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天水的歷史演變(天水之名的由來)

2023-10-16 10:10:38

再說「天河注水」

——兼辨天水得名

□吳治中

天水湖 天水在線攝於2016年7月18日

天水,一個神奇空靈、令人浮想聯翩的名稱,一個神奇美麗、令人嚮往的地方。

天水何以稱「天水」?按照一般習慣,一個地方被官方正式確認,其名稱在該地應該早已存在了。也就是說,當漢元鼎三年漢武帝設立「天水郡」時,天水應該早就叫「天水」或者當地已經有了叫天水的地方了。

天水在夏、商時期屬雍州。《漢書·地理志》:「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公元前114年,漢武帝析隴西初置天水郡)。這是官方對天水區域最早的行政命名,也是天水之名最早見於史籍記載。

關於天水的得名,說法種種,頗多爭議,主要有:

(1)、因「天河注水」得名 說。

(2)、因「天水祠」得名說。

(3)、因八卦「乾(☰)」、「坎(☵)」「書契得名說。

(4)、因西漢水得名說。

(5)、因「天水湖(池)」得名說。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6年2月4日晚航拍

下面分別辨析:

(1)、「天河注水」是民間傳說。很多有關天水的書籍、文章都記載了這樣的傳說:在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一天夜裡,天空忽然電閃雷鳴,風雨交加,隨著一道金光閃耀,地上現出紅光。頓時,大地連續震動,在轟隆隆巨響聲中,天崩地裂,地上形成一個巨大陷坑。只見天上大雨傾盆,水流傾瀉而下,注入陷坑之中,於是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水位穩定,水質純淨,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瀅然」。人說這湖與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後來,這個傳說被漢武帝聽到了,他就命令把要新設的郡建在湖旁,起名「天水郡」。從此,有了「天水」之名。很多人又把這種現象解釋為是一次地震、暴雨的描述,如果實有其事,這就是一次非常大的自然災害。

漢武帝憑此命名的說法很不可靠,因為中國古代無論是地名、年代甚至人名等等的命名或者起名,有以吉祥、祥瑞為要的傳統習俗,故絕不會用給人們帶來大禍患的自然災害作為命名的根據。對這個命名理由,史書沒有記載,沒有實據證明它就是「天水」得名的依據,可能只是後來人對「天河注水」的臆測曲解演義,是一個神話了的民間傳說故事,只是傳說故事容易被人們接受並易於流行罷了。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8年10月26日航拍

(2)、因「天水祠」得名說。有專家提出:「查考兩漢文獻,原來「天水」之名得於祭祀之祠。」「『天水』之為郡名,非起於湖名,而是得名於『天水』之祠,用以紀念漢之興起於西方,象徵漢初漢得水德之運的觀念。」這個說法有誤,已被學界大多數人否認,但因這個觀點隨正式出版物發行而影響仍存,故在此簡要辨析:

《史記·封禪書》:「後四歲,天下已定,詔御史,令豐謹治枌榆社,常以四時春以羊彘祠之。令祝官立蚩尤之祠於長安。長安置祠祝官、女巫。其梁巫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屬;晉巫,祠五帝、東君、雲中、司命、巫社、巫祠、族人、先炊之屬;秦巫,祠社主、巫保、族累之屬;荊巫,祠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屬;九天巫,祠九天;皆以歲時祠宮中。其河巫祠河於臨晉,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秦中者,二世皇帝。各有時。」

《漢書.郊祀志》上有相同記載,大意是在(漢高祖建漢)四年後,天下已經平定,詔命御史,令豐縣整修枌榆社壇(枌榆社,漢高祖劉邦故裡的土地神祠,在豐縣西南二十餘裡),恭謹祭祀,四時祭祀,常於春季用羊豬祭祀。令祝官在長安建立蚩尤祠。在長安設置祠祝官、女巫。各地巫祝各司其職,分別祭祀不同的神祗。

這段話中提到的「天」、「地」、「天社」、「天水」等等後面實際上都省略了一個「神」字。在西漢前期,國家祭祀的主要神靈有: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祖先)、五帝、東君(太陽)、雲中君、司命(文昌四星)、巫社、巫祠、族人、先炊(炊母神)、社主、巫保、族累、堂下、巫先(即巫鹹,古巫中有靈者)、施糜(主施糜粥之神)、九天、河(黃河)、南山(終南山)、秦中(傳為秦二世)。這些神靈,有的已不清楚當時所指具體對象,大致可歸納為天帝、天界日月星辰、地、山川之神、前朝帝王等類。

所以,《史記·封禪書》所說「天水」是當時祭祀的天神之一,應該是天上司雨之神,與天水地名並無關係;又據文中「梁巫」、「晉巫」、「秦巫」、「荊巫」、「九天巫」、「河巫」、「南山巫」按所管方位各司其祭祀職責來看,「梁巫」所祭祀的「天水(神)」也不是現在的天水這個方位的神。《尚書·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華指華山,華陽為華山之南。黑水應為褒河,為漢江上遊較大支流,位於陝西西南。古代分中國為九州,《尚書·禹貢》作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梁州的方位主要在四川盆地和漢中地區。三國時始有行政區劃意義的梁州,治所在陝西漢中,先稱「南鄭」,唐德宗改其為興元府,此後漢中不再稱梁州。隋朝末年(619年)四月,王世充佔據河南,於洛陽登基稱帝,改宋州(今河南商丘)為梁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為宋州。梁州實與天水無關。其「梁巫」也應該是主持梁地祭祀的巫祝。

所以,此說所依據的「天水」含義實與「天水」得名不符。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1年7月1日攝

(3) 、八卦「乾(☰)」、「坎(☵)」書契得名說。 在伏羲的眾多功績裡,有「始造書契,以代結繩記事。」,中華民族在還沒有發明文字之前,相傳是用打繩結來記錄事情(件)的。而八卦的陰陽爻就是最原始的書契。神奇的是,就是在八卦的八個卦象中,乾「(☰)」就是「天」字的原型,而坎「(☵)」,就是水字的形狀。並且在河圖圖解中就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解釋。它們中都包含了「天水」二字,這只是一種巧合,我們為伏羲的偉大創造中含有「天水」二字這種奇妙的巧合而慶幸。但以此推斷就是天水得名的根據卻有些牽強,二者之間缺少必然聯繫。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8年6月10日航拍

(4)、因西漢水得名說。西北師大趙逵夫教授說天水源於天漢,秦州來自秦人。這個說法是客觀科學的。

首先得說說西漢水的發源地、天水古代名山齊壽山——古嶓冢山。它在我國古代曾有過很多著名的稱謂:嶓冢山、鴻冢、崦嵫山、(西)壽丘、兌山……我國古代很多典籍中對它都有記載,很多歷史事件也發生在這裡。成書於西周前後的我國古代典籍《山海經.西山經第二》載:「……(太華之山)……又西三百二十裡曰嶓冢之山。漢水出焉」。(《史記·封禪書》「自華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華山,薄山。薄山者,衰山也。嶽山,岐山,吳嶽,鴻冢,瀆山。」屈原《離騷》中有「望崦嵫而勿迫」。「嶓冢之山」、「 鴻冢」、「 崦嵫」等等就是今齊壽山。

天水師院教授、天水隴右文化研究專家雍際春在《天水放馬灘木板地圖研究》中說:「西漢水古稱漾(yàng )水,發源於嶓冢山即今齊壽山,這在今天既不大又很平常的一山一水,卻是先秦時代很出名的山水」。

我國以「漢」為名的河有兩條,一條就是我們的西漢水,曾有別名漾水、犀牛江等,源出於甘肅省天水市西南的嶓冢山(今齊壽山),它在陝西省略陽縣匯入嘉陵江,是嘉陵江的重要支流。《尚書-禹貢》載:「 嶓冢導漾,東流為漢。」說明嶓冢山是漢水的發源地。一條(東)漢水(江),源出於陝西省西南部寧強縣,在武漢市入長江,是長江最長的支流。(東)漢水源頭,也有嶓冢山、西縣等等地名。關於兩座嶓冢山、兩個西縣等等的先後真偽,筆者在《嶓冢山考》(載天水師院學報2003年2月23.1)一文中已經做了詳細論述,這裡再不贅述。古代曾有人認為兩條漢水是同一條河,後來是因為漢代地震使地形發生變化,使漢水一分為二,才形成了東西兩條漢水。酈道元《水經注》「漢有二源,東出氐道,西出西縣之嶓冢山。闞駰云:漢或為漾。漾水出崑崙西北隅,至氐道,重源顯發,而為漾水。又言,隴西西縣嶓冢山,西漢水所出,南入廣魏白水。」按照稍早於酈道元的北朝時期敦煌人闞駰撰寫的《十三州志》的記載,齊壽山還是遠古時期人們所說的崑崙山,酈道元引用了這個說法。

古代銀河也稱雲漢、銀漢、天河、天漢、星河等等。《詩.小雅.大東》中就有「維天有漢,監亦有光」的詩句。古代非常著名的西漢水發源於同樣著名的嶓冢山(闞駰謂崑崙山),故將他與天上的銀漢(河)相提並論,稱它為「漢水」,漢水就是天河,天河就是天水。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6年8月11日航拍

(5)、「天水湖(池)」得名說。實際上這個說法與西漢水得名說同源,只是根據更加充分。清人顧祖禹的《讀史書輿紀要》卷59云:「天水湖在(秦)州南七裡。《秦州記》:郡前有湖,冬夏無增減,故有天水之名。」古代記載地方,其方位往往按照當時州、縣治所在地為坐標說明,但因為種種原因(比如時間跨度長、天災、戰禍以及各朝代行政區劃變動等等),一些地方作為坐標的州、縣治所經常挪移,因為坐標依據的變化,記載也隨之變化,加之後來者引用出處往往不同,就會造成概念混淆,引起後人研究的混亂。

對於「州南七裡」之天水湖,因為古代文獻記述多有出入,故爭議一直較多。但在西漢水上遊流域,古代確曾有過「天水湖」( 「天水池」)。並且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禮縣祁山、永興(大堡子山秦王族墓及永興秦貴族墓一帶)還數次出土帶有「天水家馬」、「天水人家」銘文的先秦(周代、最遲為秦)銅鼎,可見在秦朝之前,就已經有了「天水」的名稱。

古代天水多湖,至今秦州城區還留有「南湖」、「西湖」、「東湖」等等地名。也有兩個「天水」,一個在齊壽山(嶓冢山)東,一個在齊壽山(嶓冢山)西,兩個天水距離齊壽山都在30公裡左右,古代都很著名。為了區分,現代人們把西面的叫「小天水」,是今秦州區天水鎮鎮政府所在地。小天水就位於西漢水(古代也稱漾水)上遊,唐太宗、宋太祖分別敕封題匾的「天水湖」就在其旁;而(大)天水位於藉(xi)水(古代稱洋水)上遊。兩水都源於齊壽山(嶓冢山)。神奇的是西漢水入嘉陵、匯長江,它的流域屬長江流域,其長江流域特色非常明顯;藉水入渭河、匯黃河,黃河流域的特色也很明顯。所以古今又稱齊壽山為分水嶺,天水之奇特亙古聞名。

據《禮縣史話》記載:在今禮縣鹽官以東的峁水河(亦稱紅河、橫河等,原屬天水轄地,與天水鎮交界),為西漢水上遊重要支流。1990年,在峁水河與西漢水交匯處附近的草壩村出土了一座南山妙勝廨院(宋)碑,有宋徽宗趙佶親書的「大觀敕書」四字。刻於大觀元年九月六日的碑文中明確記載:」......秦州南山妙勝院,敕額古蹟。唐朝貞觀二十三年賜額『昭玄院』、『天水湖』。至本朝太祖皇帝登位,於建隆元年將『昭玄院』賜敕皇改『妙勝院』,『天水湖』改『天水池』。其水冬夏無增減。......於元符三年十月二十七日,經略周浡夜夢本院降龍尊具天水池,特奏朝廷......南山妙勝廨院在天水縣茅(峁)城谷......」後面還記有紹興十四年王楫、王寧及其子、孫舍院基增修妙勝廨院佛殿、法堂等等經過。

這個記載,非常明確地說明早在唐代以前在西漢水上遊就有「天水湖(天水池)」,貞觀23年唐太宗李世民就賜有「昭玄院」和「天水湖」的匾額。北宋初樂史撰《太平寰宇記》載:「天水縣,(州)西七十裡,古縣也。後唐長興三年於縣界南置縣治,縣界無山有水,一派北流入長道縣界。」其中的「西」指秦州州治之西。其所載「天水縣」治就是現在的秦州區天水鎮所在地,西漢水在其境內流向禮縣。從邏輯關係來說,是湖以水名,先有「天水」,後有「天水湖」。

實際上,從古至今,齊壽山(嶓冢山)在當地人們的心目中仍然偉大而神秘。「齊壽山不大不小,壓倒三江河堖」,無論是發源於此的西向的西漢水、東向的藉河南源南溝河、南向數百裡又與西漢水匯合後進入嘉陵江的白家河,早前民間都稱他們的上源為「天河」。就在1986年天水地改市後出版的第一本《天水市地圖冊》上,藉河(古稱洋水)南源齊壽山至秦州城區段(亦稱南溝河)明明白白標註為「天河」。而嶓冢山作為「三江河堖」,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西漢水。筆者家鄉就在齊壽山下,幼年嬉戲的西漢水源頭河段,當時明明確確就被人們稱為「天河」。西漢水以「漢」為名,與天上銀「漢」遙相媲美,漢水就是天河,天河就是天水。

這就是「天河注水」是為天水的實證!天水就是天河流注的地方,天水得名於「天河注水」名不虛傳,但絕不是一場暴雨、地震的產物。

註:此文原刊發於2017年天水老年大學學刊(內部),有改動。(2019年3月1日)

「天水」得名釋疑

文/李子偉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8年10月27日航拍

天水湖 天水在線攝於2016年8月1日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8年10月26日航拍

對於天水名稱的來歷,普遍的認識,以為與「天河注水」的傳說有關。而「天河注水」的傳說,則被認為是由《水經注》中「上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龍出是湖」之說演繹而來。龍是一種神話傳說中的動物,是廣泛存在於民間的複合崇拜神靈,誰也沒有見過。所有的天水人都希望天水得名的美麗傳說是真實的,藉以弘揚底蘊深厚的天水歷史文化,但對這個由人杜撰出來的動人的傳說,背後深藏的歷史信息,卻少有人深究。其實,「天河注水」的神話傳說不管是何人所撰,並不完全是荒誕無稽之談,只不過在演繹的過程中,人們忽視了實質性的東西。歷史學家徐旭生在《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中說:「很古時代的傳說總有它歷史方面的質素、核心,並不是向壁虛造的。」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4年9月28日航拍

天水湖 天水在線攝於2016年7月18日

「天水」二字,從字面上詮釋,就是天上之水,也即天河之水。天河之水注入人間,便是天水。這個解釋倒也簡近直白,完全說得通。但是事情並非這麼簡單。天河又稱銀河、銀漢,銀河在古籍中多被稱為「漢」或「雲漢」、「天漢」。《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鑑亦有光。」《毛傳》:「漢,天河也。」又《詩經•大雅•棫樸》:「倬彼雲漢,為章於天。」《毛傳》:「雲漢,天河也。」 《詩經•大雅•雲漢》:「倬彼雲漢,昭回於天。」《毛傳》:「雲漢,謂天河也。」《廣雅•天》:「天河謂之天漢。」又《大戴禮•夏小正》「七月,漢案戶」。盧辯註:「漢,天漢也」由此看來,最早的天河就被稱為「漢」。與天河相對應的是,在古代中國,地面上有一條大河曰漢水,或曰西漢水(漢水的流向與天河的流向基本一致,都是由西北斜傾東南。陸機《擬明月皎夜光》詩云:「招搖西北指,天河東南傾。」)《尚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為漢。」酈道元《水經注•漾水》:「漾出隴西氐道縣嶓冢山,東至武都沮縣為漢水」。漾水就是漢水的上源,即西漢水。過去的辭書及許多歷史著作中,把漢水與西漢水當作兩條水處理,認為漢水源出於陝西寧羌縣北的嶓冢山,初出時名漾水,東南經沔縣為沔水,東經褒城縣,合褒水,始為漢水。而西漢水則指源出天水西南嶓冢山(即天水齊壽山)的漾水,東流入嘉陵江。這樣一來,漢水和嶓冢則有兩名,使人不可理解。其實,漢水之源出於天水的西嶓冢山。上世紀80年代出版的、由劉琳先生校注的《華陽國志校注》可說是徹底解開了漢水源流的千古之謎。原來嘉陵江上源由北向南流到陽平關附近,不是繼續南流入四川,而是東流入漢水的。所以,1993年出版的《漢語大字典》吸取了當代學者的科研成果,在「漾水」條下注云:「古水名。1、即今嘉陵江上源的西漢水。源出甘肅省天水市西南。起初南流至陝西省略陽縣即折而東流為漢水,後略陽縣東水道中斷(或以為六朝時地震所致),水流直南為嘉陵江,至四川省重慶市注入長江。」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1年7月1日攝

天水湖 天水在線攝於2016年8月11日

至此我們可以明白,漾水東流為漢水而輟斷之時,不論是在漢魏,還是在六朝,但在先秦以前的真正源頭是在天水嶓冢山,西漢水之名極可能是略陽縣東水道中斷後出現的。從另一方面來說,陝西的漢中之所以稱漢中,是因其處於漢水中遊的緣故,假如漢水的最初源頭是發源於寧羌的漾水,那麼,漢中就處在漢水的上遊了。而只有從發源於天水的漾水算起,漢水至天水、至漢口兩端的距離基本相等,才可說處在漢水的中遊,是名副其實的漢中了。嶓冢山本是秦人早期生活地重要之山,漢水本是秦人早期生活地重要之水,秦人從天水東遷以後,以原居處的水名命新據有之地的水名,或以舊地名命新據有之地的地名,這在先秦時代差不多是一個規律,可以舉出許多例子。而漢王朝之所以命名為漢,是因為公元前206年劉邦被項羽封為漢中王的緣由,也是漢人對本事的深刻記憶。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5年4月13日攝

天水湖 天水在線攝於2016年8月1日

現在讓我們回過頭來再說天水得名的歷史過程。因為上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龍出是湖」而演繹出天河注水於天水湖,天水之名遂由此而來,這其實很難自圓其說。漢武帝元鼎三年所設的天水郡,是從隴西郡析出的新建置郡,並不是改變原建置郡的名稱。天水郡初置時,其郡治並未設在上邽 ,而是置於平襄,即今通渭縣境;東漢時,郡治由平襄遷冀縣,即今甘谷縣境;直至西晉太康七年(286年)始遷上邽,其時立郡已達400年。漢武帝設天水郡後,上邽縣仍隸屬隴西郡,後至東漢始劃歸天水郡(改稱漢陽),故確定新置郡名時,不可能引用尚屬隴西郡轄地的傳說軼聞。而且,北魏以前的天水郡,大部分年份設治不在上邽城(參考潘守正《天水地方史略論》)。所以說,天水得名緣於漢武帝元鼎三年,「上邽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龍出是湖」,天河注水於湖中的傳說是靠不住的。《水經注》成書後,在雕板印刷問世前數百年,全靠相互傳抄流傳,在傳抄過程中,後人難免摻入不準確的內容,甚至杜撰出一些傳說軼事(如湖出白龍,天河注水的事),這在古代是很正常的事。這樣說來,天水得名與天河注水的傳說似乎沒有關係,也不完全是。那麼,我們如何來認識天水之名與天河注水傳說之間的關係呢?天水之名究竟依何而來?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4年12月攝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6年2月4日晚航拍

前邊我說過,天水就是天上之水,也即天河之水。天河又稱「漢」、「雲漢」、「天漢」。與天漢相對應的是發源於天水西南嶓冢山(即天水齊壽山)的漢水。天水之名就是依天上之雲漢與地上之漢水的內涵意義而產生。說白了,天水即是天漢、天河;漢水即是天水、天河。李白曾詩意誇張地說:「黃河之水天上來」,我們也可以自豪地說:天水之水天漢來,天水之水即天河。何況有一條西漢水確確實實發源於天水呢。但這些仍然不能說服人,天水之名的背後究竟深藏著哪些歷史信息?我們不妨再詳加推測分析,以破解天水得名的密碼。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8年12月28日航拍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6年8月11日航拍

漢高祖劉邦於公元前206年被項羽封為漢王,其時項羽強大,劉邦弱小,劉邦採納了蕭何的建議,遂於此年的夏四月入漢中,居南鄭,且焚燒所經之棧道,以示其志僅在漢中稱王,不再東返與項羽爭天下。然而未及半年,劉邦即率大軍出故道,渡陳倉,敗章邯,開始了與項羽激烈的楚漢之爭。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劉邦於是年即位稱皇帝,國號曰漢。劉邦之所以定國號為漢,完全是對曾在漢水邊之漢中為漢王的人生記憶。對於西漢水的流向問題,前邊我已引據予以論述,茲不贅述。在劉邦的生涯中,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值得說說,因為這件事情的結局與天水不無關係。公元前204年的夏五月,劉邦被項羽圍於滎陽(今河南滎陽縣),在滎陽危在旦夕、城破兵敗的緊急關頭,部將紀信裝扮成劉邦的模樣欺騙楚王出城投降,而劉邦卻乘隙從滎陽城西門逃走。項羽被欺,一怒之下燒殺紀信。紀信生前替劉邦而死,死後被封為天水城隍,天水市的「漢忠烈紀將軍祠」今天依然巍巍屹立於市中心。在封建時代,只有忠臣烈士在死後才可以被榮封為城隍。紀信被封為天水城隍,則體現出特殊的意義。我們推測,劉邦因在漢中稱王而稱國曰漢,而漢水的發源地在天水,讓紀信這樣的忠臣烈士到天水當城隍,鎮守漢水之源,則表達了其希望國運長久,帝祚永享這樣的觀念。即如漢水之源永浚不息,這個意義是明顯的。至於紀信本人,天水人多認為其為天水籍,其實大錯了。紀信是漢時趙城(今河北邯鄲一帶)人,《辭源》上有明確記載,不容置疑。到了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8年),漢王朝又設天水郡,這不是一個偶然現象,依然寄託了漢朝統治者代代延續的美好期望,以及其對立國為漢本事的深刻記憶。他們希冀劉漢王朝的統治如天漢一樣高懸永存,如漢水一樣源遠流長,天水的象徵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天水湖 天水在線攝於2018年12月22日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8年6月10日航拍

當然,天水得名也有其名實相符的實際情形,自古以來,天水有眾多的泉湖,水資源相當豐富,所以才有天河注水的奇異故事傳聞於世。許多人以為天水被喻為隴上江南,是著名報人範長江在《中國的西北角》一書中首次提到,其實,明代學者王士性在《廣志繹》中已然提到,其書云:「寶雞以西蓋屋鹹以板,用石壓之。「《小戎》曰:『在其板屋 』自古西戎之俗然也。此地流渠走水,依稀江南,……」懂歷史的人應該明白,這裡說的完全是天水的情形。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1年7月1日攝

天水湖 天水在線2018年6月10日航拍

至此,我們可以明了天水之名與天河注水傳說之間的關係,以及天水得名的歷史因由。天水得名的歷史質素應當是客觀真實的,而天河注水的傳說也不是向壁虛造的。天水的命名也反映了漢代人「天人合一」的觀念。

天水湖 天水在線攝於2018年12月22日

「天水」探源

(甘肅日報 2019/11/6刊發)

禮縣發現的天水家馬鼎。

天水市秦州區齊壽山。

甘肅日報特約撰稿人 趙逵夫

天水自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設郡以來,已有兩千多年的建置史。其間,其治地屢經變遷,以致後人對其名稱的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很多書籍、文章談到天水之地名來源,都引《水經注》中文字:「五城相接,北城中有湖水,是湖,風雨隨之。故漢武帝元鼎三年,改為天水郡」,也多引《秦州志》中文字:「天水湖在秦州西南七裡,冬夏平滿,不溢不涸」。似乎已講得很清楚。古今所有歷史文獻都言西漢元鼎三年設天水郡,治所在平襄縣(今通渭),以為此即天水得名之始。這樣,《水經注》文字便說明不了問題,而通渭也沒有關於「天水湖的記載」或遺蹟、遺說之類。《文藝類聚》卷九引《秦州記》文字:「武都山前有湖,冬夏無增減。義熙初,有白龍於此湖升天。」此明言湖在「武都山前」,而很多書,甚至有的權威著作引述中都省去「武都山前」四字。此外還有「天河注水」之類的說法,聽起來也有道理,但考察起來又毫無依據。

其實,天水之得名,同秦人早期活動於西漢水上遊有關。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收新發現的史籍《系年》,其第三章載周成王伐商奄,「殺飛廉(秦之先祖),西遷商蓋(即商奄)之民於邾圉,……是秦先人。」「邾圉」即朱圉山,在今甘谷縣西南。可見秦人至遲在西周初年即由山東被遷於天水朱圉山。朱圉山南即禮縣,西漢水從山下由東向西流過。古人在山上生活、生產,都是在陽面,即南面。朱圉山南面又有冒水(也作峁谷、茅谷,即古之昧谷),下流入西漢水,更為有利。於是秦人在山南逐漸下移,居於今禮縣東北部、天水西南和西和縣北部一帶。

《史記·秦本紀》中說:「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大業。」大業為秦人第一位男性祖先,曾佐禹治水。秦人長期在西漢水上遊的這片地方上發展起來,但他們不忘本。他們依據當下生活所依靠之漢水,將天上看起來像河一樣的星帶命名為「漢」,又將天漢邊上最亮的一顆星(整個北半球的第二亮星)命名為「織女」,以紀念其始祖女修。因為他們只知道女修的事跡是「織」。這樣天上便有了一條與地上的漢水同名的河,上古時人們稱之為「漢」「雲漢」或「天漢」;其稱為「天河」,是東漢以後的事。

秦人之所以以「秦」自稱,是因為後來生活於秦亭(在今天水市清水縣以東),這裡土地肥沃,更有利於農業生產。「秦」的字形為雙手舂禾,表示「其地宜禾」。那時秦人已脫離了遊牧經濟而轉向農業經濟,離開了西漢水上遊產生《蒹葭》詩的那種生活環境。

隨著秦人的東遷,西漢水上遊的早期居住之地便成了秦人的群體記憶,後來竟以「天水」為名而稱之。起先是以「漢水」之名命名天漢(天河),這裡又以天河(天水)之名命名其先祖生活之地。

因此說,「天水」之名非始於西漢,而始於先秦之時。

「天水湖」,因為後來這一帶變得荒僻,才張冠李戴,產生了歧說。過去因《水經注》言:「舊天水郡治,五城相接,北城中有湖水」,《漢書·地理志》天水郡顏師古注引劉宋時郭仲產《秦州地記》亦云:「郡前湖水冬夏無增減,因以名焉。」這些似皆就今秦州區西南、禮縣東北部的古天水而言的。

1971年,在禮縣永興鄉蒙張村秦墓中出土一大批文物,其中有一家馬鼎,蓋上和腹上並有銘文曰:天水家馬鼎,容三升,並重十九斤。該鼎現藏禮縣博物館。1996年夏,在東距蒙張村不足二十裡的鹽關鎮附近又出土一銅鼎,銘文曰:「天水人家」。1997年秋,在祁山鄉又出土一銅鼎,銘文陰刻「天水」字樣。後在距蒙張村三四裡的文家村又出土一銅鼎,蓋表銘文曰:「天水家馬鼎,容三升,並重十斤」。

這些銅器的時代都在漢初。「家馬」說明鼎的主人職務為家馬,家馬一職在秦代為僅次於太僕的高級馬政官。漢代承秦制,也有「家馬令」一職,延續至漢武帝太初元年時把家馬更名為桐馬,其管理職能也有所改變,隨後,「家馬」一職消失。1997年,陝西省《考古與文物》刊登的《秦封泥重大發現》一文,在封泥中也發現了秦代「上家馬丞」等多種家馬官員的封泥,由此證明「家馬」在秦代為專屬管理馬匹的官職,其主要職責是為皇帝個人選擇、配育、飼養、訓練皇家專用馬匹。秦國在天水有家馬專主為國君養馬,漢承其制。可見,在漢代以前禮縣東北部、秦城區西南一帶已名「天水」,天水之得名在秦代以前,「天水」乃秦人所命名。應該說:先有「天水」,後有天水郡。《韻補》二「媒」字注引漢末陳琳《止欲賦》二句云:「雲漢倬以昭回兮,天水混而光流。」就是將「天水」同「雲漢」相對而言。

發源於天水西南嶓冢山的漢水本是流到略陽後一直向東,到陝西沔縣,發源於寧羌的沔水流入,然後向東南流入長江。《山海經·西山經》中也說:「嶓冢之山,漢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沔。」到漢代漢水上遊在略陽以西因地震淤塞,改道南流,才分為西漢水、東漢水兩條水。

今之秦州區為古之上邽。秦州區西南七十裡原有地名「小天水」(今叫天水鎮),應是較早的天水之地,在今秦州區成為天水的中心之後,才在它前面加了一個「小」字以為區別。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今禮縣以東水南縣置天水郡,轄今禮縣、西和二縣地,北周廢。

現在再說說「天水湖」的問題。1990年,在禮縣東部冒水河中遊草壩村出土了一《南山妙勝廨院碑》,碑文中說:「秦州南山妙勝院,敕額古蹟,唐貞觀二十三年賜額昭玄院天水湖」。又說:「南山妙勝廨院,在天水縣茅城谷。」「茅城谷」即今冒水河沿岸。聯繫禮縣永興鄉出土的兩件「家馬鼎」看,這個天水湖,應該就是幾種文獻中說的

《詩經·小雅》中的《大東》一詩說:「維天有漢,鑑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又說:「皖彼牽牛,不以服箱。」已將「漢」同織女、牽牛聯繫起來說,而且在西周之時,齊魯一帶的人已知道天漢邊上的織女星和牽牛星。牽牛星名來自於周先民中發明了牛耕的傑出人物叔均。《山海經·海內經》中說:「后稷是播百穀,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隴東地區至今也有很多反映農耕文化、牛文化的風俗、節慶。

湖北雲夢縣睡虎地11號秦墓出土戰國末至秦始皇三十年間竹簡,其中《日書》甲種有兩簡寫到牽牛織女的情節,其第3簡簡背云:「戊申、己丑,牽牛以取織女,而不果。不出三歲,棄若亡。」由此看,同天漢(天河)有密切聯繫的「牛郎織女」傳說,也是在戰國時就形成了。這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中孕育時間最長、產生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個,同天水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天水之名就是由天河而來。

今天的天水市儘管非秦漢以前的天水,但也在秦人早期活動中心地帶,且長期承襲「天水」之名,標誌著同秦人的關係,也標誌著同「牛郎織女」傳說的關係。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都有一次天河會。這應該也是天水文化的亮點。

隴南市的西和、禮縣和天水西部幾個縣,自古以來就有十分隆重的乞巧風俗。城鄉姑娘從農曆六月底都以村莊、街巷為單位,組織起來,設了巧娘娘靈堂,舉行隆重的迎巧儀式,此後不間斷地舉行祭巧、唱巧、拜巧(各乞巧點之間互相拜訪),直至初七子夜至水邊焚化送巧後,才算結束。這樣隆重的乞巧儀式,全國其他地方沒有。只是近幾十年中因為城市現代文化發展迅速,很多縣的乞巧風俗已不像西和、禮縣要進行七天八夜,而變得只在七月七一天的活動,形式也不斷簡化。天水因為處於交通要道,此俗逐漸淡化,有些地方甚至消失。

1936年,有學者組織學生搜集當地流傳的乞巧歌,編成《西和乞巧歌》,線裝本、簡體字橫排本和英譯本都已出版。禮縣和天水幾個縣區過去本也有很多,有的很有意思。如《中國歌謠集成·甘肅卷》所收天水市張家川縣的一首:

巧娘娘,吃巧來,喝湯來,洗澡來。上座裡坐的巧娘娘,下座裡坐的是牛郎。做牛郎鞋,擺兩雙,穿一雙,放兩雙。我給巧娘娘鞠個躬,巧娘娘教我打阿公;我給巧娘娘獻花花,巧娘娘教我打阿家;我給巧娘娘獻李子,巧娘娘教我打女婿。我給巧娘娘獻雞蛋,巧娘娘給我扎花線;我給巧娘娘獻梨兒,巧娘娘教我騎驢兒。

語言詼諧,表現了在封建社會中女子對舊禮教反抗的情緒。李益裕《天水歌謠》中所收清水縣的一首:

風吹起葉葉兒,落下杆杆兒。金水兒,銀碗兒,巧娘娘,洗臉兒。洗下的臉,如白面,巧娘娘叫我做針線。我給巧娘娘來獻瓜,巧娘娘教我來扎花。我給巧娘娘獻柿子,巧娘娘教我縫被子。我給巧娘娘獻桃兒,巧娘娘教我縫袍兒,我給巧娘娘獻雙鞋,巧娘娘教我要學乖。

反映了過去姑娘們希望不斷提高女紅技藝的願望。清水縣溫小牛《邽山秦風》一書也收有不少。

,
同类文章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雖然人們聽說過他們的手,但每個人都真的明白有很多人。手有歷史悠久的歷史,而這個過程的發展過程也更加艱難,對我們進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命運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手掌中有許多線條,這些線條不同。而不同類型的手蛤與它的含義不同。事實上,手的類型非常多。一般來說,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知道屬於自己的一隻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命運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四川鑲邊這隻手是以相同的方式,而手不同,它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男女的結果也有這樣的手階段也不同。當然,雖然手可以看到我們的命運,但我們將在一生中生命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對於一些更好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賺錢,可能會突然有一天,他們的生活會有意想不到的財富,這種意外的財富可以讓你更好地生活。但是,沒有人能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改變他們的手,因為我們的手會改變,這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隻手會改變。這隻手代表著我們一天的命運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我相信大多數人沒有仔細理解握手,但每個人都必須聽到它,但手有一個漫長的歷史,但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注意你的手。好處,因為它代表著我們的命運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看到一個人的命運。許多人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好奇,所以他們會去手和自己的出生和八個角色,看看他們的命運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個長的痰液和身體部位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地點的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最明顯的是最常見的是人臉上的痣。在我們臉上有很多職位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不同的雙手有不同的財富,有些可能具有平穩的水流,有些可能是粗糙的壽命。在性質中,手相對發展一個人未來的財富。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有一隻手掌,那麼未來會發生什麼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對於女孩來說,嫁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看不到。有些人不能結婚。如果你結婚,他們的婚姻生活不會幸福。人們,人們,你可以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