷史事實是不符的。
小南河村過去又叫「靜海老東鄉」,這兒曾撒播一段民謠:「有女不嫁老東鄉,喝苦水,吃菜糠,賣兒賣女餓死娘。」可見,這個村子是比較窮的。根據霍元甲大女兒霍冰如回想,霍家當時在這個村子裡,日子水平一般。家裡的房子是土坯牆,不是豪宅。霍家沒開過鏢局,也不是大藥材商。霍元甲的父親霍恩第曾給鏢局打工當鏢師,霍元甲也給藥棧幫過忙。如此而已。
霍元甲,字俊卿,出生於「以拳鳴於時者七 世矣」的霍家
霍元甲在霍氏家族裡排行老四,所以人稱霍老四。小南河村至今還撒播著關於「霍四爺」的幾個傳說。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憑著一身好體力,霍元甲離鄉背井,到天津的一家腳行打工。腳行,便是專門給他人轉移東西的安排,類似今天的搬遷公司。由於體現不錯,腳行老闆就聘他當代理掌柜。可年初一長,他發現這個行當滿是欺行霸市、苛捐雜稅的惡行,有點像黑社會,所以萌生退意。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他被老闆栽贓,吃了官司,進退不得。
就在這個緊要關頭,霍元甲遇到了他一生中的貴人——農勁蓀。這個人的呈現,改變了霍元甲的人生。這是怎麼回事呢?
農勁蓀是官宦子弟,早年留學日本,結識了孫中山、黃興,不僅接觸了進步思維,而且加入了同盟會。後來,他以「學成歸國」的名義,受孫中山指使來到天津,開設懷慶藥棧;以採購藥材為保護,暗中安排愛國志士和武林英雄,為辛亥革命積蓄力量。
農勁遜,名竹,字勁蓀,安徽宣城 人,其父為清朝的封疆大吏
農勁蓀對霍元甲早有耳聞,一直想將他拉入自己麾下,見霍元甲身處困頓,便伸手相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和雄厚資金,給他解了圍。倆人促膝長談,發現志趣相投,故結為老友。霍元甲告別腳行,投身懷慶藥棧。在這兒他結識了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同盟會領袖。受他們影響,霍元甲萌生了兩個念頭:一是我國飽嘗列強欺凌,皆因清政府腐敗無能,所以,要想拯救民族危亡,必須推翻清朝;二是安身本身專長,從點滴做起,以功夫救國。所以,他打破霍家「不收外姓學徒」的傳統門派理念,招收了一批學徒。對咱們而言,其間最有名的便是陳真。
陳真的臺甫如雷貫耳,甚至在影視劇中比霍元甲還出名。可是,陳真和霍元甲真是師徒關係嗎?歷史上有沒有陳真這個人呢?
陳其美(該照片現藏於上海孫中山新居 紀念館)
陳真的影視形象最早呈現在1972年拍照的電影《精武門》裡。李小龍不僅塑造了經典的英雄形象,而且給陳真這個人物樹立了標杆,賦予了這個人物共同的人格魅力—他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的責任感。
不過,工作的本相是:陳真僅僅《精武門》劇本的作者倪匡臆造的人物形象。翻遍關於霍元甲的文獻資料,都沒找到陳真這麼個學徒。因而,陳真當為虛擬人物。
雖說是虛擬,但也並非劇作家胡編亂造。陳真的形象仍是有歷史原型的。這個「原型」包括四個人:
第一個是劉振聲。他是霍元甲收的第一個外姓學徒。他自幼武藝超群,出招迅速,臂膀粗壯有力,江湖人稱「閃電手飛燕子劉」「鐵臂膀劉」。他是霍元甲最得意的弟子。不過,在關於霍元甲的影視作品裡,他戲份很少,社會知名度不高。
第二個是陳其美。他身世富商人家,但家道中落,十幾歲就隻身闖蕩上海灘,後來留學日本,結識了孫中山,加入了同盟會,還跟蔣介石結為換帖兄弟。回到上海後,陳其美就聯絡各方實力,安排裝備起義,成為辛亥革命元勳。他遇刺身亡後,其葬禮標準在國民黨大員中,僅次於孫中山和蔣介石。
第三個是陳公哲,第四個是陳鐵生,倆人都是同盟會會員,都武藝高強,參與興辦上海精武體育會,成為功夫理論和實踐的名家。
陳真的形象,歸納了劉振聲的學徒身份,陳其美的擔當精神,以及陳公哲、陳鐵生的高超武藝。真是「源於日子,高於日子」。
不管是否確有陳真其人,霍元甲收過學徒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