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初,一位農場主帶回24隻小動物,現在它們正佔領澳洲
2024-03-26 12:04:06
中國自古就注重「民以食為天」,解決溫飽成了許多百姓的頭等大事,所以歷代統治者都特別關注有關方面。所幸先民們不但勤耕不輟,栽培出產量高的糧食作物,而且刻苦鑽研多種烹飪方法,使中餐享譽世界。
當然中國的「吃貨」們實際上也是令許多動物聞之色變,以致於美國人認為是生物入侵,小龍蝦來到中國搖身一變成了夜宵裡不可或缺的下酒菜。
然而,顯然並非全世界的人都能把吃飯的精神進行到底,因為飲食習慣不一樣,再加上烹飪方式簡單,還有許多地區還面臨著生物入侵,因此澳大利亞野兔危機引起了大家的同情和擔憂。
遠在十九世紀初葉,澳大利亞迎來了最早的野兔。這些野兔都是從英國來的,由一個喜歡打獵的農場主傳入。他只希望能為自己找到幾個獵奇的目標,但從未想到會對澳大利亞大陸的整體產生深遠影響。
換言之,至今為止,澳大利亞人民仍在努力以科學、合理的方法解決這一問題,只是成效不大,因此生物學家們也會做出新的努力。
一種看法是,與通過食用解決這個問題相比較,科學方法也許有時會起到更大的效果,因為它有助於保護生物群落而減輕生態壓力。
大自然要保持某種平衡,作為始作俑者的人類也要對其行為承擔責任,這一過程也許很長,但其不利影響也要減少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