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桃的冷知識(收割心的不止是櫻花)
2023-10-08 14:35:54 2
三四月份的春天,營銷元素裡的當紅辣子雞,非櫻花莫屬。
星巴克櫻花季已成保留節目,M豆櫻花粉皮膚如火如荼,連街角的全家便利店都開設了櫻花專區。但就在人人高談櫻花的時候,同樣有一個元素紅得自然、紅得無聲,影響力比起櫻花來,惶不多讓。
那就是白桃。
白桃有多紅?紅到我盤了一圈下來才發現,零食、新茶飲品牌乃至於「人民的夥伴」五菱都下場白桃營銷了:
元氣森林白桃味氣泡水,至今仍是爆款;
「汴京茶寮」改名「伏見桃山」走日式風,將白桃作為品牌主視覺;
五菱直接給宏光MINI馬卡龍色命名為「白桃粉」(櫻花粉:是我站得不夠高嗎!)。
萬物皆可白桃色、白桃味,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白桃營銷。
白桃的走紅
白桃,是盛行於日本的水蜜桃品種,在日本有多種種類,譬如肯德基新推出的岡山白桃雪芭冰淇淋裡的「岡山白桃」,就是日本白桃最負盛名的品種。
白桃衍生品在日本早就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Meito白桃味硬糖、UHA味覺糖cororo軟糖、格力高Pocky白桃味季節限定都是廣受歡迎的品類。
而隨著日本茶品牌lupicia的口味「白桃烏龍」走紅於國內網際網路,成為日本旅行伴手禮必備、海外代購熱門產品,坐擁無數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擁躉,「白桃烏龍」這個概念也進入了品牌視野。
其中以零食和新茶飲品牌最為熱衷。此前奧利奧櫻花季限定主打款之一就是「白桃烏龍」,最近百事可樂太汽系列也新推出白桃烏龍味。而新式茶飲大都默默將「白桃烏龍」這一原本的調味花茶,作為茶底加以改良,推動自家桃子系列飲品成為當家花旦。
當白桃烏龍的發揮空間已經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品牌們意識到了白桃本身的營銷潛力,便將白桃剝離出來,不僅單獨成為口味,還成了和其他鬼畜口味搭配的定海神針。
畢竟桃子是最普遍、最被大眾認可、永遠不會出錯的口味之一。
白桃CP千千萬
唯愛捆綁櫻花營銷
白桃就像任人粉飾的小姑娘,到了現在,已經被品牌組合了各種CP出道,譬如麥當勞「青檸白桃」雞翅、RIO的「白桃接骨木」雞尾酒,充分彰顯了產品的想像力,獵奇度拉滿。
白桃是一根定海神針,不論前面後面跟著多神奇的元素,只要它在那裡,強大的桃子味就能壓過所有讓人感到不信任的口味,妥妥將產品的調性保持在「不會難吃\奇怪到哪裡去」這個紅線之上。
而繼白桃與烏龍這對初心CP後,在國內,白桃和櫻花又被品牌組成了一對熱門CP。儘管兩個元素在被人為聯想之前,屬於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但事實上在營銷中,它們總是被捆綁在一起。
就拿尚在尾聲的櫻花季營銷來說,瑞幸櫻花季中,櫻花是主打元素,如「珞珈櫻花拿鐵」,而白桃大福也作為甜品伴隨。最愛出些奇奇怪怪口味的樂事,也把元氣白桃和櫻花牛乳味同期推出,以及奧利奧櫻花限定,同樣是櫻花抹茶 白桃烏龍的組合。
櫻花與白桃為什麼如此契合?
雖然白桃上市在六月,日本的飲食文化中將它視作夏天的季節限定,但在國內,或許是因為品牌大多採用低成本的香精而非真的取白桃用作原材料,它身上的季節限定感並沒有在營銷中被強烈烘託。
相比之下,櫻花「一年一會」的屬性更為普及,當季限定感更廣為人知,大眾擁有充分的記憶和認可,很容易在櫻花的身上寄託對春日的期待與花期短暫的濃烈情緒。
春天的主角是櫻花,當之無愧。但在它的顏值廣受肯定的同時,味道卻也飽受質疑。櫻花味到底是什麼味兒?似乎沒人說得清,但總歸不會好吃。因此,在以櫻花為噱頭時,它就需要一個妥帖的陪襯,來壓一壓人們對它味道上的質疑。
白桃和櫻花都出身日本,師出同源,粉白色係為主流,相仿氣質往往迷惑同一顆粉嫩少女心,並且白桃的味道廣受認可。
氣質相投,口味相襯,櫻花和白桃自然而然地被捆綁出現,以致於很多品牌在營銷中,也自然地將白桃劃入了春日限定,現在看來或許有些貽笑大方了。
白桃是一種風格
當代年輕人,追捧日系風久矣。
白桃在國內的走紅,最重要的便在於它的日系文藝感。相較於競品「蜜桃」成熟、甜蜜、略顯得滿的韻味與被用得太多以致於審美疲勞的CP「櫻花」,作為新人面孔的白桃自帶一種純真、清新、較為獨特自然的氣質,吻合追求少年氣、少女感又不斷尋找新鮮事物的當代年輕人的喜好。
白桃已經成為了一種風格的代稱,從品牌圈層的白桃味零食、白桃配色,擴展到年輕人語境裡,對一種朦朧乾淨、又甜又溫柔的少女氣質的描繪。簡單點說,不論是春日感,還是少女感,喜歡的都是它營造的那種年輕美好的氛圍感、儀式感。
萬物皆可白桃
(圖源小紅書,侵刪)
但國內那麼多白桃味兒,真的都是白桃嗎?或許絕大多數品牌都是為桃子味換了個更高級的說法罷了,在逼格提升的誘惑下,打著白桃名號的產品越來越多,但終歸營銷成分大於實際產品。
原本大眾青睞白桃,是對日系風格的喜愛,也是出於好奇心理去開始嘗試,圖個新鮮,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湧入,與白桃有關的產品、營銷卻愈發同質化。
談白桃,春天櫻花火的時候,必帶櫻花,其他季節則與烏龍長伴。宣傳風格也是滿屏的粉白,和櫻花的宣傳路子大體類似,挑動少女心都不帶換花樣。
殊不知很多人已經審美疲勞或是在厭倦了的路上,更因為品牌趕趟兒蹭熱度、沒在產品上花心思,頻頻買到、吃到翻車的白桃產品,對白桃產生心理陰影。
白桃已然網紅,白桃產品如過江之鯽,最後留在消費者記憶裡的,也就只有那麼做得驚豔的幾家:元氣森林白桃氣泡水、好利來白桃果凍……
正如網紅的世界裡沒有永遠的春天,被大眾熱炒的東西千千萬,一波接一波,白桃不會是最後一個從一類口味火成一種風格的。當白桃變得快餐化,新鮮感被迅速耗盡,網紅風一吹,下一個「白桃」又在醞釀。
,