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2022年全球經濟和發展的劇本推演)
2023-10-04 06:25:14 3
這是熊貓貝貝的第1203篇原創文章:
(近期因為工作原因,發文IP有所變化,不用擔心,人還是那個人,保證質量,儘量保障效率,還請各位讀者朋友繼續支持關注)
時代的轉換和終結,往往都是以出乎絕大多數人的想像和預料的方式出現的。
但是本質和根源推動的因素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經濟發展和財富分配的矛盾,導致了每一次的時代劇變。
一戰如此,二戰也是如此,而2022年,各方劍張弩拔,博弈加劇,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本質層面的相似上面。
一百多年前,當全世界都拿起武器參加了一場當時所謂的「大戰」時,很明顯有些東西已經起了變化。除了現代化戰爭帶來的災難之外,當時的各大主要經濟體都遭遇了惡性通脹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混亂問題。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危機和矛盾的產物,但戰爭較量的結果並未解決根本問題。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原有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時隔不到20年又爆發了更大規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歷時8年,把84個國家和地區、20多億人口捲入戰火,造成傷亡1億多人,消耗軍費1.3萬億美元,經濟損失達4萬多億美元。
一戰後,世界一度進入了和平繁榮的時代。美國出現了「柯立芝繁榮」,日本經濟飛速發展,歐洲經濟開始復甦。然而好景不長,1929年秋,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的經濟危機如同颶風一樣突然降臨。10月24日和29日,美國紐約連續出現了被稱為「黑色星期四」和「黑色星期二」的股市暴跌。緊接著,一場以股市崩潰為先兆的經濟危機席捲美國和全世界。一時間,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社會動蕩,人心沮喪,資本主義金融體系土崩瓦解,經濟進入大蕭條時期。
西方各國急於擺脫困難,尋找出路,轉嫁危機,為了各自利益不惜損人利己,大打貨幣戰、關稅戰和貿易戰。英國放棄金本位制,使英鎊貶值25%,增強英國貨物的市場競爭力。大英國協成員國、北歐諸國以及日本相繼放棄金本位制。1931年11月,英國聯合其自治領、殖民地和其他一些和英鎊關係密切的國家,組成英鎊集團。針對英國的做法,美國總統羅斯福也宣布放棄金本位制,禁止黃金出口,並拉攏南北美20多個國家組成美元集團。此外,法國聯合荷蘭、瑞士、比利時、義大利和波蘭等國組成「金集團」。各個集團彼此抗衡,激烈鬥爭。西方國家的這種貨幣戰、關稅戰不僅沒有緩解經濟危機,反而由於各種人為障礙影響貿易的發展,從而加深了經濟危機,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各方矛盾和經濟問題的擠壓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戰打響。
是不是有種熟悉的味道?
歷史不會簡單地重複,但總是壓著相同的韻腳前行。
進入2022年下半年,就連美國猶太資本集團大本營的華爾街,以及美國本土很多資深的經濟學家和代表人物,在各種場合和報告中,都開始明確的表達出難得一致的一種擔憂:
2022年的世界已經站在了一個與一戰前夕極其相似的轉折點上。
俄烏衝突、中美貿易摩擦以及英國脫歐引發的一系列混亂,都說明逆全球化的時代已經到來,隨之而來的必然就是長時間的,頑固的,並且難以解決的大通脹環境。
圖片來源:網絡
貨幣政策走向正常化是積極因素,但目前的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
疫情後,發達國家實行了史無前例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導致全球流動性泛濫,放大了股票、房產等資產價格泡沫,全球資本市場明顯非常脆弱。
在這種背景下,收縮金融條件,不僅提高了操作的難度,更重要的可能會觸發國際金融市場上積累的風險,引爆危機。
金融條件收緊將帶動各期限利率水平提高,容易導致融資環境惡化,全球面臨緊信用風險。
一切經濟危機的根源都是債務暴雷,而緊縮的全球金融,醞釀著新一輪的全球經濟危機。
圖片來源:網絡
2022年3月,拉裡·芬克在一年一度的致股東的信中寫道,俄烏衝突「給過去30年的全球化劃上了句點。」拉裡·芬克是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在中國被稱為「黑石資本」)的執行長,他曾經被全球最偉大的投資者之一、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副董事長查理·芒格譽為「華爾街之王」。
逆全球化,從經濟和發展的維度來看,是一種退步,當然,始作俑者是美國,一手主導破壞和倒退的,還是美國。
退步是沒有爭議的貶義信號。
而芬克並不是唯一持有並表達這種觀點的人。多家華爾街銀行以及多名經濟史學家和基金經理,從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美國開啟加息周期以後,都開始表達出高度一致的觀點。不開玩笑,也不用懷疑,這些資本精英,代表了這個星球上最靈敏最精明的金融玩家,絕對不是吃乾飯混日子,尸位素餐的水平。
這篇文章,就將基於對二戰以後幾十年低通脹,高增長的全球經濟發展歷程復盤和邏輯梳理,結合2022年黑天鵝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帶來的逆全球化浪潮和衝擊現實,對2022年下半年,包括更遠的時間跨度,全球經濟的走向趨勢,進行有深度,有態度,有專業,有依有據的研判和分析。
本文已反覆自查合規,不碰紅線,語言平和公允,不帶價值導向。
內容有依有據,分析理性客觀。
硬核內容,錯過不再。
以微見著,洞察先機,把握趨勢,指導決策。
PS:
文章略長,內容的閱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心,並且需要進行思考。內容不求討好所有讀者,寫作分享也是一個閱讀群體和寫作群體互相選擇的過程。每個人的認知層次不同,不做強求,這篇文章的內容不是什麼大路貨,也不是什麼看完能夠帶來輕鬆愉悅精神滿足的爽文,請結合自身需要和認知需求理性看待。頭條獨家文章,抄襲搬運必究!(如果這篇文章在其它資訊平臺被看到,不用懷疑,就是抄襲搬運,厚顏無恥)
選擇大於努力,思維決定層次,是任何時代任何環境下的重要規則。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1為什麼二戰以後全球經濟能夠在低通脹的狀態下實現保持高增長几十年?縱觀當代史,能夠對階層和財富分配固化的影響產生緩衝,並且實現經濟高增長和貨幣低通脹的良性局面,或者能夠解決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各自和之間的經濟衝突和矛盾,主要有兩個因素髮揮了主要作用。
階層和財富的固化導致必然的通脹,是一切社會民生和經濟管理治理永恆而又頑固的終極難題。
通脹和經濟增長相輔相成,但是人性使然,永遠無法同步,往往都會因為通脹跑在經濟增長的前面,提前透支增長紅利,從而造成各種經濟風險和泡沫。
最理想的,就是低通脹 高增長,而這恰恰就是二戰結束以來,直至今天不到70年的這個階段,全球人類社會的現實寫照,稱之為黃金年代,毫不為過。
兩個因素,對通縮性力量的對抗,對通脹性趨勢的遏制和消化,至關重要:
一個是能夠改變生產關係和提升經濟效率的工業革命:
本質上,一戰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紅利消耗完畢,二戰時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紅利爭奪,而二戰以後能夠保持全球經濟高增長,事實上就是對二次工業革命的紅利消耗和在不同國家的消化。
其中比較有爭議的網際網路數位化革命(也被稱為第三次技術革命,但是爭議非常大),雖然沒有改變生產力關係,但是在提升經濟效率層面也貢獻了對抗全球通脹的重要力量。
這個很好理解,經濟效率上去了,貨幣流動性就加強了,消費競爭就會激烈,通脹想要跑到經濟增量的前面,就必須要追趕網際網路的效率。
中國的網際網路經濟和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是吃到了美國先發紅利,完全可以說「摸著鷹醬過河」。
另一個,就是美元主導的全球化和產業鏈分工體系,有一說一,事實如此:
全球化始終是一股通縮性的力量。幾十年來,各國貿易和移民的不斷增加,導致了勞動力成本和材料成本的下降,進而導致了很多關鍵消費品價格的下降。
在過去接近70年的時間裡面,全球化還加劇了企業之間的競爭,這也有助於降低通脹。
全球化的好處之一,就是它創造了企業之間的競爭。為了競爭,企業通常會把價格定得儘可能的低,這也造成了一種通縮效應。
美聯儲(Federal Reserve)的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曾經在2005年的一次演講中指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維持全球範圍低通脹的主要因素,就是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它的作用甚至超過了央行的政策。
2022年,全球面臨大通脹和低增速的經濟發展困局,從原因找結果,一目了然:
一方面,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紅利邊際衰減,幾近於無,而網際網路信息技術革命也到了規模極致。
原本對全球工業和技術升級有責任的美國,因為美元霸權和規則紅利的麻醉,被金融化掏空了身子,放棄了自己作為全球結算貨幣發行國的核心任務,反而沉迷於「從實力和地位」的角度收割全球,利用規則和霸權肆意掠奪,從而持續保證自身的經濟長期繁榮和國內高品質生活。
另一方面,為了實現美國對全球財富掠奪和轉移目的,美國拱火俄烏衝突並且演變為的現代戰爭,造成了原有的全球化格局和規則環境,產生了嚴重的撕裂和破壞。
原本全世界因為美元體系的效率和保障,被美國收割,相當於美元體系裡面所有國家供養美國,其實是默認允許的,包括中國和俄羅斯也是一樣,美元的結算體系提供了高效率和信用保障,讓美國收點鑄幣稅又如何?
但是隨著俄烏衝突爆發的戰爭,對應的結果就是對原本就已經遭受了全球疫情衝擊的全球化經濟體系,帶來了又一次持續而又致命的重擊。
工業革命紅利消耗殆盡,帶來通縮力量的全球化受到致命衝擊,世間所見皆有因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2022年,就造成了全球經濟和發展的直接困局:
全球通脹風險 經濟低速增長。
當然經濟的危局和風險並不僅僅因為以上兩個關鍵因素發生變化而形成,但是關鍵因素髮揮決定性作用,其他的因素也就起到推波助瀾,添油加柴的作用,這裡就不多例舉分析了。
接下來全球經濟怎麼走,還是要看這兩個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關鍵因素,後續的走向和變化。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2趨勢推演:未來全球經濟的走向會有哪些劇本可能?工業技術革命和全球化能夠解決通脹,推進經濟增長。
那麼技術升級停滯和逆全球化,很明顯就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這是兩個變量因素,運用策略論分析思路,進行以下的推演和分析:
首先從技術升級的角度出發,催生真正意義上的工業技術革命,要麼用時間和資源不計成本地去堆,要麼就是極端情況下(比如戰爭,天災這樣的極限擠壓之下)被動逼迫資源和金錢的無條件支持,有可能加快技術革命的出現的效率。
總的來說,能夠真正實現改變生產力關係的工業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簡單輕易,高效率的就能實現。
但是只要新一輪工業革命出現,肯定能夠緩解,甚至直接解決當前全球的經濟困局。
這種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出現,什麼時候才能實現的東西,就是不確定性。
實際上全世界最有可能,有條件實現工業革命升級的,只有幾個頭部的大國家,而這幾個國家,在2022年,現實情況都不是很好:
美國霸權依賴,不務正業,被金融化掏空了身子,沉迷收割和霸權不用多說,大家看看現任美國總統老先生就知道了,難道指望這麼一把年紀的老先生打了雞血一樣,不顧一切,精力充沛,活力爆棚,意志堅定的去集中整合美國各方資本力量,實現美國科技突破?
俄羅斯依然深陷戰爭泥潭,原本就在二次工業革命和網際網路信息化升級浪潮中落伍,要想實現跨級突破,不現實,也不可能。
而中國的情況大家都知道,穩就業,穩經濟,穩民生,保障社會運行穩定安全優先級高於一切,即使有舉國體制,也不可能無限資源和精力時間都投向科技競爭,產業升級。不過相對於俄美兩國,相對有優勢,不過也不能忽視中國在產業和科技層面的硬實力和綜合水平和美國的差距。
其他國家不用多說,現實情況就是,責任最大,最有可能的美國,自己把自己玩廢了,暮氣沉沉,沒有想像力,而被動的被後發崛起的中國追趕。當然,讓中國直接挑起這個擔子,也必然需要過程和時間。
結論很簡單,指望新一輪工業革命來解決當下的全球經濟困局,並不現實。
逆全球化,成為了接下來,全球經濟發展和增長,最重要的負面因素和趨勢環境。
逆全球化,有可能導致的幾種情形,以及它們將界定未來全球經濟的走向會有不同劇本:
第一種:極端情況下,俄烏衝突和疫情雙重衝擊之下,出現「全盤去全球化」的情況。
那麼在債務風險爆發,各國無法通過全球化和對外貿易實現國內通脹問題的轉移解決的背景下,引發全球矛盾四起,問題衝突頻發將成為必然,甚至有可能直接引發新一輪的世界大戰,這不是危言聳聽,一戰就是這麼打起來的。
當然,在核平衡的當下世界格局,這種極端情況出現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並不代表可能性為零。
這個是第一個劇本。
第二種:從美國的角度出發,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額持續下降,而與其他低工資國家的貿易水平不變。
這會讓美元霸權加速衰退,並且逼迫中國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和培養更多的貿易和交易對象,短期會遏制中國外貿,但是中長期會加速美國的衰退和蕭條。
這個劇本的可能性很高,會進一步加強美國在自身科技和技術優勢上針對中國的遏制,並且會有可能刺激美國狗急跳牆,繼拱火俄烏衝突以後,複製同樣的套路和手段來對付中國。
不得不防。
這是第二個劇本。
第三種: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額持續,而與其他低工資國家的貿易水平不變。
這是美國夢寐以求的趨勢,當然也是美國為之奮鬥和努力的模式,這對中國的外貿經濟馬車來說,不但短期衝擊很大,而且如果中國在產業,科技,技術幾個維度無法實現突破,掌握具備高附加值的核心技術,那麼美國事實上就實現了遏制中國崛起勢頭的目的。
這個劇本,是最有可能發生的,從美國的立場和角度出發,這是美國動力最足,也最希望看到的劇本。
這是第三個劇本。
不管是哪個劇本,其實對於當前全球高通脹低增長的困局而言,都不是好消息:
只要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被迫圍繞區域經濟重整供應鏈,全球經濟包括美國經濟承受的通脹壓力就會越大。風險之下,一些企業已經決定轉移部分業務,以應對當前的逆全球化趨勢。
比如今年6月,樂高公司(Lego)表示,未來10年,將投資10億美元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的新工廠創造1760個工作崗位,以縮短它在美國核心市場的供應鏈。
隨著各國與全球貿易夥伴的貿易額下降,加上全球供應鏈的斷裂(就像樂高公司經歷的那樣),世界可能會繼續迎來一陣「全球化放緩」的時期。在此期間,貨物、資本和人員的跨境流動都將放緩。
說可能,都是比較客氣,事實上,這樣的成本增加,流動放緩,在全球通脹衝擊之下,是不是實實在在正在發生的事情?
歷史經驗表明,如果對全球化的攻擊持續下去,穩定的低物價時代很可能就將成為歷史。
而造成全球化受到衝擊的罪魁禍首,包括推動主力的美國,不僅拿不出新一輪工業革命創造增量,還同時和全球化環境中有重要的地位的另外兩個玩家(中國和俄羅斯)交惡,很多趨勢和結果,其實早已註定。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3中國策略:逆全球化和大通脹趨勢之下,如何實現對外崛起,對內復興?疫情疊加俄烏衝突對全球化的衝擊之下,全球大通脹風險隨著美元開啟加息周期,日益擴大,很現實的,一場危機,持續醞釀,距離爆發,只是時機和時間的問題,難以避免。
2022年下半年,我們的祖國中國在全球環境中的對外貿易,地緣政治等等維度,必然面臨著很多風險和挑戰,大環境是全球大通脹遭遇美元開啟加息周期(收割周期),大趨勢是全球化放緩,逆全球化勢頭,越來越多國家保守主義各自為陣勢力冒頭。
總的來說,這對中國實現對外崛起,對內復興,是一個嚴峻和高難度的環境和現實。
但是方向明確和正確,即使路堅且難,也必然全力以赴。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有幾個事情需要做好:
首先就是自保和震懾力量的構築和維繫,這是首當其衝的關鍵。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以內,具備覬覦者無法忽視的掠奪成本和反制力量,是上桌打牌的基本資格。
不戰而屈人之兵,前提是戰力已經沒有任何懸念和質疑,對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統一,在複雜的全球地緣政治和博弈環境裡面,講道理擺事實是沒有用的。
所以,國防投入,軍事力量發展,對於中國未來,至關重要,沒有爭議。
然後是產業鏈升級,科技和核心技術層面的突破和競爭。
這個投入和動作的優先級很高,新一輪工業技術革命在中國出現,那麼中國註定將成為引領世界下一輪的經濟周期的發動機和火車頭。
其次就是中國國內經濟的穩定和安全,保障可持續發展,夯實成果,消除泡沫。
這其實就是中國國家意志和頂層設計制定的「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核心戰略思想本質所在。以前分析過很多了,這裡不多贅述,要做的很多,困難也很多,但是勢在必行,必然要做。
最後就是提高對資本力量的管控,引導,治理的能力。包括保持優勢競爭力的持續。
一切人類社會的活動,根源都是經濟規律決定的,不管是任何形式的外部滲透,覬覦和行動,還是國內的各種資本亂象,本質都是利益驅動,追求擴張和壟斷地位的資本本性所決定的。
管好資本,用好資本,是中國實現崛起復興的一個重要的核心課題。
優勢競爭力,就是堅定抗疫,保障生產。
大環境大趨勢的現實情況,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當然,同樣是中國這個國家,實現目標,重新屹立於世界之巔,必然要面對的考驗。
路堅且難,但是必然披荊斬棘,一往無前。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寫在最後:2022年註定充滿挑戰和困難,但是未來值得期待其實當前全球的經濟現實情況和所面對的困局和衝擊,邏輯非常的清晰,也並不複雜艱澀。
就是全球工業革命紅利衰竭的現實之下,美國放棄了原本屬於自己的經濟責任,沒有創造和引領能夠帶來增量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反而在無盡的欲望和貪婪驅動之下,變本加厲虹吸全球,掠奪資源,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經濟體看清了本質,選擇了對抗和反抗,逆全球化的浪潮,就此一發不可收拾。
指望美國去自省,解決問題不太現實,也不科學,2022年俄烏衝突的爆發,將逆全球化推向了高潮,向美元霸權刺出了關鍵一擊。
一個競劣的時代正式開啟,一個比爛的必然趨勢,正在成為現實。
這,才是2022年包括中國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和經濟體,經濟承壓,壓力陡增的根本原因所在。大環境如此,個人的努力和奮鬥就很難獲得時代和趨勢的助力。
看清了本質,就沒有必要悲觀,更沒有消極的意義。
當下的困境和壓力,不代表未來一定不好,這完全就是兩回事。
俄烏戰爭,2022年一定能夠結束,畫上句號,全球能源的供應鏈修復,是必然的,通脹之母的高油價,也會在俄羅斯獲得戰爭勝利以後得到必然的緩解。
美國的經濟在2022年年中已經正式陷入衰退,核平衡的時代背景下,美國有可能魚死網破,發動新一輪的全球戰爭?概率很小,畢竟是資本主義,好好的日子不過,直接擼袖子下場搏命?恐怕這樣的事情很難發生。
綜合看下來,中國的經濟和發展,在危機時代和風險環境中,不管是競劣還是比爛,只要實現穩的規劃,那麼就是絕對優勢競爭力。
在別人倒退的時候,原地踏步也是一種難得的勝利。
未來註定是一個洗牌,重新分配,甚至是掀桌子砸桌子,又重新製作桌子的混亂時代,而追求星辰大海和穩定壓倒一切路線的中國,必然能夠穿越迷霧,突破亂局,成功突圍。
天佑中華,當然,也離不開所有真正心中有國,愛國和信任國家的中國人支持和奮鬥。
共勉!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關於置業,投資等行為的明確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以上正文,來自@熊貓貝貝小可愛
交個敢說真話,會說實話,善於觀察的年輕人朋友,可好?
原創寫作分享不易,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轉發點讚。關注本人
實力原創,頭條獨家,如有抄襲搬運侵權行為,必究!
有問題歡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問必答,謝謝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