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2023-10-10 10:35:19 1
讀書筆記是指讀書時為了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而做的筆記。在讀書時,寫讀書筆記是訓練閱讀的好方法。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篇一】
說《城南舊事》是一本回憶錄絲毫不為過,從「舊」這個字可見一斑,但是這本書又有些不同,因為它是從孩童的角度看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人和事,看完後讓人陷入淡淡的沉思,那個時候的我在哪?我在做些什麼?那些記憶中的人和事現在又是怎樣的光景呢?書不長,由5個小故事組成:《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講述了主人公英子從7歲到13歲的生活經歷。
《惠安館》中主要人物是因想念孩子而有些痴狂的秀貞和英子的兒時玩伴妞兒。母親、宋媽都讓英子避開秀貞,說她是瘋子,但是英子卻覺得秀貞一點都不可怕,而且秀貞還會衝她笑,她喜歡秀貞。英子常常偷偷去找秀貞,聽她講她過去的事情,講她的小桂子。英子和妞兒成為了好朋友,經常一塊玩,但是妞兒需要吊嗓子,到一定時間就得回去,後來英子知道了妞兒的悲慘身世,她是撿來的,父親經常打她,只想著她唱戲來掙錢,妞兒萌生出了要找自己親生父母的想法,秀貞也想著要去帶小桂子去找她爹。秀貞和妞兒過去的經歷讓英子覺得似曾相識,在英子生病的情況下,她把妞兒帶到了秀貞家,並且偷了自己家的金鐲子給秀貞,作為他們去找思康的盤纏。最後是英子大病一場,對於過去發生的事記不清楚了,家人對於她忘記的事也避而不談,但是從媽媽和宋媽的談話中,可以推測秀貞和妞兒搭上了去找思康的火車。我不知道秀貞和妞兒的將來會是如何,也做不出任何想像,但是我想他們既然做出了選擇,會堅持著走下去的。英子不肯稱呼秀貞是「瘋子」,反而和她成為了好朋友,認為收了人東西是要說「謝謝」的,不肯吃她養過的小雞,不忍看被打的馬,她是善良的、重感情的。我想到了小時候我們家附近有個姐姐,大家都不和她玩,覺得她腦子不好使,也不常說話,但媽媽會讓我去找她玩,現在她有了孩子了,我很開心。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們接受的東西很多都是來自外界的,父母以及生活的環境更多的教給他們的應該是用善意對待人、事,而不是早早地就用某些字眼去評定人。
《我們看海去》講的是英子和一個後來證明是小偷的人的故事。英子因為一個踢到草叢裡的球結交了一個收買破爛的人,雖然兩人年齡差別懸殊,卻很聊得來。當他問英子她覺得他是好人還是壞人的時候,英子說:「我不懂什麼好人,壞人,人太多了,很難分。」英子還說了一句:「金紅的太陽是從藍色的大海升上來的嗎?可是它也從藍色的天空升上來呀?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壞人。」英子在學校六年級畢業典禮上登臺表演,她看到了那個熟悉的臉影,但是她卻躲起來了,眼睛也不敢看他那個方向。最後這個收銅破爛的人被逮住了,因為發現了贓物。當媽媽讓她寫篇一個壞人如何做了賊,落得個這樣的現場時,英子拒絕這麼做,而是要寫一本《我們看海去》的書,這是她的承諾麼?我喜歡英子說的那句「金紅的太陽是從藍色的大海升上來的嗎?可是它也從藍色的天空升上來呀?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壞人。」我想,把人分成好人、壞人是不是太簡單了,人那麼複雜,豈是能用好、壞一概而論的。英子是一個很單純卻又有自己的想法和辨別力的孩子,真希望她不要過早的陷入到非黑即白的二元論中。
《蘭姨娘》這個故事很有趣,講的是英子在察覺父親喜歡蘭姨娘後,暗中撮合蘭姨娘和德先叔,最後兩人決定離開了他們家,一起去上海了。一方面稱讚英子的聰明,另一方面又有些淡淡的感傷,我們常常會覺得小孩子嘛,什麼都不懂,卻並不是這樣,他們心裡有自己的辨別能力的,大人的所作所為他們都看在眼裡,心裡也會有定論的。英子成功地救了自己的家庭,成全了一對有情人,讓媽媽恢復了笑臉,卻又覺得有些對不起爸,更同情他,這種情感可以稱之為饒恕吧!
《驢打滾兒》講述了在英子家一直做奶媽的宋媽的故事,宋媽經常被丈夫打,逃了出來掙錢養家,雖然很想自己的兩個孩子,又捨不得英子的弟弟,還要照顧英子的媽媽,到最後才知道自己朝思暮想的小栓子死了,而小丫頭子被丈夫送了人,宋媽便帶著英子去找丫頭子,自然是無功而返,宋媽最後離開他們家,回自己家去了。宋媽是一個很盡職盡責的人,對英子姐弟倆視如己出,照顧的很用心,他們也很依賴她,卻失去了一雙兒女,悲痛也只能接受,離開時仍然惦記著自己照顧的幾個孩子,看到這的時候心裡有些悲從中來的感覺。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是最後一個故事,也是英子成長的一個轉折點,主要回憶了她和爸爸之間的故事。這次是她的畢業典禮了,爸爸卻在醫院躺著沒能參加。回到家後的英子知道了爸爸去世的消息,她並沒有慌張,而是鎮定地承擔了起來,她好像一下子成長起來了,接受了自己不再是小孩子這件事了。實際上,她依舊是個孩子。
宋媽臨回她的老家的時候說:「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還小。」
蘭姨娘跟著那個四眼狗上馬車的時候說:「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媽媽生氣了!」蹲在草地裡的那個人說:「等到你小學畢業了,長大了,我們看海去。」
小時候希望自己快快長大,長大後又希望自己回到無憂無慮的小時候,但是無論我們是孩子的時候,還是現在,都有需要我們自己去承擔的事,也有各樣的煩惱,小時候我們可以寄希望於父母,終究我們都會長大,就像英子的爸爸說的,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成長是一扇樹葉的門,童年有一群親愛的人,那些愛我的人,那些我愛的人,那些離逝的風,那些沉澱的淚。回不去的童年,只能在記憶裡相見。舊事雖已過去,卻不會忘記,而是成為搖曳的花在那默默開放著。
珍惜現在吧,直面前方一扇扇未知的門吧,推開也許會有更精彩的畫卷向我們展開!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篇二】
利用出差的機會,我讀完了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這本書講述的是作者從七歲到十三歲在北京南城一個老胡同的童年往事。它既沒有激昂澎湃的語言,也沒有繪聲繪色的描寫,有的只是樸素的文字,不緊不慢、不慍不火地將一段童年老故事娓娓道來。
翻開書頁,一陣濃鬱的油墨香氣撲鼻而來,恍惚間我仿佛走進了北京南城那個青磚綠瓦的老胡同。兩個天真活潑的小女孩輕快地從我面前跑過,一個扎著一條粗粗的辮子,又黑又亮;另一個小女孩的頭髮又黃又短,就像狗尾巴草。她們跑到西廂房裡,蹲下來逗弄幾隻黃黃的小油雞,歡樂的笑聲在胡同巷子裡久久迴蕩。我輕輕摸著斑駁的牆壁,順著長滿青苔的大青石板路,緩緩地走向惠安館。一個臉色蒼白的女人坐在臺階上,尖尖的下巴,扎著個馬尾,她正用手指繞著辮梢玩,只要看見有人路過她身邊,馬上就衝上去拉著別人的衣袖問:「看見我家小桂子沒有?」遠遠地走來一個挑著擔子收破爛的年輕男人,他一邊穿街走巷,一邊吆喝著,手裡竟拿著那串送給英子的小象牙佛珠。還有那風情萬種的蘭姨娘、樸實善良的奶娘宋媽、身染重病最終長眠地下的慈父……那些與英子一起玩過、哭過、笑過、共同生活過的人一個個鮮活地出現在我眼前。夕陽西下,一抹淡淡的陽光柔和地灑在幽深的小胡同巷子裡,他們就在老槐樹下安祥地曬著太陽,閒話著家常,幾個活潑的小孩在樹下互相追逐嬉戲……
讀《城南舊事》其實是一種享受,全書分為六個章節,每一章節作者都以一種看似歡快而緩慢的筆調在描寫童年的生活,實際上每一章的最後面都有離別的場景存在,而這些場景才真正地觸及英子的內心,她講說她很怕離別,因為離別其實就是在和過去的一段成長做告別,無論快樂還是憂傷,只能用於埋葬。那麼,當我們發覺童年漸行漸遠的時候,我們是否還會想起那些事兒,那些天真無邪、只讓內心安靜的事情呢?
這本書講了很多人生哲理,其中令我最深受感觸的的是全文的最後一句話: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恍惚間我仿佛又回到了我兒時生活的地方-白山黑水,那裡留下了我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小時候我在屋外的滑雪爬犁,在屋後的堆雪人,在遠處大山挖野菜,在老房子裡和小夥伴們捉迷藏……
隨著我慢慢長大,童年的許多人和事都漸漸地離我而去。昨天和老母親聊天時得知,現在老家的舊房子已經要倒了,屋後的大杏樹也被砍了,那留下我童年身影和足跡的地方也都改變了,但那斑駁的老屋、那不變的白山黑水、那勤勞樸實的鄉親,始終深深印在了我的記憶中,它們一直陪伴著我成長,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知道有些記憶一直都在,有些愛從未離去!
千言萬語,只有一句話:「這是一本值得大家讀的好書!」
城南舊事讀書筆記【篇三】
在火車上過了一個周末,在寂寞,煎熬的旅途上,讀了林海音的《城南舊事》。細膩的文筆,深刻的內心世界剖析,對於愛情,婚姻,親情閱讀和理解,讓自己收穫頗多。
書中多個愛情,婚姻的故事,更加印證了我的觀點,婚姻和愛情不是一回事。在這本書,談了很多動人的愛情故事,也有很多失敗的婚姻故事,但是書中沒有描寫一個善始善終的愛情,婚姻故事,往往都是以悲劇而結束。也許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有其特殊的背景。就像書中所說:人生有很多事情是浪費的,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但它卻長久的持續著,婚姻也是一樣。
關於親情,在書中描述的是如此的深刻,很多時候,親情給予我們更多的支撐,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力量讓我們走下去。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會更多的喜歡和自己親戚相近的人在一起,因為只有親戚才可以使人溫習過去所熟悉的生活人物和景象,給寂寞的現在一點溫暖。
靜靜的享受生活,靜靜的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