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非院校畢業生就業前景如何(專家建議雙非院校本科生不要介意下工廠)
2023-10-04 23:19:25 2
圖源:視覺中國
芥末堆文 「雙非院校本科生不要介意下工廠。」近日,「網紅教授」儲殷在談到疫情下的求職選擇時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引發熱議,有聲音質疑其「學歷歧視」。對此,儲殷回應稱「說點兒實話但是大家不願意聽。」
公開資料顯示,儲殷是中國人民大學博士,數字經濟智庫副院長,國家安全與政府法制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
儲殷:雙非院校本科生就業要立足當下,先找到工作再說在視頻中,儲殷建議雙非院校本科生就業要立足當下,「先找到份工作再說,先幹著,不要嫌什麼技術員下工廠不好,能下工廠下工廠,」他指出,雙非院校畢業生在就業時要把眼光放在新一線城市。「目前來看,雙非在一線城市也很難留下來,可以看看新一線城市怎麼樣。」
圖源:「儲殷教授」抖音帳號
這段發言在社交網站引發關注和討論,有網友質疑其「學歷歧視」。5月11日晚間,儲殷發布短視頻進行回應:「我這怎麼叫學歷歧視呢?咱們就說點兒實話你不願意聽。那我現在這麼講,我說『雙非二本同學咱們也要留大城市進大公司。』這樣這合適嗎?」
他表示,教育有一個非常糟糕的問題就是:「我們培養人甚至都不是培養勞動技能,而是給予一種身份,給予一種不用幹體力勞動的身份,這已經不是一個現代社會的一個文明標準。自食其力,創造財富,養活老的,養活小的,自己踏踏實實過一輩子有什麼見不得人呢?」
儲殷指出,真正讓人擔心的是「當我們的孩子上大學的時候,總覺得我們學的不是勞動技能,而是獲得了某個可以免於體力勞動的身份」,他認為,社會要對體力勞動者保持足夠的尊重,要給予體力勞動者穩定和有尊嚴,「這樣的話,也許以後這種聲音就會越來越小。」
「一年1000多萬大學生畢業,但工作機會就是那些,我們總要長大的,父母總會老的,人總要養活自己的。放下過去那種不切實際的『大學生就是當官』『大學生就是天之驕子』『大學生就是不用雙手沾泥,不用身上沾汗』的無聊觀念吧,回到現實中來。」儲殷說道。
2022屆高校畢業生共計1076萬人,就業話題引發關注2022年以來,大學生就業話題頻頻登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22屆高校畢業生共計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經濟下行壓力下,受疫情衝擊、國際形勢、政策調整等影響,今年的就業形式非常嚴峻。
為幫助大學生就業,教育部上線國家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啟動「全國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並於近日為2022屆高校畢業生舉辦了「就業促進周」與「百日衝刺」等活動。
5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把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高校畢業生,以及殘疾高校畢業生和長期失業高校畢業生作為就業援助的重點對象,對通過市場渠道確實難以就業的困難高校畢業生,可通過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
實施國家助學貸款延期還款、減免利息等支持舉措,延期期間不計複利、不收罰息、不作為逾期記錄報送。支持高校畢業生發揮專業所長從事靈活就業,對畢業年度和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靈活就業的,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關於「到基層就業」的問題,上述通知也提到,要拓寬基層就業空間,結合實施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等戰略,適應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需要,挖掘基層就業社保、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會工作、司法輔助等就業機會。社區專職工作崗位出現空缺要優先招用或拿出一定數量專門招用高校畢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