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又有天體要被重新分類?直徑只有冥王星1/6,卻要與它同列
2023-04-01 18:15:37 1
在2006年的國際天文會議上,冥王星,最初的第九顆行星,被嚴重降級並歸類為矮行星。從那以後,太陽系中行星的數量不僅從九個減少到八個,而且天體的分類也在行星和小行星之間增加了一個矮行星的分類。
當時,科學家將總共四個天體歸類為矮行星。除了冥王星(直徑2370公裡),還有波塞冬(直徑2326公裡)、鳥氨酸(直徑1500+400-200公裡)、西亞斯(直徑1436公裡)和穀神星(直徑950公裡)。
(注:我們暫時不會討論冥王星-卡戎。它是衛星還是矮行星仍有爭議。)
然而,矮行星最近迎來了一個新成員。這個天體一直被認為是一顆小行星,但經過重新鑑定後,它被歸類為矮行星,被稱為健康恆星。這是冥王星等天體第二次被重新歸類為矮行星。
興於1849年被發現。它的名字來源於希臘的健康女神徐蓋亞,所以它被翻譯成中文為沈戩星。因為只有行星和小行星,它們被歸類為小行星。即使在矮行星的定義被提出後,也沒有人提到將其歸類為矮行星,因為它的體積很小。
畢竟,它的直徑只有430公裡,即使是中國的青海省也無法把它填平。它的表面積不到中國陸地面積的1/4。比Vesta(直徑約525公裡)和pallas athena(直徑約544公裡)大的天體還沒有從小行星升級為矮行星。它怎麼能轉動呢?
沒想到,真的輪到它了。
這很奇怪:矮行星似乎是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天體。為什麼健康之星比灶神星和灶神星更大?
事實上,純尺寸根本不是科學家研究的焦點。我們已經多次提到,與質量、重力和其他因素相比,直徑或體積在天文學中的重要性非常低。包括太陽系天體的分類,大小並不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
在這裡,讓我們談談矮行星的定義。要被歸類為矮行星,必須滿足四個條件:
圍繞太陽旋轉的自然天體;
不是衛星(老實說,只要第一條規則定義明確,第二條規則就是雞肋);
引力不足以清除空軌道上的其他天體(這是矮行星和行星之間最根本的區別,也是冥王星降級的根本原因);
重力足以讓一個人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簡而言之,基本上是球形)。
從第3條和第4條可以看出,矮行星分類的基本標準實際上是小行星和行星之間有引力的天體。
對於興來說,前三個都沒有問題。唯一讓科學家猶豫的是第四條。
然而,當歐洲南方天文臺的超大型望遠鏡裝備了最新的武器——光譜旋光性高收縮EXO行星研究儀器(球體儀器)時,科學家們對小行星帶的物體(如肯申星)拍攝了詳細的照片,並最終決定將其歸類為矮行星。
為什麼SPHERE儀器如此強大,以至於科學家們200年來都無法看到的天體都直接暴露在人眼中?老實說,這很正常,拍攝小行星就像用靶心殺雞一樣,因為它是用來直接觀察系外行星的。正如我們所說,系外行星很容易被恆星的光淹沒,這使得直接觀察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SPHERE儀器可以。甚至幾十到幾百光年以外的系外行星都可以被直接觀測到,更不用說一些小行星了?
從這張照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雖然沈劍星沒有人馬座和灶神星大,但它已經呈現出近乎完美的球形。因此,在確認它滿足所有要求後,科學家沒有理由拒絕升級它。
從那以後,矮行星行列中的一個新成員受到了歡迎,矮行星最小尺寸的記錄不再由穀神星保持,而是由穀神星移交給新的紐崔萊。
當然,科學家也拍攝了灶神星和人馬座的高清照片。看下面的圖,左邊第一個是穀神星,第二個是灶神星,它的形狀明顯不規則,第三個是雅典娜女神,有點模糊,但我可以看到它也不規則。在最右邊的是沈戩·邢,他的「身材」顯然比前兩個好得多。
所以,既然天體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球體,而雅典娜和灶神星的直徑更大,顯然它們的質量和重力也比健康恆星大,為什麼它們不是球體呢?
目前,可能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巧合。直徑500公裡及以下的天體不能靠重力形成球體,而健康的恆星恰好形成球體。這是怎麼發生的?事實上,在金神星附近有許多小天體,它們被稱為金神星家族。這組天體最初被認為是同一個天體,在受到撞擊後被撞成這個形狀。其中,沈劍星是最大的一顆,佔整個家庭質量的90%,它的形狀正好是球形。
第二:時間。射手座和灶神星也有可能仍在逐漸接近,但他們還沒有結束。然而,還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它們形成得比健康之星晚得多。然而,根據目前的理論,這種可能性不大。
總之,到目前為止,沈劍星升級為矮行星的理論還沒有定論。無論如何,隨著越來越多的天體被人類發現,尤其是柯伊伯帶的天體越來越容易被觀測到,矮行星的數量很可能會繼續增長。矮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界限是什麼,它的理論下限是多少,還有待科學家進一步觀察和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