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龍抬頭剃頭日(為了龍抬頭)
2023-10-19 20:20:24 1
為什麼叫龍抬頭剃頭日?民俗被訛傳 真相很溫暖,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為什麼叫龍抬頭剃頭日?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為什麼叫龍抬頭剃頭日
民俗被訛傳 真相很溫暖
「正月不剃頭」其實緣起古人「思舊」
春節剛過,不論是在網上,還是在平時的生活中,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正月裡不能剃頭,否則就會怎麼樣。」這樣的說法讓一些本想去理髮精精神神上班的居民不知何去何從,不管民俗去理吧怕舅舅知道了不高興,可要不去理吧,這春節已過,頭髮也長了,也該到了打理的時候。可這個流傳下來的民俗雖然不能全信,但也讓想去理髮的人有所顧忌,並紛紛表示,難道真的要等到農曆二月二(龍抬頭)才能去理髮嗎?對此,南京民俗專家表示:「正月不能剃頭」其實是因為「思舊」「思舅」。
因為正月裡剃頭和舅舅鬧僵
這兩天不論是在朋友圈還是在生活中都能看到一句話「正月不能剃頭」,對於這樣的民俗還在微博引發網友的議論。有人稱不用管,也有人說還是要相信民俗。 為了這個事,家住在棲霞區的仲先生感覺有些鬧心,眼下這年也過了、節也過了,本想著理個髮就能開工大吉了,新的一年精精神神地到單位,也有個開個好頭的寓意。
可沒有想到頭髮剛理,發了個朋友圈就被舅舅看到了,無釐頭地被舅舅大罵了一頓。原因就是流傳的「正月不能剃頭」。面對這樣的民俗,仲先生感到自己有些冤枉,並不知道有這樣的民俗。
雖然現在的年輕人很少信這個,但是仍有不少人比較迷信,也有好多地方都有「正月裡不剃頭,正月裡剃頭死舅舅」的說法。記者了解到,很多人都知道「正月不剃頭」只是以訛傳訛的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但是面對這樣的民俗,不少網友表示,還是不要去觸犯,免得真的得罪了舅舅。
民俗專家:「正月不剃頭」是誤傳
昨天下午,記者聯繫上了南京十八頻道主持人、南京民俗專家吳曉平。他告訴記者,其實正月不能剃頭在民間還是有多種說法,最有說服力的是清軍入關後,漢人以不剃頭來表達對舊明王朝的思念,當時蘇南一幫文人組織「思舊社」,反清復明,遭到清政府殘酷鎮壓,殺死許多人。聯繫當時清政府「留髮不留頭」的政策,江南一帶遂有「正月裡剃頭死舅舅」一說。
「正月不能理髮」是民俗文化的誤傳,「死舅」實際上是「思舊」的諧音,以訛傳訛。過年的習俗裡,一個重要禮儀就是祭祖。於是,正月裡理髮了就會死舅舅這一民俗,慢慢就流傳開。其實,這習俗和大年三十不掃地,正月初五前不動火一樣,沒有一點科學依據。
其實,民俗不是對人們「正月剃頭」的預言,而是在用「正月不剃頭『思舊』」 的一種對清朝政府的抵抗,去咒罵清政府強行推廣的「剃髮令」。
正月不剃頭 為了「龍抬頭」
對於吳曉平的說法,南京大學教授、地方志專家胡阿祥也表示贊同,並表示,「正月不能剃頭」,開始這種說法是民間的一種流傳。後來又被史料記載下來,這種民俗在流傳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因「思舊」遭到政府的打擊,就演變成了「正月不剃頭,思舅(思舊)的諧音」。民間傳來傳去,以訛傳訛,也就有了後來「正月裡不能剃頭」的說法。
南京博物院民俗學專家徐藝乙告訴記者,「正月不能剃頭」這個說法其實很久以前就有了,也不光是「思舊」這一個說法,過去人們對養生也非常的重視,也有人認為正月裡還比較冷,頭髮長一點可以有一定的避寒效果。
正月裡理髮,對人的身體也非常不好,把頭髮理了頭皮就會冷,人體的經脈大多和頭相通。頭被凍著了,很容易生病,以前的醫學條件和保溫措施也沒有現在的好,所以也有這麼一個說法,但都是民間傳的。
除了不能正月剃頭,人們也都習慣了在農曆的二月二開始理髮,這天也被稱為「龍抬頭」,在這天理髮,一年都會順利。
除了正月不理髮外,記者在網上搜索正月的民俗,還發現很多正月裡不讓做的民俗和忌諱,如買鞋(諧音邪),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三不能灑水、掃地、倒垃圾(傳說散財),剪指甲(據說算動了兇器), 也不能說「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討債(掏空不吉利)、吃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