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紙有關的美文(童年與紙為伴紙是有生命的)
2023-10-12 23:22:25 3
「我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期,當時國家比較困難,我的童年記憶就是拿紙當玩具。從折方元寶開始,我喜歡上摺紙。沒有紙我就撿點別人不用的煙盒,折成我喜歡的東西。」現年60歲的劉建林自幼喜歡美術,從5歲開始,他就嘗試摺疊創作,至今已堅持50餘載。劉建林表示,摺紙是他最喜歡的中國傳統文化式樣,多年來的堅持使他的摺紙作品形成了嚴謹而靈動的藝術特色。他的作品主題鮮明,傳統摺紙也有自創新品,按系列分為軍事系列、動物系列、生活系列、工具系列、鮮花等,按數量統計不計其數,僅今年就已折了近千件作品。
旁人看起來只是一張普通的紙,在劉建林看來,紙也是有生命的。不論是眼前所見,還是心中所想,劉建林的摺紙可就地取材即興創作,人物創作信手拈來。說著,劉建林選擇一張彩紙,經過他一雙巧手的撕、搓扭、摺疊、粘壓,一黑一白兩隻栩栩如生的天鵝便躍然眼前。
院史館陳列著他的兵器模型
●
「值得我驕傲的是陸軍飛彈學院院史展覽沙盤裡陳列的那些兵器模型,那是我費了好大功夫製作的。」劉建林說。
1983年至1998年,劉建林在部隊的那段日子,培養了他堅韌的軍人風格,他的心靈手巧在戰友間盡人皆知。
「當年,我接到院史展覽籌備任務,展覽沙盤裡的各種微縮兵器模型都由我負責。為了把各種兵器細節還原,每天我都研究怎麼折能展現出兵器的特點。比如坦克上面的旋轉炮臺,我就嘗試了幾十次,最終成功組合。」他介紹,普通的摺紙要一兩百個步驟,有一些微型摺紙更是繁瑣,不但手法要細膩,折起來也更複雜,最少要幾個小時,多則要耗上幾天。
「當年我設計製作的微型兵器系列算是我摺紙的巔峰之作。」說話間,他展示了摺疊的潛水艇、戰鬥機、軍艦等。
老人折得輕鬆,折出來的圖案又那麼形象逼真,「首先把一個正方形的紙做兩次對角折,一定要邊角對齊,不然後面就會走形……」他講著折氣球的要領。
紙裡乾坤大,技藝廣傳承
●
一張白紙在指尖翻轉,幾分鐘,就變成了兔子、坦克、茶壺……現在,劉建林每天都要進行摺紙創作,這是沉浸在興趣愛好中的巨大滿足。
在他的餐廳,一張長方形桌子擺在中央。剪刀、膠棒、花鏡、筆、尺子等工具和規格不同的紙張整齊地擺放在桌上。每天一半的時間,劉建林都會靜下心來研究摺紙。「最近我準備創作鮮花系列,在手機上每天查閱鮮花種類和樣式,我再慢慢研究創作。」他的床頭柜上也擺放著同樣的一套工具,有時睡夢中靈感乍現,他會起身拿起枕邊的紙折上幾張。
新人結婚折喜字,國慶節折國旗、國徽,七夕節折玫瑰花,六一兒童節給孩子們折玩具,劉建林的日常生活因為摺紙變得多彩。
劉建林表示,將紙張賦予生命力,每一件讓人們稱奇叫絕的摺紙作品的背後,凝聚著創作者無數次的觀察靜思,一張紙上要進行百次、千次的摺疊操作和摺疊空間上的邏輯分配,要按照複雜步驟和多種手工技法的要求,進行創作。
「中國四大發明之一就是造紙術,我們和紙有著不解之緣,摺紙作為傳統文化也要進校園進家庭,我會將它傳承下去。」
2021年6月,劉建林受邀到「學習強國廊坊學習平臺」開設空中課堂,專門傳授手工摺紙技藝,目前錄製了多個授課視頻。
劉建林不斷創作,有時還帶自己的作品走進校園課堂,宣傳摺紙藝術:「我想對『都能當摺紙達人』進行推廣,廣泛參與和互動才是傳承的體現。」
劉建林:
花樣摺紙疊出生活百味
本報記者 馬穎劼
「雄壯的公牛、神態各異的十二生肖、展翅高飛的雄鷹……都是我折的寶貝。」劉建林招呼大家看他的作品。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摺紙,讓人感覺進入到動物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