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什麼傳統美食 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故事
2025-08-07 10:31:09
關於美食的講究在中國最為深入,不同的地區人們都有著不同的吃法也有著不同的習俗。而在一些傳統節日當天關於吃更有不同的講究,當我們融入了當地的傳統文化,在傳統節日當天吃的比較健康吃的比較特色,也就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豐富。
傳統端午節美食
【粽子】粽子古稱「角黍」,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真正有文字記載的粽子見於晉周處的《風土記》;而流傳有序,歷史最悠久的粽子則是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於唐韋巨源《食譜》。
【大蒜蛋】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黃酒】《清嘉錄》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也就是說雄黃酒就是用白酒、雄黃勾兌而成的。
端午吃粽子來歷
端午節吃粽子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民間活動大盤點
每當到了端午節,許多人家都會在門前懸掛一樣東西,那就是艾蒿,除了艾蒿還有菖蒲。家家戶戶在端午節這天灑掃庭院,再將艾蒿以及菖蒲插在門楣上面,能夠防蚊蟲,據說還能夠驅鬼避邪等,功效十分強大,但這是一種傳言,並不知道裡面真假。當然端午的吃粽子習俗,自古就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風俗之一。古時候的賽龍舟活動通常盛行在吳地、楚地、越地等,到了現在,全國各地在端午節這個時候,都會有賽龍舟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